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投机者 作者:有时糊涂(起点vip2012-8-23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投机者 作者:有时糊涂(起点vip2012-8-23完结)- 第7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们希望战后的远东是民主独立的远东,”蒋介石站起来,似乎在宣布中国在战后的政治立场:“无论是缅甸还是泰国,马来西亚,印度,越南、柬埔寨,在战后都应该获得独立,如此当地民众才会支持我们,和我们一起打击日本人。”

    “这个问题,我个人表示支持,但如何执行,我认为,应该由更高级会议决定。”威尔基再度回避了中国方面的关注。

    呼唤月票支持!!!!

    月票,更多的月票支持!!!!!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八章 诡道 第八节 光复武汉(七)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八章 诡道 第八节 光复武汉(七)

    “我们很清楚史迪威将军很想反攻缅甸,收复仰光,”蒋介石走到客厅中间,像是在发表演说一样:“可是按照我们的战略,主战场应该是在国内,东南亚战场应该是次要战场,主要兵力应该集中在主战场,这是起码的常识。

    可史迪威将军却置之不顾,一定要反攻仰光,好吧,我同意反攻仰光,为此扩充了远征军,并新调去两个军,将远征军扩编为四十万人,据我所知,缅甸的日军仅仅八万余人,其中主力七万人面对我军。

    缅印边境仅仅万余人,相反英军呢,有五个师,十四万之众,可却龟缩防守,没有丝毫进取心。可史迪威将军却视而不见,只知道频频指责我军,将原本应该用于我军的物资转给了英军。威尔基先生,你恐怕不知道吧,我给史迪威调去的二十万兵力,到现在为止,大部分部队还没有炮兵,也没有坦克,有些连队甚至还没有机枪。如果史迪威诚心反攻仰光,那他就应该诚心装备部队,训练部队,而不是只在那抱怨。”

    面对蒋介石的指责,威尔基无言以对,只好拿眼色盯布雷恩,布雷恩心里苦笑,在这件事上,他认为史迪威操之过急。鄂北战役开始后,胜利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史迪威的心里也就越来越急。为了逼迫蒋介石同意尽快在缅甸展开反攻,他不惜动用手中权力,以削减美援物资和武装十八集团军相威胁,这无疑激化了与蒋介石的矛盾。

    “委员长,史迪威将军正全力以赴训练远征军。”布雷恩的回答有些软弱无力。

    “希望如此。”宋美龄含笑冲他点点头,不过话里的含义却远没有这么轻松。

    正当威尔基准备告辞的时候,林蔚又掀起了波澜:“威尔基先生,鉴于史迪威将军这样急于反攻缅甸,我们希望他能专注于东南亚军事,请罗斯福总统再派一个美国将军来担任中国战区的参谋长。”

    空气顿时有一丝火药味,威尔基完全没有想到,中国方面虽然说得委婉,但含义很明确,我们希望史迪威离开。他们如此快的便提出更换人选,这也让他意识到史迪威和蒋介石的关系已经完全破裂了。

    对于史迪威,蒋介石已经忍无可忍,在前世,看在美援物资的基础上,他忍下来了,可现在,他不想忍了,当史迪威提出武装十八集团军和新四军时,当他把原本属于中国的物资转交给英国人时,蒋介石便决定赶走他,正好鄂北战役胜利,为他提供了一枚重要砝码。

    “我会把委员长的意思向总统报告。”威尔基不痛不痒的答道,然后他不想就这样屈服,于是又开口道:“总统很关心贵国国内的情况,总统很想知道,贵国国内的政治状况,特别是与GCD的关系。”

    蒋介石淡淡一笑,返回自己的座位,坐在一遍很长时间没开口的陈布雷说:“非常感谢罗斯福总统的关心,我们国内的情况很好,各地均在实行社会改革,湖南广东陕西,湖北河南安徽江苏,都在大张旗鼓的推进社会改革,委员长除了领导战争外,还在领导一场社会**。”

    “对于贵国的社会改革,高斯大使已经向总统汇报了,他认为能和罗斯福新政相提并论。”

    实际上陈布雷的话有些夸大,湖北湖南江苏河南在进行社会改革不假,陕西只是刚刚开始,广东福建还在筹备阶段。

    罗斯福新政,蒋介石知道一点,美国人的评价好像褒贬不一,不过看威尔基现在的样子,这是个很高的评价,可熟悉的美国的宋美龄来说,这可是至高无上的评价。

    “不过,总统听说,中国组建了一些新政党,这些政党正式提出组建联合政府,我想请问下委员长,您是什么观点?”威尔基说。

    目前国内政治形势可不像战场上那样好,而是暗潮汹涌。经过数年酝酿,青年党、国社党、救国会、职教社、乡村建设派,共同组建了中国民主政团。春节之后,第三党宣布正式成立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以李济深为会长,邓演达为干事长,章伯钧为组织部长。

    随着各民主党派的成立,GCD顺势引导,联合这些党派在参政会中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议案,这个议案被蒋介石毫不犹豫否决了。

    “所谓联合政府不过是哗众取宠罢了,”陈布雷神态稳定:“国民政府现在实际上已经是联合政府了,政府中有各党派人士,包括中共人员,比如周EN来和叶J英,此外象张澜、罗隆基这些对政府有不同意见的,都在政府任职,所以我们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提这样的议案,这完全是忽视政府在这方面的努力。”

    威尔基略微皱眉,在美国人看来,民主政治才是最好的政治制度,组建联合政府可以笼聚人心,对战争有利,于是他放缓口气说:“可总统希望,在战争期间,贵国国内政治保持稳定。”

    这是个警告,委婉的警告,蒋介石脸色阴沉,民主党派成立后,要求改组政府的呼声高涨起来,周EN来在两党谈判中也提出政治改革要求,此外在冀察战区,河北和察哈尔,两党冲突又开始上升,高树勋的新八军在冀南站不住角,退过黄河,进入豫西北,与当地的中共冀鲁豫部队有小规模冲突,为了配合与GCD的谈判,蒋介石命令胡宗南在陕甘宁边区集中了十多万军队,威胁延安。很显然,威尔基指的是这个。

    蒋介石心里很是憋屈,不满和耻辱,在他看来这是中国内政,用不着美国人来指手画脚。宋美龄注意到他的情绪波动,生怕他做出不理智的回应,便抢在他前面答道:“目前国内政治形势虽有波澜,但总体来看还是很好的,军事上,鄂北战役胜利在望,我五战区、三战区、九战区纷纷出击,围攻武汉、南昌;政治上,各党派正在国民政府领导下,实行抗战建国,虽然最近出现一些小波澜,但总体形势是好的。”

    宋美龄的插话让客厅内的气氛缓和下来,不过蒋介石依然感到气愤,待威尔基走后,他的怒火才爆发出来。

    “娘希匹!欺人太甚!”蒋介石双手叉腰,脸色涨得通红,站在客厅中央大骂不止。

    宋美龄微微摇头:“大令,不用这样生气,美国人总是喜欢这样指手画脚,他们不了解中国,更不了解GCD,所以被他们蒙骗了。”

    “委员长,夫人说得对,威尔基不是提出要去西安吗,我们趁这段时间,加强攻势,光复武汉,然后邀请威尔基到武汉,让美国人也明白点。”林蔚建议道。

    “嗯,”蒋介石从鼻孔里重重喷出一股浊气:“蔚文说得不错,立刻电告庄文革,加强攻势,尽快歼灭神田,然后移兵东进,从北面进攻汉阳汉口;电令陈诚,加大攻击力度,尽快攻取武昌。”

    林蔚稍稍一愣,蒋介石这实际上是为九战区和五战区划了一条分界线,武汉三镇,两个归五战区,一个归九战区,这还不算什么,五战区歼灭十一军主力,损失必定不小,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依旧要把武汉三镇中的两个交给他来进攻,这让陈诚怎么想?

    “委员长,五战区正在围歼神田,王敬久正率领九战区江北部队,进攻黄陵矶,兵锋直指汉阳,是不是将夺取汉阳的任务交给王敬久?”林蔚的口气非常委婉,私下里却悄悄递了个眼色给宋美龄。

    可宋美龄却假装没看见,在宋美龄看来,汉阳汉口给谁都行,况且,军事问题她从不插手,蒋介石也从不希望她插手这方面。

    蒋介石略微迟疑下,最终还是点点头:“不管怎样,反正告诉他们,在威尔基从西安回来以前,必须拿下武汉,我要陪威尔基去武汉看看。”

    就在蒋介石在黄山官邸大发雷霆时,观音桥的一个小院里,梅悠兰端着一盘茶水穿过小门,来到后院,在几株桃树下,周EN来与梅老爷子正谈笑风生,飘落的花瓣铺洒在他们脚下。

    梅悠兰将茶盘放在桌上,然后将茶水递给周EN来:“周先生,请喝茶。”

    然后给梅老爷子面前也放了一杯,自己走到老爷子身边,将披在他身上的毛毯掖了掖,嘴里有些不满的责备道:“您看看,让在屋里吧,非说气闷,硬要到院子里来,来了又不老实,本来病就没好,这要再感冒了,我看您最好还是回医院去。”

    “呵呵,没那么娇贵,我这把老骨头没娇贵,小鬼子不赶出去,我就死不了。”说话中,梅老爷子颌下的三缕白须,一翘一翘的,煞是好看。

    “哦,好茶呀。”周EN来眉毛一扬赞叹道。

    “那当然了,这可是去年明前的竹叶青,爷爷可爱喝了,”梅悠兰嘴角稍微撇了下:“就那么几两,大哥来我都没舍得泡。”

    “哦,这可少见,那我是托老爷子的福了。”周EN来呵呵笑道。

    月票,月票,快来吧,越多越好!!!!!!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八章 诡道 第八节 光复武汉(八)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八章 诡道 第八节 光复武汉(八)

    最近一年,GCD领导下的敌后抗战形势非常不利,继松井石根在山东发动对胶东抗日根据地围剿后,冈村宁次在华北对冀中和冀西北发动大规模围剿,冀中根据地因此失守,其他各根据地也因此被大幅压缩,地盘,人口,兵力均损失严重。鉴于日军攻势猛烈,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向太行山转移。

    在冀中得手后。冈村宁次调集兵力向太行山发动进攻,突袭太行山根据地八路军总部,八路军参谋长左Q阵亡,尽管彭D怀率领八路军浴血奋战,可局势依然没能挽回,正在这个时候,日军却突然停止进攻,纷纷后撤,随后便发起了鄂北会战。

    鄂北会战,日军总共调集了十多万兵力,中央原本预测国民党军会大败,甚至可能丢掉宜昌,可战役发展到现在,日军大败已确定无疑,两个师团被歼,三个师团在包围圈中苦苦挣扎,中央预测,鄂北战役结束后,收复武汉不是没有可能。

    中央预测,随着武汉光复,国民政府的威望有所上升,对目前的民主运动将产生影响,对国统区的统战工作产生影响,为此中央指示必须加大宣传,团结更多的民主人士,推动成立联合政府。

    接到中央电报后,周EN来连续拜访了黄炎培、张澜等人,董B武、博古、邓Y超频繁出席群众集会和各种政论会议,高调宣传联合政府,新华日报也连续刊登关于联合政府的文章,指出中国未来的道路必然是民主政治,而不是**专制。

    前两天,梅老爷子生病,没能出席参政会,周EN来这便来拜访。梅老爷子现在的身份有些微妙,他是宋美龄的叔父,又是庄继华的支持者,和南洋华侨联系紧密,陈嘉庚等都是他的朋友,此外,他对GCD也很有好感,曾经主动访问延安。

    “梅小姐这些天在家恐怕憋坏了吧,”周EN来微笑着看着梅悠兰。

    梅悠兰嘴一撅还没开口,梅老爷子便笑着说:“这丫头,就是不肯好好在家陪陪我,整天到处乱跑,一个大姑娘家家的,老这么野,怎么嫁得出去。”

    梅悠兰已经是快三十的大姑娘了,可依然小姑独处。周EN来淡淡一笑:“老爷子这可多心了,据我所知,追求梅小姐的可以从精神堡垒排到上清寺。”

    其实梅悠兰的情况在很多人眼中根本不是秘密,就算蒋介石宋美龄也非常清楚,只是大家谁也不揭破。

    梅老爷子轻轻拍拍正在肩上的小手,叹口气:“这孩子,…”

    “周先生,您不知道,”梅悠兰不想谈这个话题,这几年,老爷子一直把她栓在身边,目的是什么,大家都知道,此刻见他们谈到自己,连忙把话题岔开:“爷爷呀,就怕把我丢了,现在的我的渝州晚报,销量下降好多,你们的新华日报都快赶上来了。”

    “呵呵,”周EN来忍不住笑起来:“新华日报要赶上你的渝州晚报还需要努力。”

    “最近你们新华日报上刊载的关于联合政府的文章不少呀。”梅悠兰说。

    “联合政府是未来中国必然的政府组成,是中国民主的一大进步。”周EN来正色说:“未来中国应该是民主的中国,实行联邦制,承认各政党的合法地位,各政党和平竞争。”

    “贵党的根据地也采取这种方式吗?”梅悠兰的记者精神发挥出来,提出的问题开始尖锐起来。

    “当然,我们在敌后的各个根据地和陕甘宁边区早已经实行了这个方式,比如,陕甘宁边区,我们实行的便是三三制,三分之一的左派人士,三分之一的中间人士,我党只才有三分之一的名额。”周EN来正色道。

    “据我所知,贵党在政府之外,还有个平行的机构,叫党委,这个党委才是地方行政的最终权力,政府必须听党委的,如果实行联合政府,那贵党的党委将处于何种地位呢?”梅悠兰又问。

    “党委可以只管党的组织,政府管政府的事情,这在分工上很明确。”周EN来淡淡一笑,毫不介意梅悠兰的尖锐,只是平静的解释道:“在现阶段,我们的政府组织还有很重我党痕迹,这是因为,目前是战争时期,而且我们对国民党还不是很放心,所以党委对行政也有所干涉,可一旦实行联合政府,党委就势必不能再干涉政府行政,只能管党内的事。”

    “悠兰,别弄得象专访似的,”梅老爷子略微皱眉,打断了他们的对话:“周先生,联合政府我是支持的,但我认为现阶段就追求联合政府,势必引起政治动荡,对抗战有利吗?”

    没等周EN来答话,梅老爷子便接着说:“现在前方战况激烈,鄂北战役已经发展到关键阶段,这个时候,政治上一旦产生风波,势必影响前线的军心士气。所以我在参政会中投了反对票,我认为联合政府问题可以在战后再谈。”

    周EN来微微皱眉,这恐怕是庄继华的意思,他对庄继华越发迷惑了,之所以重视梅老爷子,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和张静江实际上是庄继华在参政会的代表,他清楚梅云天那设有电台,可以直接与庄继华联系,梅老爷子的表态很可能就是庄继华的态度。

    “老爷子,这话我可不赞成,”周EN来摇头说:“实行联合政府,团结全国各阶层人士,更有利于抗战。”

    “目前战争的形势不错,政局最好还是保持稳定。”梅老爷子没有松口,联合政府一经提出,庄继华便有电报,认为联合政府是保持战后局势稳定的一个方法,但现阶段,还不是时候。现在提出蒋介石肯定反对,这样势必会造成政局动荡,对战争不利。

    周E来没有坚持,这时梅悠兰又插话了:“周先生,您帮我说说,鄂北战役胜利在即,光复武汉指日可待,爷爷却非要把我留在重庆,您帮我劝劝他。”

    “怎么,陪我就那么不高兴?”梅老爷子故作生气。

    “我看可以,悠兰小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