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历史文选-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难点:龚自珍思想的历史地位。
解题:《龚自珍全集》,清龚自珍撰,一九五九年中华书局编印。
   《全集》分为十一辑,收集文章两百多篇、诗词五百多首。第一辑为政治、学术论文,二辑为碑传、纪事,三辑为书序、题录,四辑为金石题跋,五辑为表启、书笺,六辑为佛学论著,七辑为赋颂、箴铭,八辑为语录,九辑为编年诗,十辑为“已亥杂诗”,十一辑为词。末附年谱及佚著目录等。 乾嘉之后,清朝统治危机四伏。在学术思潮上,出现了对考据学的反动。龚自珍等早期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都在阐发今文经学中公羊学说“微言大义”的旗帜下,凭借经义写作政论,讥弹时政,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既对时弊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又提出了挽救危机的各种方案。
   《乙丙之际箸议第七》,选自《全集》第一辑。乙丙之际,指清嘉庆二十年乙亥(一八一五)和二十一年丙子(一八一六)。据《定庵年谱》,凡题为“乙丙之际箸议”诸文,都写在这两年。“箸议”亦作“塾议”。朱刻《补编》本,本篇题为“劝豫”。早在鸦片战争前二十多年,年轻的龚自珍便已预见到社会改革是不可避免的。虽然他幻想清朝统治者会自动实行改革,但他又指出墨守祖法,拒绝改革,必然引起人民的强烈反对;而后者却很快被事实所证明。
   《乙丙之际箸议第九》,选自《全集》第一辑,朱刻本题为《乙丙之际塾议二》。龚自珍认为一切领域都极端地缺乏人才,而统治者还继续用“诛心”的手段竭力摧残人才,结果势必促使大批聪明才智之士,被迫走上叛逆的道路。这正是清朝统治难以维持的最大危机所在。
重点词句:豫假 听其自陊 豫师来姓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太素。
  3、翻译:《龚自珍全集·乙丙之际箸议第八》译文
  夏朝既然已经衰败,作用就是预先赋予商朝兴起的机会,夏朝不就等于借给了商朝六百年天下吗?商朝既然已经衰败,作用就是预先赋予周朝兴起的机会,商朝不就等于借给了周朝八百年天下吗?没有八百年不衰败的一姓天下,一姓天下却有万亿年不衰败的改革之道。然而,十年就衰败,五十年就衰败,那都是因为拘守开国帝王制定的法令制度,畏惧守旧人物的指责非难,听任自家天下隳坏,坐等夺取本朝天下的人来另行改革罢了。
  开国帝王制定的法令制度没有不出漏洞的,守旧人物的指责非难没有不被淘汰的,与其把天下送给取代者致使取代者强化改革,哪如自行改革?况且想我大清列祖列宗兴起的原因,难道不就是革除前朝的弊政吗?为什么众多的王朝此兴彼亡而不永远专属一姓呢?上天为什么一定就不长久喜欢一姓王朝的统治呢?鬼神为什么一定就不专久接受一姓王朝的供奉呢?振作呀,振作呀!将要败亡就预先为取代者充当前事之师,又将要败亡就预先又为取代者充当前事之师。《易经》上说:处于困境阶段就要变通,变通就可以顺达,顺达就可以维持长久。这句话并不是为黄帝以来六七姓王朝作结论,而是为一姓王朝提出预先改革的劝告呀。
思考题:根据本文,试分析龚自珍思想中的积极因素与局限性。
 为何说龚自珍提倡经世致用之学。
三十三、《海国图志》
重点:魏源的思想特征。
难点:魏源的思想局限。
解题:《海国图志》一百卷,清魏源编撰。本书从研究世界历史和地理的角度,探索富国强兵的道路,阐发作者的政治思想和社会改革理论。是鸦片战争后关于世界史地和早期改良主义思想的名著。
  本书根据林则徐编译的《四洲志》,搜集历代史志和明以来“岛志”等有关外国历史记载,并广泛参考初期传入中国的外国史地著作和地图,加以裁削增补而成。全书纲领分明,搜罗宏富,剖析详明,文笔生动。 魏源对当时清王朝腐朽的统治非常不满。因此,他撰著本书,首在发挥他的政治主张,期望为中国变法自强开辟道路。他认为道路就在于“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师夷长技以制夷”。本书撰著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寻找通过这一途径的具体办法。魏源这些思想,建立在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状况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在当时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使被封建的闭关锁国政策禁锢了头脑的中国人顿时耳目一新,因而很快为具有改良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发展,成了以后维新变法运动的理论依据之一。
  本书在道光二十二年(一八四二)完成,初刻于扬州,计五十卷。至道光二十四年(一八四四),已增补为六十卷。以后续有修订,道光二十七年(一八四七),增为百卷,重刻于扬州。咸丰二年(一八五二),再加订补,最后定稿,仍为一百卷,刊于高邮州。光绪二年(一八七六),魏氏孙光焘因刻本流传很少,又加重刻,即今较易得的甘肃平、庆、泾、固道署重刊本。本书六十卷本刻成后,曾迅速流传到日本,在咸丰四年(一八五四年,日本安政元年)翻刻,对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也曾发生积极的影响。
   《筹海篇一·议守上》,节选自《海国图志》卷一。对付外国侵略者必须能攻善守,以守为上策;而“攻”的策略,在于利用资本主义列强间的矛盾,学习它们的先进技术来武装自己;同时还要放弃闭关政策,区别对待从事正常贸易和非法贸易的外国商人,同愿意和中国进行合法往来的外国讲友好,作者的这个基本见解,在本篇中有清楚的概述。《筹海篇二·议守下》,节选自《海国图志》卷一。作者认为,同外国侵略者战或和,都必须建立在防御的基础上。上篇说了防御的策略思想,应该是诱敌深入。本篇则说,防御的军事力量,应该是就地选兵。作者揭露清朝统治者在这两方面的主观指导上的错误,又以本篇刻画得更明显。
  重点词句:款 外裹糖包 调兵 客兵
思考题:1、根据本文,概括一下魏源对对外政策的基本主张,并对其基本性质予以评判。2、魏源的改良主义主张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
三四、《中西纪事》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的具体经过。
难点:《中西纪事》对两次鸦片战争所作描绘的特点。
解题:《中西纪事》,二十四卷,讬名江上蹇叟,实清夏燮撰。本书用纪事本末体,记录清末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揭露英、法、美、俄等国侵略的罪行,清朝统治阶级的腐朽,并表扬爱国反侵略的人民,是我国较早的近代史著作。
  本书版本,除同治各本外,光绪十年(一八八四)、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都有翻印本,还另有石印小字本等。
   《粤民义师》,节选自《中西纪事》卷一三。两次鸦片战争时期,广州都处于反侵略的前线。因而广东人民同外国侵略者的斗争,充分显示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的大无畏精神。但在腐败的封建统治下,自发的人民斗争,最终不能取得胜利,而且还可能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去作为盲目排外的工具。本篇所记录的一系列事实,便是封建统治者对人民自发的反侵略斗争既利用又破坏的例证。
   重点词句:团练 狼亢 屯膏
思考题:1、阅读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2、根据本文总结清政府是如何破坏广东人民的自发反侵略斗争的。
三五、《孔子改制考》
重点:康有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体系。
难点:康有为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解题:《孔子改制考》二十一卷,近人康有为撰。主要阐发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念。
   《孔子改制考》也打着伸张孔子教义的旗号。但据康有为自称,《伪经考》意在“别其真赝”,《改制考》则专门“发明圣作”(《春秋笔削微言大义考·自序》)。就内容来看,《伪经考》的确还散发着经今文学的浓烈气味;《改制考》宣传的则是资产阶级的变法理论。
  康有为写作神化孔子的《改制考》,本意在于借用原始“圣经”的权威来打击封建的经院哲学的权威。他认为,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只是为了寄托对未来“太平世”的理想,所谓“道统”其实是孔子编造出来的。既然孔子意在托“古”改制,那么,如果对所谓合乎道统的祖宗成法坚持不变,无疑将使中国乱世永存,太平无望,从而大悖孔教的真谛。这种思想在戊戌维新时期,确实起到了冲击封建正统思想的作用,对“五四”以后中国史学界一度盛行的“疑古”思潮,也有直接的影响。
  本书于一八九七年写成,在上海刊行。一九五八年,中华书局据万木草堂重刊本加标点重排印行,并由《不忍杂志》辑出序文列于卷首,可供参考。
   《孔子改制考叙》,作者自述写于戊戌变法那一年初,但到一九一三年才正式发表。本文概述了《改制考》一书的主要论旨,用进化论附会《公羊》三世说,对封建的正统观念进行抨击。但作者把自己说成是接受天启而重建孔教的当代救世主,打着敌人的旗帜来向敌人进攻,恰好说明资产阶级改良派自觉缺乏实现历史性变革的力量。
重点词句:渊渊然 垂精太平 博夜 缝掖俊民 钩撢
思考题:1、课外阅读康有为《新学伪经考》。
    2、比较康有为思想与西方进化论的区别。
参考书:1、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2、董士伟《康有为评传》,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三六、《訄书》
重点:章炳麟思想的基本内容。
难点:章炳麟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解题:《訄书》,近人章炳麟撰。本书是章炳麟早期总结历史经验、阐述哲学见解和提倡社会改革的重要著作。随着作者的认识在社会实践中起变化,本书结集的篇目曾经几度调整,内容也在不断修改和补充。因而每次结集,都呈现出新的面貌。
   《訄书》(修订本,下同)共收章炳麟在本世纪最初两年新写和修改的论文六十三篇。另对初刻本两篇突出“尊清”的文章,附加严格的自我批评跋语,放在卷首作为“前录”,同卷尾声明与清朝统治者势不两立的《解辫发》相映照,显示出一位有学问的革命家的坚强性格。
  章炳麟写作《訄书》,是为了从思想上系统地清算康有为改良主义的理论基础,同时提出同康、梁的政治主张相对立的改造中国的方案。因而,它虽然是一部论文集,分开来看,每一篇都可以独立;合起来看,便可发现全书的逻辑结构十分严密,从历史到哲学,从文化到政治,层层展开,构成一个相当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理论体系。虽然这个体系本身还很幼稚,理论上的错误不少,尤其是存在着以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意识模糊反对封建思想的倾向,对历史的看法也失之片面,整体上属于“意见支配世界”的唯心史观;但它在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中间,仍然是革命必读的权威作品。
  本书最初于一九○四年由日本东京翔鸾社铅印出版,次年又再次重印。一九○六年日本东京翔鸾社又印行了再版本。最近上海人民出版社组织编校的《章太炎全集》第三卷,收入了兼取上述二版长处的《訄书》校点本。
   《清儒》,选自《訄书》第十二篇。本篇是对清朝二百余年学术变迁史的系统总结。原篇分三节。首节分析“经”的性质,认为同世界文明古国的记录一样,是夹杂着神话迷信的古史,硬拿来搞“通经致用”,结果既不通历史,又危害政治。次节说乾嘉考据学者恢复了把六经当作历史研究的传统,所以在学术上放出异彩;但朴质的考证,不合文士的口味,于是有攻击汉学的桐城派出现,于是又有欣赏《公羊》三世说的常州学派出现,于是有又调和汉、宋学以求名的陈澧等出现。末节是关于清朝经学研究具体成果评论。最后针对康有为等否定考据学作用的意见,认为考据学家强调无徵不信,竭力搜集证据,到未来的历史家应用时,便会看到这种朴实的东西发出光辉。全篇虽对清朝今文学派的批评有失公正,对戴震一派的估价也未免过分,但材料丰富,分析清楚,是近代总结清朝学术史的首出作品。以后,刘师培著《清儒得失论》,梁启超著《清代学术概论》等,都明显地以它为继续研究的起点。
   重点词句:正乏 五际、六情 隆杀 牢落 姚易卓荦 宣父
思考题:根据本文,试论章炳麟对清代学术史的基本评判。
    清朝重要的学术派别有哪些
三七、《新史学》
重点:《新史学》的基本内容。
难点:梁启超史学思想的进步性。
解题:《新史学》,近人梁启超撰,是用进化论观点批判封建史学,主张重新研究全部中国历史的早期论著。
  梁启超在《新史学》中指出,过去的史学家,“不知朝廷与国家之分别,以为舍朝廷外无国家”,于是引出一连串的错误,而顶荒谬的莫过于争正统、言书法。《新史学》历数封建史学的四弊二病三恶果,举以证明“史界革命”的重要性。他要求用进化论的发展观念来重新研究历史,要求不停滞于历史现象的叙述,更不拘泥于单纯罗列政治生活的现象,而应该努力寻找人类社会发展的“公理公例”。当然,《新史学》所表明的认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是在经过封建专制主义的长期压迫和束缚,治史者或高谈义理,或埋头考据,全然不问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史学的实践品格的晚清,梁启超把封建史学的种种弊病抖露出来,对于当时的史学界来说,无疑是振聋发聩的一声猛喝。
   《新史学》连载于《新民丛报》。
   《中国之旧史》,选自《新史学》第一章。文中提出史学作用的新观念。指出封建时代的旧史著,都如同帝王将相的家谱,目的只在供君主从中吸取统治术,或者只为死人树碑,知古而不知今,知果而不知因;没有见识,没有创造,即难读,又无用;因此必须“为史界开一新天地”,使史学真正起到促进国民团结、社会进化的作用。这就是作者主张“史界革命”的根据和理由。
   《史学之界说》,选自《新史学》第二章。人们有权利享受古人进化所创造的文明果实,但人们更有义务为后代着想,使现代文明得到延续、增长和繁盛。作者认为史学家的义务,就在于找到历史上社会进化的共同规律,说明体现规律的共同标准,以使后人可以遵循它继续前进。所以作者认为,研究历史不该追求理论的美观,而应该使它成为“以过去之进化,导未来之进化”的学问。这就是作者所理想的“新史学”。
 重点词句:泰西 正统闰统 鼎革 天然学 群学 平准学 
  三统 三世 质点血轮 物质学 胜朝 论理学。
思考题:1、试比较梁启超和章炳麟的思想差别。
    2、试述梁启超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
1、 梁启超《新史学》的基本观点
2、 旧史学的“四弊二病三恶果”具体指什么













33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