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渔阳自守维稳尚是不足,又何有兵力再来占据狐奴城呢?
得知此况后,杨夏自己也惊讶万分,并且他也知道了右北平城此时也是情况危急,否则渔阳不可能抽调兵力去支援右北平。
既然渔阳不能派兵占据狐奴山,那为了保证二城通道畅通安定的话,也就只有他杨夏自己领军去占据狐奴山了。
平谷城守军只有两千,杨夏留下五百人交给县丞留在城中,他自己则亲自引着剩余的一千五百人,穿甲备齐后便立即出城,朝着狐奴山而去。
令杨夏想不到的是,当他带人赶到狐奴山的时候,狐奴山竟然已经被乌丸军给占据了。
而这支乌丸军占据狐奴山的目的也简单,和杨夏的想法相同,就是要控制这条平谷和渔阳的连接道路,切断二城的相互协助援护。以此保证在渔阳境内的乌丸军,可以肆意掠夺各个村镇乡里,避免各城内的汉军出城袭扰救援。
此时,杨夏看着狐奴山上军骑漫布,营帐聚集,估算了山上兵马,最少也有两千人,而就凭着杨夏此时手底下的这点兵力,根本不可能攻夺狐奴山。
如此情况,杨夏也是无奈万分,鸡蛋碰石头的事情,他没有勇气去干,识时务的他选择了撤退,打算等回到平谷城后,再想应对策略。
可是杨夏想撤走,却没那么容易,自从杨夏靠近狐奴山之时,狐奴山周围的乌丸军斥候游骑,就已经发现了他们,并且将此事回禀到了狐奴山上。
狐奴山上的乌丸军,见到杨夏想要领军撤走,便立即倾兵下山,向着杨夏之军而来。
乌丸军骑兵众多,速度极快,而杨夏之军本就是平谷小城的守军,军中多是步卒,行动不如骑军。
因此,乌丸军不刻就追上了杨夏之军,并且毫无犹豫的向着杨夏军冲锋杀来,声势浩荡,似乎要将杨夏军全部赶尽杀绝。
杨夏从军多年,昔年也曾是精军悍卒,也立下不少战功,才晋升有了今日的守军司马之职。
因此,杨夏的领兵识势之能,还是有些不错的。
见到乌丸军冲锋杀来,杨夏军之卒虽是大多慌乱,而杨夏本人确实镇定无比,他知道自军想走没那么容易,此时一味的撤退逃跑,只可能被乌丸军肆意冲杀屠戮。
他知道,此时唯有列阵防御,先阻挡住乌丸骑军的冲锋,令乌丸骑军忌惮自忧,挫败乌丸军气势之后,他们才有机会撤退而走。
(本章完)
第195章 绝死之决
杨夏列阵方圆,呈防御姿态,以此抵抗乌丸军冲杀。
然而乌丸军毕竟人数众多,且杨夏身边士卒多是耕卒,战斗力远远不如乌丸军,虽是收缩防线以圆阵相抗,却依旧挡不住乌丸军的冲击,阵型几乎被乌丸军撕裂,损失惨重,败亡在即。
虽然兵势不利,但是杨夏却没有一丝放弃的意思,却是将军中为数不多的三百骑兵聚集起来,亲自统领冲阵,欲要将乌丸军的攻势阻截,缓解大军步卒的压力。
只是杨夏身边统共也只有三百多骑而已,可要面对的乌丸军却有两三千的骑军,如此悬殊差距,想要反击冲锋,简直就是以卵击石、自寻死路。
不过杨夏绝不可能放弃,也不可能认输投降,他虽是公孙瓒帐下的地方守军,战斗力不如那些正军战兵,但是意志和信念却是不输任何军队。
可杨夏领着三百骑军,却是怎么也反冲不过乌丸军的冲势,反而令自己身边骑军折损过半,已经彻底丧失了反击突围的能力。
杨夏知道,此时自军的灭亡,也只是时间问题了,乌丸军的数量实在太多,并且战斗力也比他们强大,自军根本不是对手。
与其继续防守等死,不如决死反冲拼杀,就算是全军覆没,也决不能覆没在偷生的防御之中。
“弟兄们!我等虽不是战兵,但是却依旧还是堂堂正正的幽州军,是战而不屈的公孙军,乌丸贼军虽是浩大,我等岂会惧怕!众军,随我冲!”
随着杨夏的大吼,身边众军中除了少数士卒响应之外,其他的士卒却是惊恐露怯,不予理会。
看着如此情况,杨夏心中也是沉重与无奈,并非他领军无能,而实在是这支军队中,有太多耕卒掺杂其中,不但拉低了军队的战力,甚至还影响了军队的气势与意志。
这帮耕卒,严格意义上连辅兵都算不上,他们中平日里都是一些平民农夫,只是在农闲之时参与了民勇训练而已。唯有兵力短缺之时,官府才会急招这些民勇直接入伍充军,期间没有再经过任何系统军阵杀伐训练,因此这帮耕卒,都是不懂战阵、不懂杀伐、不懂号令的,如此军队士卒,怎能不败。
甚至有些耕卒,因为残肢鲜血的杀戮刺激,又见到敌军声势浩大、残暴杀戮,更是惊恐的连行动力都没有,直接跪倒在地,磕头乞降。
看着自军如此丢人,杨夏又是愤怒,却又是无奈,这种情况,他又能怎么办?他真的很无奈!
杨夏军的阵型混乱、军心不稳,如此状态被乌丸军尽皆看在眼底,乌丸军见到这帮汉军如此不堪,更是嚣张鄙夷万分,纷纷驱马冲阵,对着这帮军伍肆意杀戮。
似乎虐杀这支军伍,就好似在虐杀公孙瓒的精锐正军一般,能让这帮乌丸军将卒上下,尽皆感到一种兴奋与自豪。
就这样,乌丸军冲杀屠戮着,杨夏根本无力组织反击,唯有无力的挥舞手中的战刀,徒劳的反抗,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身边的士卒一个个倒下,像是一帮任人宰割的羔羊一般。
无情的杀戮漫天而来,杨夏的军伍里更是百态丛生,有人投降,有人反抗,有人溃逃。
投降的也并未被接受,依旧被乌丸军无情用刀刃宰杀;反抗的也并无用处,乌丸军的战刀将砍倒一切站着的目标;而溃逃的也同样无路,任然逃不过被战马踏过尸体的下场。
一千多人的杨夏军,顷刻间就折损过半,鲜血与碎肢落得满地都是。
而乌丸军想不到的是,无限的死亡,无限的绝望,最能激发人的反抗意志。
就在乌丸军肆意屠杀之时,跪地投降的士卒,竟然一个个拿起兵刃,挺直了膝盖,站了起来;而那些溃逃想走的士卒,亦是纷纷转过了身躯,手上的兵刃,狠狠地对准了冲杀而来的乌丸军。
此时,每一个杨夏军的士卒,眼神里都是灰暗的绝望,但是这股绝望之中却有一道闪光,那是绝然的意志。
是的,此时的杨夏军,每一个士卒都知道自己的结局,他们的下场只有死亡,既然必死的话,那么与其被乌丸人肆意弄杀,还不如反击相搏,就算是死,也要让这帮乌丸杂碎付出一点代价,虽然这代价也许真的只有一点。
看着大军突然变得决绝奋威,杨夏的心顿时沸腾,手中的刀刃也挥舞得更加有劲儿。
而杨夏军的气势突然转变,亦是令围杀他们的乌丸军神色一凛,看着这帮残军那决绝的神色,乌丸军感受到了一股慑人的气势。
只可惜这转变还是为时已晚,此刻的杨夏军早就折损过半,兵马不足八百,而乌丸军却是大军数千来围、
这样的反抗,就像是给绵羊换上了利齿,可即便如此,绵羊却依旧逃不过群狼的围杀。
可那又如何,杨夏军此时已经是光脚不怕穿鞋的,他们知道自己必死,但是他们就是想在死之前,也要尽量拉几个乌丸人垫背。
谁说就算是羊,就不能用蹄、用角,反击弄死几头恶狼呢?
杨夏身边的士卒依旧在迅速的死去倒下,但是乌丸军也终于出现了高比例的伤亡,每倒下三个杨夏军,乌丸军也要倒下两个。
这一刻,乌丸军终于不敢再有之前的嚣张与肆意了,而是立即收减冲势,转换为更加稳妥的围杀攻势,缓缓的蚕食着杨夏军。
乌丸军的转换攻势十分见效,虽然杀伐的效率降低,但是乌丸军自身的损失也大大降低。就算这帮杨夏军再决绝、再悍不畏死,却始终挽回不了双方实力的差距,当乌丸军收起嚣张与莽撞之时,这种差距就更加明显了。
此时,杨夏及其士卒,不再被乌丸军肆意冲杀,而是被乌丸军以包围之态攻伐,被箭矢与投枪无情的收割。
“兄弟们!乌丸贼害怕了!他们害怕了!”此时,杨夏也看到了乌丸军攻势的变化,他知道乌丸军被自军的决绝给震慑住了。
不过杨夏也知道,乌丸军选择不与自军白刃冲战,而是用围困射杀的方式来攻击,就是为了减少自身战死损失。
想到这里,杨夏更是愤怒,直接大吼喝道:“兄弟们,乌丸贼想用箭矢将我们射杀殆尽,我等在此一味的防守,只会成为乌丸贼的活靶子,而乌丸贼除了损失几根箭矢之外,不会有任何损失。”
(本章完)
第196章 狗急跳墙
在杨夏的振呼之下,残余顽抗的士卒,尽皆夺志于刃,不再原地防守躲避箭矢,纷纷向前冲锋,朝着周围的乌丸军杀去。
在杨夏的先驱领导下,这帮残军的人数虽然不多,但是气势却是十足,如同水入砂石一般,瞬间便溶入了乌丸军的军阵之中,与乌丸军混战为一团,彼此皆是密不可分。
这种混战情况,对杨夏等残军而言,简直就是最好的战场局面,他们人数和战力本就不如乌丸军,唯有进入混战局势,才可尽量扰乱乌丸军的阵型,让乌丸军失去骑兵冲锋和弓弩压制的优势。
甚至就连双方人数间的差距,都减弱了许多,混乱的战局让乌丸军不敢肆意冲锋进攻,唯恐误伤自军人马。
不过,杨夏等残军的反冲军阵,也彻底激怒了这支乌丸军,乌丸军的狠戾程度愈加上升,心中的怯死之情骤减,亦是变得悍不畏死,对杨夏军的攻势也变得愈加残暴。
双方白刃混战,刀刃砍入躯体,留下的不是痛苦的惨叫,而是一种不甘死亡的怒吼。
一个接着一个,无数的人战死倒下,无论是杨夏这边的残军,或是乌丸军那边的健勇,都是以人命来交换人命,这是最原始的拼杀,矛与盾的对撞、拳与足的对抗、牙与骨的摩擦。
双方也不知道混战了多久,杨夏看不清自己周围的情况,不知道自己身边的残军还有多少人活着,但是他感觉得到,周围的怒吼声,已经变得偏转,自己这方的吼叫声越来越低弱,而敌人的吼叫声却是依旧不减。
根据双方的嘶吼气势,杨夏已经猜到自军剩余的人数,应该已是不足两百人了,而乌丸军那边却依旧漫漫不见消退,显然尚有数千人马,并未因自军的混战白刃而损失多少。
然而杨夏不知道,他的估算只对了一半,他身边的同袍军卒只剩下两百不到,这一点他没有料错;但是乌丸军却并非没有多少损失,在这场混战白刃之下,乌丸军折损的人数超过七百人,死亡的人数竟然还比杨夏军多上一些。
此时,乌丸军三千多的人马,竟然只剩下两千人,而损失了三分之一的人马,却依旧尚未彻底歼灭杨夏军。
如此战损,令这支乌丸军的首领马珂地,已经是彻底陷入了愤怒,他本是乌丸族的一个小部族的首领,而这支军队也都是他部落里的勇士,在丘力居领军包围右北平,吸引公孙军正军部队之时,他亦是跟着难楼前来趁机进攻渔阳,这几日以来,他已是领军劫掠了无数汉家村镇,所过之处皆是临时编制的幽州地方守军,而这样的汉家军队,根本无军能拦住他们。
今日他收到难楼的命令,前来占据这狐奴山,切断平谷和渔阳的相隔联系,却想不到会遇到杨夏所领的这支冗杂汉军。
马珂地以为这支汉军,和自己这几日里见到的地方守军,应该并无不同。
也正如马珂地所料,杨夏军最开始的号令难为、怯战降逃的表现,的确十分不堪入眼。
但是马珂地没想到的是,杨夏军的转变之惊人,简直有些匪夷所思,明明是一支怯战弱军,却是突然间变得强悍忘死起来。
不过现在的杨夏军,只剩下两百人不到了,是彻底的强弩之末,对乌丸军已经没有了任何威胁,因此马珂地才敢这样不顾身份,亲自参与最后的白刃战斗之中,他想亲自干掉这支汉家的领军者,想看看为何这支汉军会有如此转变,为何会在绝望颤抖之中,变得如此拼死决绝。
马珂地直接抽出战刀,向着杨夏冲杀而来,杨夏亦是感受到了马珂地的杀气,亦是看清了马珂地穿着上的不同。
见马珂地朝自己杀来,杨夏却是没有一丝畏惧,反而露出了慑人的贪婪目光,他知道马珂地必是这支乌丸军的高职人物,地位肯定不低,若能在死前摘下此人头颅,他杨夏也算是彻底死而无悔了。
“杀!”
杨夏疯狂地咆哮着,手中的兵刃紧握在手,疯狂抽打胯下马匹,向着马珂地冲杀而来。
转眼间,二人便战到一起,兵戈相交,战马互鸣。
马珂地的力气极大无比,手中的战刀上似有巨力加持,威势重压无比;杨夏在武力上虽不如马珂地,但是他却胜在悍不畏死,每一次进攻都是死战而击,几乎从不在意自身的防守与生死,每一招都是毫无退路的进攻,只求与马珂地同归于尽。
这样的打法让马珂地忌惮无比,战刀的攻势只能化作守势,他可不愿意和杨夏这个残兵败将同归于尽,那样的结果对他而言,也太不值了。
而马珂地也终于明白了,这支汉家从怯战懦弱瞬间变为悍勇善战的原因是为何,原来他们并非是真的悍勇善战,而是在绝望之中发出最后的顽抗,一切的反击攻势都是同归于尽的打法。
是啊,杨夏等军并非不怕死,而是因为他们,已经被逼的,连命都不要了。
……
此时交战之地的两里外,丁靖正引着两骑在一处山坡上观战,双方的动向战事皆被他清晰的看在眼里,对于杨夏等军的表现,一开始他是感到失望的,这样一支弱军,他是一点也不想去管。
但是杨夏军之后的转变,却是出乎了丁靖的预料,丁靖自然看得出杨夏军转变的缘由,无非是狗急跳墙、兔子急了也咬人罢了。
可丁靖知道,并非每一只狗急了都会跳墙,也并非每一只兔子急了都会咬人,更何况杨夏军这只“狗”、这只“兔”,非但是跳了墙、咬了人,而且是跳出了墙、咬伤了人。
这样的军队,即便之前的表现再孬、再烂,自此战之后,都会发生从里到外的质变,稍加训练一番,就会成为一支不可低估的强军支柱。
虽然杨夏军只剩下两百人不到,但是却依旧在绝望中不曾放弃,光凭这一点,他们就还有去救的理由。
最后,丁靖终于下定了决心,他要去救这支残败的杨夏军,而唯一的阻力困难,就是他丁靖要面对的,却是两千人的乌丸军。
从两千多乌丸军中,救出两百残败之军,这可不是一件轻易简单的事情,需要一番好好谋划才行,否则极容易自陷其中。
(本章完)
第197章 白马义从来也
丁靖看向依旧尚在交战的杨夏军与乌丸军,又看向不远处的狐奴山,只见狐奴山的山岗上,却是风吹草倒,空旷一片,营地内望去,竟然不见一个乌丸守军。
丁靖不敢确信狐奴山上,是否真的连一个乌丸守军都没有,但是他可以确信的是,那狐奴山上的乌丸军营地,必定防备空虚。
知道如此情况后,丁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