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肌-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英想一想:“人类学家说是源始自非洲的古人猿,后冰河时期他们走出非洲,先步行到亚洲,然后到南北美洲,最后才到欧洲。”
  家长与儿童都笑了。
  孩子们七嘴八舌争起来,“你的祖先是猿猴,我,我由上帝创造。”
  “哈哈哈,我们都来自非洲大陆。”
  但是那叫春生的女孩仍然不能释然,“我拜祭祖先,应该到什么地方?”
  英说:“你父母的父母跟前。”
  “他们只是我领养父母。”
  “只是这词用得不恰当,你认为可是?”
  春生笑得腼腆,“你说得对,他们深爱我。”
  “喏,像移民一般,你的国籍是加拿大。”
  可是总有一些不十分善良的人,一定要问:“你在何处出生?”“加拿大”,“你父母呢?”“也是加拿大”,“你祖父母?”“也是加拿大”,“曾祖父母?”一定要听到中国二字才心满意足,而其实三代之前,他的祖先在爱尔兰种马铃薯,不过,那是另一回事。
  春生问:“英,我若有疑问,可否找你谈谈?”
  “这是我电邮号码,可是,你为什么想那么多?”
  “你呢,英,你可有想过出生?”
  “每一天都想。”
  春生笑了。
  领养儿都比较早熟,一早知道与众不同,有了心事,想东想西,一扫幼稚。
  英回家时默默无言。
  华人习俗与家人脱不了关系,过年过节喜庆宴会其实都是籍词与家人相聚。
  英没有血亲,只得假设古人类尼安塔族也是亲戚。
  她真正的兄弟姐妹与舅姨叔姑呢。
  他们命运与她是否大不一样,他们的品貌性情又如何?
  英时常听同学说:“我眼睛颜色与祖母一模一样,家族中只有我俩是湖水绿”,或是“我这脸雀斑像姑姑”,“我与哥哥都是红发坏脾气”,“我家三代共七名医生”之类。
  英本家做些什么,种田还是做生意?
  在聚会中认识,那个叫春生的女孩在电邮中这样说:“养母是法裔,养父是英裔,自幼我会说两种语言,但是我不谙中文。”
  “像我那样,你可以慢慢用心学习。”
  “中文字太艰难了,似埃及象形文字。”
  “可是极之有趣。”
  “英,你可知道互联网上有各种寻找生父母服务?只是必须十八岁才能申请。”
  “这么说来,你是决定寻找亲父母了。”
  “正确。”
  “为什么有那么逼切渴望?”
  “我想面对面问一句:为什么丢下我。”
  “你还小,努力读书,把精力储存,留前斗后。”
  “多谢关心,我成绩上佳,因为寄居别人家中,必须做到最好,否则,对不起他们。”
  真是一个奇怪的小女孩,想得那么周详。
  英记得她十一而岁时受委屈还动辄哭,彼得紧紧拉着她的手去校长处投诉男同学欺侮她,校务处知道英的养母是林茜安德信,弄得不好,校名或许会上新闻头条,故此尽量包涵。
  英从未想过要做到最好,也不觉要讨任何人欢心,她一直做回她自己,一个不甚可爱,也不是特别能干的小女孩。
  由此可知林茜真是一个好母亲。
  小孩乖与听话并非正常的事,一定是受到特殊压力或是残忍打击才会变得乖巧沉默,英觉得安宅确实是她的家,她没有理由特别听话。
  天气渐冷,在街上呵气成雾。
  一日,英在园子里观景,紫藤花架只剩枯枝,情景有点萧刹。
  林茜把一件毛衣搭在女儿身上。
  “英,我有话同你说。”
  英握着妈妈的手走到会客室,发觉有一个客人在等他们。
  “英,我替你们介绍,这是我朋友林利子爵,这是我女儿小英。”
  英诧异,林茜极少把男伴带返家中,这意味着林利在她心目中另有地位。
  该刹那英觉得她有必要把最好一面拿出来,否则就会失礼养母。
  她微笑着招呼那高大英俊的中年英国人,一句话也不多讲。
  英国人看着这蜜色皮肤有一双褐色大眼的少女,忽然轻轻说:“是,我母亲是个公主,我离过一次婚,有两个成年儿子,还有,我爱林茜。”
  英忍不住笑起来。
  三个答案全中。
  这正是英心中问题。
  “我住在伦敦一间三房公寓,做家具生意,生活还过得去,我已见过你哥哥扬,他是一个突出的年轻人。”
  他好像有话要说。
  英微微侧头看着他。
  “英,林茜与我有计划结婚。”
  那无可避免的结局终于来了。
  英由衷替母亲高兴,“你要对她好,你见过我兄弟,现在你也见过我,我俩绝不好相遇(原文如此,应是“相与”吧)。”她两眼通红。
  林利唯唯喏喏,“任何清醒的英国人都明白这一点。”
  大家都笑了。
  林茜也笑中带泪。
  英问:“为什么越过大西洋来娶一个加拿大女子?”
  林利更正:“一个爱尔兰女子。”
  “她嫁你之后,就成为子爵夫人了。”
  林利却回答:“林茜不愿意接受头衔,她仍沿用本名工作。”
  可是安德信是她前夫姓氏,英有点混淆,也许,可以继续当一个艺名使用,两个成年人不介意,又有什么问题。
  “林茜将随我到伦敦居住一年。”
  呵,这人好过份!
  英控制得再好,脸上也露出惨痛的样子来。
  “英,随时欢迎你到舍下探访。”
  呵,妈妈长大了一定会离开家里。
  英泪盈于睫,动也不敢动,生怕眼泪会失礼地滚下来。
  忽然之间她明白到春生的话:要做到最好,否则,就辜负了养母一片爱心。
  英轻轻对林茜说:“恭喜你。”
  她与林利子爵握手。
  喝过茶他们很快出去。
  英回到书房,泪如泉涌。
  这时,璜妮达走进来,帮英抹眼泪。
  她一时也接受不来,喃喃说:“一个英国人。”
  赫辛在门外轻轻说:“我国吃尽英人苦头。”
  大家都不喜欢这个外人。
  英呜咽:“自此家里只剩我一个了。”
  一把没精打采的声音接上:“还有我呢。”
  一看,原来是彼得回来了。
  “爸。”英过去握紧他双手。
  璜妮达黯然回厨房去。
  英问:“家里人口越来越少,我们是否要搬到较小一点地方去?”
  彼得却这样回答:“怎么可以,他们或许要回来,可能打算探访我们,没有房间,住什么地方?我有能力支撑这个家,你放心。”
  “我快要毕业了。”
  “英,直至你荣升祖母,这也还是你的家,欢迎带孙女回来住,他们是我曾孙。”
  英忍不住大哭。
  朱乐家看到她的时候,英仍然双目红肿。
  他细细看她:“是一种新的化妆呢,抑或患眼挑针?”
  “生命中充满失望。”
  “林茜再次找到幸福,大家都为她庆幸。”
  “科学昌明,此刻妇女妊娠可延至五十以后,说不定我会有小弟小妹,希望那些金发儿长大了会说话时不要对我说:‘你不是我姐姐,你不是白皮肤’。”
  朱乐家只得陪笑。
  英解嘲说:“你看我多妒忌。”
  “英,春假我们一家乘船到地中海旅游,你也来好不好?”
  英想一想,“邮轮通常二人一房,我与谁住?你,还是朱伯母?”
  “随你。”
  英摇摇头,“还不是时候。”
  朱乐家失望,“你与全世界人都相处得那么好,为什么我家人是例外?”
  璜妮达听见了,笑说:“你给小英一点时间空间,先从喝茶吃饭开始,然后才挤一间舱房。”
  大家都笑了。
  小朱走了之后,璜问:“小英你要多大空间?”
  英回答:“一间校舍那么大。”
  “人家少女少男日夜痴缠,像连体婴那么亲密。”
  英又笑。
  那一年,她几乎独自住在安宅里。
  心情较佳之际她会把手当卷筒放嘴边,大声问:“哈啰,有人吗,有人吗。”
  大厅激起回音。
  璜妮达与赫辛上街买菜去了。
  专注做功课时,英似听见身后有脚步声。
  她惯性转过头去,“扬,是你吗。”
  不,不是他,没有人。
  真是写功课好环境,清晨起床,喝杯咖啡,头脑清晰,思想几乎可以去到冥王星。
  英他们这一票学生采用电邮交功课,打完字,一按钮,传到老师电脑去,连卷子都省下。
  周末朱乐家会来看她,躺在安乐椅上听耳机看小说谈心事。
  年轻人不好做,凡事从头起,手足无措,小朱说:“不想为一份困身的工作白了少年头,晃眼中年,除出妻儿需要负担,一无所用,庸碌一世。”
  英笑,“你心比天高,我只要找到牛工已经很高兴,又盼望有自己温暖家庭,物极必反,我一定会爱惜子女。”
  “你那样用功,是否第一名?”
  “对不起,一山还有一山高,有一个来自新加坡同学像神人一般,洞悉讲师肚肠,什么都拿一百分,还有一个子小小波斯女孩,精灵明敏,像小仙子般可爱,她是第二名,我?十名内吧。”
  “你不争取。”
  “我已做得最好,生活除却功课,还有其他,病后,我成绩反而进步了。”
  “医生怎么说?”
  “全身已无坏细胞。”
  “恭喜你。”
  “我也觉得值得贺喜。”
  “医院可有透露骨髓捐赠者姓名?”
  英摇头,“绝密,也不告诉他手术成功与否。”
  朱乐家走近,“咦,这是什么?”
  “我在搜集与记录领养华裔孤儿资料。”
  朱乐家读出来:“北美家庭领养中国孤儿十分普遍,数字直线上升,平均每星期领养一百名孩子,统计已有五千多名儿童被领养,可惜手续繁复,耗时悠长,需等候一年才获批准,费用亦高昂。”
  朱乐家说:“我在长途飞机上时时看到欢天喜地的白人夫妇拥抱着黄肤婴儿。”
  英微笑,“林茜妈说三分钟之后,她已浑忘婴儿肤色。”
  “对他们养父母来说,这是真的。”
  “有些很娇纵,看见华人,会得躲开。”
  朱乐家笑,“像不像前殖民地的一些居民,真心不喜同胞。”
  英说:“你扯远了,我只是想,他们一星期领养百多名孩子,十年便有五万多个中国孩子在美洲生活,他们是幸,是不幸,他们长大后又会否回去寻找生父母?”
  朱乐家动容,“呵。”
  英说:“领养儿童的物质生活肯定比从前进步,他们也可以在正常家庭长大,但是,连根拔起,到另一国家生活,他们心底怎么处理情感问题?”
  朱乐家大胆问一句:“你呢?”
  “幼时上学放学大吃大喝,又吵又斗,浑然不觉,这次病后心中异常牵挂身世。”
  “小英,你身世不普通。”
  “现在每年起码增加五千多名身世与我一般奇怪的孩子,我不寂寞了。”
  “而且全是女孩。”
  “简直可以组织一个同盟会。”
  “迟早会有人发起吧。”
  “论资格,你是老大姐了。”
  “我想写一本书:‘怎样在白人家庭存活’,或是‘雪肌与黄肤’、‘你白人我清人’……这种书一定受主流社会欢迎。”
  开始是说笑,后来觉得凄凉,落下泪来。
  “他们养父母也很周到,带她们参加聚会,熟悉华人文化习俗,但,那是不够的,现在我知道了。”
  朱乐家连忙说别的:“扬最近可好?”
  “他已忘记我了。”
  “扬是好汉,他不会忘记手足。”
  英毕业那日,连赫辛都一早穿好西服结了领带来观礼。
  林茜前一夜乘飞机自英伦赶到,七时正便起来卷头发。
  彼得去接了奥都公在大学礼堂等女儿出现。
  璜妮达戴上帽子,穿上手套,喃喃说:“英竟大学毕业了,宛如昨日,送她进幼儿班,三岁大,咕咕笑。”
  英过去拥抱她。
  她双眼润湿,“那小小女孩呢?”
  “我在这里,我就是她,我的皮囊长大了。”
  “你快结婚生女吧,我帮你带小小英。”
  英抬起头,四周看了看,少了一个人。
  扬在什么地方?
  她不出声,父母都来了,不应抱怨。
  穿上袍子,戴上方帽,领过文凭,林茜送上一束小小紫色毋忘我,母女握紧四手。
  彼得赠她一只穿学士袍的玩具熊。
  他忽然说:“看,谁来了。”
  英抬起头,看到礼堂一角站着名高大黑人。
  扬,是她兄弟。
  英略觉生疏,又有点委屈,不由自主哽咽。
  她走近,“尼格鲁——”说不下去。
  英把脸像以前那样靠在他强壮胸膛上一会。
  她听见扬说:“我的妻子珍珠。”
  英连忙聚精会神地转过头去,她笑说:“珍珠比照片明艳十倍。”
  那黑肤女子笑着招呼各人。
  这时,英发觉她身边站着一个小小可爱女孩,四五岁大,褐色皮肤,大眼睛,一头卷发,正好奇地看着他们。
  英蹲下,“你好吗?”
  扬连忙介绍:“我女儿罗拉。”
  英一怔,结婚不到一年,女儿已经这么大了。
  是珍珠带过来的小孩吧。
  不过在安家,孩子便是孩子,永远受欢迎。
  奥都公已经把小罗拉抱在手上,取过英的方帽,戴到她头上,逗她开心。
  璜妮达说:“回家吃午饭吧。”
  扬问:“有什么菜?”
  “自助菜:牛排、橙鸭、肉酱意粉、沙律,还有奥都公提供的巧克力蛋糕。”
  珍珠抢着说:“我一认识扬就听说有这蛋糕。”
  英知道她这小妹已被挤到第三位置,风光不再,可是只要扬高兴,她也开心。
  他们分三架车回到家中。
  璜妮达立即与小罗拉成为好朋友,让她在厨房帮手做饼干。
  英有点欷嘘,厨房一向是老好璜妮达的禁地,一山不能藏二虎,她那样痛爱小英,也不欢迎她到厨房玩耍,今日却对罗拉另眼相看。
  英知道她的全盛时代已经过去。
  接着扬又透露一个好消息:珍珠已经怀孕,孩子明年初出生。
  彼得立刻去找香槟。
  看得出珍珠十分感动,她说:“我找到家了。”她一定也曾经有过不愉快的经历,今日再世为人。
  璜妮达说:“家里全是空房,为什么不搬回来住?”
  “我们今晚就走。”
  璜气鼓鼓,“有老虎追你?”
  扬只是陪笑。
  他的双目恢复光亮,带着妻子上楼去看他旧时寝室。
  彼得说:“扬没事了。”
  林茜点点头,“快成为两子之父,哪里还有时候闹情绪。”
  “他不打算搬回家来?”
  林茜说:“子女长大,离巢,另组小单位,表示我与你成功完成责任,高兴还来不及。”
  彼得忽然问:“你的林利子爵如何?”语气酸酸。
  “很好,谢谢你。”
  “他不过贪图你的名利。”
  “也许,我亦艳羡他的勋衔。”
  英走去站在养父母当中,咳嗽一声。
  “英,你有话说?”
  “妈妈,我也想搬出去住。”
  林茜讶异,“你找到工作了吗,你愿意为自己洗熨煮?”
  “一有收入就搬走。”
  林茜一向民主,“我虽然舍不得你,但是也不能左右你意愿,家门永远为你而开。”
  奥都公却没好气,“英,你不同兄弟,你是女孩子,一个人抛在街外,算是什么。”
  本来站一旁的朱乐家一味附和。
  大家七嘴八舌加入讨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