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万历中兴-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原来如此,冯保瞬间来了精神,对呀,皇帝自从登基以来,亲口说车的什么赚钱的事还少吗?说东面大海外有银山,就有银山,说有金银岛就有金银岛,从来没有失误过,既然如此,自己这帮人收着的那点贿赂算什么啊,皇帝随便指指,就是数不尽的财富啊,就现有的这些,内廷和勋贵们的吃相已经够难看了,以后说不定还要再有几次,怎么都是赚啊。

    以利诱人啊!万历又揉了揉脑袋,既然贪污受贿阻止不了,那就让这种行为对这个国家的损害降低,各种火耗,兼并土地的结果是这个王朝崩溃,那么就不停的扩大这个国家利益来源,只要能够不停的从外部获得数不清的财富,那么内部矛盾,就能有效的被遮掩,这是后世的经验,自然是自己要理解的。

    内廷的利益,勋贵的利益,士大夫的利益都是自己要平衡的,唯独百姓的利益,自己仅仅只能分出最薄弱的一份,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宋代文彦博的话已经很明确的说明这个道理。

    这个国家不是资本主义,不是欧洲的封建国家,是东方式的集权国家,统治集团是自己、勋贵和士大夫,自然国家的利益,其实是中央的利益,与百姓无关。统治阶级只需要在必要的时候对别的阶级做出妥协,而并非交出权力,即使自己强制改革,结果也仅仅会如同明治维新的日本一样,说到底,还是番阀的利益。

    不需要领先时代,而是保证不与时代脱节,万历这么告诉自己,虽然不是什么先进的阶级,但只要这个阶级是进取的,那么这个国家就是有活力的,甭管是封建主还是资产阶级,只要自己的这个集团还能够进取,那么大明这个迟钝的巨人,就能一点点的活动筋骨。

    那么,剥削开始了,万历嘴角挂着残忍的笑容,吓得一旁侍候的张鲸和张诚二人汗毛的竖了起来。

    万历却不在意,转身看向自己身后地图,将目光锁定在疆域的北方。

    一个巨大的原材料市场就在自己的面前,等待自己的剥削,一片从古至今汉民族都无法耕种的土地现在有了作用,那么,害怕不能将它征服吗?

 第23章 羊吃人

    宽大的房间内,前排放置着五张太师椅,堂下是两排相对的椅子若干,猛然一进去,仿佛让人以为是影视剧里的天地会一样,但是,看着在做的众人,皆是绯袍绘麒麟、白泽的图案来说,很明显,在座的众人,皆是大明朝武将中顶端,与国同休的公侯勋贵们。

    堂前的五个太师椅上坐着的,自然大明朝北京城的三位最大的国公,成国公朱应桢、定国公徐文壁、和英国公张维贤,另外两个空着的自然是镇守南京的魏国公和云南的沐王府的黔国公的位子,但是两人都不在京城,自然,这两个位子是要空下来的。至于座下侯、伯,自然人数众多。

    大明朝勋贵齐聚一堂,若是换个皇帝,恐怕少不了一阵猜疑,生怕这群家伙造反谋逆什么的,但这次不同,这次勋贵们齐聚一堂,自然是万历亲自首肯的。

    站在大明朝武将巅峰的一群人,共同聚集在这里,大家都笑呵呵地交谈着,但仔细就会发现,这群侯爷和伯爵,眼睛总会朝堂下三位国公的方向上瞟去,看似镇定,从众人双鬓流下的汗珠已经相互敬茶时略微颤动的手都表现出,此刻这群勋贵的内心其实是多麽的不平静。

    “咳咳咳!”英国公张维贤咳嗽了几声,下面还在窃窃私语的侯爷们顿时闭住嘴巴,端正的坐在自己的椅子上。

    “今日我大明朝勋贵们齐聚一堂,实在是事出有因,自然少不得皇上的安排。”看着众人都安静下来,英国公张维贤开始说话道。

    众人眼巴巴地看着,等待着英国公将话继续说下去。已经略显老态的英国公抿了抿嘴唇,面色红润,激动地说道:“皇上同意对鞑靼出兵了!”

    呼!瞬间在场的众人都激动地站了起来,仿佛听到了多么振奋人心的消息,一瞬间,开国以来,祖辈的血腥仿佛瞬间得到激发一样,嗜血的渴望流淌在这群勋贵的血脉中。

    真的是这样?纯属扯淡!这群与国同休的公侯们,自从土木堡之变后,就再也没有激起过先辈们驰骋疆场的血腥,如今听到皇帝打算对鞑靼用兵,显得这么激动,自然不是打算上战场杀敌这么简单,而是别有原因。

    “此次出兵,圈定牧场和牛羊,以出资大小占份,英国公家出资一百万两白银。”看着还在乱哄哄的众人,张维贤不紧不慢地说道。

    哗!在场的众人一阵惊讶,一百万两白银,英国公家好大的手笔啊。

    “定国公徐家毅然,加上南京魏国公府上,总共两百万两白银。”定国公徐文壁说道。

    “成国公府上出一百万两,加上黔国公府上一百万两,总共五百万两,诸位不知有没有打算入上一份的?”年纪轻轻的朱应桢最后发言道,虽然年纪小,但此刻没有人敢小看这位最小的国公,天津卫新军出来的少年在这群老家伙们,略显不同,英气勃勃的。

    “几位国公每人一百万两,胃口也太大了,这叫我等怎么分啊!”下边叫嚷嚷道。

    “就是啊!五百万两,我等还有多少汤水?”

    “就是,就是。”

    ……

    “草原不够分,东面和南面不是还有吗?”朱应桢抿了口茶,不仅不慢地说。

    东面和南面?众人疑惑。

    朱应桢笑了笑,随即取出一份画卷,走到中央,摊开放在地上,众多公侯们都好奇地站起身,围观上去。听朱应桢解释哪里是大明,哪里是漠北,哪里是莫卧儿帝国,哪里是澳洲和美洲。

    天啊!大明之外竟然如此广大,这个消息无疑让在座的公侯感到震撼,人烟稀少的澳洲和美洲拥有数不尽的土地和材料,这无疑让这些既是地主又是商人的勋贵们呼吸变得急促起来,互相红着眼睛对视着,眼里只能显示一句话,什么时候动手!

    “诸位害怕没有汤喝吗?恐怕诸位吃肉都要吃腻了。”朱应桢打趣道。

    “我家出五十万两!”这个声音是武靖候传出的。

    “恭顺侯家出八十万两。”当代恭顺侯气势汹汹地说道,他家是开国初年的蒙古人,但用事实证明了,他家却是实实在在的忠良,对于曾经的同族,当代恭顺侯没有丝毫怜悯,此刻的他,眼中唯有能够拿到手的牧场和羊毛了。

    “我家六十万两!”

    “我家七十万两!”

    气势汹汹地众人,此刻不知道,他们朴实的思想,对土地和白银和渴求,硬是搞出了大明朝的新玩意——战争债券。

    当然他们才不会管这些,银子放在地窖里了又不回变多,反正皇帝不管以前的这些银子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只关心以后的利益,这些来路不明的银子自然不用在遮遮掩掩,以往造船走私的那一套已经被皇帝带头占领的倭国银山证明不过是小打小闹,以前悄悄地走私已经换成了经过皇家批准的私掠,那么还有什么好担心的,把银子砸出去,换回更多的土地和白银才是最实在的。

    勋贵们才不管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赚钱才是实在的,这也正是万历所希望看到的,大明朝如同西方贪婪的恶龙一样,将目光放出。

    十五世纪的英国,毛纺织业兴起,于是,浩浩荡荡的圈地运动开始,农民被赶出自己的家园流浪,贵族占有土地,建立养羊的牧场,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十八世纪,英国一半以上的土地变成了牧场,这也是赫赫有名的羊吃人运动。

    万历很显然不能这么干,将农民赶出土地,这是逼他们造反,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万历也不会犯傻,更何况,对于中原王朝,这其实有更好的选择,一直对于农耕民族来说鸡肋的草原,第一次反应出了价值,敌对的势力,广阔的牧场,原始的势力,无疑让这些忘记血腥的勋贵们重新磨刀霍霍起来,资本诱使人犯罪,还有比将这一切变得名正言顺更振奋人心的吗?

    大明朝版的羊吃人运动,马上就要浩浩荡荡地开始了。

 第24章 怪物

    勋贵们疯了?这是申时行接到消息时的第一反应。

    不经过内阁和兵部,一场皇帝默许的勋贵会议,就决定北伐蒙古了,这实在是胡闹至极,这帮人人难道脑袋都进水了吗?

    虽然心里这样想,但申时行知道,他现在只有两条路可走,一种就是顺着皇帝的意思,内阁六部全力配合,另一种,就是采取彻底不合作的态度,坚决反对这种行为,但看到这帮勋贵如今个个仿佛打了鸡血似的,申时行明白,反对很有可能是无效的。

    京城三大营以及天津卫训练的新军,已经和文官们没有丝毫关系,就如同御马监一样变成不受外朝节制的军马。

    这种情况,无疑让这帮文臣们极度不满,文官们掌管钱粮,武将们自然受到节制,哪怕再大的武将,很有可能也要看一个小小文官的脸色,就如同戚继光,总兵已经是武将的极致了吧,可在文官眼里,什么都不是,一个七品县令都不鸟他,自然能显现出武官的地位是多麽低下。文官这么有底气的原因,一方面自然是他们掌握着话语权,另一方面是因为武将的钱粮都要经过文官,所以在文官面前,武将自然直不起腰板。

    但是皇帝这支完全由内帑养着的新军却将这种情况打破了,不是国家的军队,如同内监一样,是皇帝直接养着的,什么?太监克扣的更厉害?这支新军是给国朝上下赚钱的,没钱怎么打仗?动这里头的银子,是和皇上过不去,和满朝勋贵过不去,和二十四监大太监过不去,君不见被戚继光带往东瀛的不就是这些兵马吗?靠卫所那帮废柴,多少银子不都打水漂了。有不怕死的,已经被揪出来让万历给“循太祖制”了。

    我就不信,没有朝廷支持,这仗能打赢,恐怕非要再来一次土木堡之事,皇帝才死心,这是如今朝廷上下文臣的普遍看法。当然,万历怎么也不会让这种情况变成现实的,不然,他还不如别穿越了,老老实实如同历史上万历那样,不上朝,将事情交给内阁得了。

    一望无际地草原,许多蒙古包聚集在一起,很明显,这是一处蒙古营地。

    “明军来了,明军来了!”一名骑手,手持马鞭,骑马奔驰着。

    明军来了?开什么玩笑,这又不是一百年前,明朝怎么可能打到这里,这也太扯了?猛然听到这个消息的众人,都觉得荒谬,然而很快就有事实证明,这是实实在在的事情了。

    轰轰轰,大队骑兵移动的声响,震得大地也不停的颤抖,让刚刚还不甚在意的众人吸了口冷气,这种声音,很显然不是简单的一点人所拥有的,紧接着,就能看到身着胸甲,手持马刀的军队黑压压一片的压过来。

    真的是明军,看到军队的旗帜,是由汉字书写的一个大大的明字,显而易见,这是实实在在的明朝军队。

    “集合!集合!”

    部落里的男子纷纷迅速上马,拿好自己手中的弯刀,集结准备战斗。

    有多少时刻没有见过明朝军队主动出击了,明朝几乎已经丢失了开国时的所有血性,土木堡之后,只能龟缩在长城的背后,靠着高耸的城墙和威力大准头小的火炮来寻找安全感,有点战斗力的除了辽东的李成梁,如今蒙古还将哪个明朝将领放在眼里。

    “是辽东李成梁的兵马吗?”首领问道,看带头的大旗上的李字,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辽东的李成梁,这可是个狠角色。

    “首领,好像不是,明军的将领很年轻。”手下回答道。

    “不是?”首领疑惑,不是李成梁,明朝什么时候又出来个敢于打野战的姓李的将领,莫非是什么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白痴?“儿郎们,让他们瞧瞧我们的厉害。”管他呢,只要不是李成梁,那就不需要担心什么。

    “噢!!!”身后的属下们也叫喊着,虽然大明朝和蒙古是有边市贸易,但有事没事扣边对这些蒙古人来讲也是很正常的事,哪里容得了明朝在草原上和自己叫板。

    “哼!不自量力!”身为先锋的李如松,拉出自己单筒望远镜,看着对面集结的蒙古骑兵,不屑地说道。

    他今年三十岁正直壮年,不是刚刚上战场的小白,实际上,身为神机营参将的他,所有的功勋,都是凭借真刀真枪挣来的,虽然他的父亲李成梁是辽东的大军阀,但军功上,他却是实打实的凭借自己能力获得的,自己的父亲没有多提供多少帮助。这也是他为什么能够得到万历欣赏的原因,这个在日后朝鲜战场上大放光彩的将军,万历怎么也不会忘记。

    “一个不留。”李如松冷漠地说道,随机拔出自己的马刀,向前一指,如同墙壁一样的骑兵队伍,浩浩荡荡地冲了出去。

    “嘶~~!”这下蒙古人惊慌失措了,明军的骑兵几乎是马挨着马的冲过来的,正面看过去,就仿佛是一堵严严实实的墙一样密不透风,这种骑兵冲锋的方式,饶是他们骑惯了马,此刻也不由的吓一跳。

    骑兵还能这样冲锋?蒙古人不由在心里这么问自己,这也太扯了,他们小时候骑羊,长大了骑马,骑术上什么花样没有玩过,侧着骑,倒着骑,就是能在马背上翻跟头的人也大有人在,但这种骑术的表现,是个人的,要说骑兵运用,大家骑马站成一排不动能够一条线就谢天谢地了,像这样马走起来还如此的整齐,在他们的世界观里,是毫不可能的事情。

    “花架子。”蒙古人这么安慰自己,没有见过,自然不会承认这种自己从来没见过的新事物。

    然而,很快,他们就明白,这到底是不是花架子了。

    期初只是如同行走一样的速度,两只马队一点一点的接近,接着,对面明军的马队猛然加速,两只马队撞在一起,蒙古人仿佛觉得自己撞在石头上一样,一轮对冲,部队就被冲的七零八落。

    “集结!”两方同时开始收拢自己冲散的人马。

    看看自己一方七零八落的人马,再看看再一次结成如同结成墙壁的明军,蒙古人内心不停的打颤,这支明军是什么怪物。

 第25章 担忧

    这个时代的大明和蒙古的关系时什么样的?客观上说,和明朝其他皇帝在位如前几位和蒙古打得头破血流,在土木堡被俘虏的英宗,以及蒙古多次寇边威逼京城的嘉靖相比,这个时代大明与蒙古开方边市,进行贸易,已经算是较为和平的年代了。

    在大明这边,创造和维持了这种和平的局面的,自然是张居正、张四维以及王崇古等人了,然而说到蒙古这边,就不得不提到一个赫赫有名的女人,钟金哈屯(高贵显赫)的三娘子。

    大明之所以乐意这种和平,一方面自然是对于张四维这种商人家庭出身的大臣来说,贸易能够带来数不尽的好处,另一方面,对于朝廷来讲,这种长期贸易其实也是遏制蒙古的一种手段,长久依赖于大明进行贸易的蒙古,一旦中断了这中联系,对自身的打击其实是非常巨大的。

    掌握蒙古的俺答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自然也有他们的考虑,没有和中原王朝进行贸易的蒙古是贫苦的,甚至早年俺答汗在嘉靖年间还有过兵至京城用武力威胁明朝开放边境使双方能够贸易的局面,这自然也说明了贸易对于蒙古的重要性。晚年的俺答汗和三娘子最后采用向明朝称臣的代价,以换取明朝对边市的开放以及对其的支持。

    尽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