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炮兵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炮兵传奇-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整个战斗只用5分钟,我军就占领了24高地。 
  连长李荣汉用步话机向成团长报告:“团长,敌人逃跑了!全跑了!” 
  成团长拿着望远镜,一言不发。他看到敌人走得很从容,一名印军士兵走了几步,又回转身来,把放在石头上的一只军用水壶也拿走了。一名印军指挥官蹲在石头上指挥,后撤的印军建制不乱。这一情景使他看出了印军的佯撤阴谋。 
  他放下望远镜命令道:“注意,敌人是佯装逃跑,这是有组织的撤退。你们马上离开24高地!” 
  李荣汉下达了撤离24高地的命令,2排长靳宗元指着正在逃窜的敌人说:“印军真是熊包,一打就跑,跟兔子差不多!” 
  “你可不要轻敌,马上撤下去,这是团长的命令!” 
  李荣汉带着连队冲向正面的28高地。 
  这时空中传来了炮弹的呼啸声,一串炮弹飞了过来,接着是一阵急促的爆炸声,24高地立刻被印军纵深炮阵地猛烈的急射覆盖了。 
  成团长笑了:“看来敌人的指挥员,还是有一套的,不过这一手不新鲜了。命令炮兵作好射击准备!” 
  “团长,你是说敌人的步兵还会回来?”炮兵连长问。 
  “那当然了,敌人怎么可能这样大方地把阵地让给我们!” 
  果然,敌人的炮击一停,步兵便一窝蜂地涌上了24高地。 
  “放!”炮兵连长一声令下,我军阵地上排炮轰鸣,24高地立刻淹没在一片火海之中。 
  “打得好!敌人中计了。”阵地上战士们欢呼起来。 
  这时,报话机里传来了李荣汉激动的声音:“报告团长,我们已经攻占了28号高地,摧毁敌人地堡52个。” 
  成德禄看了一下手表,整个战斗仅仅用了40分钟。24高地和28高地一共76个地堡,40分钟就拿下来了,奇迹,奇迹啊!至此,印军王牌第7旅被我军一举击溃。                                   
第20章 
   中国炮兵星夜急驰中苏边境,中苏大战珍宝岛;T62坦克变成了苏军的“铁棺材”,火箭筒手对付了苏军坦克;中苏炮兵展开激烈较量。  
  中苏珍宝岛之战一触即发 
  中国领土珍宝岛,位于黑龙江虎林县境内,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面积0。74平方公里。该岛北端与中国大陆相连,由于江水冲刷,1915年才形成小岛。因它两头尖,中间宽,形似古代的元宝,故得名珍宝岛。 
  岛东与苏联隔江相望,相距400余米,每到冬季,江面的冰层达两米以上,汽车,坦克都可通行。岛上的水泡与乌苏里江相连,是鱼类繁殖聚栖的地方。每到中秋时节,我边防战士常在此捕捞大马哈鱼。当地中国居民祖祖辈辈都在此进行生产和打鱼等活动。 
  本世纪以来,由于中国渔民张盖和、张盖年等几位老人,相继上岛建房、捕鱼和种菜,因此珍宝岛又被当地人先后称为“张盖岛”和“翁岛”。 
  1945年以前,珍宝岛归虎林县公司村管辖,后来归虎头区管辖。这个地区一直有中国边防部队巡逻。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珍宝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守卫珍宝岛的是合江军分区公司边防站。公司是离珍宝岛不远的一个小村子,没有多少人家。这个边防站有30多人,主要是执行巡逻任务。站长孙玉国,白白净净的瘦长脸,中等偏上的个头,眼睛有神,一看就知道是个特别机灵的人。他1961年入伍,1967年到1969年,他带领部队与苏联边防军22次武装挑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曾一人指挥七个不同建制的分队,面对苏军24辆坦克和装甲车的进攻,斗智斗勇,以少胜多。珍宝岛之战后,孙玉国在党的“九大”上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并在大会上发了言。孙玉国在保卫祖国边防中的功绩,人们是不会忘记的。 
  在珍宝岛的对面是苏联边防军库列比亚克依内和下米海洛夫卡边防站,总站在中国饶河对面的比金。总站的站长是杨辛中校。苏军边防部队晋升条例规定,中校升到上校之后即离开边防总站到内地上任。珍宝岛冲突后,苏军边防部队总指挥改为列昂诺夫上校,便是根据条令战时选派高一级军官指挥部队的规定执行的。由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苏军是以战时任职的原则对待中苏珍宝岛冲突的。 
  苏联边防总站的人数多达200人,配有坦克、装甲车、小型指挥车,紧急情况下还可动用直升机。离其边防站十多公里的后方即有专线铁路可直达几百公里之外的哈巴洛夫斯克远东军区司令部。 
  中国边防站当时的条件之差,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没有道路,没有汽车,在大雪封山时人员和外界是隔绝的,一切给养和粮草都是在封山前运进去的。在发生了冲突之后,临时抢修的急造公路,也没能一直修到珍宝岛,临时调来的汽车,部队也没有驾驶员,只好由县反修办公室派来的地方老司机代劳。当时,边防部队的一名参谋得了急病,有生命危险,请求派直升机抢救的报告,不知通过什么渠道到了周恩来总理的办公桌上,周总理当即打电话命令空军立刻派飞机抢救,这才挽救了这名参谋的生命。 
  1967年1月到1969年2月两年多时间里,苏联边防部队入侵珍宝岛16次之多,而且每次都以比中国边防部队多两三倍的兵力,拦截和殴打执行正常巡逻任务的中国边防军人。造成多人受伤,为此黑龙江合江军分区和黑龙江省军区给沈阳军区发来了紧急电报,要求增派部队。 
  20多年之后,当我们在干休所采访马宪则时,当年的侦察科长已是的多岁的老人了。他身穿一件黑色皮夹克,脸上透着刚毅的神采,两眼炯炯有神,思路敏捷,谈吐清晰:“你们应该写一写珍宝岛,写一写那些死去的英雄,当年宣传得红红火火,现在的年轻人哪知道……”老人显得有些激动。 
  我们从老人的口中听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其实大伙都不知道,中苏之战很可能不是在珍宝岛,也不是在1969年。早在1968年初,苏联边防军在中国的七里沁岛压死中国渔民的时候,我们那一回就作好了还击的准备。上级选来选去,选了我师侦察连的副连长陈绍光。他是四川宜宾人,个子有1。7米多,五大三粗,身强力壮,外号叫“黑瞎子”。这可不是说他长得黑,是说他厉害。摸爬滚打,擒拿格斗,一个能顶好几个,枪打得也好。游泳一下水就是几万米,滑雪走山坡、过树林跟飞似的。沈阳军区大比武的尖子。”老人说到这里,停住了,嗓音呜咽,半天竟没有说出话来。 
  “第一次上七里沁岛潜伏就是陈绍光带着人去的。用的是反坦克手雷。那一回苏联边防军的装甲车要是再过来,别说压老百姓,只要它侵入了咱们的领土,就别想回去,陈绍光带得那九个侦察兵,那是个顶个的,就是他们来上一个排,也沾不着便宜。可是苏修装甲车死活不来了。咱们的人在雪地里,一连猫了七天七夜,馒头冻得像石头蛋,放到怀里暖一暖,拿出来啃。人可冻惨了,将近零下30度,这可不是一天两天,脸上全都冻起了大泡,就跟让火烧的一样,陈绍光的耳朵冻成透明的了……这是什么劲头?什么精神?两不怕,那是真不怕,没有命令冻死也不回来。那一回他们没来,要是来了就在七里沁岛打起来了。苏联边防军是在这块惹了事之后,又上了黑瞎子岛,那边干一下子,又跑到了珍宝岛。他们干了坏事心里发毛,下一回他就不来了,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你想弄他一下,也不是很容易的事。” 
  老人陷入了沉思,老人常常是这样,说一阵,又停一阵,接着再说下去。 
  马科长带着侦察分队,先是坐车,后来步行,昼夜兼程赶到了珍宝岛,边防站长孙玉国向侦察连介绍了珍宝岛的地形地貌和对面苏联边防军的情况。开始巡逻时孙玉国为侦察连担任向导,以后情况熟悉了,侦察连便开始单独执行任务。 
  陈绍光带着巡逻队上了珍宝岛,刚刚走出几里地远。只见对面苏军边防站,几辆装甲车,在一辆指挥车的带领下,轰隆隆地开了过来。 
  战士小杨说:“副连长,敌人来了。” 
  陈绍光说:“不要理他们,我们巡逻路线不变。” 
  说话之间,装甲车已经越过了乌苏里江主航道,驶上了珍宝岛,车头一转冲着陈绍光他们驶了过来。 
  “大家沉住气,用身子挡住它!” 
  随着副连长的命令,战士们一字排开,挡住了装甲车的去路。 
  苏军装甲车开到中国边防部队面前,“吱”地一声停住了。“咣当”响了一声,车顶盖打开了,第一个爬出来的是伊万上尉,他的嘴里还冒着热气,手里举着一根光溜溜的大棒子。 
  有个战士小声骂了一句:“土匪许大马棒来了!” 
  “不要说话,注意敌人。”陈绍光命令道。 
  一会儿工夫,又从车上跳下来30多个苏军士兵,个个手持大棒,如同一群打手,挡住了我边防战士的去路。 
  指挥车的门打开了,钻出来几名军官,苏军中校杨辛瞄了陈绍光一眼,大概猜想对方的职务要比自己低得多,于是他不屑一顾地哼了一声,说:“我看你顶多是个少尉,本来你无权和我对话,现在你们已经侵入了苏联的达曼斯基岛,(苏联称珍宝岛为达曼斯基岛)我命令你们立刻退出去!” 
  “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如果你不懂历史的话,我可以告诉你,就是按不平等的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这一段的边界以主航道划分,珍宝岛也是中国的,你们已经入侵中国领土了,请你们立即走开!” 
  杨辛中校摇了摇头:“你的历史学得也不好,你们只知道过去并不知道现在,而现在这里是苏联的领土,我讲得是现实。” 
  “中校先生,现实是老沙皇来不及霸占的中国领土,新沙皇却要霸为己有!” 
  “你说苏联是新沙皇,这是对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污蔑,我们是绝不允许的!”杨辛中校无理声高。 
  伊万上尉见自己的顶头上司已经理屈词穷了,便在一边恶狠狠地说:“少跟他们罗嗦,叫他们尝尝大棒子的滋味。”他的话音刚落,苏军士兵便举起了棒子。 
  杨辛一摆手,连他自己也感觉到了,这时候大打出手,显得太没有水平了,作为一名中校军官,连中国军队的一名下级军官都说不过,不是太有损尊严了吗?于是他又继续狡辩道:“你们不了解我们的政策,我们不是帝国主义国家,我们讲和平,讲友谊,从不侵略。” 
  “你们入侵捷克,不是侵略吗?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也是为了和平吗?”陈绍光连珠炮式的发问,问得杨辛中校张口结舌。 
  杨辛回头一看,见几个苏联士兵正听得出神。不由火冒三丈:“不要听他的反苏宣传,全是一派胡言,把帽耳朵放下来,不要听!” 
  苏军翻译走了过来,说道:“这个问题,不是我们能讲清楚的,你们回去,我们也回去,这总可以吧。” 
  陈绍光理直气壮地说:“这里是中国的领土,我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用不着你们操心!” 
  杨辛中校又与伊万上尉咕噜了几句,伊万上尉板着脸下达了退回的命令。 
  苏军士兵跳上装甲车,狼狈不堪地撤出了珍宝岛。 
  中国火箭筒手首战苏军装甲车 
  半夜时分,侦察分队在夜幕的掩护下,无声无息地向珍宝岛开进。空旷的原始森林里寂寞无声,月光透过挺拔的树梢泻到林间,在雪地上留下了一团团晃动的亮影,远处传来一阵阵低沉的狗叫声…… 
  陈绍光在前面带路,这一带的地形,侦察兵们都已经很熟悉了,所以走得很快。一路上没有人说话,只听到卡卡的踏雪声和呼哧呼哧的喘气声。 
  他们进入了潜伏地点之后,挖了雪坑,上面挡上白褥单。每人又做了几个雪球,发现有人睡觉,便用雪球砸。 
  大约到了3月2日早上6点多钟,从苏联下米海洛夫卡方向驶来一辆军用吉普车,下来两名苏军侦察了一会儿后,便上车开走了。马科长他们憋住气没吭声,但心里却在想看来今天要有事。 
  正想着,孙玉国和周登国带着巡逻队上岛了。孙玉国带着第一小组走在前面,排长武永高和周登国带第二小组走在后面。 
  对面传来了一阵轰鸣声,从苏联境内下米海洛夫卡和库列比亚克依内两个边防站,开出来两辆装甲车,一辆军用卡车和一辆指挥车。车速很快,向珍宝岛急驶而来。卡车上苏军士兵头戴钢盔,荷枪实弹。他们抢先赶到了珍宝岛的东侧,挡住了我边防巡逻分队的去路。 
  苏联士兵从车上跳下来70人,手里全都平端着枪,一下车就摆开了战斗队形。 
  孙玉国一看心里便明白了八九分,他提醒大家:“要注意,敌人今天有准备,来势汹汹,很可能要挑起事端,要作好自卫还击的准备!” 
  这时一股苏联边防军绕到了我边防部队的左侧,另一小队也在快速向右侧运动。他们的意图很明显,想从三面包围我边防部队。 
  不能让敌人的阴谋得逞。孙玉国一边向苏联边防部队发出警告,一边命令中国边防部队向岛西撤去。 
  我边防部队一再忍让后退,苏联边防部队却紧迫不舍,约有20多人持枪紧逼过来。这时我边防部队已经退到了岛边,再也无路可退了。 
  孙玉国看到苏联边防部队的士兵,一齐端起了冲锋枪,他知道敌人可能要开枪了。便挥手高喊了一声:“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这是发出的准备还击的暗号。 
  我边防部队刚刚散开,苏联边防部队首先开枪了,“哒……哒……”一排子弹飞了过来,我边防部队6名战士倒下了…… 
  孙玉国临危不惧,再次向苏联边防部队提出严重警告。可他们不听警告,再一次向我边防部队开枪射击。 
  马科长一看如果再不还击,孙玉国带的小分队,怕是一个人也回不来了,便果断地发出了还击的命令。参谋金泰龙用手枪朝天鸣枪发出了还击的信号。 
  侦察分队和巡逻分队同时开火了。两边的枪声响成一团,对打起来。正在这时,只听岛的另一侧我边防部队第二小组巡逻的方向,也响起了一阵密集的枪声。 
  “那边也打起来了,没准又是他们先开的枪。”马科长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 
  “要是他们先开枪,咱们的人就吃大亏了。”曹副参谋长憋着一口气。 
  马宪则横下了一条心,咬了咬牙说:“先别管那边了,这边无论如何不能再吃亏了。” 
  “对,眼前的敌人,让他们有来无回!” 
  “给他包饺子,一个也甭想回去!”金泰龙话音未落,副连长王庆容带头冲了上去。几个战士紧跟在后面,他们冲过一片小树林时,敌人发现了他们,机枪吼叫着向他们扫射过来,王庆容又向前冲了几步,只觉眼前一黑,跌倒了。他用力一挺身子,又站了起来,冲了两步又跌倒了。他趴在地上,吃力地对战士们说:“同志们,人在珍宝岛在,一定要坚持到最后胜利!” 
  这时,冰面上传来了隆隆的响声。一辆苏军装甲车,发疯一般从岛的东面驶了过来。“哒哒……”装甲车上的机枪发出一阵阵吼叫,几分钟之后便驶上了中国一侧北面的江汊,装甲车边开边打,一直驶到了我边防部队的身后。 
  “火箭筒,快打火箭筒!”马科长喊了起来。 
  当时侦察连没有装备火箭筒,火箭筒手是从步兵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