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五十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山本五十六-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据统计,百团大战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歼灭日伪军2。5万余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1。8万人,破坏铁路470公里、公路1000余公里。给日本以沉重打击,使其在1940年内解决中国事变的希望化为泡影。 
  至此,日军在年初计划如果能顺利解决中国问题,可望将85万在华日军削减到50万,以腾出手来利用大战爆发之机投机的设想彻底失败。日军非但未能抽减兵力,反而增加了2个师团,使刚刚制订的计划,就流于无用。日军在对华战争上已是黔驴技穷,一筹莫展。此正是:山本临战升迁,日本狗急跳墙。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第十章 赶乘战车    
  德军闪电惊倭日,战车紧迫下南洋; 
  山本用兵破旧习,两眼盯住珍珠港。 
  话说山本五十六被任命为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也是日本深陷中国而寸步难行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种进退两难的局势,日本迫切想打开局面,以便在大战中大捞一把。这一时机不久就来到了。 
  1940年4月,在欧洲,经过了长达半年多的〃奇怪战争〃之后,德国突然在西线发起了〃闪电战〃,其后,战争即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4月,希特勒先征服了丹麦和挪威,5月10日,又下令他的装甲部队和伞兵部队对比利时和荷兰发起闪电战。4天后的黄昏,荷兰总司令宣布投降,威廉明娜女王匆忙之中携同几位内阁大臣,登上一艘英国驱逐舰逃往伦敦。次日晨,刚上任的英国首相丘吉尔被来自巴黎的电话吵醒,〃我们战败了!〃电话中传来法国总理保罗·雷诺的惊呼。两星期后,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尔德三世不顾他的政府的劝告,命令比军放下武器,并拒绝到英国避难。他相信,〃盟国的事业已经失败。〃不到1个月,古德里安的坦克部队就隆隆辗过巴黎,法国宣布投降,英伦三岛也岌岌可危。 
  日本的军部首脑们马上被希特勒轻而易举的胜利所陶醉。正当希特勒袜马厉兵地准备入侵大不列颠时,英、法、荷三国在亚洲的殖民地,似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令人垂涎欲滴的熟果。法国和低地国家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的崩溃,使东南亚富饶的殖民地法属印度支那和荷属东印度成了孤儿。英国也不得不为自己本土的生存而斗争。在日本人看来,亚洲的明珠已经从蚌壳中露出来了,印度支那的橡胶、锡、钨、煤、大米和荷属东印度的石油成了〃丢在大街上只等人去拣拾的宝物〃。正为战略物资大量消耗在中国战场这个无底洞而忧心忡忡的日本,眼睛一下子就盯上了长期渴望得到的东南亚丰富的战略物资和大量的油田。正在东京的美国大使格鲁发现,日本军国主义看到了〃一个天赐良机,可以不受那些陷入困境的民主国家的掣肘,放心大胆地实现它的扩张梦想了〃。〃德国人的军事制度和战争机器以及他们所取得的辉煌战绩就像是烈性酒一样灌进了日本人的头脑里。〃日本人一下子发现,解决中国问题已不需要费那么大的力量了,只要将英、法的殖民地据为己有,控制西太平洋,那个一味依赖英美支持的蒋介石就会不战而败,这岂不是一箭双雕、一石三鸟的好事吗? 
  7月22日,把日本带进了侵华战争的近卫文磨,在国内一片〃不要误了公共汽车〃的叫嚣中第二次上台组阁。内阁中的两个要职由两位锋芒毕露的人充任。一位是傲慢无礼、野心勃勃的松冈洋右外相,另一位是号称〃剃刀将军〃的东条英机中将,任陆相。东条英机心狠手辣,曾任关东军的宪兵队司令,在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屡建功勋,深得天皇和日本统治集团的赏识,后来他在担任首相时,还直接把日本带入太平洋战争。与东条英机相比,松冈洋右却是一位反复无常的人物。这位在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长大和受过教育的外相,在一些人看来简直就是个疯子,他自诩为美国通,曾大言不惭地声称:〃美国就是我的美国,美国人民就是我的人民,就这么回事。〃 
  松冈在担任南满铁路总裁时,在沈阳与东条英机结为同好。现在,两人又联手与阁,准备大干一场了。 
  近卫文磨是一位身材高大、面容倦怠而毫无主见的人,他出身于贵族之家。虽然软弱、愚笨,每次组阁却总想别出心裁。在他第一次组阁时,他发动了侵华战争,这一次他又作出了惊人之举,在组阁前将3位即将上任的至关重要的大臣——一陆相东条英机、外相松冈洋右和海相吉田善吾召到其私邸获洼山庄,举行〃获洼会谈〃。吉田善吾是上届内阁继任下来的,虽然与山本是同期同学,但不如山本性格刚烈,因而在内阁中受到东条与松冈的左右。会谈的结果,4人一致同意下述目标作为新内阁的行动方针:建立在日本领导下的〃大东亚新秩序〃,将英、法、荷、葡等国在亚太地区的殖民地,列入日本〃大东亚新秩序〃的范围;必须实行全国总动员,全体国民都应献身国家;尽快解决中国事变;排除美国的干涉,为此要与德国和意大利签订三国同盟条约,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为南进作好一切准备。 
  在此基础上,近卫内阁在成立后的第四天正式通过了它的行动纲领——《基本国策纲要》。这份由文官们在近卫指导下草拟的文件,以大量动听的辞藻和夸张的调子宣告,日本的意图是〃适应世界形势变动,改善内外形势,在迅速结束中国事变的同时,捕捉良机,解决南方问题〃。三国同盟又作为首要问题列为新内阁急于要解决的问题。 
  正在海上的山本五十六,此时虽然正加紧针对美国的作战训练,但在决策上却仍极力反对将日本带入日美战争的三国同盟,不断上书吉田海军大臣,阐述自己的观点。在一份意见书中,他写道: 
  〃日美战争乃世界一大不幸,对帝国来说,则在圣战数年之后再添新的强敌,诚为国家之危机。在日美两国两败俱伤之后,苏联或德国乘机扩张欲争霸世界,其时何国得以制衡?如德国获得胜利,我帝国以友邦而示其好意,然则德国未必将疲困的日本放在眼里。因为真正的友邦只有拥有雄厚的实力才能维持。帝国之受尊重而不断有讨好者,无非是因为我海军有强劲的阵容。是故,为避免日美冲突,两国应寻求万般之策,对帝国来说绝不可缔结日德同盟。〃 
  海军大臣吉田善吾虽然同意山本五十六的观点,无奈内阁中陆相、外相和近卫的压力太大,而辅佐吉田的海军次官住山德太郎中将又温厚老实,被人讥称为〃海军女子学习院院长〃。在这种两难的处境中,吉田终于不堪巨大的压力而病倒,并在三国同盟问题于内阁中正式通过之前三周,即9月4日辞去了海军大臣的职务。吉田中途退出内阁,松冈和东条入阁,是第二次近卫内阁引人注目、影响极大的三大人事变动。 
  为了使继任的海军大臣与陆军协调,海军军令部部长伏见宫博恭亲王动用了皇族的威信,举荐惯于息事宁人的及川古志郎大将接替吉田出任海军大臣。 
  9月15日傍晚,及川海相为统一海军意见在东京召开了海军首脑会议。会议集中了日本海军所有将领,包括各军事参议官、各舰队司令长官,各镇守府司令官。 
  海军次官丰田真次郎主持会议,海军省军务局长阿部胜雄少将首先介绍说明了有关缔结三国同盟的经过。海军大臣及川接着就对自己同意三国同盟作了辩解,说:如果海军再继续反对三国同盟,近卫内阁只有总辞职。对海军来说,实在负担不起导致内阁垮台的责任,所以不得不同意缔结同盟条约。他强调说:〃我希望诸位最好表示赞成。〃 
  随后军令部总长伏见宫博恭亲王为了给会议确定基调,首先发言附和及川海相的观点:〃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也是没有办法的。〃他刚说完,老资格的海军大将大角岑生便代表军事参议官表态;〃作为军事参议官我们赞成。〃既然海军资深人物都如此表态,其后再也没有人敢于发表意见,会议冷场。正在这时,山本五十六站了起来; 
  〃我绝对服从海军大臣,所以对大臣的处置绝无异议。只是有一件令人担心的事想请教你。8个月前,我任次官的时候,按照政府的物资动员计划,其中80%是仰赖英美势力范围以内的物资供应。然而在缔结了三国同盟后的今天,势必失去这一来源。为了弥补不足要如何改变物资动员计划呢?对于这一点我希望得到明确的答复,以便能安心执行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的职务。〃 
  可是,及川海相召开此会的目的,不是来听取意见的,而是要强行通过。因此他没有正面回答山本的问题,只是说:〃虽然大家都有看法和意见,但事已如此,还是恳请各位能表示赞成的意见。〃这是多么荒唐可笑。会议就这样收场了。 
  对这一决定的利害有清醒认识的山本五十六,以其〃武士〃特有的〃忠诚〃,在与自己意见不合的情况下,再次服从了政府的意旨。散会之后,首相近卫文磨亲自接见了山本,听取他的意见。近卫问他,如果日美开战,海军的看法如何? 
  山本回答说:〃如果非打不可的话,在开始的半年或一年中,可以奋战一番,并有信心争取打胜。如果战争持续下去,以至拖上二三年,那我就毫无把握了。三国同盟条约已经缔结,只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了。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政府能设法回避同美国交战。〃 
  据说,山本憋了一肚子气回到联合舰队的旗舰〃长门〃号上。这一次他又成了一个被利用的工具。不仅如此,在和美国为敌已成定论的形势下,作为联合舰队司令的山本不得不反复地思考,一旦日美开战,如何去打赢这一仗。他本来就认为日本不可能战胜美国,即使取得一定胜利然后求和也不可能,如要达到目的,显然只有采取特殊的方法来求得出路、此时已经做了过河卒子的山本,只有拼命向前了。山本隐约中感到自己似乎注定要扮演这种悲剧角色。但不管怎么说,由于山本比那些被他称为〃马粪〃、〃禽兽〃的军部头子具有更多的知识和才能,他在尔后的侵略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也就比他所憎恨的那些人更加恶劣、更加危险。 
  就在及川海军大臣虚伪地就三国同盟问题在海军内征求意见时,内阁已着手进行与德国的谈判了。1940年9月7日,松冈外相邀请的德国特使海因里·斯塔玛到达东京,就签订三国同盟条约进行谈判。9月10日,松冈费尽心机,掺杂着无数谎言和诺言达成了与德国的协议。9月27日,松冈外相带着他的微笑参加了在柏林帝国总理府举行的盛大签字仪式。这一条约规定:〃日本国承认并尊重德意志国和意大利国在欧洲建设新秩序的领导地位;德意志国和意大利国承认并尊重日本在大东亚建设新秩序的领导地位。日本国、德意志国和意大利国约定,对上述方针所作的努力,互相协助。并且进一步约定,三缔约国中任何一国遭到现在尚未参加欧洲战争及日华纠纷的一国攻击时,三国须用所有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相互援助。〃其矛头直指美国。 
  三国同盟紧锣密鼓,日本业已开始南进。9月23日,日军分三路开进了印度支那北部,迈出了南进的第一步。 
  美国将日本与德国缔结同盟条约视为对其利益的直接威胁,同时更无法容忍日本南下印度支那。因此,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和日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使日美矛盾骤然加剧。1940年9月,美国宣布禁止向日本出口废钢铁,并实施美国石油输往日本需凭许可证的制度,勒紧了美国国务卿赫尔所说的〃手中的缰绳〃。 
  局势已经无可挽回。对日本的前途引以为忧的山本,在三国同盟条约签订后不久,在同他的间谍秘书原田一起进餐时,忧郁地说道:〃在我看来,我们要同美国打仗,就必须作好几乎向全世界挑战的准备……。我将竭尽我的全部力量,但是我希望战死在我的旗舰'长门号'的甲板上。在那些不祥的日子里,你将至少3次看到东京被夷为平地。其结果将是延长人民的痛苦。而你和近卫,还有其他人,也许会被人民群众千刀万剐,尽管想起这种情景是很遗憾的,局势确实令人困惑。我们已经陷入这种困境,命运注定在劫难逃。〃 
  既然日本早已使自身走向一条既定的道路,山本也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更何况山本本人毫无疑问也是一名深入骨髓的军国主义者。他的好战心理源于他根深蒂固的武士道传统,他像当时大多数的日本人一样,相信只有日本人才完全符合逻辑地充当亚洲国家的〃救世主〃,将亚洲从白种人的统治之下解放出来。 
  他陷入了两种磨难之间:一方面,他看到资源贫乏的日本不仅要与美国,而且还要和中、英、荷,也许还和苏联同时作战的暗淡前景;另一方面,他要承担作为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必须执行的职责的压力。为了取得印尼的石油,向南方作战,必须避免美国太平洋舰队从夏威夷出发打击日本的侧腹,还需要把美国太平洋舰队阻挡在南方水域之外,至少在头几个关键月份中应做到这一点。如何才能办得到呢?自山本登上〃长门〃号之后,他就在苦苦思索这个问题。 
  山本认为,依靠海军历来对美作战的正统的战略思想,是不可能完成上述任务的。长期以来,日本海军奉行的是以日俄对马海战为依据的大炮巨舰主义的舰队决战战略,坚持以战列舰为核心的传统作战方式。自从1905年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在日本海大海战中大胜沙俄舰队以来,日本海军就充满着海上争霸思想,并把美国视为其在西太平洋争夺海上霸权的主要敌人。日俄战争以后,日本在1907年制订的《帝国国防方针》和《帝国用兵纲要》就提出了建设〃八八舰队〃、确定对美采取截击作战的战略方针。所谓截击作战,就是基本原封不动地采用在对马海战中截击歼灭沙俄波罗的海舰队的东乡战略,即以战列舰为主力的联合舰队利用地理条件以逸待劳,伺机同美国海军主力进行决战并加以歼灭。以后虽几经修改,但其基本方针未变。在1936年修订的《帝国用兵纲要》中规定:一旦日美开战,陆海军首先协同攻占菲律宾和关岛,迫使美舰队远渡重洋进至西太平洋实施进攻作战,〃我则把前卫线推移到马绍尔群岛一线,使主力舰队在小笠原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一带求敌决战。〃 
  日本的海军将领们把未来事件的进程看成是这样:一支强大的美国舰队向西挺进,长途跋涉远道而来。这时,日本以南洋各群岛为基地,用潜艇和陆基飞机不断削弱美国舰队的力量,待其实力削弱到大体和日本舰队的实力相匹敌或弱于日本舰队时,以战列舰为核心的日本舰队进入有利的战略位置,寻机与之决战;双方都横过空阔的洋面,把各自的舰只排成战斗序列,打出所有的炮弹,当硝烟和火光散去之后,日本的胜利将自然浮现出来,美国的钢铁巨兽将一只跟一只地凄凉地瘸着脚朝家逃窜,或者舰首向上,如同向大海行死亡前的敬礼,然后永远消失。 
  在山本看来,这种战略思想是一厢情愿的,不过是军令部的那些年轻参谋脱离实际的纸上谈兵而已。战争一旦爆发,除侥幸外,谁也不会相信战争会按着这个模式发展下去。山本的好友掘涕吉在战后整理的《五峰录》中总结山本的看法时说:不论是海军大学所进行的沙盘演习,还是军令部所提出的对美作战的战略计划,实际上都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断,是主观主义的产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