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能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魏能臣- 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汉制,百官朝拜天子,必须卸下佩剑,脱去靴子,小步快行,以示恭敬,‘三公九卿’还可以穿双袜子,而那些品级较低的官员则只能光着脚了,而曹操不用受这些限制,因为功高权重,仿照汉开国丞相萧何的例子,他也被赐予‘剑履上殿’的待遇,成为整座大殿里第二个可以穿靴子,佩宝剑的人,至于第一个,是皇帝!

    事实证明,光着脚丫子确实不怎么舒服,夏天还好,冬天可就受罪了,如今是十二月份,正是天寒地冻的时候,两侧暖阁里虽然摆了火盆,可大殿里的温度依然很低,不少官员都被冻的偷偷搓脚,尤其是那些第一次上朝的家伙,更是呲牙咧嘴,再没了开始的兴奋劲,上朝,就是受罪呀!

    看着那一双双冻的通红的脚丫子,萧逸心里笑的那叫一个欢实,因为他穿了袜子,还是一双很厚的袜子,是蔡文姬特意给他准备的,里面还絮了兽绒,温暖舒适,不愧是大才女,想的就是周到,当然了,这根她父亲蔡邕常年为官也分不开,这都是积累的经验呀!

    如今自己把人家女儿给睡了,好歹也是个便宜女婿,抽个空,应该去给那位死鬼老丈人烧几张纸,略表心意才是。

    萧逸正得意间,目光转动,发现了一件让他郁闷的事情,他看到自己身边刘备的袜子,竟然更大、更厚、也更保暖!

    “不愧是大耳朵阿福,心思缜密,人家也是第一次正式上朝,就准备的如此妥当,这份本领谁比得了?”

    不过转念一想,萧逸也就释怀了,刘备本就是卖草鞋出身,半辈子都跟鞋袜打交道,属于业内人士,自然经验丰富,知道如何保护好双脚了。

    一会想着上坟烧纸,一会偷看别人的袜子,不是萧逸上朝不认真,实在是朝会上没有什么可以让他认真的事情,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军国大事,全是在丞相府里商讨的,那里才是大汉王朝真正的权力核心,至于小皇帝这里,无非就是些礼仪性的东西,上朝也是为了刷刷存在感而已。

    不过今天有些列外,正当大家默默无语,准备耗一会时间,就各回各家,各抱各的老婆时,一道身影从文官队伍里走了出来。

    “臣,侍中…伏完,有本启奏陛下!”

    “刷!”

    大殿里的目光顿时全落在了跪在御阶下的伏完身上,不知道这位一向低调的侍中大人要做什么?

    “伏爱卿速速说来,朕当细听!”看到有大臣上奏,小皇帝立刻挺了挺腰板,精神大振,只要能让他处理国政,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他也会非常高兴,更可况有了第一件,就会有第二件,第三件,点点滴滴,汇小溪而成江河,最终一泻千里!

    “自从我朝迁都许昌以来,托陛下洪福,赖百官勤勉,社稷稳固,气象万千,国势也一日好过一日,如今又值岁末,臣请陛下改元,以为天下贺!”

    “原来是建议改年号呀!”听完伏完的上奏,群臣顿时松了口气,皇帝改元这件事,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自从汉武帝第一个创建‘年号’开始,汉家的历代皇帝每隔几年就会换个年号,常换常新鲜吗!

    现在小皇帝的年号…‘中平’,还是董卓乱政时开始使用的,已经用了整整三年了,如今迁都以后,新朝廷,新气象,也确实该改个年号,庆贺一下,对此,就是丞相曹操也点头认可。

    于是大殿里的群臣立刻开始讨论起来,几百名官员,自然不乏饱学之士,让他们带兵打仗也许不行,可想个吉祥如意的好‘年号’却不是什么难事,很快小皇帝的新年号就出炉了~~~兴平!

    剩下的就简单了,官员负责拟旨,皇帝用玉玺,丞相曹操看过之后,又在底下加盖了自己的金印,随后尚书令…荀彧等人再次检查无误,加盖尚书大印,三道手续通过,下令颁布全国,再过二十几天,从明年起,就是‘兴平’元年了!

    政令出台,小皇帝满意,丞相认可,百官自然也是皆大欢喜,纷纷拍手称贺,希望新的年号能给大汉王朝带来好运,国泰民安,四海升平!

    大殿里,文武百官都在高兴,唯独萧逸暗暗皱起了眉头,他并不反对皇帝改年号,更不介意大家一起庆祝一下,可这件事由伏完提出来,似乎就有点疑虑了,要知道,这家伙的家里,可还藏着一头凤凰呢~~~

    ………………………………………………………………………………………………………………………………………………

    “启禀陛下,老臣…杨彪有本启奏!”

    一位白发老臣从武将之首的位子上站了出来,并不下拜,只是微微躬身一礼,大殿里有这个资格的人只有一个~~太尉杨彪!

    杨彪出身于著名的弘农杨氏,曾祖父杨震、祖父杨秉、父亲杨赐都官居‘太尉’,并且都以忠直而闻名,如果说袁家是‘四世三公’,那么杨家就是‘四世太尉’,在名望上毫不逊色,只不过杨家人比较低调,一向诗书传家,对政治过问的不多。

    除了官居‘太尉’,杨彪还是四朝元老,资历深厚无比,是大汉官场上的常青树、不倒翁,几十年来,无数大滔大浪,朝堂上的官员换了一批又一批,连皇帝都换了四个,唯独他老人家,稳坐钓鱼台,平安无事,就凭这份本领和资历,连丞相曹操都礼让他三分,恭敬的称呼他为‘老大人!’

    “老爱卿有话请讲,朕定然应允!”刘协的腰挺得更直了,双眼冒光,真找到了几分君临天下的感觉。

    “大汉之所以社稷动荡不安,皆因陛下年幼,主少国疑,一些乱臣贼子才敢窥视神器,妄自尊大,如淮南袁术就是此例,故而老臣请陛下早行‘冠礼’,昭示天下!”

    太尉杨彪这番话可谓是含沙射影,尤其‘乱臣贼子,窥视神器’一句,明骂袁术,暗指曹操,真是话里都带着刀子。

    你们不是欺负皇帝太小吗,那就让他成年好了,在世人的眼里,行过‘冠礼’就是成年人了,可以履行一个成年君主的权力和义务,看谁还敢不敬!

    “哗!……哗!”

    群臣中顿时一阵大哗,有些聪明人已经明白过来了,难怪侍中…伏完上奏改元,原来在这等着呢,前面不过是个铺垫,冠礼才是真章!

    对于帝王而言,‘冠礼’具有特殊的意义,从周代开始,在位之王一旦去世,皇子无论年长或年幼都可以即位,但若未成年行‘冠礼’则不可亲政。

    比如周成王幼年继位,由周公摄政,直至其成年。嬴政十三岁即秦王位,但也是直到二十二岁,‘冠礼,带剑’,方才亲政,从天子至士庶,冠礼都是“成人之资”,未行冠礼者,“不可治人也!”

    “老太尉,按照古礼,男子二十而冠,陛下年方一十三岁,过了年,也不过十四岁,仓促举行成年冠礼,似乎不妥吧!”

    朝臣中立刻有人出言反对,十四岁的孩子就宣告成人,这未免有些‘拔苗助长’的味道,那怕是尊贵无比的皇帝在年龄上,也得跟无数的普通百姓家孩子一样,一岁一岁的慢慢长大吧?

    “昔日汉武皇帝也是十六岁行‘冠礼’成人,陛下聪明睿智,有圣主之姿,提前成年,有何不可?”这次发言的是大司空…张喜,也是四朝元老,位列三公。

    一个太尉,一个大司空,号召力绝对惊人,顿时许多元老大臣,如董承、种辑、吴子兰、王子服……,纷纷跪倒行礼,请求小皇帝依照汉武帝旧例,提前行冠礼,成人!

    “朕~~朕~”

    刘协感觉自己快飞起来了,幸福来的如此之快,行成年礼,也就意味着他可以娶媳妇……,不,是可以独自临朝理政了,原来加在身上的舒服可以满满挣脱,然后把本就属于自己的权力一点点夺回来~

    “好,既然众爱卿执意如此,过年改元之后,朕既刻行‘冠礼’,宣誓成年,从此亲理朝政,君临天下!”刘协心里都快笑出花来了,脸上却不露声色,又对身边的曹操问道,“丞相大人以为如何呀?”

    “措手不及呀?”狡猾如曹操,也没想到那些老臣们会玩这一手,用提前让小皇帝成年的办法收回权柄,“高,果然是高,就不知道是谁在幕后出谋划策,太尉杨彪?司空张喜?又或者是~~”

    “臣附议!恭请陛下行冠礼!”木已成舟,既然更改不了,曹操干脆躬身一礼,直接认了下来。

    “退朝!”

    看过《大魏能臣》的书友还喜欢

 第七十二章双管齐下

    推荐阅读:             ?    丞相府,后堂!

    退朝以后,曹营一系的众文武大员没一个回家的,全都马不停蹄的赶到这里,一个个面沉似水,低头不语,今天朝堂上的事情对他们的冲击不小呀!

    “当头一棒呀!老夫以前太轻视这些元老旧臣了,原以为将他们高高挂起,就可以平安无事,没想到这些人竟然串联在一起,突然发难,倒是给老夫又上了一课!”丞相曹操端坐正中,主持这次内部会议,没有抱怨,也没有推卸责任,直接把过错揽在了自己身上。

    ‘功归部下,过属自己,上下一心,天下无敌!’这就是曹操的御人之道。

    “丞相大人无需自责,其实这些人如今跳出来也好,至少让他们看清楚了,谁是敌,谁是友!”

    谋士程昱很镇静,大汉王朝就像是一艘历经风雨的巨船,虽然已经腐烂不堪,可是底蕴尤存,正所谓:‘船烂了有梆,梆烂了有底,底烂了还剩一堆大铁钉呢,大汉400多年的江山,吃朝廷俸禄的公卿大臣数不胜数,出几个死忠之臣,不稀奇!’

    还有一点,这些元老旧臣们,平日里各行其是,互相之间也有不少的矛盾,是谁把这些人凝聚在一起的呢?

    要想做到这些,那幕后之人除了一定的政治手腕,还必须有极高的威望,才能号令的动那些三朝元老,此人到底是谁呢?

    人家出了第一招,就难免还有第二招,不得不防呀!

    “眼下最重要的是如果化解这场,一旦让这些人趁势做大,则后患无穷呀!”谋士荀彧眉头紧皱,如今元老旧臣们互相串联,正在逐渐形成了另一伙政治势力,试图和曹营集团分庭抗礼,二者相争,必有一伤啊,而无论谁胜谁败,刚刚安稳下来的朝廷必然再次陷入动荡,这绝不是他希望看到的。

    “末将不才,愿意领一支人马,包围宫城,将那些闹事的人,刀刀斩尽,一个不留”!夏侯渊紧握佩剑,一脸的杀气,他现在掌管宫廷卫戍兵马,完全有能力这么做。

    “没错,妙才将军说的有理,杀光他们这些旧臣,一了白了!”

    “对,如今朝廷的大好局面,还有兖、豫、司三州的地盘,都是丞相带领大伙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他们想要夺权,就用血来换吧!”

    夏侯渊一带头,武将们顿时群情激愤起来,尤其是曹、夏侯两氏将领,纷纷表示要血洗宫廷,用武力解决掉那些反对者,如今许昌内外驻军都在他们手中,动武,胜算是十成十的。

    “不可,诸位将军万万不可动武呀!”荀彧、荀攸二人立刻出言劝阻,“刀兵一动,许昌城内必然血流成河,局势大乱,就谁也控制不住了,咱们千辛万苦才组建的朝廷,也会毁于一旦呀!”

    经历过‘洛阳之乱’的人都清楚,士兵轻易不能见血,见血之后势必疯狂,就像一把再也控制不住的屠刀,你想杀一个,结果却砍了十个、百个……,一发而不可收拾,就是血屠许昌城都有可能呀!

    两名文人谋士的话显然压不住这些骄兵悍将,反而更激起了他们的凶性,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有什么好怕的,屠城就屠城,又不是没做过!

    “闭嘴!老夫不是董卓,胡乱杀戮也解决不了问题!”正中端坐的曹操终于发话了,一双细长的眼睛中射出两道寒光,每一个被盯上的将军顿觉遍体生寒,肝胆乱颤,全都乖乖的坐了回去,再也不敢乱叫了。

    曹操身为大汉丞相,有着自己的骄傲,这次的‘冠礼’事件,属于一场,既然如此,就该用政治手段解决,如果像莽夫一样乱动刀子,那就落了下乘!

    智者斗智,勇者斗力,各有自己规则,这就是天道!

    “丞相大人英明!”

    众谋士们齐齐松了口气,既然武力解决的方案被否决了,那他们就得拿出一个切实可行,又不用大动干戈的办法来才行。

    “萧郎,奉孝,你们二人有何良策!”

    遇到疑难事,曹操首先想到了自己手下这一文一武,两个家伙都以诡谲见长,肯定有高明的手段!

    “天下大事,顺中藏逆,逆中有顺,天子行‘冠礼’的事情已经无法阻止,既然如此,丞相大人何不顺水推舟,帮上一把,将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呢?”

    郭嘉还是老样子,出谋划策之前必须先喝三口酒,而后才思涌动,才能想出天马行空,让人拍手叫绝的好办法。

    “奉孝快说,老夫如何才能逆中取顺,化被动为主动呢?”天子冠礼,无论怎么看都是对小皇帝有利,对曹操无利,要想把坏事变成好事,又谈何容易呀?

    “哎!……”一声长叹,郭嘉什么也没说,皱着小脸,把酒葫芦倒了过来,里面没酒了,这才是让他忧愁的原因。

    “哈哈,鬼才献策,岂能无酒!”曹操大笑着手指身后的次子曹丕,“去,打开库藏,将萧郎送与为父的‘龙胆酒’取三坛子来,赠予奉孝!”

    “诺!”

    曹丕得令,立刻小跑了出去,所谓龙胆酒,就是蛇胆泡酒,可以去风湿,解寒毒,对人体大有益处,滋味更是美妙绝伦,一直被曹操藏在库藏里,宝贝的不得了。

    “多谢丞相大人厚赐!”

    有了美酒,郭嘉的才思立刻涌了出来,“按照惯例,皇家子弟成年,都是由父兄辈亲自主持冠礼,以示隆重,当今陛下父兄早丧,朝中又无长辈,丞相何不将冠礼之权拿到自己手里来呢?”

    “妙呀!”一语惊醒梦中人,众人无不拍手称赞!

    汉灵帝走的早,自然不可能给小皇帝主持冠礼了,至于刘协的哥哥少帝刘辨,自己都没能活到成年,就一命呜呼了,自然也不可能,至于朝中的汉室宗亲,算来算去,只有一个半路冒出来的‘皇叔’刘备,可借个胆子,他敢主持小皇帝的冠礼吗?

    如此一来,曹操的机会就来了,以大汉丞相的身份,为小皇帝行冠礼,从此以后,二人之间的关系可就微妙了。

    主持冠礼,就相当于有了父子的名份,以后小皇帝见了曹操,客气点叫‘相父’,通俗说是‘干爹’,再僭越一点,那就是太上皇了。

    以后就算小皇帝成年理政了,曹操依然可以对他加以管束,而且名正言顺,相父管皇帝,干爹管儿子,天经地义呀!

    “好,此计甚妙,妙不可言!”曹操高兴的点点头,釜底抽薪呀,如果说以前给小皇帝判的是有期徒刑,那么现在就变成终身监禁了。

    “对了,萧郎,你的计策呢?”

    郭嘉,萧逸,一文一武,一柔一刚,就连计策都是互补的,二人合一,无往不胜!

    “要想彻底化解这场风波,除了‘以礼服人’,还要‘以力降人’,末将建议,等丞相大人为小皇帝行过冠礼后,立刻以‘冬狩’为名,在许昌城外大举围猎,检阅六军将士,震慑人心,也让那些元老旧臣看清楚,刀把子,究竟在谁的手里攥着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