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炮兵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炮兵传奇-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地雷拉到郊区试验,只听轰隆一声飞起1米多高,接着便炸成了碎片。 
  “好,可称之为飞雷。要全部布到前沿阵地,再加上一些国内造地雷。” 
  陈长捷一声令下,天津城外布满了地雷,计有1万多枚,城内百姓外出多有被地雷炸伤者。 
  在解放军面前最大的困难不是地雷,而是抢渡护城河。天津蒋军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天津外围被困之后,蒋军在三元村的边上将南运河和护城河挖通,使水流入了护城河。 
  我军则是在南运河的上游找到了减河的水闸,让南运河的水流入了减河。 
  总攻之前,敌人向河里放水,我军就设法排水,两边先打开了“水仗”。 
  林彪在观看了天津的城防之后说:“主要还是这条河的问题,炮击之后,部队能不能快速过河,多在河上停一分钟,就要多很大伤亡,这个仗打到最后,就划不来了!” 
  部队想了很多办法,有的提出造大板桥,有的说用苇秸,还有的提出用汽油桶搭桥。 
  “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林彪总是要新办法。 
  “苏联卫国战争的时候,用过坦克架桥。”刘亚楼在苏联留学的时候,就听说过这个办法。 
  林彪点头了:“这个办法可以试试!” 
  “坦克填到河里倒不心痛,就是坦克兵。” 
  “爬出来就是了!” 
  刘亚楼看到林彪定下了决心。便马上派人去试验。 
  下一个主要问题,便是炮兵了。刘亚楼向林彪报告:“我们已经在天津西南和平门集中了273门大炮,20辆坦克,炮兵六个团,分为四个炮群。这是1纵的主要进攻方向。另一个方向是7纵,由东向西,集中了160门大炮,10辆坦克,另外还有96门大炮担任助攻。” 
  林彪对这个打法很满意,很合他“一点两面”的战术。 
  “炮兵的任务要明确,总任务:压制敌炮及观察所,打乱敌指挥系统,打开突破口,支援步兵冲击,摧毁与破坏钢筋水泥工事及纵深坚固目标。在敌人反扑的时候,还要有足够的火力拦阻射击。” 
  “这些我们全都考虑到了。” 
  林彪低头不语,过了一会儿又说:“还有一点就是炮兵不要打了自己人,步炮协同很重要。信号要弄清楚。” 
  刘亚楼在小本子上记完之后,将林彪的指示马上下到了各主攻部队。 
  1月14日早上,大雾弥漫,天津城头白茫茫一片,地面上几米之外看不见人。林彪一大早就起来了。他在院子里转了两圈后问刘亚楼:“等雾一散就开始总攻怎么样?” 
  “这是没有问题的,10点一定会散的。” 
  10时许,天空一片清朗,大雾散尽。 
  刘亚楼下达了总攻的命令。500多门大炮同时开火,弹雨纷飞,向天津城头泻去。在西南主攻方向上,10分钟之内发射炮弹2万多发,重约300多吨,整个和平门城楼陷入一片火海之中。开始还能听到几声城内打出的炮声,10多分钟之后,便什么也听不见了,只有一阵阵的轰鸣声。 
  这时天上出现了两架敌机,地面上炮声震耳欲聋,根本听不到飞机的轰响。这两架敌机低空从我军炮阵地掠过,看来又是从北平飞来探听天津战况的。 
  刘亚楼给高炮营打电话:“你们高炮是干什么吃的?没有看到敌人的飞机?” 
  “报告首长,我们没有接到开火命令。”高炮营长说。 
  刘亚楼也笑了:“地面上都打开了,你们还等什么命令,见敌机就打!别让他给我跑了!” 
  我军高炮一阵齐射,两架敌机在火网中,左冲右撞,中弹起火拖着黑烟栽到了地上。 
  我军经过1小时57分的轰击,敌人的天津城防工事已是千疮百孔,城上敌步兵不少被震昏过去。 
  步兵接到了冲击的命令,在前面开道的是5辆准备架桥的坦克,敌人的炮弹对准坦克打来,坦克越来越快,直向护城河冲去,后面的步兵也被拉下了一大截。 
  第一辆坦克冲上了护城河,坦克兵加大了油门,坦克“轰”的一声上了冰面。按照敌我双方想象中的,坦克马上就要掉到河里去了,连敌人的大炮也不开火了。 
  可是大出人们意料,坦克轰响着冲过河去了!跟在坦克后面的步兵,一看坦克过去了,把手里拿的渡河的木板,全都扔了,从冰面上直接冲过河去。 
  事后才弄清楚,尽管当时天津的气候不算冷,由于敌我双方,一边加水,一边放水,结果冰一层一层地越冻越厚,最后连坦克也掉不下去了。 
  陈长捷在他的指挥部里,听到解放军的坦克直接从冰面上冲上了城头,大吃一惊:“这是怎么回事?这是怎么回事?” 
  他已经隐隐地感到,上帝跟他开了一个玩笑,连天气也和他作对。 
  “天不助我!命令各部队反击!反击!”陈长捷一下子坐到长条桌前,再也说不出话来。 
  如果他能够预见到20多个小时之后,他会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俘虏,这时,他会做些什么呢? 
  站在地堡的门口,听着解放军攻城的炮声,他的心中难免要生出几分凄楚,一个多月之前,如果他听从了他的手下几位军长的话,率部从塘沽坐船出走,又会怎么样呢? 
  他不敢决断,没有傅作义长官的指令,蒋介石也不会同意。 
  如果他守不住天津,北平傅长官的命运,又会如何呢? 
  他的担心不是多余的,不过此时陈长捷已经来不及后悔了。 
  攻克天津的第二天,也就是1月16日,一封由林彪和罗荣桓具名的急函来到傅作义将军的手上。 
  除了北平守军放下武器的条件外,明确提到至21日下午2时为止,如拒绝起义解放军将全面实行攻城。 
  此时,傅作义将军已经无心再打了,他知道从解放军攻打天津的炮火来看,解放军的大炮一开火,古城北平将毁于战火之中,我傅作义将是千古罪人。 
  1月21日,解放军前线代表苏静与傅作义的代表王克俊共同在18条协议上签了字。 
  国之大幸,北平不染炮火,便和平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第15章 
   毛泽东急电:“炮击南京由中央决定。”英舰“紫石英”号逞凶,我炮兵再振国威;人民炮兵慎战大上海,聂凤智军长对违纪炮兵战士不忍心执行战场纪律。  
  毛泽东说:“大炮一响南京政府的大员就跑光了。” 
  1949年1月21日,南京城内寒风袭人。在这南国古城,每年早春到来之前,总要来一阵春寒才会看到春的影子。 
  这一天正是北平傅作义的代表与解放军代表签署和平协议的日子。 
  也是在这一天,蒋介石要“引退”了,宣布把总统的位子交给李宗仁。 
  下午1点多钟,蒋介石驱车前往中山陵向世人表演“辞陵”。 
  沿着中山陵那长长的台阶,蒋介石默默地朝上走去,黑色的披风在风中拂动,看上去从容镇定,可是心里已是一团乱麻。行礼之后,当他一个人走入总理灵堂的时候,身子晃动了一两下几乎要跌倒。 
  从陵堂内出来,蒋介石对随从说:“来,都到这边来,我们合个影好吗?” 
  南京卫戍总司令张耀明、副总司令覃异之都靠到了蒋介石的身边,一个个强打起精神。 
  拍完了照,看看时间还早,蒋介石又讲了几句话:“今天我们在军事上有一些失败,可是我们还有江南西南广大的地区,这比黄埔革命时期要好得多嘛!”说完他干笑了两声。其他人也连连称是。 
  下午4点多钟,蒋介石乘车到了机场。当他登上飞机时,回头看了一眼南京,只见天空灰蒙蒙的,一片黯然没落的气氛。 
  飞机起飞了。从此蒋介石一步步地逃到了台湾岛上,再也没有回到南京。 
  2月25日,河北西柏坡。天气还没暖,山坡上一层淡淡的雪。毛泽东披着棉衣正在灯下看着第二、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的计划。 
  朱德在一边说:“这是最后一仗了,这一仗打过去,蒋介石在南面就站不住了。” 
  毛泽东笑了:“是啊,朱老总说得对呀,这个李代总统也是害怕我们打过去呀,一再提出国共两党和谈。” 
  “告诉陈、粟、刘、邓,应准备攻克浦口,作好炮击南京的准备。”朱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看可以,我们要作好准备,必要时就是要给他们一些压力。” 
  3月17日,毛泽东再次复电第二、第三野战军首长:“是否炮击南京,则要看谈判,谈判有利于我,则不要炮击,谈判破裂则要炮击。” 
  中央在电报中还提出先不要攻击浦口镇,因为攻下浦口,南京政府大部人员势必跑散,不利于我军和平接收南京。攻击浦口的时候,必须由中央临时决定。 
  这一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脚步,与春天节节同行。3月23日,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向北平开进。 
  毛泽东坐在车上,看着满地的麦苗,富有诗意地说:“大地一片春绿,看来春天已经来到了!” 
  4月,毛泽东住进了香山双清别墅。在明亮的电灯底下,毛泽东认真审查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计划。 
  4月初,国民党急急调兵遣将,在湖北宜昌到上海间的1800余公里的长江沿线,部署了115个师约70万兵力。以海军第2舰队和江防舰队一部共有26艘军舰和56艘炮舰,另有江防舰艇40余艘,控制了整个长江江面。另外调空军四个大队以南京、上海、武汉为基地支援陆军作战。 
  中共中央军委针对敌军的部署,决定以第二、第二野战军七个兵团24个军及地方部队共100万人,发起渡江战役,歼灭汤恩伯集团,夺取国民党政治经济中心京沪杭地区;以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约10万余人,组成先遣集团,迅速南下,攻取信阳,威胁武汉,会同中原军区部队钳制白崇禧集团。中央决定渡江作战由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统一指挥。 
  毛泽东特别注意的是炮兵,如果炮兵不能一举摧毁敌人的江防工事,步兵就会增大伤亡。 
  我军第一阶段作战分成了东、中、西3个集团。东集团由八个军组成,由粟裕、张震指挥。炮兵主要是三野特纵的四个团加上八个军的军属炮兵,一共十二个团。中集团由七个军组成,由谭震林指挥。炮兵主要是三野特纵的二个团加上七个军的军属炮兵团一共十个团。西集团由九个军组成,由刘伯承、张际春、李达指挥。炮兵主要是二野特纵的三个团,加上九个军的军属山炮营组成,相当于六个炮兵团。 
  毛泽东对作战计划是满意的。本来我人民解放军在3月份就可以发起渡江作战,为了表示对和平谈判的诚意,作战推迟了一个月。现在作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北平发出了渡江作战的命令。 
  4月20日黄昏,长江上下大雾弥漫。人民解放军第24、第25、第27、第21军接到了谭震林“渡江作战”的命令。 
  在北岸巨大的藏船场内,一艘艘木船开动起来,民工们低声喊着号子,指挥员急促地下达命令…… 
  南岸敌人的探照灯射了过来,敌人的哨兵也发现了北岸这不寻常的声响……于是敌人开始胡乱放枪,接着便向北岸开炮了。 
  中集团我军500多门大炮同时开火还击。炮火映红了天空,月轮的光彩淡了下去,天空变成了一片紫红色。特纵2团1连炮击了5个小时,几千发炮弹击中了敌人的目标,步兵成功地占领了江心洲。特纵4团一阵猛烈的炮火,全部摧毁了敌人的江防工事,掩护25军先头部队登陆成功。 
  4月21日清晨,我军已将敌人的长江防线拦腰斩断,并向纵深进展,占领了铜陵、繁昌、顺安等地。 
  4月21日夜,大雨倾盆,铺天盖地而来,江水翻滚,白浪滔天,排山倒海般涌来……我军东西集团冒雨发起攻击。此时,西北风骤起,风浪扑向南岸,我军渡船如同利箭,只20分钟,先头部队已到南岸。连为我军开船的民工都大为惊叹,开春之际如此之大北风,真是数十年也难遇啊,真是天助解放军呀! 
  当西路我军在南岸登陆,发出登岸成功信号时,国民党守军如大梦初醒,以为神兵自天而降,随即开始了逃跑大比赛。 
  东路我军登陆之后,出奇兵直插江阴要塞,可是这时,作为国民党军江防工事核心的江阴炮台却一炮不发。汤恩伯在电话里大喊大叫:“江阴要塞,江阴要塞,马上向登陆共军开炮……开炮……给我……开炮……” 
  汤恩伯把电话摔到地上,江阴炮台突然响起了炮声……炮弹雨点般落到国民党军的阵地上。 
  蒋介石亲自点将仍是枉费心机 
  江阴要塞是长江防线的要害。对要塞司令一职连蒋介石也特别看重。1948年6月,原要塞司令孔庆桂因私囊已饱,又见长江防线凶多吉少,特向蒋介石提出告老还乡,同时推荐了自己的亲信。因江阴要塞司令是一大肥缺,不少人开始打它的主意。 
  当时的陆军部兵工处长戴戎光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马上通过他手下的一个科长开始活动,先是找到了军务局局长俞济时。凡是蒋要任用的人,都要先经过他的保荐,然后才能由蒋来圈定。 
  由于做了很多工作,其中的关节如何打通自不必说,反正蒋介石一下子就圈了戴戎光。 
  戴戎光听说老蒋已经圈定他,知道这事已经有门了,但是还有最后一关,就是老蒋还要亲自面见。戴戎光到处找人打听,知道老蒋不喜欢部下戴金挂银,镶金牙也不行。刚好戴戎光嘴里有一颗大金牙,他马上到医院把金牙拔去,专门到理发店剃了一个光秃秃的和尚头,又找了一身旧军装穿上去见蒋介石。蒋介石一看先有了几分好感,便问道:“你是哪里的人?” 
  “学生是江苏人。” 
  蒋介石一听戴戎光称自己是学生,脸色马上和气了不少:“你是哪一期的?” 
  “报告校长,学生是黄埔六期的。” 
  蒋介石点了点头:“事到如今,重任已经到了你们黄埔生的肩上,要发扬黄埔精神,励志为国呀!” 
  戴戎光一个劲地点头。心里很高兴,总算是博得了蒋介石的赏识。 
  所以当戴戎光听说蒋介石“引退”的消息后,他还不相信,后来听说蒋介石真的走了。他便脱去了军装,口口声声地说:“老子也不干了,要和蒋总统一块隐退了。”可见其是铁心跟蒋。 
  戴戎光上任之后,便开始大肆中饱私囊。而且对士兵大肆盘剥,引起士兵的极大不满。 
  原来他手下的科长梅含章,跟着他当上了守备总队的队长。另外一名科长吴广文当上了参谋主任。这两个人后来对戴戎光的一些做法越来越不满了。 
  4月20日,也就是解放军渡江作战的前两天,我南京地下党化装进入了江阴要塞,秘密召集了守备队总队长、游动炮团团长、工兵营长、侦察营长等人开会。 
  会间走漏了消息,戴戎光带人闯入了房间。 
  戴戎光进屋之后,一看屋里这么多人,先是吃了一惊。接着把目光停到了一个陌生人的身上。 
  “这个人是干什么的?” 
  “兄弟是做生意的,生意人。” 
  “这是刘老板,我的老乡。”吴广文说。 
  “做生意做到我的要塞里来了。” 
  刘老板不慌不忙地说:“这里的生意好做,再说弟兄们也想弄个钱花花。” 
  戴戎光想发火,转眼又一想,他自己刮得太多了,也该让手下人挣一点,不然会引得众怒难犯,便冷笑了两声,退了出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