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迢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流水迢迢- 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宇文景伦看着这上千死士冲来,冷酷一笑,右手急速压下。

裴琰狂抽身下骢马,在向西南的路途上狂奔。他的背心,透出一层又一层汗,额头青筋暴起,双目渐转血红。紫色战袍,急驰间被卷得似要随风而去。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逐渐蔓延占据他的心头,他甚至没有回头去看大军有没有跟上,只是猛抽骏马,任细雨淋湿自己的双眉和鬓发。

宁剑瑜紧跟在他身后,双眸似被点燃,急驰间,他仿佛能听到体内突突的血流声,田策,安澄,你们能撑住吗?

数骑当先,万骑追随,驰过山丘,驰过平地,驰向西南无边无际的平野,驰向那象征着最后一线生机的河西渠。

雨,终于停了。

裴琰与宁剑瑜当先驰上小山丘,终于看到了不远处的河西渠。却也看见了黑压压的数万桓军,看到了桓军阵前,小山丘上,那上千名长风骑死士。

裴琰锐利的目光撕破箭雨,一下找到了那个陪伴了自己十八年的身影。他也看到,漫天箭矢,呼啸着飞向那上千弟兄,“簇簇”之声撕裂了他的心肺。他眼睁睁地看着,弩箭雕翎如骤雨般射向那个熟悉的身影;他眼睁睁地看着,那人身中无数利箭,缓缓跪落于黄泥之中。

裴琰眼呲欲裂,他耳边已听不清任何声音,甚至连自己和宁剑瑜的怒嘶声也听不见了,如疯虎一般,化身为杀神,卷起一道紫色风暴,直扑向桓军。

宇文景伦见强弩射出的箭矢终将这最后上千人击毙,满意地一笑,沉声道:“全速前进,攻过河西渠!”

号角声震破长空,桓军如潮水般向前,绵延里许,铁蹄狂踏,踏过长风骑的尸首,疾驰向河西渠上的镇波桥。

眼见桓军的铁蹄卷过了安澄的身体,裴琰瞠目欲裂,一声暴喝,长剑脱手,如一道闪电,飞过上万人马,穿透正策骑踏上安澄尸身的桓军的身体,再射上前面一人的背心,二人齐齐倒落马来。

易寒双耳一颤,猛然回头,急道:“裴琰到了!”

宇文景伦暗惊,急速举起右手,号角数变,桓军齐齐勒马。

裴琰驰下小山丘,冲入桓军阵中,他双掌连击,漫天真气击得桓军纷纷往外跌去。

一口真气将竭,他也终驰到阵前,他怒喝一声,从马背上跃起,横空掠过,双足连环踢踏,连踏数十名桓军的头顶,右手一撸,夺过一把长剑,急纵向安澄尸首处。

易寒腾身而出,寒光一闪,将裴琰的去势阻住。裴琰无奈回招,二人长剑相击,如暴雨击打芭蕉,俱是招出如电,缠斗在了一起。

桓军后阵一阵骚乱,宇文景伦迅速回头,见越来越多的长风骑,由东北面的小山丘卷来,知裴琰所率大军赶到,当机立断:“回击!”

桓军训练有素,后阵变前阵,迅速回击,两军杀声四起,再将这河西渠北、镇波桥前,变成人间地狱。

宇文景伦却不看两军战况,只是紧盯着与易寒搏杀的裴琰,跃跃欲试。终忍不住一夹马肚,手中“白鹿刀”觑准裴琰后背,凌空劈去。

裴琰听得刀声,凛然一惊,无奈易寒长剑上的螺旋劲气将他的剑尖粘住。急怒下真气盈满全身,腾于半空,避过宇文景伦刀锋。但紫袍“嘶”地一声,被白鹿刀砍下半截。

裴琰因身腾半空,剑势便有些凝滞,易寒长剑忽暴寒芒,裴琰承受不住,身形后飞,胸口如遭重击,吐出一口血来。刚及落地,易寒与宇文景伦,一刀一剑,合力攻上。

赶来的长风骑们都如同疯了一般,人人怒喝着与桓军拼杀,宁剑瑜和陈安、许隽更是声如巨雷,在阵中勇不可挡,杀得桓军象落叶飘絮倒飞满地。

卫昭策马于小山丘上,皱眉看着前方战场。崔亮气喘吁吁赶到,凝目细看,急道:“卫大人,咱们人少,这样拼下去可不行。守住河西渠,才能徐图后策。”

“嗯。”卫昭点了点头:“可你看少君的样子,怕是―――”

崔亮当机立断,回转身,寻找几位号角手和旗令兵。

卫昭遥望阵中,裴琰与易寒及那着王袍之人激斗的身影,不禁眉头深锁,终催动身下骏马,驰下小山丘,驰向阵中。

裴琰力敌易寒和宇文景伦,还要顾着安澄尸身不被战马践踏,便渐有些支撑不住。

易寒看得清楚,心中暗喜,借着宇文景伦一刀将裴琰逼得向右闪挪之机,在空中换气,姿态曼妙,旋飞至裴琰身后。裴琰听得脑后生风,无奈下前扑,右足踢向宇文景伦,挡住他必杀一刀。

他不及站起,易寒一剑凌空刺下,裴琰硬生生向旁横移,易寒长剑穿透他的甲胄,森冷的剑刃贴着他的肌肤,刺入泥土之中。

易寒这一剑入土极深,裴琰虽未被刺中,甲胄却被钉住,欲待提气而起,宇文景伦深厚刀气砍到,他反剑而挡,易寒长笑一声,右拳击出,“呯”的一声,击上裴琰背部。

裴琰纵是做好了准备,提气护于背心,仍被这一拳击得鲜血狂吐。宇文景伦再是一刀砍下,裴琰勉力提气,带出易寒长剑,在地上急速翻滚。易寒却已夺过身边士兵手中长剑,挺身飞来,刺入裴琰左肩。

裴琰中了一拳一剑,真气逐渐溃散,强自支撑,死死护住安澄尸身。

宇文景伦与易寒使了个眼色,“白鹿刀”横劈向裴琰,易寒则刺向裴琰必闪之处。眼见裴琰脚步踉跄,身子就要撞上易寒剑尖,白色身影凌空飞来,易寒大惊,急速回剑自救,方挡下卫昭这凌厉老辣的招数。

易寒不知来者是谁,剑术与功力竟与自己不相上下,顾不得多想,卫昭已攻了过来,脚踏奇步,所使皆是不要命的招数,逼得易寒步步后退。

卫昭朗笑道:“少君,没事吧?”

裴琰却似未听见一般,连着数剑逼退宇文景伦,俯身将安澄的尸身抱于怀中,浑身剧颤。

桓军两员大将见王爷势危,攻了过来,挡住裴琰信手挥出的剑势。

宇文景伦得以脱身,见易寒被卫昭逼得有些狼狈,“白鹿刀”由右向左,横砍向卫昭。

卫昭却不闪躲,仍旧攻向易寒。他剑势如虹,易寒连战数场,真气稍衰,剑势有些凝阻,卫昭发出一声震耳长喝,长剑划过易寒肋下。

易寒鲜血喷出,“蹬蹬”后退,坐于地上。卫昭却也被宇文景伦宝刀扫中右腿,踉跄数步,回剑一击,再与宇文景伦战在了一起。

号角声响起,长风骑听得结阵号角,凌乱的攻势渐缓,慢慢集结在一起。阵型也由散乱渐渐结成小阵,再由小阵慢慢扩展而成大阵,渐成两翼齐飞之势,如龙似凤,将人数倍于己方的桓军攻得有些凌乱。

宁剑瑜和陈安率着这两翼,逐渐向阵中的裴琰和卫昭靠拢。

滕瑞见势不妙,急速挥出旗令,桓军也集结成阵。宇文景伦知已取不了裴琰性命,扶起受伤的易寒,在将领们的簇拥下,掠回本军阵中。

两军号角齐吹,旗令挥舞,在河西渠北陷入对峙。

江慈紧随着崔亮,在上千长风骑的护拥下,驰至帅旗下。眼见裴琰双目血红,似是有些不太清醒,崔亮向宁剑瑜急道:“强拼无益,过河西渠!”

陈安吼道:“退什么退,和他们拼了!”

宁剑瑜眼光掠过紧紧抱着安澄尸身的裴琰,心中剧痛,却也保持着几分清醒,点头道:“听子明的,先撤过河西渠!子明,你带人护着侯爷先撤,我断后!”

崔亮断然道:“好!”手中旗令挥出,长风骑井然有序,按旗令行事,各营先后驰过镇波桥。

卫昭右腿流血不止,在裴琰耳边暴喝一声。裴琰震得悚然抬头,卫昭左手拎起安澄尸身,右手揪上裴琰胸前,忍住右腿剧痛,闪身掠过镇波桥。

宇文景伦见长风骑井然有序撤过镇波桥,知他们一旦与田策残部会合,力守河西渠,己方再想长驱南下,便有些困难。他极不甘心,面色阴沉,将手一挥,左右两军便攻了上去。

宁剑瑜身上白袍早被鲜血染红,他将陈安一推:“我断后,你快走!”

陈安还待再说,宁剑瑜“唰唰”数枪,陈安被迫后退,再见他面上严峻神色,只得带着数营将士撤过镇波桥。

宁剑瑜率后营三千名将士,守于镇波桥头,他横枪勒马,傲视逼将上来的桓军,一声暴喝:“宁剑瑜在此,不要命的,就上来送死吧!”

他这声暴喝,如晴天惊雷一般,震得桓军心胆俱裂,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杀机四伏的战场,也于这一刻有些凝固。

桓军箭矢已于先前射杀安澄等人时用尽,宇文景伦见宁剑瑜豪气勃发,英姿凛凛,灼得他双目生痛,不禁心中恼怒,抽出箭壶中最后数根长箭,吐气拉弓,白翎破风,连珠般射向宁剑瑜。

宁剑瑜朗声长笑,手中银枪团团而舞,箭尖击上银枪,火花四溅,却又一一跌于一旁。

宇文景伦瞅准宁剑瑜枪势,终瞠目吐气,射出最后三箭。

宁剑瑜将第一箭拨落,第二箭已至胸前,他急速后仰,闪目间见第三剑射向自己左肋,急中生智,左手将白袍急卷,束成长棍,将最后一箭击落于地。

河西渠两岸,镇波桥前,长风骑齐声欢呼,桓军士气不禁一挫。

滕瑞迅速在心中权衡,趋近宇文景伦身边:“王爷,看样子,今天没办法将他们尽歼。咱们的将士,也都乏了,苦攻下去,死伤太重。河西府还得回兵去镇着。”

宇文景伦压下心中不甘,怒哼一声,滕瑞打出旗令,桓军后军与右军迅速北撤向河西府,其余三军则依然列于河西渠北。

宁剑瑜大笑道:“宇文小子,咱们改日再战!”率着后营三千余人缓缓退过镇波桥。

炎炎夏日,雨势一停,便是丽阳当空。

宁剑瑜退过镇波桥,向崔亮大声道:“子明,你帮我看着!”急奔向帅旗所在。

帅旗下,卫昭手中运力,猛然撕开裴琰的甲胄。裴琰左肩血流如注,他却浑然不觉,只是面无表情,坐落于地,紧紧抱着安澄的尸身。

江慈见崔亮不在近前,凌军医等人也未赶到,强自镇定心神,迅速取出囊中药酒与伤药,向卫昭颤声道:“三爷,点他穴道止血!”

宁剑瑜赶到,抢步上前,扶住裴琰:“侯爷!”

卫昭强忍右腿刀伤剧痛,单膝跪于地上,挥手如风,点住裴琰肩头数处穴道。

江慈迅速将药酒涂上裴琰伤口,裴琰身躯一震,抬起头来。

江慈只当裴琰疼痛,忙道:“相爷,你忍着点,马上就好!”

裴琰目光徐徐扫过宁剑瑜与卫昭,又木然望向围拥在四周的长风骑将士,愣怔良久,终缓缓望向怀中被乱箭射成刺猬一般的安澄。

他双目血红,咬紧牙关,颤抖着伸出手去,一根,又一根,将安澄身上的箭矢用力拔出。

“噗”声连连,黑血流淌,安澄身上箭洞一个个呈现,他面上满带着愤怒和不甘,双目睁得滚圆,无言向天。长风骑将士俱是心头绞痛,不知是不忍看安澄惨状,还是不忍看侯爷木然的神情,都偏过头去。

裴琰一根根利箭拔着,眼中痛悔之意渐浓,宁剑瑜与卫昭默然立于一旁,俱各无语。

裴琰将安澄身上最后一根利箭拔出,再将正替他敷药的江慈一推,身形稍向前俯,将安澄紧紧抱于胸前。

江慈被他推得跌倒于地,抬起头,正见裴琰紧闭的双眸,颤抖的身躯,也清晰地看见,两行泪水,急速地,自他紧闭的眼角滑落。

那泪水,似都带上了几分血红。裴琰慢慢仰起头来,视线模糊中,头顶炎炎烈日,恍如安澄灿若阳光的笑容,他再也无法抑住心头一阵狂似一阵的巨浪,仰天长嘶一声:“安――澄!”

作者有话要说:此章中的长风歌,乃长风卫简队长所作。

九一、羁鸟投林

华朝承熹五年四月二十六日,桓军攻破青茅谷,华军阵亡万余人,退守河西。

四月二十六日夜,桓军攻破河西府,华军云骑营全军覆没,长风骑阵亡万余人,河西府青壮年男子,在巷战中与桓军血拼,十死七八,河西府郡守及高国舅殉国,高氏宗祠在大火中付之一炬。

四月二十七日,田策率残部四万人边战边退,其中万余人在河西渠以北与桓军主力血战,无一生还,长风卫统领安澄阵亡。

同日,裴琰率三万长风骑赶到河西渠,与桓军激战后力守镇波桥,回撤到河西渠以南,并与田策残部三万人会合。

四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三十日,六万长风骑以河西渠为凭,沿这条宽两丈半、深约丈许的沟渠,东西绵延上百里,与桓军展开大大小小数十场战斗,终将桓军铁蹄暂阻于河西渠以北。

与此同时,桓军左军相继攻下河西府东面的寒州与晶州。

“河西之败”,是裴琰的长风骑自创建以来遭遇的首场大败,不但损兵折将,主帅裴琰也身负重伤。

月落日升。

黎明时分,崔亮松了一口气,自最高的哨斗下来,一脸疲惫,仍打起精神嘱咐了田策和许隽一番,才回转中军大帐。

河西渠是河西府百姓为灌溉万亩良田而开凿的一道人工沟渠,宽约丈半,水位不深。崔亮耗尽心智,哨斗、传信烟火、尖哨、水网、刀藜全部用上,还派人在渠边不断巡回警戒,方阻住桓军大大小小上百次沿河西渠发动的攻袭。

见他入帐,宁剑瑜迎了上来:“子明辛苦了,前面怎么样?”

崔亮苦笑一声:“昨晚又偷袭了数次,好在发现得及时,挡了回去,现在消停了。”

“我去桥头,侯爷正要找你,你进去吧。”宁剑瑜拍了拍崔亮的肩膀,出帐而去。

崔亮走入内帐,见裴琰正低咳着,将手中的密报收起,微笑道:“相爷今日可好些?”

“好多了。但内力还是只能提起三四分,易寒那一拳,真是要命。”裴琰抬头微笑:“这几日,真是有劳子明了。”

“相爷客气,这是崔亮应该的。”崔亮忙道,又犹豫了一阵,终将心头那事压了下去。

陈安在外大声求见,裴琰道:“进来吧。”

陈安似一阵风卷入帐中,单膝下跪:“禀侯爷,粮草到了,共一百五十车。”

裴琰与崔亮同时一喜,裴琰站了起来:“去看看。”

陈安忙道:“侯爷,您有伤―――”

“只是肩伤,又不是走不动。”裴琰往外走去,二人只能跟上。

陈安边行边道:“据押粮官说,这批粮草,是河西府失守前就从京城运出来的,战报送回京城后,董学士是否会紧急送批军粮过来,他也不知道。”

长风卫簇拥着三人,穿过军营。正逢一批将士自前面镇波桥头轮换回营,见他们个个面带倦色,其中数十人身负有伤,裴琰大步上前,右手抱起已伤重昏迷的一人,长风卫欲待接过,见裴琰面色,退了开去。

裴琰将伤兵送入医帐,凌军医忙接了过来,语带责备:“你自己的伤都没好,怎么这样不爱惜身体?!”

裴琰看了看满是伤兵的医帐,目光在某处停留了一瞬,神色黯然,走出帐外。他拍了拍一名伤兵的肩膀,在众人崇敬的目光中,依然带着崔亮等人,走向后营。

三人查看了一番粮草,回转大帐,裴琰心情略略好转:“这批粮草,解了燃眉之急,只要能守住这河西渠,总有反攻良机。”

“是,桓军士气也不可能持久,这几日熬过去了,他们攻击的力度也有所减弱,看样子,咱们要和桓军在这里耗上一段时间了。”

江慈左手拎着药罐,右手提着药箱进来,崔亮忙接过,裴琰一口将药饮尽。

江慈看了看崔亮,犹豫了一下,崔亮接过药箱:“我来吧。”

江慈走到裴琰身前,轻声道:“相爷,该换药了。”

裴琰看了看她,并不说话。江慈微垂着头,替他除去上衫。

崔亮托着草药过来,替裴琰换药。裴琰瞄了瞄站于一旁细看的江慈,道:“小慈不是早已学会敷药了吗?怎么还总是依赖子明?”

崔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