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并不如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史并不如烟- 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实窦建德并不是不想西出奇兵,而是他在心中一直要求自己遵守对王世充的承诺。在他看来,既然已经承诺救援王世充,那么救人必须救到底,眼下撤军西去就是畏惧敌人,不守信义,而信义二字对窦建德一生太重要了!

想想当年窦建德的起兵,其实也跟信义不无关系!他包庇孙安祖助其起兵是因为信义,他所在街道不被盗贼抢掠也是因为信义,他最终被地方官员猜忌私通盗匪也是因为结交广泛、名声在外。可以说信义是窦建德一生的信条,也是他人生梦想的助推器,他甚至把这两个字看得比生命都重要。现在,为了之前并不守信的王世充,窦建德却还在心中不断重复着那两个字:信义!

性格决定命运,此言不虚!

豆入牛口

下定了死磕的决心,窦建德开始寻找决战的机会,很快他有了一个重大发现:唐军经常将战马拉到黄河以北放牧。

到黄河以北放牧意味着什么呢?莫非唐军喂马的草料已经吃光?很有可能!

有时候历史是搞笑的,窦建德自以为重大的发现,其实根本没有什么理由。此时唐军粮草依然充足,把战马放到黄河以北放牧完全只是随意的行为,跟心情有关,跟草料无关!

然而窦建德却就此开始酝酿与唐军的决战,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李世民的耳朵里,李世民当即下令,再送一千匹战马去黄河以北放牧!这就等于给窦建德急于决战的心又加了一把火!

公元621年五月二日,窦建德全军自板渚逼近牛口筑营列阵,北到黄河,西到汜水,南到鹊山,连绵二十里,随着战鼓声向前推进!

在激情的战鼓声中,窦建德心中激情澎湃,他等待这一天已经等待很久了,他要向李世民证明,他才是真正的天下王者。然而,在激动之余,窦建德突然想起了之前在军中传诵的一句童谣,童谣曰:“豆入牛口,势不得久。”

童言无忌,本是牛吃豆的顺口溜,此时却让窦建德有了一丝隐隐的担忧,“豆入牛口”,我窦建德正在牛口筑营作战,莫非昭示此战不利?不会的,不会的!

历史,很多时候一语成谶!

伴随着窦建德的鼓点,李世民率领众将登上高冈眺望,看着窦建德的阵势,李世民的脑海中飞速地闪现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对付窦建德,恰恰用得上这三鼓之法。

李世民谓诸将曰:“贼起山东,未见大敌。今度险而嚣,是无政令;逼城而阵,有轻我心。我按兵不出,彼乃气衰,阵久卒饥,必将自退,追而击之,无往不克。吾与公等约,必以午时后破之。”



要说窦建德也是个好事之人,大战当前,他还没有忘了先来一道开胃小菜。

窦建德派使节跟李世民说:“大战在即,不妨先玩上一把小的,双方各出数百人,先来场游戏!”

李世民派出破坏粮道高手王君廓,率领长矛军二百人与窦建德所部群挑,这一次群挑基本平分秋色,看来窦建德手下的兵也不是吃素的。

双方群挑完,又出现了一个小插曲,窦建德属下王琬骑着当年杨广的青毛马进入阵前,浑身上下从铠甲到马鲜明亮丽,明白人知道他是来打仗的,不明白的还以为他是来走T台秀马步的!

看着青毛马,李世民不经意说了一句:“好马啊!”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尉迟敬德一探头:“殿下是看上这匹马了?稍等片刻,我这就去抢过来!”李世民连忙摆手阻拦:“算了,算了,怎么能因为一匹马折损大将呢?”

尽管李世民一再阻拦,尉迟敬德就是跟那匹马较上劲了,喊上两个骑兵将领,三个人一起朝着王琬冲了过去,上去也不废话,将王琬拽落马下,生擒制伏,拉住青毛马缰绳,牵马就走,如入无人之境。三国赵云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尉迟敬德也不含糊,百万军中抢人家马匹!

抢完了这匹马,李世民下令,将黄河以北放牧的马牵回,不用再装模作样吃草了,回来干活吧!

此时窦建德的军队已经疲惫不堪了,从早上七点列阵一直站到了下午一点,士兵们又累又饿又渴,纷纷坐在地上休息,有的则在四处抢水,躁动迹象非常明显!李世民交给宇文士及三百骑兵,命令其从窦建德阵地西端向南狂奔,如果对方纹丝不动,马上回军,如果对方有骚动,就地攻击!

其实这就是试验窦建德的阵形,如果纹丝不动,说明军心尚稳,上下一心;如果骚动不已,那就意味着底气已失,濒临崩溃!

宇文士及三百骑兵一出,窦建德军开始骚动,原本整齐的阵形开始慌乱变形,李世民知道总攻的时间到了!此时正巧黄河以北放牧的战马已经全部赶到,总攻就此开始!

李世民一如既往,亲率骑兵冲杀在前,蹚过汜水,向东直击夏军大营,此时的窦建德在做什么呢?居然在开会!

早不开会,晚不开会,偏偏在人家的眼皮底下开会,这是开的哪门子倒霉会呢?

唐军突然出现,文武百官慌作一团,纷纷往窦建德身边跑,可能是考虑到领导身边安全。窦建德准备下令骑兵出击,然而文武百官挤到窦建德身边挡住他的去路,指令一时竟无法传出!等到窦建德强令文武百官清场退出时,大批唐军已经杀了进来,窦建德的大营已经待不住了,只能向东坡撤退!

唐军众军合战,嚣尘四起。李世民率阿史那史大奈、程知节、秦叔宝、宇文歆等卷起旗帜杀入夏军阵地,从阵后突出,然后展开唐军大旗。夏军将士一看,瞬间崩溃,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打的就是心理战,对手大旗高高飘扬,那就意味着本方分崩离析,一败涂地。

唐军顺势追奔三十里,斩首三千余级,虏其众五万,窦建德乱军中被长矛刺中,一路逃到了牛口渚,完了,又有牛!(豆入牛口!)

窦建德在前面跑,唐车骑将军白士让、杨武威在后紧追,眼看追不上了,意外发生了,窦建德的战马居然绊倒了,窦建德从马背上摔了下来。白士让见状,举矛就刺,这时窦建德开口了:“不要杀我,我是夏王,可以让你富贵!”

闻听此言,白士让与杨武威相视一笑,发财了,发大发了!两人捆起窦建德,一溜烟来见李世民。

这是李世民与窦建德的第一次会面,原本应该英雄相惜,只可惜此时胜负已分,高低立见!

李世民数之曰:“我以干戈问罪,本在王世充,得失存亡,不预汝事,何故越境,犯我兵锋?”

窦建德股栗而言曰:“今若不来,恐劳远取。”



事已至此,怪无可怪,要怪只能怪窦建德那场拉风的表演秀。

窦建德赌上了全部的家当,梦想赢取王者天下,而现实却是一败涂地,两手空空。

梦想与现实,上天与入地,窦建德终究没有等到梦想照进现实的那一天!

洛阳梦碎

俘虏了窦建德,夏国也就算到头了,此时的王世充还在洛阳城里盼星星、盼月亮,苦盼着窦建德来救援。

然而等到窦建德真的来到洛阳城下时,王世充却彻底绝望了!

窦建德是来了,不过是坐囚车来的。

与窦建德一起来的还有王琬、长孙安世、郭士衡,这些人都是李世民拉着来现身说法的。窦建德与王世充遥遥相对,寥寥数语,唯有泪千行!李世民释放了长孙安世等人,交给他们一个特殊任务,进洛阳城给王世充讲述战争小故事。

听着长孙安世等人的讲述,王世充唯有欷殻В婕凑偌禄嵋椋桃橥晃В舷孪逖簟

然而到了这个时候,人心已经散了,唯一的外援窦建德也成了俘虏,即便杀出重围又能怎么样呢?又能有何作为呢?

看着众将不断摇头,王世充明白,自己的时代过去了,为今之计,只有投降一条路,至于能不能活命就要看李世民的心情了!

公元621年五月九日,王世充宣布投降,一身白衣白服带领太子王玄应以及文武百官两千余人前往唐军大营投降,闻听消息的李世民早已等在门口以礼相迎,他早就料到有这么一天,却没有想到这一天会来得如此艰难。

投降的王世充趴在地上,一身是汗,往日的神气早已消失殆尽,此时的王世充就是一条苟延残喘的赖狗。李世民揶揄他说:“你一直把我当成小孩,今天见了小孩,怎么如此恭敬呢?”闻听此言,王世充大气不敢出,小气也不敢出,索性装聋作哑,拼命磕头,反正礼多人不怪!

接受了王世充的投降,李世民整饬各军进入洛阳,此时的洛阳早已物是人非,民生凋敝,李世民得到的洛阳早已不是昔日的洛阳,而只是一个空壳。



战争有胜负,但从来没有真正的赢家!



封存仓库,收集金银绸缎,赏赐全军,洛阳之战就此结束,洛阳重建从此开始。中国的大历史就是这样,无数次兴建,无数次毁坏,要么原地转圈,要么无数次轮回,多少名城,多少古迹,都湮没在王朝兴替的历史中。

洛阳尾声

成王败寇,王朝兴替,现在笑的是唐朝政府的官员,哭的却是王世充委任的文武百官。挑出能用的,踢走罪孽不大的,剩下十几个就是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

这些人中有几个人不得不提。

首先第一个是棒槌段达,这个棒槌在杨侗和王世充之间投机,又在五贵和王世充之间左右摇摆,摇摆到最后,还是逃不过那致命的一刀。他的悲剧告诉我们,是棒槌就别出来丢人现眼了!

第二个值得一提的是薛德音,他死的其实有点冤,要怪只能怪他的职业不好,什么职业呢?王世充的枪手!王世充诟骂李渊的诏书都是他写的,骂得太过分就招致了杀身之祸。这一点李渊就没有曹操的肚量大了,曹操抓住当年写檄文骂自己的陈琳之后责怪他骂自己太狠,陈琳回了一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曹操呵呵一笑,就当没这回事,一笑了之!

第三个需要提的这个人也是因为职业招致杀身之祸,这个人叫崔弘丹。他是什么职业呢?工程师!专门制造弓箭,斧头大小的箭就是他制造的。连环大斧箭给唐朝太多痛苦的回忆,不杀不足以泄愤!

第四个要提的也是一个重要人物,这个人名头甚响,这个人就是瓦岗军老资格将领单雄信!单雄信、李世勣、王伯当这些人原来都是翟让的左膀右臂,只可惜三个人走出了不同的人生轨迹。单雄信关键时刻不听命于李密,投降王世充又走到了穷途末路;王伯当对李密生死不弃,最终遭遇伏击与李密死在一起;唯有李世勣又是挨刀(挨李密亲兵一刀),又是投降(短暂投降窦建德),结果却在唐朝三任皇帝手下当官当得风生水起,最后还奋斗成唐太宗的顾命大臣。他们三个人的人生轨迹验证了一个道理:性格决定命运!

单雄信临刑之前,李世勣也算尽到了自己的兄弟情谊,三番五次向李世民推荐单雄信,然而李世民似乎还在忌恨当年战场上那差点夺命的一刺。李世勣又试图用自己的官爵换单雄信一命,也没有得到李世民的认可,最后没有办法,李世勣就干出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事。

什么事呢?他割下了自己腿上的一块肉。

李世勣割下肉后放在水里煮熟,在刑场上把这块肉喂给了单雄信:“使我身上的肉随同你化为尘土,勉强算不辜负从前誓言!”

这就是李世勣,一个圆滑又不失忠义的将军,观者无不佩服其信义,而李渊父子也看重他对旧主以及朋友的情谊,就凭这一点,再加他的军事才能,在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李世勣风生水起,屹立不倒!



说完了前四个,该说说第五个了,第五个人叫朱粲,原本也是起义军首领,后来辗转归顺了王世充,这次也被列入了处斩的行列。

说起朱粲这个人吧,准确地说,不能把他称为人,因为这个人其实根本没有人性!

这个人早年间在汉水、淮河一带劫掠,飘忽不定,吃粮食从来都是吃了吐。别人占领县城之后一般都是粮食吃光了再走,他不,吃两天新鲜劲过去了就走,临走一看粮食,吐出几个字:“烧了吧!”

由于没有粮食储备,他的队伍经常断粮,每次属下一汇报,他就一瞪眼:“慌什么,那不还有人嘛!只要有人,就饿不着!”一般人都是用来生产创造价值的,而在朱粲那里,人是用来吃的!

最惨的要属隋朝著作佐郎陆从典、通事舍人颜愍楚,原本这两个人是作为高级幕僚被召到朱粲军中的,开始还作为贵宾款待,后来人们发现,这两个人举家消失了,怎么没打个招呼就走了呢?

其实他们并没有走,只不过已经被朱粲吃了!

有了这些斑斑劣迹,朱粲这个人渣自然要遭到多数人的痛恨,不过在被斩首之后,朱粲的待遇是最好的,好得让人羡慕!

为什么呢?因为他在瞬间就有了一座坟!

朱粲被斩首之后,知识分子和平民觉得还不解气,大家一起拿着石头和砖头往尸体上扔,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一转眼的工夫,就垒成了一个硕大的坟头!远远的有人不明就里,还在啧啧赞叹:“这么快就入土为安了,真是积德啊!”



处理完罪大恶极的十几人,李世民着手班师,公元617年七月九日,李世民率凯旋大军返抵首都长安。李世民亲披黄金甲,身后铁马一万骑,甲士三万人,前后部鼓吹,俘二伪主王世充、窦建德及隋氏器物辇辂献于太庙。高祖大悦,行饮至礼以享焉。高祖以自古旧官不称殊功,乃别表徽号,用旌勋德,手诏曰:“隋氏分崩,崤函隔绝。两雄合势,一朝清荡。兵既克捷,更无死伤。无愧为臣,不忧其父,并汝功也。”



李世民功成名就,而窦建德却入地无门,尽管向唐朝表示了自己的诚意,然而“豆入牛口”的结局却无法改变!

窦建德落败之后,其妻曹氏及其左仆射齐善行率领数百骑遁于洺州。余党欲立建德养子为主,齐善行曰:“夏王平定河朔,士马精强,一朝被擒如此,岂非天命有所归也?不如委心请命,无为涂炭生人。”遂以府库财物悉分士卒,各令散去,绸缎数十万段堆到万春宫东街,分给将士,三天三夜发放完毕,所有余部遣散一空。随即齐善行与窦建德的右仆射裴矩、行台曹旦及窦建德妻曹氏率伪官属,举山东之地,奉传国等八玺来降。

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没能挽救窦建德的性命。尽管风闻窦建德的声名,李渊却不准备放窦建德一条生路,在他看来,此人英雄了得,余威尚在,不杀不足以平河北之地。

七月十一日,窦建德被公开斩首,隋末英雄窦建德的辉煌就此终结!



然而这一次李渊想错了,一个人如果余威尚存,那么仅凭斩首是斩不尽余威的,恰恰相反,斩不断,理还乱!



有的人虽生,但已经威风扫地,比如王世充;

有的人虽死,却余威尚存,经久不息,绵绵不绝,比如窦建德。



也是在七月十一日,王世充却没有被公开斩首,恰恰相反,他反而被下诏赦免了。

这又是为什么呢?

《旧唐书》是这样记载的:

秦王以世充至长安,高祖数其罪,世充对曰:“计臣之罪,诚不容诛,但陛下爱子秦王许臣不死。”高祖乃释之。

原来根子还是出在李世民身上,究其根本原因,王世充日薄西山,窦建德余威尚在,因此就有了“王世充赦免,窦建德伏诛”的结局。不是王世充不该杀,不能杀,而是这个人实在已经没能力作乱了,杀他还不够费劲的!



然而冥冥中自有天意,就在王世充庆祝劫后余生的同时,有几双仇恨的眼睛正在对王世充虎视眈眈,这些人等这一天也已经等待很久了!

这些人是什么人呢?事情还得从公元61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