《北宋仕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宋仕途- 第1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沈欢的手上有了不轨的动作,笑得更暧昧了:“不如现在就为孩子努力努力。”

    王璇打开他地手,怒道:“大白天的,别让人笑话!”我们是夫妻,怕什么!”沈欢不以为然地说道。

    “你刚回来,不是还有重要地事情要处理吗?”

    沈欢顿时清醒了,其他事不重要,关键是杨信明天就要走了,今晚无论如何都要给人家饯行。不敢多耽搁,与王璇说明之后,出去吩咐下人准备酒宴。接着考虑到杨信等人的身份,又让人去把欧阳发与姜谦两人请来作陪。

    傍晚的时候,两人都如期而来。杨信等人名头,他们当然听过。特别是欧阳发,在京城就见识到了他们地妙处。因为这个团体今日之后就要解散,如怡姑娘也到席了。她本来就大方,自不怕闲话。

    一番酒宴,吃得甚欢。只有杨信与如怡姑娘两人,几年下来。感情是有的,颇有点不舍。不过好在大家都年轻,又不是一去不见。约定以后见了再聚,晚宴也就结束了。

    完了之后,各自回去。沈欢酒满饭饱,自是还有其他活动。俗话说“饱暖思淫欲”,分开了一段日子,与妻子自是分外亲热;加上又有造人计划要实施,更是不能停歇了。其中旖旎,就不足为外人道耳了。

    翌日一大早。早有准备的杨信要起程了。虽然贪恋床上的春情,不过作为主人与友人,沈欢都没有道理不起来送行。依然是与如怡姑娘一道来送。说了一些勉励的话,看看天色不早,杨信上了马车。末了招呼沈欢过去。

    “杨兄,何事?”沈欢走到车边。不解地问道。

    杨信深深地看了站在不远处的如怡,叹息一声,轻声说道:“沈兄。好好照顾如怡姑娘。莫要辜负了她……记住了,不然以后见了杨某肯定要揍你一顿!”

    沈欢干笑不已:“这个……自然,自然!”

    “杨某走了,保重!”

    “保重!”

    看着远去地马车,沈欢又愣住了。好像这几年,他总是要送行。有送别人地,也有人家送他地。其中际遇。还真是令人感慨。

    “沈公子。杨公子与你说什么了?”如怡姑娘轻移莲步,走了过来。美目尽是疑惑。

    “哦,没什么。说些客套话。”沈欢现在有点不敢面对此女了,说不清是如何的复杂感情。

    如怡姑娘突然说道:“沈公子,现在妾身是小女子孤身一人了,以后还望你多多照顾。”

    “哦,当然,当然!”沈欢抹了抹额头地汗水,“如怡姑娘自可拿这里当自家。”

    “自家?”如怡姑娘笑靥如花,“那妾身可真拿这当家了哦!”说完笑着往回走,一连串的笑声,像铃声一般,一路蔓延下去。

    沈欢愕然,苦笑摇了摇头。情这东西,越来越复杂难搞了。

    接下来几日,除了处理公务,沈欢就是纠缠在两女之间。好在大家心里都明白,不大挑明,还算过得安稳。特别是王璇,竟然勤着往如怡姑娘那边跑了,还美其名曰交流文艺。看到这种情况,沈欢都是心惊肉跳,生怕两女最后闹出不可开交地矛盾来。到时他夹在中间,就不好处理了。好在一连多日,都安稳无事,稍稍让他宽

    到了九月下旬的时候,留在东海县处理事务的周季回来了,第一时间就来见沈欢。

    “子贤,听说你最近艳福不浅呀!”一进门,周季大大嗓门就嚷了起来,搞得整个大厅都是他的声音。而且说地事也没个谱,让沈欢暗恨不已,好在此地外人不多,不然传了出去,还以为他这个知州大人又与什么女人纠缠了呢。话说现在的《海州日报》,大有后世狗仔的潜质,也喜欢报道名人的日常事迹了。沈欢作为知州,又年轻多才,正是读者喜欢关注的对象!

    好气地地让周季坐下,沈欢哼道:“沈某哪有什么艳福,随时都烦着呢!倒是你周大老板,据说在东海县流连青楼,与当地花魁有不可不说地故事呢周季大感尴尬,道:“子贤,你也知道,为兄家的女人,都在京城呢。男人嘛,总是有些需要,逢场作戏,很正常嘛!”

    “逢场作戏?”沈欢嘿嘿笑道,“若是给嫂子知道地话……”

    “怕你了!”周季服软了,他家那口子,与河东狮差不多,管得甚严。在京城他都给理得服服贴贴,不敢去拈花惹草,至于现在嘛,嘿嘿,身在异地,只要家里红旗不倒,他就敢在外头彩旗飘飘!

    “不过为兄还真是羡慕你呀!”周季又涎着脸说道,“子贤,你不知道,如怡姑娘现在的名头在外面有多响亮。凡是她所过之处,都知道音乐仙子的名头。比你这个有数地才子还要广为人知呢!你能得她青睐,就别不知好歹了!偷着笑吧!”

    “连你也知道她在我这里了?”沈欢惊道,“外头该不会传开了吧?”

    “别急别急!”周季安慰不已,“为兄只是回来的时候刚好碰上欧阳伯和罢了,听他说了几句,这才知道的。至于外人,应该还不至于所有人都知道了吧。不过……嘿嘿,纸是包不住火的,以后传了出去,你们才字佳人的佳话,估计就要天下传扬了!”

    沈欢顿时头疼了,难道怕什么来什么?恶狠狠地说道:“云飞兄,你一向是大嘴巴,到外头,可不要乱说呀!现在就你与伯和兄还有姜通判知道,这两人都是可信的,如果外头传扬了,肯定是你传的,到时……嘿嘿!”

    周季不服了:“怎么就一定是我?欧阳伯和若是能守口如瓶,怎么会与我说呢?可见也不一定是我乱传呀!再说了,知人知面不知心,你别看姜通判一脸正经,焉知他就不八卦了?”

    “总之你先要小心为上!”沈欢认定了他一个,“好了,不说这个。说说海盐吧,你在东海做得怎么样了?”

    周季也正了正脸色,道:“正要与你说这个呢!要不是你打岔,我早说完了。你该仔细听我说,不要打岔了!”

    沈欢着服了这个罗嗦地唐僧,不过想来应该是在东海没个知心人说话,憋坏了,于是说道:“好,我听,你说!”

 第二百十三章 海贸

    “其实我是想和你说……”周季顿了一顿,“晒制海盐的工具法子,都还没有创制出来!”

    沈欢差点要吐血了,怒道:“既然没做好,你搞得那么神秘做什么。  (害得我以为你完成了呢!”

    周季哭丧着脸道:“沈大才子,你也不想想,你给多少时间我了?才十多天左右,而且晒制海盐,还是你的说法。行不行,还是两码事呢!我来回奔波,我容易嘛我!”

    沈欢无奈地道:“那你说说,进展如何了?”

    周季答道:“工匠都到位了。数十人,有制盐的,也有制造工具的。都安排他们在海边住下了,圈了一个大海滩,让他们实验。你放心,为兄注意保密着呢,还安排人在那里巡逻,除非遇到一大批强盗,不然的话不会有人闯得进去。”

    “那些工匠你也得交代他们注意安全,若是给海冲走了,我还你到哪哭去!”沈欢最担心的是这个。人才最贵,不就是在于他们所擅长的技艺稀少吗?少一个就是一大损失,若是冲走一批,估计就真是欲哭无泪了。

    “这个子贤你更可以放心。现在快要入冬,大海风海浪什么的基本上没有了。再说了,为兄还安排了一些熟悉水性的人在那里护着他们。另外还高价雇了几个当地海民,这些人熟悉海边的一切,有什么风险,都提前通知。你就放一万个心吧。”

    沈欢笑道:“不错嘛。云飞兄,这几年,你都学会周全一切了,是个进步!至于晒制海盐的法子,让他们慢慢折腾吧!”

    沈欢也的,这种事,还真急不来;就像怀孕生子,不是说你努力就有结果了。有时候,发明就像中奖。靠的是机遇。有意外,也有必然。晒制海盐的法子看似简单,随便把海水拿来晒一番好像都能出盐了。可是,关键是速度,如果晒的法子比煮还要慢。有什么用?除了速度,还得能形成规模生产,没有规模,一天出那么几斤东西,一切都是白搭!

    这样的话。虽然有了法子,但是研制各种流程与工具,就显得很烦琐,也很重要。花费时间必不可少,因为那些匠人要反复试验与改进。他本来也不指望真能一下子就成功。在他的估算里,只要明年上半年前能投产,都算不错的了。当然,能更早就更好了。

    他还有时间去耐心等待。当然,如果鼓捣了一年多都没出产。这个耐心就要大打折扣了。地方官员是三年一任,三年之后,他就要进京述职。到时谁知道还会不会在海州做下去,如果不在,鼓捣出这个东西,也不过是便宜别人罢了。辛勤努力的成果给别人攫取了,这不是沈欢地风格!

    “云飞兄。你手头上还有多少钱?”沈欢突然问道。

    周季对钱很敏感。也很注意。闻言不假思索地道:“我等带了二十万贯左右过来。海坝与修路用了十万贯。投资水泥花了一万贯。不过后来你海州收路购买了七万多贯地水泥。除去成本与各中费用。还剩十二万贯钱。怎么。你又要用钱了?”

    “十二万贯……”沈欢低声沉吟。“应该能做不少事了?”

    “什么?”周季一下没听清。“能做什么事?”

    沈欢回转心思。端起桌上地茶喝了一口。才道:“云飞兄。这么多钱在手。你就不打算另外做点什么?钱拿在手上。不是最好地投资方式呀!”

    “子贤又想出什么法门了?”周季一下子双眼放光。人也迫切了许多。

    沈欢敲了敲桌子,道:“说不上什么法门,只是看清了形式而已。”

    “形式?什么形式?”

    “云飞兄,你觉得这大宋东南几路,富裕的原因是什么?”

    “商贾多。”周季不假思索地说道,末了又加一句,“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沈欢笑了:“看来云飞兄越来越有大商贾地韵味了,到哪里都观察当地的情况。周季嘿嘿笑道:“那当然,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嘛。来到这里,异地他乡,若不混熟一点,岂不是给人坑了也不知道?”

    沈欢又笑道:“云飞兄说的原因,都多,不过又不对。你只是看到他的基础,没看到方式。小弟问云飞兄,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因而造就了众多的商贾。那么,这些商贾,是如何经营地呢?最重要的方式什么?当然,小弟是问那些大商贾,不是一般街头摆摊的小买卖!”

    “这……子贤说的是海贸?”周季不确定地猜测。

    这下沈欢倒是惊喜了:“难道云飞兄也看到了这些地方海贸的兴盛?”

    “他奶奶地,周某眼没瞎,耳不聋,哪有看不到的道理!”周季大大咧咧地埋怨,“这些日子,在海州,也算与不少江南大商贾打交道了。他们总与我提起海路贸易,说谁谁今年赚了多少,去年又赚了多少。听得周某耳朵都起茧子了。像那些扬州盐枭,不少也是靠漕运起家的。江南大河也多,又靠着大海,漕运海运都发达得紧。不像京城等地,只有那么几条河,船也小得紧。”

    沈欢听得仔细,不无深意地道:“那么,云飞兄就不想分一杯羹?”

    “分羹?”周季反应过来后,有点惊了,“子贤,你是说要为兄也去走海贸一路?可是……大海茫茫,危险无数,货物一去,就是成本,如果回不来,就硬是亏了。再说了,我等余财不多,做得了?”

    “有十万贯钱就足够去做了!”沈欢劝道,“晒制海盐,只需一些工具而已。花不了多少钱,可以余下两万贯作为启动资金。何况水泥那边也日进斗金,实在不怕亏本。至于云飞兄说的海路茫然,不知归途,其实不然!”

    沈欢一下子意气飞扬了,大喝一声:“云飞兄,小弟敢说。如果操作得好。我大宋的大航海时代就要来临了!”

    大航海时代!这是沈欢地期待,而且是不无依据的希望:

    宋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个特殊的朝代,它通过不流血的政变,建立了正统政权;另外就是推行了中国史上罕有的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开国皇帝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后。接着又以杯酒释兵权的温和手段,解除了藩镇割据势力,统一了唐末以来百年以上分裂的中国。树立了具有宋朝特色地“不打仗或少打仗”地妥协苟安地立国精神。

    它最大的建树,就是在经济政策上,继承了五代十国以来地放任政策。推行“政事之先,理财为急”地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在这种政治理念地指导下,使得宋代的经济社会达到了全面性的大发展。

    大宋大兴水利,大力垦荒,改良农具。使得农业起了根本性的发展。在传统地稻米生产外,更有棉花、茶叶,桑蚕、竹麻、甘蔗、水果等等农业经济作物的大量产出。矿业方面,包括金、银、铜、铁、铅、锡、煤等等的矿产量,也随着冶金技术的改良。而使产出量大为提高。

    手工业的陶瓷制品,随着官窑、民窑地全国普及,而空前发达。纺织业随着棉、丝、麻、毛等各种原材料的增产及印染业的发达,而使产品更为丰富多彩。其中更以两浙川蜀的丝织业、闻名于世。文化出版业随着造纸业与活版印刷术的发明,使得官刻地监本与民刻的坊本空前兴盛…………这一情况,更是在沈欢鼓捣出活字印刷机之后达到了鼎盛,虽然市场还不饱和,不过现在印书馆出来的书籍。已经遍及整个大宋天下。就是辽国那边。也不无出口!

    看看宋代历史,在整个社会经济与文化全面发展的推动下。宋代的科技水平也臻至史上高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三项:活字印刷、火药、指南针等等先端科技,就在宋代完善并普及;更进而传播到外国。

    对外交通方面。由于北部受辽、西夏的压境,西北的驼商丝绸之路,受到阻塞,对外贸易全凭沿海地海上交通。但这反而造就了宋代造船业、航海业与沿海通商口岸发展地内因。关于造船的水平,出现了长十余丈、深三丈、阔二丈五尺,可载两千斛粟地船只。

    不少书籍都形容那些船只“上平如衡,下侧如刃,贵其可以破浪而行也”又船的樯桅:“大樯高十丈,头樯高八丈。”这就是大名鼎鼎地双桅海船呀!

    在指南针的导航下,开拓了横渡东海的大洋路和海道舟舡路。关于通商口岸的增加,其中著名于世,除了广东的广州之外,更有福建的泉州与浙江的明州。泉州做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在南宋晚期,更有“东方第一大港”之称。

    总之,沈欢所说的即将来临,都是统合了历史资料所得。虽然海云最发达的时候还是在南宋。不过,很多条件,在北宋中期,也就是这个时代,就已经具备了。之所以压到南宋才爆发,不过是北宋占地还广,不需要像南宋那般只能靠海外贸易来做支持财政罢了。

    但是,正如南宋后来的繁华,证明了海外贸易的暴利。既然现在已经有了条件,因此沈欢才说只要操作得当,大航海时代即将来临!

    “大航海时代?”周季愣住了,虽然他不清楚这个名词具体是什么意思,不过单听字面意思,就令人激动了。

    沈欢更是激动:“是啊,大航海时代!这个时代,有了双桅海船,可以抗海上风浪;有指南针,罗盘的应用,可以指明方向;还有火药,只需带上一点,对付外族,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胜利!这种条件,如果还拘囿在一个大地上,那就是暴殄天物了!沈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