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伦不敢大意,生怕对方有大能,举手投足间便能灭了自己大军,连忙命令手下三千乌鸦兵齐齐搭弓射箭,阻止对方逼近。
“嗖嗖嗖嗖~~~”
三千乌鸦兵一起搭弓,箭如雨下,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姬考和五六个亲卫直接被射程了筛子,立时一道真灵上榜。
郑伦茫然一片,犹自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这他娘的到底是怎么回事…!
但在这过程中,谁都没有发现,申公豹早已消失不见,他悄悄摄走了几个死去亲卫的魂魄,以便将来送他们去天庭继续效命于姬考。
过了好一会,郑伦才回过神来,狂喜不止,不管怎么说,自己旗开得胜,诛杀了贼首姬考,算是立下了泼天大功,做到了以前的武成王黄飞虎和闻太师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此番想不富贵都难。
郑伦及手下三千乌鸦兵一片欢腾,都知道前程似锦,飞黄腾达之日不远。郑伦一声令下,早有机灵者执刀上前,削去了姬考的头颅,盛装在木盒中,飞马向主帅报捷去了。
当苏护听闻郑伦急行军去援助青龙关时,他还为之担心,生怕郑伦中了西岐贼军的奸计,连忙派长子苏全忠领着五千马军,前往接应。可不多时,就见苏全忠领着五千马军转回了大营。
苏护忙问苏全忠:“你怎么回来了,莫非郑伦将军已经兵败身陨?”
苏全忠一脸激动的说:“父亲明鉴,天佑我军,郑将军旗开得胜,力斩西岐叛逆的首脑伪明王姬考,他已派人将首级送回。”说完就让郑伦派回来的信使即将姬考的首级呈上。
苏护定眼一看,果然是姬考无疑,差点高兴得晕了过去,忙问信使曰:“郑将军是如何建立这泼天大功的。”
信使添油加醋的回答:“郑将军及部下三千人,与伪明王姬考所部战于旷野,我军上下同仇敌忾,以一当十,无不奋勇当先,终于阵斩逆首姬考,此役敌军折损不下五万余人,其部尽溃。”
苏护大喜过望,连忙向朝廷报捷,说是自己指挥大军与西岐叛逆大战一场,双方杀得昏天黑地,日月无光。幸得祖宗保佑,先锋郑伦于阵中力斩伪明王姬考,西岐叛军大败,被杀得溃不成军,死者不下十余万人……
………………………………
第一百四十四章 突如其来的舆论战
姬考身死上榜,主持封神榜的姜子牙第一时间便知道了,他悄悄将这一消息告诉了武王姬发,后者一声叹息,不做多说,只吩咐姜子牙为明王准备发丧事宜。
姜子牙一面命人准备白衣素缟,一面派出哨探去寻找好友申公豹的下落,因为据老姜推算,申公豹并未身死,只是不知道其去向。
另一方面,朝歌城中的纣王接到前线的八百里捷报,差点乐晕过去。
在反复验明了姬考的首级后,纣王很是满意,先是用其告慰了之前战死的闻太师和武成王,然后就准备大加封赏冀州军。
百官朝议,俱是满脸激动,谁都没料到冀州军会如此勇悍,百万军中取敌将首级,一出手就把叛逆头子给咔嚓了。
首相商容甚为激动的上前一步奏曰:“陛下万福,祖宗庇佑,此番大捷一雪前耻,不但重创了西岐贼子,斩首姬考,还威慑了四方诸侯。八百诸侯俱都上书朝廷,歌颂陛下威名。”
纣王大喜曰:“冀州侯果然骁勇,朕要重重的犒赏于他。首相举贤有功,也应嘉奖。”
商容连忙回应:“老臣微末之功,不足言道,全赖陛下圣明,破格重用苏护,若论首功,当以陛下为先。”
群臣也连声附和。
纣王大笑不止,近些天来的郁闷心情一扫而空。
“传旨,冀州侯苏护,统军有方,调度得当,大败西岐叛贼二十余万人(真是越吹越玄乎…!),斩首贼酋姬考,收复失地千里,大功于朝,特加封苏护为平寇王,封地百里。先锋郑伦,以寡击众,奋勇当先,当为众将之楷模,加封为上大夫,封地三十里。一众将士,另有嘉奖……望卿等再接再厉,勇往直前,彻底平定西岐叛匪。待还军之日,朕不吝重赏。”
洋洋洒洒上千字的一旨加封诏书,将所有参战人员都封了个遍,最后则是要苏护等人继续加油,斩掉姬发和姜子牙等人的头颅。
朝歌上至纣王、百官,下至黎明百姓都以为姬考才是西岐的首脑,此番贼酋毙命,西岐贼军定会土崩瓦解,平顶叛乱指日可待。但他们万万想不到的是,姬考其实是权力游戏中的牺牲者,真正的西岐之主乃是武王姬发。但不管怎么说,殷商一方都要通过这次大捷,大肆渲染一番,好人四方的诸侯们都明白,犯上作乱者的下场是什么。
于是乎,在有心人的推动下,将此役说得越来越玄,什么样的版本都有…!有的说冀州侯自领五万大军与西岐叛逆三十万决战于青龙关外,一举击溃贼军,斩首敌酋姬考;有的吹嘘先锋郑伦单骑破敌,于万军中力斩姬考,一举奠定了胜局;更有人夸张的说,其实此役就是郑伦所部三千乌鸦兵对阵西岐三十万叛逆,他们都是天神下凡,以一当百,大胜对手,直将贼军杀得横尸遍野,血流成河……
最后传来传去,越传越夸张,连纣王都有些看不过去了…!
别说,这样一来,还真的把原本蠢蠢欲动的四方诸侯们给唬住了,他们生怕下一个会是自己,连忙备置贡品,准备孝敬纣王。
西岐周军大营,姬发和姜子牙等人也傻眼了(~囧~),他们万万没料到姬考身死会带来如此大的政治效应。
原本姬发以为姬考死了就死了,自己为他发丧后,立志报仇雪恨,便能名正言顺的成为西岐之主,却不曾想到殷商一方竟然利用姬考的死来大做文章,硬是把一场小得不能再小的遭遇战说成了一场旷世大战,简直把那捡了大便宜的郑伦吹嘘成了天下第一名将,把冀州侯苏护捧成了当今天下第一帅才。
姬发猛的一锤案板,说:“人怎么可以无耻到这种地步,亏得他们还是庙堂之人。”(姬发这厮完全忽略了他自己之前的无耻行为,那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哦…!)
姜子牙也叹了口气,回应道:“唉!是啊,看来吾等小瞧了殷商朝廷的无耻程度,他们这样一番动作,还真是把四方诸侯给暂时稳住了,连向来倾向于我们的北伯侯崇黑虎也开始首鼠两端了,听说连他也悄悄给纣王准备起贡品来。”
姬发失声曰:“什么!崇黑虎安敢如此,要知道他的这个侯位可是我们帮他谋来的,不然怎会有今时今日这般光景。”
姜子牙:“殿下明鉴,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崇黑虎听闻我军失利,生怕纣王以后会迁怒于他,故而有这般小动作也是可以理解的。”
姬发问:“首相,难道我们就干看着商汤无道这般作为而无动于衷吗?”
老姜笑了笑,回答说:“殿下勿急,商汤此番就算吹牛把天给吹破了,那又能奈我何,只要我军击败苏护大军,一切谣言便可不攻自破,到时候四方诸侯自然又会倾向我军。”
姬发点头称是,但他还有一个疑问:“不知首相以为,明王身死,吾等当如何向国人解释,毕竟这是否定不了的事实。”这厮的意思是不想让自己背上骂名。
姜子牙想了想,说:“明王殿下宅心仁厚,不忍生灵涂炭,故而只带了几个亲卫去试图说服冀州侯苏护罢兵言和。怎料商汤无义,出尔反尔,杀害了明王殿下。此仇当不共戴天,它日必斩苏护和郑伦于马下。”
姬发赞曰:“首相句句在理,不愧为老成谋国,就按你说的办,大肆渲染明王殿下的高义,指责商汤的无信。本王决定,为明王殿下斋戒十日,以告慰其在天之灵。”
于是乎,殷商和西岐各说各的,大家都指责对方在说谎。
…… ……
商军大营中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因为众将士不管是否参与了传说中的那场旷世之战,都得到了大量封赏,是以人人笑逐颜开,尤其是得以封王的苏护和坐火箭般的上大夫郑伦。
话说当日苏护得到纣王的封赏诏书后,高兴得整宿没睡着觉,此番出征,他一仗未接,便得以封王,已经和之前的黄飞虎平起平坐,如何能不喜出望外。
私下里,苏护也没亏着立此大功的先锋官郑伦,他自掏腰包,先纣王一步,重重嘉奖了郑伦所部三千乌鸦兵,表示大家都是好样的,没有给冀州军丢脸,平定西岐叛乱指日可待,到时候大家都衣锦荣归。
苏护、苏全忠、郑伦在庆功宴上觥筹交错、推杯换盏。
苏护也不是呆瓜,他悄悄问郑伦曰:“郑将军,本帅写的捷报奏折相信你也看过,上面报了个杀敌十万之数,那不过是为了震慑四方蠢蠢欲动的诸侯所为,当不得真。本帅也知道,将军所部能征惯战,能够以一当十,但到底只有三千之数,如何能一举破姬考所部?将军战报上说斩敌五万有余,其部尽散,还请将军教我。”
郑伦面色有些怪异,欲言又止,最后挣扎了半响,才回答道:“大帅明鉴,那斩敌五万之数不过是下面的人胡夸只说,其实……其实末将所部只遇见姬考带领的万余人马……”(郑伦到底还是要留得几分脸皮的,若明说他们只遇见五六个敌军,然后硬是将这微末战事吹嘘成了旷世大捷,那岂不让人笑破了肚皮。)
苏护闻言,脸色一变,琢磨了许久,话曰:“看来传言非虚,那姬考和姬发争权夺利,双方水火不容,姬考此番只带万余人马袭击青龙关,想必是为姬发所迫,不得已而为之。”
郑伦直呼大帅圣明。
苏护又言:“郑将军今日所言,勿要再对他人说起,现在举国上下皆需要一场空前大捷来提振士气,且姬考身死也是事实,故而若有人再问起此战情况,将军要一口咬定,斩敌十余万人。至于其它的事,就交由本帅来处理了。”
郑伦连忙点头称是。
于是乎,接下来的日子里,殷商和西岐打起了舆论战,双方大打口水战,似乎是都想用唾沫来淹死对方。
西岐一方指责殷商无道,杀死了前去议和休兵的明王姬考,他们的理由是:“既然你们硬说是在大战中斩杀明王殿下的,那就请你们指出大战之地,那二十万被你们凭空虚构出来斩首的将士又身在何方。”
苏护一边立马反击说:“纵然双方议和,焉能一来就让主帅亲自前往,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除非别有用心者有意要让姬考送死,否则怎会有如此怪诞之说。再说了,若要问二十多万被我军斩首的敌军尸首在哪,那还用问,当然是埋了…!时至烈日当头,酷暑难耐,总不能让这些个尸首横尸于野,霍乱丛生吧!为天下黎民计,从道义上出发,我军不辞辛劳,主动埋葬了贼军尸首,乃是大功德一件,可见我军是仁义之师。”
双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不相让,直让四方诸侯弄了个雾里看花,搞不清楚实情。
最后双方约定,来日再战,到时候用兵刃来说话,以定分晓。
………………………………
第一百四十五章 道友请留步
北俱芦洲一片兴兴向荣的景象,已不复原来那般寒冷荒凉的情景,到处是琼楼玉宇,繁花似锦。人族、妖族、巫族在这里和平共处,形成了一个良性竞争的环境。
数量最多的人族在北俱芦洲成了耕种、畜牧的主力军,各种谷物被谢大神赐予下来,交给人族耕种,产量颇丰,又养了牛、羊、猪等家禽无数,不但养活了人类全族,更连妖族和巫族也一并养活了。听说下一步,人族提出了来年产量还要增产三成的口号。
妖族数十万年的智慧传承,在这里也起到了前所未有的贡献,各种精密锻造业的制作,大都由他们完成,使得此间文明大踏步的向前发展,已经直接越过青铜器时代,进入了铁器时代!前段时间妖族还把水车也给造出来了,大大提高了耕种效率。接下来,他们在人祖的授意下,要向着如何利用蒸气方面着手研究了…!小太阳陆压更是荣升为了北俱芦洲气象局的局长,这厮统领着大大小小数百个能操控风雨妖族,每天兢兢业业的控制着北俱芦洲的温度,使这里的生存环境反超东胜神州一头。
巫族那就不用多少了,一个个力大无穷,很多工程都是他们充当主力,无论是港口建设还是城市扩建,都能够在第一线看见巫族大汉们挥汗如雨的身影。用巫族大汉们的话说,北俱芦洲的片砖片瓦都有他们的贡献,看着这日益兴旺的北俱芦洲,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人族也给巫族提了个建议,让他们要把眼光放长远些,慢慢的尝试着把建筑物往高建,十层二十层只是起点,说不得将来咱还要建一座几百层高的雄伟建筑。
“道友请看,这是刚刚建成的北俱国子监,里面专门用来培养各族的后起之秀,让他们在这里专心学习,以后好学以自用,为此间繁荣发光发热。”谢大神头头是道的给通天教主介绍起来,让后者不住的点头称道。
要说通天教主为何来北俱参观访问,其实还是谢天虎的意思,他是想将通天教主暂时请到此地来,让那暗桩申公豹去金鳌岛拉人入劫,故而才有此一举。
通天教主很是感叹,原先大能们都看不上的北俱芦洲,竟然在人祖手中大变样,反到成了四洲中最为繁华之地(东胜神州、南部瞻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可笑几大教还在为东胜神州你争我夺之时,却不想早已被人祖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通天由衷赞曰:“人祖大才,吾等不如也,当为众圣之楷模。”
谢天虎笑着回应:“哪里哪里,都是各族共同出力,才有了今时今日这般光景,说到底,他们才是此间的英雄,”
通天:“巫妖两族乃是生死大敌,却不想也有和平共处的一天!若是帝俊、太一和十二祖巫早知如此,又何来先前那般生死之斗。”
对此,谢天虎也不做多说,他心里清楚得很,巫妖大战乃是天数,无论如何都要发生的。试想一下,大战之前巫妖二族各有亿万子民,大量消耗着此方位面的灵气,使之长期入不敷出,天道怎能容许如此行径。故而在北俱芦洲,谢大神对各族提出了计划生育的口号,极大程度上制止住了人口无限膨胀的恶果,他还将一部分三族子民移进了自己的战神小诸天中居住,一方面大大缓解了北俱芦洲将来可能面临的人口压力,另一方面也充实了战神小诸天,使之朝着一方大世界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谢大神拉着通天教主,继续去参观那灵牙仙等截教吃货们死赖着不走的问道宫食堂去了。
通天教主虽然有些疑惑,却架不住人祖的热情,只能笑着随他而去。
万里之外的金鳌岛,此时正发生着一件大事,那就是申公豹上岛了。
申公豹在姬考身亡后,并没有回西岐去,在其看来自己在西岐的任务已经结束了,不用在回那里,接下来,就是拉截教弟子入劫上榜了。
之前,人祖曾对申公豹说过,截教的亲传弟子,多多少少都有几分功德在身,不应上榜。但外门弟子中多有因果缠身者,像此等人物你就不必心慈手软了,统统让他们入劫,至于最后的结果如何,那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有了人祖的交代,申公豹心中有底了,他在接到人祖的千里传音后,知道截教的通天教主和亲传弟子全都在北俱芦洲做客,一时半会回不了金鳌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