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空“战争”继续
自本报7月30日在头版刊发了《凯地系隐现:谁操纵了桂糖“期货”》一文之后,围绕桂糖8月合约,多空双方又展开了一轮更加激烈的鏖战。
一位参与者这样向记者形容当时的情景:“如果说此前的争执还在桌底下,而现在必须摆在台面上出牌了。”
迫于市场的压力,7月30日,预感到风险的部分多头一开盘就主动平仓出场。这使得7月29日还在2930元/吨附近高悬的8月合约,次日以2901元/吨开盘,并以2860元/吨的价格收盘,当日盘面显示持仓量迅速减少5856吨。“这是部分多头的跟风盘在主动平仓,因为目前的事态变化很不明朗,大量空头向各级部门以及媒体反映情况给市场造成很大压力,一些原本跟风的多头见势主动获利了结。”参与交易的一位人士向记者分析。
空方的日子也不好过。根据市场规则,8月合约进入交割月之后,将要提高保证金(市场规定保证金200元/吨,进入交割月后的前十日,保证金提高到400元/吨),也就是说,如果在7月31日8月合约价格没有继续下跌,而维持原高位的话,在8月1日上午9时之前,空头必须追加保证金这意味着空方将扩大损失,因为现货无法入库,逼空局面已经成形,再次追加保证金只能成为多头的食物,如果不追加,则又会被市场强行平仓。
“当时空头的情势十分不妙,虽然7月30日开始下跌,但并不能判明第二天的走势。空头一方最坏的打算是在31日下午提起诉讼,并申请冻结资金。”一位参与者向记者透露。
多空双方酝酿的巨大风险也给市场主办方带来巨大压力。“如果桂糖市场涉嫌操纵市场一事最终走上法庭,将对南宁市场造成重大影响。”该人士分析。据悉,7月30晚上,桂糖市场高管人员连夜开会研讨对策,而这个会一直开到次日凌晨。
7月31日,多空的关键时刻。当日8月合约价格以2831元/吨低开,并最终以2794元/吨收盘。盘面的微妙走势令空头难以决策。有交易人士认为,这是多头的一种表示把价格打低,给空头多一点准备时间。也就是说,降低价格,让空头原有的保证金还能继续支撑。
事实上,尽管盘面上彼此较量,但与此同时多空双方还是通过各种渠道透露出愿意协议平仓的信息。根据桂糖市场的规则,多空双方可以不按照盘面价格平仓,而以协议价格对冲。多头提出的协议平仓条件是要“空头损失300个点”,即每吨损失300元。
虽然从盘面上看,多头似乎大赚,但由于多头前期为占满库容而大量从高位接手了现货,实际上其在现货上是亏本的。据估计,多头在2400元/吨左右的价格接了8万到10万吨的现货,而现货市场的价格高的不过2100。因此,多头如果不在市场上赚回来,也将难逃亏损。
8月1日,8月合约以2761元/吨开盘,随后上涨至2800元/吨,并以此价格收盘。市场传来消息,一家来自海南的空头由于保证金不足,已经被强行平仓,并导致盘面价格上行。当日盘面持仓量降至11633张,市场渐渐传来屠杀的气氛。
部分空头开始动摇,多空双方谈判加速。“这同样是一场斗智斗勇的较量。如果空头认赔,那么参加谈判就要尽可能地减少损失,以尽量小的代价出场。空头的筹码是指责市场的规则漏洞以及操纵嫌疑,而多头的优势在于盘面的价格。”一位参与者分析。
经过连续数日的讨价还价,部分不愿纠缠的空头和多头达成协议,愿意以一定价位协议平仓认赔出局,一些空头以认赔100万的代价离场。到8月6日,盘面持仓量已经锐减至5440张。
但仍有一些空头不愿认赔出局,如广州洋迪公司仍旧强硬要求向市场交货。
8月合约最终将以怎样的结局收场还很难预料。但市场人士估计,此次8月合约,很可能多空双方都要赔钱。
发改委介入
桂糖多空之战在本报报道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广西区政府一官员透露,国家发改委已经责成广西区经贸厅赴京解释此次事件。8月4日,广西经贸厅官员以及桂糖市场的代表专程赶赴北京。
事实上,在此之前,期货界和大宗商品市场之间的“口水”就没停过。
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国家对批发市场的政策一直较为宽松,各大商品都允许建立批发市场。随着电子商务的运用和保证金制度、对冲机制等新的交易方式的应用,大宗商品市场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据悉,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包括橡胶、食糖、淀粉、粮食、有色金属等在内的多个大宗商品批发交易市场。因交投活跃,桂糖市场一度还成为国内大宗商品市场的典范。
但大宗商品市场的发展却一直饱受期货界人士的诟病。他们的理由是,大宗商品市场的存在,不仅分流了期货资金,而且机制漏洞很多,风险很大。
大宗商品批发市场真正“站直腰杆”是在2002年9月。去年9月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范》的出台让饱受质疑的大宗商品市场的期货机制似乎得到了“法规的支持”。据悉,桂糖市场也是这个《规范》的起草人之一。
但这个《规范》出台之后,受到各界更广泛的指责。“大宗商品市场大量借鉴期货的交易机制,如对冲制度、保证金制度,但同时这些机制引入时又不够完整,漏洞很多,风险很容易被放大。”一期货公司负责人深表担忧。
今年2月,出台几个月的《规范》在争议声中宣布进行修改,试图廓清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区别,但修改稿时至今日仍未正式颁发。
此次桂糖8月合约事件再次让人们领略到大宗商品市场的风险,大宗商品市场的去留再度引起社会关注。就8月合约中多方同时为桂糖市场股东一事(详见本报7月30日报道),北京工商大学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教授评论道:“如果桂糖市场确实存在股东与多头有关联关系这样的情况,那将会有违规的嫌疑。”
而此次发改委介入,让业内人士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大宗商品市场到底怎么走该有个明确说法了。”一位桂糖市场交易商表示。
收编还是废黜?
尽管现在批发市场存在各种问题,但从各界反应来看,取缔这些市场似乎不太可行。
“我国的期货市场发展了这么多年,其它市场借助期货市场的机制,我认为并不是坏事:一方面可以提高现货市场功能;另一方面,期货市场的机制之所以被借用,也说明期货市场受到肯定。大宗的农产品和大宗的战略物资客观上都有这种需求。”胡俞越认为。
在此次桂糖事件中遭受重创的广州交易商朱危光也表示:“虽然这次损失很大,但就市场本身来说,这类市场还是为现货商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提供了一种较为方便的买卖渠道。”
另一位期货专家童宛生此前谈及大宗商品市场时也认为:“关闭批发市场不太可能。”
“这个市场一直在打擦边球,其关键就是缺乏有效的管理。”胡俞越强调,“这个市场谁管?谁也不管。证监会不管,他们只监管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而这些市场名义上又不是期货市场。原来的国家计委下面有一个经贸流通司,虽然似乎是管理机构,可他们更多的是宏观调控的部门。所以这个市场现在基本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
“我国是一个政府推动型的市场,政府具有很大的主动性,既然有市场需求,就应该加以管理。”胡俞越认为。胡建议,把这些大宗商品市场的部门品种纳入正规期货交易所,成为一个新的交易品种。
“但按照目前证监会的审批速度,推出一个新品种谈何容易?”上海南都期货的一位经理对此方案的可行性提出质疑。
胡俞越认为,速度问题的解决实际上是证监会与相关部委的协调问题,因为期货品种的推出往往先要得到各部委的同意,如果相关部委认为“不成熟”,那么就很难推出了。
有业内人士建议专门成立一个监管部门来监管这些市场。但由于现在国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太多,而且区域分布太分散。“真的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监管,恐怕要比证监会还庞大,并且各地的利益如何协调?”胡俞越认为这也不是一个好办法。
国家发改委经贸流通司马副司长则透露:“这个事情恐怕最后还是要由地方主管部门来解决。”
剧烈波动为哪般?——小议大连市场主力洗盘手法
周三,大连大豆在早盘创出新低后,上午期价自底部迅速拉升,犹如潜龙升天,大有直奔停板之气势。但非常遗憾的是,急涨行情未能持续太久就转身下行,下午期价又再度大幅回落,将上午涨幅悉数吞掉,日内期价波幅巨大在近期内实属罕见。面对如此大的波幅,投资者不禁要问,是否连豆行情已经到底?一轮行情如果就这么简单的一点点阴跌下去,那也太容易了,周三形成下跌趋势中的日内剧烈波动,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市场在进行适当洗盘震仓,以便清洗浮筹以便进一步减轻期价下行的阻力。这种洗盘手法在连豆市场已经不止一次的出现,只不过手法不一而已,体现在盘面中最常见的走势特性就是缓跌急涨。收盘后,理性看势,日K线上期价甚至连5日均线都没有突破成功,正在这一天短期均线的压力线下,期价遇阻回落,因此,在主力继续洗盘的背后,大连大豆后市依然看淡。
回顾连豆自7月13日开始形成下跌走势以来,截止目前,在长达四个月的下跌市况中,以主力合约S205为例,已经阶段性进行了5次不同规模、手法不一的下跌行情中的反拉期价上行的洗盘震仓行情。第一次是自8月13日期价初次破位之后,形成明显跌势,于8月17日展开的反抽震仓洗盘,期价仅在一个交易日自最低点2168,以结算价计算大涨近50余点,盘中甚至一度上试涨停板价位,但这种背离趋势的涨幅最终还是被数根短阴线蚕食吞掉,结束了带有目的性的,第一次以清洗高位空单持有者的震仓洗盘工作。从手法上来分析,其后分别发生在9月10日与9月21日的第二次与第三次震仓洗盘是以连环之势而展开,期间第一次借助9。11事件于9月12日大幅高开低走,形成回落,期价从低点到高点上拉幅度竟然高达百余点。而于9月21日再度形成二次上攻,图表形态上则更具有欺骗性,此间由于期价的平滑作用,竟然将在一般在下跌趋势中轻易难以转向的30日均线,都扭转上行,对市场中以跟随趋势为主的技术派人士在国庆节前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纷纷将空单斩仓出局,或将高位空单在获微利的情形下回补离场。这两次主力在连豆市场进行的震仓洗盘手法,显然是从技术上着手进行的,对一般研究技术的投资者杀伤力较大。第四次震仓洗盘,发生在10月23日,这一次是利用消息进行的,当日随着期价自低位大幅上扬,从场内传来,交易所将禁止进口转基因大豆进行交割的市场传闻,最终在交易所有关方面对消息并没有出台的澄清下,所谓利多消息不攻自破,相反第二个交易日却在中美双方已经解决贸易争端的利空消息打击下,期价大幅暴挫,这一次很显然市场主力消息上做文章,前后这一假一真的传闻,形成了市场的剧烈震荡,一些忍受不住煎熬的投资者纷纷将具有优势价位的空单平仓离场,甚至追入多单落入造逆势陷阱主力的圈套。
通过上述对本轮下跌行情中,在对上述四次反弹行情的回顾中,我们发现每一次市场主力利用反弹行情来进行洗盘震仓,从手法表现上是截然不同的,但无论如何千变万化,始终没有扭转趋势,这就是趋势的重要性!投资者才参与实战中,一定要看清大势,不要为盘面中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逆势而动所迷惑。认清市场主力的这些操盘手法,千万要注意识别洗盘震仓的反弹行情,不要轻易落入主力精心设下陷阱之中。
因此,笔者对于本周三的行情基本总结出:期价自低位回升,主力故伎重演,反拉震仓,清洗空单!已经形成的下跌趋势,轻易难以改变。只要大连大豆在重仓之下,没有明显持仓增减过程,很难形成充分的换手。自本周S205、S207下破2000之后,市场看空的意愿比较强烈,一些经纪公司席位上的非主力资金追入空单较多,是形成反弹行情的主要原因,只要确认洗盘的存在,就可断定连豆后市仍有较大下跌空间!投资者要以要稳定的心态,在操作中尽量顺势而为。
郑麦暴跌风波录
从8月21日到8月29日, WT309合约出现连续第7个跌停,这也是在交易所公布涨跌幅限制为±2%后的第4个跌停。据测算,目前仅该合约多头帐面中1亿元以上的资金倾刻间已化为乌有,谁也无法知道跌停板会在什么时候能打开。
硬麦暴跌溯源
持续一年的大牛势就在8月21日之前,形势还是一片大好。主力合约还创出了新高。郑州硬麦合约近一年来涨幅可谓巨大,从去年的1200元左右一路上涨到今年的最高价1560元,涨幅达30%。多头之所以如此大胆一路上拉,就在于小麦市场的基本面发生深刻的变化。从国际来看,小麦已经连续10年下跌,去年开始触底反弹,现在仍处于低位。从国内来看,我国已经连续4年减产,供求不平衡被打破。国内小麦的连年减产以及库存的不断下降,为小麦现货价格长期走好奠定了基础。随着周边品种的逐渐活跃,久被市场冷落的郑州小麦,吸引了一向驰骋市场的南方资金的目光。特别是郑州硬麦产区库容限制仅为10万吨,更是成为决定该资金进军小麦期货的关键支撑点。多头主力相信仓单总是有限的,只要能够拿出大于仓单的资金量,那么就可以“控股”期货价格。
在期货价格上涨到高出现货价格200元/吨以后,产区和销区现货商的抛压蜂拥而至。在这样的情况下,交易所压力逐渐加大,便增设了诸多销区交割库。7月份,由于南方的涝灾以及新麦水分过高,现货的交割压力还没有体现。但是,到了8月份,仓单的增长速度达到平均每周3万吨。此时,仓单增加速度超过了多头承受极限。风波可能随时发生。
郑商所紧急应对
自8月21日开始;硬麦WT309合约走出连续跌停的单边市行情。
8月25日;郑州商品交易所宣布进入异常情况;并决定当日收市后;WT309合约不再执行强制减仓;同时规定自8月26日起;硬麦309合约涨跌停板幅度调整为±2%;保证金比例维持30%不变。但WT309合约仍然继续跌停;至8月29日;该合约已连续第七个交易日跌停。8月29日,郑州商品交易所不得不对出现下跌单边市的硬麦WT309合约采取强行平仓措施。郑州商品交易所在专门为此次强行平仓而发出的通知中称;为降低交割风险对市场的影响程度;按照交易规则第100条的规定;根据8月28日理事会决议;决定8月29日闭市后对WT309合约采取强行平仓措施。但强平价格多少,交易所没有给出信息。同时,上周五交易所也没有对客户和经纪会员进行结算。
打破僵局难度大
在通知发出之后;8月29日与前几个交易日一样;郑州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