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复唐- 第1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区区一个宴会而已,刘冕也没往心里去。办完了千牛卫卫所的事情便径直回了家。  
  既然宫中要摆宴并发来了邀请,刘冕也不好缺席早朝了。第二天。他穿上武将官袍,和薛讷一起参加了早晨的朝会。薛讷和右千牛卫地另一令中郎将,代替了刘冕和明侍驾金銮殿前。刘冕则是和马敬臣等一帮儿武将一起,站在了武将班列之中,立于殿前。  
  武则天一身玄色青花的长袍,头戴九毓宝冠。依旧坐于龙椅珠帘后的坐榻上主持朝会。  
  朝会上商量的事情刘冕还挺感兴趣:关于修建明堂。  
  刘冕没有插言。只听一些臣子们相继发表意见。有人反对,有人赞成。反对的无非是说大唐刚刚征战连连,国库异常空虚,不宜此时兴建宫殿劳民伤财;赞成的人理由就更简单了。诸如武三思等人则是大肆夸扬太后圣德、治国有方。当建起明堂来昭告天下。    
  最终这件事情还是由武则天拍板敲定了下来。至于由谁来负责工程,则完全没有拿出来公议。  
  不用说,自然是薛怀义了。  
  建明堂之事,表面看来无关紧要。其实也是武则天表达政治野心地一个重要手段。按照旧有地陈制,明堂只能建在皇宫三里之外、七里之内,是用来祭祀和询问百姓疾苦的地方。可是武则天却强制下令,拆除太初宫中的乾元殿,就在它的基址上修建明堂。称之为万象神宫。同时,还要铸造九鼎置于万象神宫之中。  
  她这么做。无非就是在向所有地朝臣与李家的皇亲国戚们公然挑衅,以显示自己称帝的决心。谁要是敢在这时候跳出来,那简直就是挺着胸膛往枪口上撞。  
  结果,就算是表示反对的一些臣子,也在此时乖乖的闭了嘴。裴炎在前,李家皇亲在后,还有许多被周兴来俊臣等人治死的人,都是前车之鉴。没有人再那么傻。非要做出平白的牺牲了。    
  建明堂的事情议完。武则天仿佛心情不错,语调也松驰轻缓了许多。悠然道:“今日予在丽日台宴请诸国使臣,凡收到了请贴地爱卿,现在就可以随予一同前往丽日台,共进午膳了…退朝!”  
  三品以上的朝臣留了下来,其他人则是毫无脾气地依次退了出去。武则天也信步走向一旁由金銮殿侧门退到后面歇息去了。  
  马敬臣凑上来抹了抹鼻子低声道:“兄弟,头一次在宫中赴宴吧?”  
  “是啊,怎么了?”  
  “没什么。”马敬臣嘿嘿一笑,“你会明白一句话的意思:美女如    
  “少见多怪。”刘冕不屑的暗笑一声,心道我跑皇宫比跑自家厨房还勤,这还用你说?  
  张仁愿与黑齿常之也走了过来,各自轻松的道:“稍后酒宴,我们四人凑在一起也好有个热闹。”  
  “行。求之不得!”  
  三品以上大员,如今可是不太多。诸卫的大将军、六部尚书、一些宰相等人。大约有三四十余人鱼贯从含元殿里走出来,看到武则天的鸾驾已经摆在殿前了。稍等了片刻,武则天上了车,其余众臣则是步行跟在她的车队之后,朝丽日台走去。  
  稍后一行人到了宴会之地,使臣客人们自然还没有来。武则天于上座坐定,刘冕等人则是依次坐在了左旁的次席,右边地席位是留给使臣们地。每人一个餐桌矮几,都分派了一名美丽的宫娥从旁伺候添茶倒酒。马敬臣一双贼眼四下转悠,时时眼冒绿光一阵坏笑。刘冕见他那副贼样暗自好笑。    
  丽日台是一个圆形天坛,可能是一个经常举行国宴地地方。四方皆有龙尾道走上台来,台中开阔可以摆下无数桌几,当中还有一个比较宽广的空地,可以供歌舞助兴。就算宴请千人也会相当轻松。  
  无数的铁甲卫士就站在四条龙尾道上值守。洵日当头微风轻扬,的确是个好天气。四下里旌旗飘扬曲乐悠悠,显出几分喜庆气息。  
  刘冕看到,武则天与坐得挺近的武三思与苏良嗣时时攀谈几句,不时发出呵呵的笑声。看来她心情还挺不错。  
  也难怪,高宗皇帝死后由她来执政,如今却有北狄诸蛮主动谴使来唐修好,这可是件长脸的事情。再者。边疆无战事,她终于可以安心地为自己的登基之路打点了,岂不痛快。  
  稍待片刻后,皇宫守城将来报,说诸国使臣已到太初宫门外,请求入宫赴宴。    
  武则天笑逐颜开朗声道:“有请诸国使臣!”  
  太初宫中的钟鼓楼。敲响了震荡天地的钟鸣声。丽日台四周。九九八十一挺巨大的号角朝天吹响连绵不绝。  
  声势赫赫。  
  突厥、奚、契丹、新罗的使臣们,穿着自己民族特有地服装,从太初宫长安门入城。一行大约有六十余人,前后分成了明显地四个队伍。在大唐鸿胪寺的官员和内苑监司礼宦官的带领指引之下,排成了队列往丽日台行来。  
  至从当年刘仁轨平定百济、带百济君臣百余人回朝之后,大唐已经有许多年没有举行如此重大的外交仪式了。也难怪武则天扬眉吐气心情颇佳。  
  四国使臣从四条龙尾道上各自走上了丽日台台中,然后由四国使臣首领最先上前,递交国书拜见太后。  
  随宴地众多大臣也都站了起来表示礼貌。刘冕有点漫不经心的瞟着那四国使臣,一个也不认识。无聊之下便打量着他们独特的民族服装。  
  四国使臣走到堂前来相继见礼,最先发话的是突厥使者。这人倒是能说一口比较流利的汉话,长得五大三粗两撇胡子高高挑起。整个脸庞就如同老虎一样颇有几分威风。但听他道:“突厥汗国使臣阿史那默啜,奉我汗国大汗之命前来拜见大唐圣母神皇。”说罢拜倒。  
  武则天扬起双臂朗声道:“默啜可汗免礼。可汗远道而来辛苦了!”    
  刘冕心中略微一动:默啜?这人的名字好熟呀……对了。在代州时听胡伯乐说起过。这人是突厥可汗阿史那骨咄录的亲弟弟。如今在突厥也颇有名气,听说行军打仗是把好手,专门替骨咄录执掌军事。想不到骨咄录居然派他来当的使者……莫非,是有意窥探我大唐地边防与国内军务?  
  默啜又高声赞美了武则天和大唐几句,便递上了国书。武则天览书后大喜,欣然道:“请回复骨咄录大汗,大唐与突厥从即日起永结盟友誓不相侵。从此罢却兵戈通市交惠。此乃两国之福,天下百姓之福!”  
  默啜抚胸行礼:“谢圣母神皇!臣下一定向大汗转达大唐修好的诚意。在下带来牛一千头。羊三千头。马八百匹进献给大唐,不成敬意。”  
  武则天也欣然道:“予赐赠黄金千两。珍珠十斗,美女三十人。”  
  “谢圣母神皇!”  
  刘冕听得撇了撇嘴:尽作赔本地买卖……尤其是美女!其实这时候国库可空虚了,不知道有多缺钱。哎,也难怪。华夏有此优良传统。泱泱大国礼仪之邦嘛,且能让蛮夷小邦的说我们小气?武则天就生怕出手寒碜了被人笑话。    
  后来其余三国的使臣相继上前递交了国书,折腾了足有个把时辰才算完毕。然后他们落座在了右手次席,大唐这边的臣子也都坐定了下来,宴席便要开始了。  
  朝臣在左,使臣在右,两方人相对而坐,彼此中间隔了大约有一道五六米宽的过道,看得挺清楚。大唐的宫庭乐曲奏响起来,所有人都或情愿或不情愿的轻松谈笑,席间气氛颇为和谐。八队宦宫宦女从四条龙尾道上走来,每人手中都托着食盘,逞上来一道道乐香味俱全的美食。美酒倒入杯中,四下里一阵香气溢溢。  
  刘冕心不在蔫地朝对面随意地观望了片刻,始终感觉有一道眼光落在身上不作偏移。微然侧头朝左前方一看,发现那里正有一人盯着自己在看。  
  那里坐的是突厥使团地人。看着自己的那人,穿一袭缀了白狐毛边的无袖锦衣,身上披一领紫色的披风。曲线婀娜眼神火辣,居然是个女的,而且还是个熟人!  
  刘冕情不自禁的睁大了眼睛:好呀,不是冤家不聚头…这不是那个野蛮的、精怪的突厥公主阿史那洛云吗?  
  刘天官你是猪巨大的条幅在刘冕的脑海里飘扬起来。      
第四卷 天命神器 第247章 天下第一刀    
  宴席进行到了一个小。管弦乐师们奏起了《庆善乐》,六十四名绝色舞姬身披紫衣长袖襦裙,在丽日台中央跳起了徐缓的柔舞。这首舞曲创自太宗年间,象征和平与文德治世。一般习惯用于招待外国使臣,以示睦岭友好。  
  梁王武三思代表大唐的臣工,带着岑长倩等几位宰相,向诸国使臣敬酒去了。一些拥李老臣们暗自忿然,却又敢怒不敢言。  
  历来,这样的差事都是太子份内之事。如今却使派了武三思……这算什么意思?  
  刘冕心细,发现今天太平公主并没有出席。看来武则天还并没有急于将太平公主推上台面。或许等她与武攸暨成了亲,才会让她在政治局面上粉墨登场。  
  大唐这边的人敬过了酒,轮到诸国使臣们回敬了。阿史那默啜先拿一杯酒走到堂中,带着十几名突厥使臣们先敬过了武则天。    
  武则天也发现了他们一群男人当中居然有名女子,惊讶的问道:“默啜可汗,此女子乃是何人?”  
  默啜回道:“回圣母神皇陛下,此乃大汗的亲生女儿、洛云公主。”  
  洛云也还知礼上前来拜见。武则天笑吟吟的点头赞道:“落落大方艳丽袭人,还有一股飒爽英姿。草原的公主远来的贵客,予赐你珍珠美玉留作纪念。”  
  “多谢圣母神皇陛下。但是臣下不喜欢珍珠美玉,只好雕弓宝刀。”洛云一点也不生涩,心直口快的道,“臣下听说大唐的横刀最是精美锋锐,臣下斗胆请求圣母神皇赐我一柄横刀,回去也好在父汗与兄弟们面前炫耀一番。”  
  “哦?有意思。”武则天煞感有趣的呵呵直笑,“那好,予便赐你一把由将作监的名师精心铸打的好刀一把。”    
  “不。”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之外。洛云居然出声拒绝。  
  武则天微感惊疑:“那你要何物?”  
  洛云的眼角轻轻眯了一笑,露出一丝充满野性与狡黠地微笑,学着大唐军人的模样行了一记军礼:“圣母神皇请恕罪。臣下虽是女儿身,也自幼习武打猎与男儿无异。臣下曾在代州从军与燕然军交过手。臣下认得一名大唐的猛将,他有一柄先皇赐下的宝刀。臣下斗胆,想要圣母神皇将此人的宝刀转赐于臣下……”  
  默啜怂然动容:“洛云。不得无礼圣母神皇陛下,请恕罪!”                    
 上一节  目录  下一节              
            《复唐》 第207节                        
  《复唐》    第207节  
作者: 寻香帅             
  刘冕隔得较远没听得清楚,只是依稀听到先皇、宝刀几个字眼。此时即惊疑的发现,站在前面地一批人,都齐齐的朝他瞟看了过来。  
  搞什么?莫非说到了我?刘冕暗自疑惑。  
  武则天却没有表现出什么不快。反而呵呵笑道:“洛云公主,你且先告诉予,你所说的那一员猛将,是何人?”    
  洛云蓦然一个转身扬手指向刘冕:“就是他刘天官!我想要他腰上所挎的破浪宝刀!”  
  “唏!这野蛮小娘们!“刘冕这下听清了,禁不住又恼又别扭心中暗自骂咧。因为满堂宾客所有人,都顺着洛云所指一齐朝他看了过来。  
  武则天长声道:“刘冕,你上前来。“  
  无奈。刘冕只得硬着头皮走上前去,拱手施了一礼站于堂中。  
  默啜和另外十几个突厥人一齐上下左右的打量刘冕,默啜还惊声问道:“你便是鬼龙神将刘天官?”    
  “不敢。正是在下。”刘冕拱手回了一礼。  
  且料,连头默啜在内,十余名突厥一齐站了个笔直,右手抚胸弯腰向刘冕行了一个大礼。  
  刘冕不禁愕然:“默啜可汗……你们这是何意?”  
  武则天与太座地所有人也颇感惊讶。除了向武则天正式拜礼之时,这些突厥人还从来没有向谁行过如此大礼。就算是武三思代表大唐朝臣来敬酒,他们也是随意还礼便了。  
  默啜一双虎眼凝神瞪着刘冕,沉声道:“我们突厥人。敬君长、重勇士。普天之下,唯君长与勇士。配得上我们的大礼。刘天官,你是勇士。”    
  “原来如此……在下惭愧。”刘冕不动声色还了一礼。  
  武则天听罢颇为欣慰的哈哈大笑:“好,好得很。予早就听闻,突厥人向来最为敬重勇士。今日得见,果然如此。”  
  默啜转而向武则天道:“圣母神皇陛下,请不要将刘将军的宝刀转赐予洛云公主。一来宝刀乃是大唐先皇所赐之物,转赐不敬;二来,宝刀配英雄。刘将军正配此刀!”  
  洛云急了:“叔叔你怎么能这样?不帮侄女。反而帮着外人!”  
  “不得无礼!”默啜有点急了,暗自低声喝骂了洛云一句。洛云跺了一下脚。又对刘冕恨恨的瞪了一眼,闷头不作声了。  
  “嗯”武则天长嗯了一声,点头微笑道,“我大唐乃是礼仪之邦,岂有让客人委屈之礼?刘冕,予就令你将此刀卸下,转赠于阿那史那洛云公主。予另赐一柄精工宝刀予你,以作补偿。”    
  刘冕心里微然一震,手将就刀柄握得紧了。  
  这可是刘仁轨送的宝刀!  
  他娘的……  
  他有点恼火地转头瞥了洛云一眼,只见她颇有点奸计得逞的正在嘿嘿偷笑。还不惧张扬的当众向刘冕伸出一只玉琢小手来:“谢谢你啦,鬼龙神将。嘿嘿!”  
  “小娘们……”刘冕咬牙暗骂了一句,也只好当众解下刀来,双手托着送到了洛云面前。  
  洛云得意洋洋的一脸坏笑,颇有点嚣张的一只手抓住刀身提了过来,将宝刀抱于胸前朝武则天行了一大礼:“臣下多谢圣母神皇天恩!”  
  “免礼来人!”武则天自然也不敢让刘冕当众失了颜面,于是下令道,“将刑则大师进献的七彩宝刀取来赐予刘冕。刘冕,刑则大师是予的朋友。是铸剑名家,从不轻易铸刀。予迁都洛阳时,他亲手铸下一柄七彩宝刀献给予以作庆贺。此刀吹毛断发势如劈山,又兼华丽珍贵无比,可称天下第一刀。予将它赐赠于你,并赐此刀名为鬼龙神刀。你可佩此刀出入禁中,戍卫御前。”    
  “谢太后……”刘冕也无话可说了。毕竟武则天也很给他面子了。  
  少顷宫人将那柄刀取了来。沉香木雕成的精致剑盒,外面用上好的绫罗包裹。武则天令当众拆开。所有人都站起身来,想开一开眼界这天下第一刀究竟是什么模样。  
  直筒地古铜色刀鞘,上面雕有青花暗纹。连刀带柄。长约一米四。刀柄极为华丽,镶有数颗七彩宝石,金黄色地握柄显然是用黄金金丝饰来。  
  “刘冕,拔刀。”武则天下令道。  
  刘冕接过刀来,手握刀柄缓缓拔出。  
  刀光如泓响声沉吟。长而直地刀身,散发出冷冽而阴晦的光芒。  
  大唐的横刀,便是日本刀的前身。但它的刀身直而工。传袭了中原古文化中刚直与劲烈地精神。    
  日光照耀之下,那柄刀从不同角度来看,隐约散出七种不同的光华来,却又并不显得夺目刺眼,便如韬光养晦一般神彩精光暗暗流溢。  
  默啜等人离得最近,他们也是常年与兵器为伍的行家,这时都有点震惊地赞道:“好刀!大唐地铸刀工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