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贞观不禁拍案叫绝,看向了容若:“容若,看来弟妹的才情并不在你之下啊!我可是知道你为何如此努力了,原来是生怕被娘子给超越过去啊!”
容若只是微笑着望着婵儿不语。
就这样,说说笑笑,作词品茗,三人一直坐到了夕阳西下才回到屋内。婵儿亲自下厨做饭为顾贞观践行,进过餐之后贞观才告辞离去。
两日之后,贞观离京南下,容若并未前去相送。婵儿知道,他是不愿面对这种离别。他虽然没有去送,但是却遣人送去了一首《金缕曲》——再赠梁汾:
“酒涴青衫卷,尽从前、风流京兆,闲情未遣。江左知名今廿载,枯树泪痕休泫。摇落尽、玉蛾金茧。多少殷勤红叶句,御沟深、不似天河浅。空省识,画图展。
高才自古难通显。枉教他、堵墙落笔,凌云书扁。入洛游梁重到处,骇看村庄吠犬。独憔悴、斯人不免。衮衮门前题凤客,竟居然、润色朝家典。凭触忌,舌难剪。”
他带着不甘与激愤离开了,此次南下,不知面临着什么,唯一能做的,只有在远方默默地为他祝福。
注:两首《秋千索》以及《金缕曲》皆为容若所作,出自于纳兰性德《饮水词》。
第八十二章 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1)
自顾贞观离开,容若时常会向婵儿提及与他相交的旧事。
容若和顾贞观算是忘年之交了,两人属于一见如故,当时结识时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他们都被相互的才情所吸引,故常常在一起饮酒唱和,留下了不少佳作。
人都道是“文人相轻”,而他们之间毫无杂念的纯净情谊轻而易举地便打破了这一句话。虽然两人的年纪相差的比较大,但是在思想上却没有太大的偏差,容若视贞观为师长,而贞观当容若为知己,两人之间的感情让很多人艳羡不已。就连西溟等人都很是羡慕他两人的关系。
两个才高八斗之人相交,那么唱和之作自然是很多的了,而且他们的作品还广泛流传,其中容若写给顾贞观的一首《金缕曲》,词曰: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而贞观也立刻便和了一首《金缕曲》回赠:
“且住为佳耳。任相猜、驰笺紫阁,曳裙朱第。不是世人皆欲杀,争显怜才真意。容易得、一人知己。惭愧王孙图报薄,只千金、当洒平生泪。曾不直,一杯水。
歌残击筑心逾醉。忆当年、侯生垂老,始逢吴忌。亲在许身犹未得。侠烈今生已已。但结记、来生休悔。俄顷重投胶在洋漆,似旧曾、相识屠沽里。名预籍,石函记。”
这两首词让很多人都赞不绝口,而他们两个更是将对方的词作视为至宝,永久地收藏了起来。
二人之间的友谊深厚如此,现在贞观南去,迫使他们分离,这如何不让容若心中难过呢?
看着容若如此伤感,婵儿心中也着实难过,但是她依旧宽慰着容若:“既然贞观先生选择了南下,必然有他自己的苦衷。他空有理想但是却无法在京城施展,想要救回旧友却不能在一时半刻就实现,这些事情郁结于胸,自然是难以抒怀的,现在他南下未免不是一件好事。若是你想念他,就多寄些信件与他,让他明白在京中依然有人惦念便是了。何必如此耿耿于怀呢?”
容若点头称是,但是心情却依然有些忧郁,经过很长时间,期间婵儿又屡屡请西溟等人来宽慰容若,他的心情这才稍稍平复了一些。
每每接到贞观从南方寄来的信件,容若便会开心上好几日。他们通信从来都只是只言片语,未曾有过长篇大论,甚至有的时候仅仅是一首词相赠。因为他们之间并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只要能够得到彼此的消息,便已然足够了……
这般心意相通,也只有他们这些至交之间才可以拥有吧!
虽然有时西溟会笑容若厚此薄彼,但是心中却明白,若是今日走的是他,容若也会如思念贞观一般思念他的。还记得当初他南游之时,容若也曾作词给他,题为《潇湘雨》,直到现在他还一直保存着,词曰:
“长安一夜雨,便添了几分秋色!奈此际萧条,无端又听渭城风笛;咫尺层城留不住,久想忘,到此偏相忆。依依白露丹枫,渐行渐远,天涯南北。
凄寂!黔娄当日事,总名士如何消得?只皂帽蹇驴,西风残照倦游踪迹。号载江南犹落拓,叹一人知己终难觅。君须爱酒能诗,鉴湖无恙,一蓑一笠。”
仅从这些事情来看,又有谁能够抵抗得了容若的真情实意呢?他真诚地对待着身边的朋友,而这些友人自然也都以真诚相待……
转眼间,便到了六月。
俗语道:“六月天,孩儿面”,这句话真真是不错,原本白天还是艳阳高照,热得人发昏,清凉的酸梅汤都已然上了桌。可是谁都没有料到,待到夜里三更时分,在几声闷雷过后,竟然又来了一场疾风骤雨,雨后,这气温也骤然便降了下来。婵儿怯热,夜间只是盖了一层薄毯,待到惊醒时已经觉得身上有些发凉了。
第二日清晨,她起身之时,只觉得头有些重,整个人也没了精神,便知是夜里着了凉。玉儿见此,连忙想回禀老爷和夫人,然后请太医来诊治一番,但是婵儿却将她拦住了,只道不必兴师动众,又不是什么大病,让她找了些治风寒的药熬了之后喝下后便赶着去给夫人请安了。
到了夫人房中,夫人已然起身了,问安过后,婵儿便在夫人身边坐下和她闲话家常。说了几句,她便发现夫人有些异样,嗓子还有些沙哑,整个人都懒懒的,于是便忙问道:
“额娘,您可是哪里不舒服?怎么觉得有些倦意呢?”
夫人答道:“不碍事的,可能是昨儿晚上下雨,受了些凉,今天才不精神,刚才青梅已经让我用了药。”
“这样怎么可以呢?我看还是请太医来看看是正经。”婵儿急忙道。
夫人笑了笑:“傻孩子,这又不是什么大事,哪里就用得着请太医了?你快回去歇着吧,这儿有青梅她们伺候着呢!我不过是有些倦罢了,一会儿去睡个回笼觉不就没事了?不用担心,我身子好着呢!”
“那额娘好好歇息吧,婵儿先回房了,如果有什么不舒服,就赶紧让青梅去叫我,我便过来。”婵儿说完,又吩咐夫人身边的几个丫鬟好好伺候,直到看见夫人躺下了,这才回房。
到了卧房之后,婵儿便靠在了榻上,还是觉得有些头晕晕沉沉的,迷迷糊糊挨过了一上午,午膳也没进,只是吩咐玉儿又熬了一副汤药喝了下去。然后躺下想要睡一觉。谁知刚睡下没一会儿,青梅便匆匆忙忙地跑了过来,连声叫着:
“少夫人,少夫人!”
婵儿心下一惊,急忙便坐起身来,头一晕,差点没摔倒在地上,顾不得自己身上难受,只是连忙问道:“青梅,怎么了?可是额娘不舒服?”
注:两首《金缕曲》为纳兰性德与顾贞观的唱和之作,容若的《金缕曲》及《潇湘雨》皆出自于纳兰性德《饮水词》。
第八十三章 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2)
“上午夫人说头沉,就让奴婢们伺候着睡下了,刚才传膳的时候,奴婢去叫夫人进膳,发现夫人全身都滚烫,满脸痛苦,可是我们怎么叫她都不答应,所以赶紧来回禀少夫人。”青梅快急哭了。
“先别急,你赶紧去叫人请太医,我马上就过去。”婵儿先是一惊,但随后便连忙镇定下来,沉着地吩咐道。
而等婵儿赶到夫人房中的时候,夫人依旧是高烧不退,她心中也是有些着急了,于是赶紧遣人去通知了明珠和容若。
这时,太医也匆匆地赶来了,经过诊断,说是由于昨夜气温骤降,受了风寒,而夫人的身体抵御不住突入袭来的寒气,故才导致了高烧,并无大碍,只要用几副汤药便可,就是一定要注意好好休息。
当容若和明珠也急急忙忙地赶回府中时,太医已经开好药方了,见他们回府,连忙请安,又细细禀告了他们夫人的病情,两人这才放了心。
因为要职在身,明珠和容若无法在府中多做停留,见夫人没事,便又准备进宫了。临行前便将夫人托付给了婵儿。
送他们离府以后,婵儿便赶紧吩咐丫鬟购齐了药房上所需的药材,然后又连忙熬药。虽然太医说已经没有大碍了,但是婵儿依旧是放心不下,毕竟夫人已经上了些年纪,不比年轻人了。所以,她一刻也不敢离开,生怕会有什么事情。就这样,她一直守在夫人的身边,待等到亲自伺候着夫人吃下了药,然后面色有所和缓时,这才松了一口气。
晚上,明珠回府的时候,见婵儿依然在夫人身边伺候着。看到明珠进房,婵儿连忙起身行礼:“阿玛,您回来了?”
“嗯,夫人怎么样了?”明珠很是担心夫人的身体,开口便问道。
婵儿连忙答道:“额娘自从喝了药之后,面色就已经好多了,烧也退了大半,想是没有大碍了,现在还正在睡着。”
明珠听到后,脸上总算是露出了笑容:“这样便好,真是让人担心啊!婵儿,这次,真的是辛苦你了。幸好有你在啊!”
婵儿笑道:“阿玛这是哪里的话,伺候额娘本就是我的职分,怎么会辛苦呢?这样说岂不是折煞了婵儿?”
“呵呵,好了,你累了一天了,看你脸色也不太好,回去歇着吧,这儿有丫鬟们呢,有事再叫你来吧。”明珠见她这样说,心中也舒服了很多,和颜悦色地说道。
婵儿福了福身,转身正要走,明珠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立刻便叫住了她:“瞧我,把这事给忘了。皇上派容若和曹寅他们外出办差,可能要走约摸十天,因为事情紧急,所以他们便直接从宫中出发了,也没有来得及回府。我现在知会你一声,免得你着急。”
婵儿听了之后应了一声,然后带着玉儿、珠儿一同出了门。
“珠儿,你也会去吧,我这里有玉儿呢!”走出了明珠的院子,婵儿转头对珠儿说道。
珠儿皱了皱眉:“奴婢今夜还是跟着您吧,白天看您的脸色就不算不大好,公子又出门了,晚上我去了,多个人也好有个照应。”
婵儿见她坚持,便也没有多说什么,三人一同回到了房中。
等到半夜时分,婵儿果然也开始不舒服,浑身发烫,但是她却还清醒着,看玉儿正要遣人去叫太医,连忙挣扎着阻止了:
“珠儿、玉儿,你们别去请太医了,我和额娘必然是一样的,就是昨夜的时候受了些凉罢了,你们把今天下午太医的药方依样再熬上一副不就行了?现在容若没有在府里,阿玛额娘年纪那么大了,额娘还没有好,还是不要让他们再操心了。何况这大半夜的,也不好总是去打扰啊!”
二人劝说半响,婵儿却坚持不同意,无奈之下,只能按着下午的药方熬了副药,然后伺候着她喝了下去。
第二日清晨,婵儿虽然已经退了烧,但还是显得十分憔悴,她怕夫人看出来自己的病容,便特意多涂了层胭脂,确定看不出来了,这才到了夫人房中。
夫人此刻还在睡着,她便问青梅情况,青梅答道:“昨天晚上夫人吃药之后,已经退了烧,晚上睡得也很安稳,已经没有大碍了,请少夫人放心吧。”
婵儿听罢,又亲自去伸手探了探夫人的额头,发现的确是已经退了烧,这才真正地放下心来,然后坐在了床边。
这时,夫人醒了,见婵儿守在身边,便笑道:“唉,我这真的是老了,竟然连一点风寒,也经受不起了。这样一折腾,婵儿,可是让你受累了。”
“额娘,这一家人有什么累不累的,照顾您不是我应该做的么?何况,额娘这哪里就是老了,人吃五谷杂粮,谁能没有个头疼脑热的?依婵儿看,您这身子还硬朗得很呢!就连太医都说您的身子肯定是没问题的呢!”婵儿连忙说道。
夫人听了眉开眼笑地说道:“你这个丫头,今儿嘴上又抹了蜜吧?瞧这话甜的!容若自从在宫里领了差,这一天到晚也见不到个人影儿,更别提陪你了。陪着我这么个老太婆,时不时还闹点毛病,真的是够难为你的了。”
婵儿故意撅了嘴道:“额娘,婵儿刚进府的时候您还说把我当成自己女儿呢,现在就和我见外了!莫非您嫌弃婵儿不成?您这分明是该对外人说的话嘛!现在怎么和婵儿说起来了?”
“呵呵,你这个丫头,额娘怎么会嫌弃你呢?有这么个乖巧伶俐又贴心的丫头陪在我身边,可是几辈子都修不来的好福气呢!这个宝让我捡到了,我真是太高兴了!”夫人见她这样可爱,更是喜欢到了心里,抚着她的手连连说道。
婵儿抿嘴一笑:“那您以后,就千万别和婵儿客气了,婵儿做的一点都不多,只不过是尽到自己的本分罢了。媳妇孝敬您,这不是应该的吗?”
“额娘知道你是好孩子,孝顺极了!好了,都这么半天了,你回去歇歇吧,我怎么总觉得你有些憔悴呢?没什么事吧?要不再让太医过来瞧瞧?”夫人担心地问道。
第八十四章 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3)
“没事,可能是我昨夜没有睡好吧,不碍的,我年轻,身体好,哪里用得着请太医呢?”婵儿掩饰着说道。
夫人听后才稍稍放了心:“那你就好好去补补眠,额娘现在已经没事了,不用你总守着了,用青梅她们在就好了。”
婵儿有些犹豫:“我看,婵儿还是在这里等伺候着额娘喝下药再走吧。”
夫人笑了笑:“我这都好得差不多了,难道自己还喝不了药吗?养这么多丫头,这活都让你自己抢走了,她们心里也不痛快呢!”说罢看向了青梅:“是不是啊?青梅丫头?”
青梅很配合地说道:“就是啊,一直都是少夫人伺候着您,我们只能干看着呢!”
婵儿忍不住笑了:“看来你们还真的是嫌我抢了你们的事情啊!好了,那我就还给你们就是了!”说罢,对夫人说道:“那婵儿就先告退了,额娘,您好好歇着吧!若是还有哪里不舒服的话,千万记着要让人去通知我!”
“行了,放心吧,额娘知道的,你就快走吧!”夫人笑着连声赶她回去。
回到房中,婵儿揉了揉额头,一下子歪在了榻上,脸色更加难看了。
玉儿见此,担心不已:“主子,您真的没事吗?若是感到很不舒服的话,就赶紧请太医进来看看吧!”
婵儿笑笑道:“没事儿,就是有些乏罢了,你们别担心了,我身子本来就弱,这两天一直要照看着额娘,免不了觉得乏力,没有什么大事的。”
说着,她缓缓地走到了玉笼前,看着那只鹦鹉,伸手点了点它的头,然后嗔道:“你啊,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学会念诗呢?我都教了你这么长时间了,怎么还是学不会呢?如果你学会了容若的词,他一定会很高兴的!”
鹦鹉扑棱着翅膀,突然叫了声“婵儿”,然后只顾埋头吃着食物,再也不肯出声了。婵儿听后,先是一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