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下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下卷)-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勺ㄊ顾屠吹摹P琶挥蟹饪冢谌荽笾率牵盍荚坦囟溃囟酪埠芟不端H绻盍寄芄慌牙胝怨⒐楦角爻⒕突嵘饷馑淖锕够岽透吖俸衤弧@盍伎垂乓院螅骋纱诵诺恼婕佟:芸欤龆ǚ祷睾Γ肭笤ハ戮旯亍
  在回邯郸的路上,他碰见了赵王的姐姐外出去饮宴。这位妇人很是讲究排场,后面跟随着百余辆车马。李良望见了车队,误以为是赵王出行,就跪在路边拜见。赵王的姐姐喝醉了酒,不知道跪着的人是将官,便派了一名普通的骑士请李良起身。一向自诩高贵的李良从地上灰头土脸爬起来,觉得很没面子。虽然认错了人,武臣的姐姐地位应该在李良之下,按理就该下车回礼,这样多少也能给李良找回一点面子,可是武臣的姐姐喝得烂醉,根本什么都不知道,李良在手下面前大丟面子。
  赵王姐姐的车队离开以后,李良的一位属下进言说:“天下人背叛秦朝,有能力的人就率先称王。赵王的地位一向在将军您之下,现在,区区一个妇人竟然对您如此无礼,没有亲自下车来回礼。请将军允许我带人追杀,为您报仇。”李良收到那封信以后,本来就有了造反的意思,只是还犹豫不决。这次的突发事件使得他发怒,便下定了造反的决心,派人追赶赵王的姐姐,在路上杀死了她。然后,李良率领军队袭击邯郸,因为邯郸城内并不知道李良已经反叛了,所以,李良顺利地攻入了城,杀死了赵王武臣以及大臣邵骚。
  张耳、陈余二人在赵国人之中有许多耳目,因此,他们一听到风声,第一时间就跑掉了。他们收编败散的军队,得到了几万人。张耳的门客之中,有人劝他说:“您与陈余都是异乡的客人,想要赵人真心归附是很难的;只有拥立六国时候赵王的后代,凭借着正义去扶助他,才能成就自己的大业。”于是,他们找到了六国时候赵王的后人赵歇,拥立他为赵王,驻扎在信都。随后,李良进兵攻打陈余,陈余将其击败。李良便投奔了秦朝的大将章邯。
  分道扬镳
  后来,章邯一路势如破竹,剿灭了陈胜,还打败了楚军,杀死了楚军统帅项梁,就来进攻赵国。打下了邯郸,把那里的百姓迁到了河内地区,毁平了邯郸的城郭。张耳带着赵王歇逃进了巨鹿城,被秦将王离率军围困。这时,陈余在巨鹿的北面收编了常山地区的残兵,得到了几万人。
  章邯驻军在巨鹿南面的棘原地区,修筑了与黄河相连接的甬道,给王离的军队供应粮草。王离手下兵多粮足,便猛攻巨鹿城(在今河北平乡西南)。巨鹿城城中赵军士兵不多,食物匮乏,巨鹿根本就支撑不了多久。于是,张耳几次派人到陈余那里去求援。陈余认为自己兵力单薄,恐怕不是秦军的对手,便不敢前往。过了几个月,城内的情况更加糟糕。张耳恼怒了,他埋怨陈余,派张黡、陈泽去责备陈余说:“当初,张丞相与您结下了生死与共般的情谊。现在,张丞相与大王危在旦夕,您拥兵数万,却不肯相救。当初同生死的情谊到哪里去了?如果您能够守信,为什么不率军进击秦军,与我们共生死呢?这样,大家或许还有十分之一二的希望保全性命。”陈余回答说:“我认为出兵也终究不能救赵,只会使得军队丧失殆尽。况且,我之所以不能与张丞相等人同死敌手,是想日后为他们报仇。如果你们一定要我去进攻秦军,就好比把肉投给饥饿的老虎,这又有什么作用呢?”张黡、陈泽说:“现在事情紧急,我等要用性命来取得信用,哪里还能考虑到以后的事情!”陈余终究不肯出兵。最后,他拨给张黡、陈泽五千人马,让他们试着去进攻秦军,结果就像鸡蛋碰石头,全军覆没了。
  此时,燕、齐、楚三国得知赵国告急,都派出了援军。张敖也到代地收编士卒,得到万余人。但是,各路援军都在巨鹿城外较远处驻扎,进行观望,不敢进攻秦军。后来,项羽的军队几次切断了秦军的甬道,致使王离的军队缺少粮食,但没有影响秦军进攻的势头。巨鹿眼看就守不住了,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项羽出现了。他率领两万楚军破釜沉舟,一举击败秦军主力,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巨鹿之战”。章邯撤军后,这时,各路援军才敢进攻包围巨鹿的秦军,将其击败并且俘虏了王离。巨鹿城得以保全,完全是依靠楚军的力量。此时,赵王歇、张耳才得以出城拜谢各路诸侯。

  第95节:新读史记(下卷)(95)

  张耳与陈余见了面,他责备陈余的见死不救,并且询问张黡、陈泽的下落。陈余耐不住脾气,发怒说:“张黡、陈泽要求我率军与你们一同与秦军决死。我先是派遣他们带领五千人马去试探秦军的实力,结果全军覆没,他们没能脱身。”张耳不相信他的话,以为陈余将他们杀掉了,便再次追问陈余,陈余大怒,说道:“没想到,因为这件事,您对我的怨恨竟然有这么深!难道您认为我是贪恋将军的职务吗?我是那种当了官就变了心的人吗?”陈余一气之下,解下了身上的印绶,将其推给张耳。张耳愕然,没有接受。
  过了一会儿,陈余起身上厕所。宾客中有人劝告张耳说:“我听说‘不接受上天的赐予的人,反而会遭受上天的惩罚’。现在,陈将军把印绶交给您,您如果不接受,那就是违背了天意,这不吉祥。您应当赶快收下它!”其实也是借口,就像你打开家门,忽然发现一捆钱,你是声张呢,还是赶紧拾起来呢?突发事件,就要考验你的意志了。于是,张耳佩戴上了陈余的印信,接收了他的部下。陈余方便回来,目瞪口呆,心想我只不过是一时之气,张耳这个老匹夫竟真的厚着脸皮收下了,罢了,你我的情谊就此了结了,就快步退了出去。结果,张耳收编了陈余的军队。陈余与几百名亲信逃到了黄河沿岸的湖泽中,在那里捕鱼、打猎,等待着东山再起的时机。从此,张耳与陈余这两个曾经为生死之交的朋友就反目成仇了。
  相互残杀
  此时,赵王歇仍旧住在信都(今河北省冀县)。后来,张耳跟随项羽和各路诸侯一起进入了关中。汉元年二月,项羽分封诸侯王。张耳向来交游甚广,所以有很多人都为他说好话,而项羽也曾经多次的听说张耳的贤能,因此,便从赵地分出一部分土地,封张耳为常山王。张耳建都信都,将其改名为襄国。陈余的宾客中有不少人劝项羽说:“陈余与张耳一样,对赵国有莫大的功劳。”但是,项羽认为陈余没有跟随他进入关中,没有什么功劳,又听说他在南皮,于是,便把南皮附近的三个县封给他,而把赵王歇改封为代王,将其赶到了代地。
  张耳高兴地回到了自己的封国。陈余听说了项羽分封的结果,恼怒地说:“张耳和我的功劳一样。现在,张耳被封为王,而我只是被封为侯,这是项羽的处事不公。”不久,齐王田荣率先挑战项羽的权威,举兵反叛。于是,陈余派夏说去游说田荣说:“项羽现在夺得了天下,就忘记了天下不只是他自己夺下来的。他为人处世太不公平。他把跟随他的诸位将领都封在了土地肥美的地方,而把那里原来的君王改封到土地贫瘠、人烟稀少的地方,赵王歇竟然被改封到代郡去了!希望大王能借给我部分的兵力,我会以南皮地区作为您的保障。”田荣也想在赵地树立党羽,来反击楚国,就答应了陈余的请求。于是,陈余全面动员所辖地区的兵源,加上齐王派来的援兵,突然袭击了常山王张耳,张耳败逃。张耳面对巨大的危机,窘迫万分,认为众多的诸侯王之中没有什么人值得他去归附,便对手下人说道:“汉王刘邦虽然与我有老交情,但是,项羽的势力极大,是他立我为王的,我打算去投奔项羽。”甘公说:“汉王进入关中的时候,五星聚集在东井天区,而东井天区对应的封地为秦地,所以,率先到达秦地的必定会成就霸业。楚国即使目前十分强盛,最后也必定会归属于汉。”因此,张耳决定投奔刘邦。此时,刘邦正回师,平定三秦,在废丘围攻章邯。张耳到那里拜见了刘邦,刘邦是不会亏待老朋友的,不但以隆重的礼仪接待了张耳,还把鲁元公主嫁给了张耳的儿子。
  陈余打败张耳以后,收复了全部的赵地,然后,专程把赵王歇从代地迎接回来,仍然拥立他为赵王。赵王十分感激陈余的恩德,便把他立为代王。陈余认为赵王势力微弱,国家又刚刚稳定,所以,并没有前往封国,而是留下来辅佐赵王,派夏说以相国的身份去镇守代国。
  次年,刘邦率军进攻楚国,派遣使臣通知赵国,希望赵王出兵助他一臂之力。陈余对使臣说:“汉王如果杀死张耳,我国就从命。”使者回报,于是,刘邦找到一个长相酷似张耳的人,将其杀死,拿了他的人头来送给陈余。于是,陈余发兵帮助汉军。后来,汉军在彭城以西被项羽打败,陈余也察觉到张耳并没有死,于是,他背叛了刘邦。

  第96节:新读史记(下卷)(96)

  一年以后,韩信已经率军平定了魏地。于是,刘邦派遣张耳与韩信一道率军攻破了赵国的井陉(今河北井陉县),在泜水边上杀死了陈余,并且追亡逐北,在襄国杀死了赵王歇。刘邦封张耳为赵王。汉五年,张耳病逝,谥号为景王,他的儿子张敖继位。而刘邦的长女鲁元公主则是赵王张敖的王后。
  图谋弑君
  汉七年,刘邦从平城回京,途经赵国,到了女婿家自然要住下休息了。赵王张敖早晚脱下外衣,戴上袖套,亲自为汉高祖进献食物,态度十分谦卑,颇有女婿的礼貌。然而刘邦他出身就是一个社会混混,可能随便惯了,就喜欢两脚前伸,两膝微曲岔开腿坐着。这是个较随便也比较舒服的坐姿。可是在古代却是不允许在公开场合如此的,会被认为是一种极不礼貌的行为,《礼记》就有一条规定,正确的坐姿应该是两膝着地,两脚脚背朝下,臀部靠在脚后跟上,和现在跪着差不多。尽管有礼教的要求,可是刘邦一时却改不过来,而且好摆老丈人的架子,动辄就对赵王破口大骂,态度极其傲慢。赵国的相国贯高以及大臣赵午等人都已经是六十多岁高龄的老人了,是张耳从前的门客,他们生性豪气,看到这种情况,便恼怒地说:“我王真是懦弱啊!现在,天下豪杰并起,有才能的就率先称王。如今,大王对刘邦非常恭敬,而他却傲慢无礼。我们都看不下去了,请让我们为您杀了他吧!”张敖听了这话,很是不高兴,他把自己的手指咬出了血,以此表明自己对汉家的忠心,并且告诫臣下说:“你们的话是错误的!先王亡国以后,完全是依靠着高祖才得以复国的。先王的德泽能流传给子孙们,点滴之间都是高祖的恩赐。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再提及此事。”退朝以后,贯高、赵午等人私下里议论说:“这件事实在是我们的不对!我王为人忠厚,不肯背弃恩德。再者,我等为人的原则是不受他人的侮辱,如今,我等怨恨刘邦侮辱我们的大王,所以想要把他杀掉,这又何必玷污我等的大王呢?如果我等杀死了刘邦,那么便归功于大王;如果刺杀行动失败,我等就单独受罪罢了。”
  汉八年,刘邦从东垣回京,途经赵国。贯高等人就在柏人县馆舍的夹壁中隐藏了武士,准备刺杀刘邦。刘邦到了柏人,打算留宿,但是忽然之间感到心慌,便问随从:“这个县叫什么名字?”有人回答说是柏人。于是,刘邦说:“柏人,意思就是受制于人!”结果,他没有在这里留宿,连夜离开了。武士们苦守了一夜也没有等到,只好作罢!没想到刘邦的第六感这么厉害,竟然让贯高天衣无缝的计划付之东流了,可见人算不如天算!
  忠义的贯高
  汉九年,贯高的仇家得知了他企图刺杀高祖的阴谋,就向朝廷告发他。于是,刘邦将赵王、贯高等人一同逮捕。赵国的这十几位罪臣争着要自杀,只有贯高保持了冷静,怒骂他们说:“谁叫你们自杀了!如今,我王确实没有参与谋刺,却与我等一同被捕。如果你们都死了,那么谁来证明大王的清白呢!”贯高被关在密闭的囚车里,与赵王一起被押送到长安,朝廷开始审判赵王张敖的罪行。刘邦下令:赵王的臣子与宾客有敢随从来京的,一律灭族。于是,宾客孟舒等十余人,都把自己的头发剃光,用铁圈锁住脖子,装作赵王的家奴,与他们一同进京。随后,贯高出庭受审,他交代说:“谋刺行动是我们私下策划的,赵王根本不知情。”执法官命令对他用刑,打了他几千大板,又用烧红的铁条去刺他。贯高遍体鳞伤,身上已经没有可以用刑的地方了,但是,他始终不再说话。
  吕皇后几次对刘邦说:“赵王是鲁元的丈夫、您的女婿,不会做出这种事情。”刘邦则发怒说:“假如张敖拥有了天下,难道他还会把你的女儿当回事儿吗?”所以,刘邦听不进去任何人的劝解。几天以后,廷尉把贯高的供词与审讯情况报告给刘邦。刘邦看后,感叹说:“他真是位壮士!群臣中有谁了解他,私下里去问问他吧。”中大夫泄公说道:“他是臣的同乡,臣向来了解他。他是一个讲究信誉、不违背诺言的人。”于是,刘邦命令泄公手持符节,到监牢中去慰问贯高。贯高只剩下了半条命,他抬起头,看着来者,问道:“您是泄公吗?”泄公回答是,接着便殷勤地慰问,先是与他交谈了一下往事,然后才问到赵王是否参与了谋刺。贯高回答说:“人之常情,都十分爱惜自己的父母与妻子儿女。如今,我的全家、三族都将被判处死刑,难道我会为了赵王而牺牲自己的亲人吗?实在是因为我王没有参与谋刺,只是我等全盘策划的而已。”接着,贯高详细道出了他们的本意以及所作所为,而这些事赵王是不知道的。后来,在上朝的时候,泄公将事情的真相详细地报告给了刘邦。结果,刘邦赦免了赵王。

  第97节:新读史记(下卷)(97)

  刘邦非常欣赏贯高的为人,就命令泄公将朝廷赦免赵王的情况告诉给了他,同时也将他赦免。贯高听后,高兴地问道:“我王真的被释放了吗?”泄公肯定地回答,然后又告诉他说:“高祖十分推崇先生,因此,将先生一同赦免。”贯高听后,表情变得严肃起来,说道:“我之所以体无完肤,而没有去死,只是为了还我王一个清白。现在,我王被赦免释放了,我的责任也已经尽到了,我死而无憾了。况且,人臣有谋杀君王的罪名,还有何面目再侍奉君王呢?纵然高祖不杀我,我的内心就不会感到惭愧吗?”于是,他自己仰起了头,弄断了喉咙,悲壮地死去了。
  贯高真是古代士人当中最佳的榜样!君王受到了羞辱,他暗杀刘邦是为了替自己的君王出一口气,这是忠;谋杀安排十分巧妙,只是天不遂人愿,不影响表现出众的智慧;受酷刑却不屈服,坚决不胡乱牵连,这是义;最关键是明知道他算计的是比自己君主还要有权势的刘邦,却还照样去做,失败后明知道会有沉重的磨难,却选择活下来承受一切,这是勇!
  此后,忠义而又智勇的贯高名声传遍了天下。
  张耳的后裔
  张敖虽然没有参与谋逆,但是毕竟是自己手下人干的,脱不了干系,更何况刘邦当时正削尖了脑袋消灭异姓王,所以被释放以后,被降封为宣平侯。这还是因为他娶了鲁元公主的缘故,否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