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投机者 作者:有时糊涂(起点vip2012-8-23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投机者 作者:有时糊涂(起点vip2012-8-23完结)- 第7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缅北战役后,中国判断日本人在半年之内无法再发起进攻,蒋介石在接到密支那大捷的消息后,立刻电告罗斯福,拟议中的中印公路可以开始构建,而在此之前,俞培棣率领的工程兵已经进入印度,美方也派出两个团的工程兵进入印度。

    美方工程兵之所以来得这样快,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马歇尔认为,一旦缅北战役失败,川藏公路就变得至关重要,必须拓展川藏公路,同时印度段也必须加快构筑,所以在取得丘吉尔的同意后,俞培棣率领中国工程兵进入印度作业,美方也派出两个团的工兵,印度总督府动员了五万印度民工加入筑路中。

    在此之前,川藏公路一直到中印边界的乃堆拉山口,乃堆拉山口以南是锡金王国(1975年被印度吞并,成为锡金邦),英国人占领锡金后,为加强对锡金的控制。从印度构筑了到甘托克的公路,同时为了加强向西藏的渗透,英国人又构筑了从甘托克到边境地区的公路。俞培棣在印度所作的事情就是把这两条公路连起来。

    雷多是印度境内的铁路交汇处,从雷多到密支那有五百多公里,从密支那到滇西边境有一百多公里,总长度为六百多公里,而中国境内的公路则早已经全部修通,工程量比历史真实要少一多半。

    “委员长决定,从湖南,广西,贵州调集十万人,其中五万补充这次战役的消耗,另外五万扩编部队,这是第一批,第二批五万人在半年后到达。”

    白崇禧说到这里,有意无意的看了俞济时一眼,缅北战役的胜利提供了一个契机,在黄埔一期中,俞济时是蒋介石最看重的同乡之一,他和蒋介石是地地道道的同乡,都是奉化人。

    让蒋介石略微有些遗憾的是,俞济时的战绩始终不高,蒋介石将他破格提拔为八十八师师长,黄埔同学明面上不说什么,实际上心中都不太服气,俞济时也清楚这点,所以在淞沪抗战时,拼死力战,黄埔同学这才不再说什么了。

    现在俞济时取得缅北战役的胜利,这样的战绩,相信谁也不会再说什么,蒋介石完全放手提拔使用,在扩军上不以不遗余力,白崇禧相信,要不了多久,俞济时统帅的远征军将是中国军队中,装备最好的部队,如此,蒋介石在扶持了陈诚、胡宗南、汤恩伯后,又多了一个选择。白崇禧没有把庄继华算在内,他和李宗仁都清楚,庄继华与蒋介石扶持的这些人,有很大差距。

    俞济时没有察觉白崇禧眼光中的含义,他有些兴奋,想想看,四十万装备精良的部队即将到手。从此金戈铁马,挥斥方遒,扫梨庭,直捣黄龙,成就一个军人的最大梦想。

    白崇禧微微叹口气,俞济时在政治上的敏锐还是差很多,不过转念一想,蒋介石看中他,或许正是因为这点。

    从会议室中出来,俞济时就看见史迪威正与韦伯在院外聊天,对韦伯他很有好感,不但是因为韦伯的大多数文章都是为远征军说话,更主要的是,他与庄继华的感觉相同,韦伯是愿意理解中国立场的西方人。

    当上远征军司令后,俞济时才理解庄继华的难处,司令和副司令从字面上仅仅只差一个字,但权责却大不相同。作为副司令只要管好自己这块就行了,可作为司令,所有的事情都要管,战前战后,兵员物资,道路交通,样样都要考虑。

    俞济时想绕过史迪威和韦伯,但却没躲过韦伯的眼睛,他很快结束了对史迪威的采访,快步走到俞济时身边。

    俞济时只好停下脚步:“韦伯先生,什么时候到的腊戌?”

    “刚到,你们那该死的检查制度,让我不得不到司令部来一趟。”韦伯假装抱怨道。

    俞济时哈哈一笑迈步向前走,韦伯在他身边问道:“将军,取得一场巨大胜利之后,你的心情看上去很好。”

    “当然很好,”俞济时笑着反守为攻:“韦伯先生,刚才和史迪威将军谈些什么?”

    “史迪威将军对收复曼德勒充满信心,将军您呢?”

    “韦伯,”俞济时停下脚步扭头看着韦伯,正色的说:“我也想,我还想收复仰光,可是我们做不到,现在我军实力还不够,事实上,我军在缅甸的胜利有力的支援了太平洋战场上的盟军,缅北战役,日军受到重创,日本人要弥补,只能从其他战略方向抽调部队,盟军就获得喘息之机,韦伯,缅甸不是主战场。”

    韦伯稍微楞了下,随即明白,这是史迪威和两任远征军司令在认识上的最大不同,史迪威的想法自不待言,中国人认为既然这里不是主战场,那么兵力就不该集中在这里,这个道理到底是不是正确的,韦伯无法判断。

    “将军,我听说史迪威将军将负责整编所有远征军,您作为远征军司令官有什么想法?”

    “这是委员长的富有远见的决定。”俞济时很清楚这个决定出台的内幕,没有上韦伯的当,反而似笑非笑的看着韦伯:“不过,韦伯先生,这是军事机密,你可不能在报上捅给日本人。”

    韦伯笑笑:“这您放心,干了这么多年随军记者,这点我还是知道的。”

    俞济时不想与韦伯搅合到一块,他一眼看见白崇禧从里面出来,可随即他就笑了,白崇禧的身边同样有个高鼻子记者,泰晤士报记者查尔斯。

    韦伯顺着俞济时的目光,他不由笑道:“俞将军,我们待会再见,看来我的同行找到个大目标。”

    双倍月票,呼唤月票支持!!!!

    双倍月票,呼唤月票支持!!!!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八章 诡道 第三节 重起(三)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八章 诡道 第三节 重起(三)

    韦伯似乎没想过这话是不是冒犯了俞济时。俞济时倒没说什么,他现在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停止反击,全军转入休整,但他却还不能转入休整。俞济时从庄继华身上学到的最大的带兵方式是政治鼓动。

    远征军各军相继召开祝捷大会,白崇禧俞济时等高级将领马不停蹄的到各军参加会议,给各级军官和士兵授勋,全军总共有一万多人被授予国光勋章、青天白日勋章到忠勤勋章等各种勋章。

    政治军官忙着替士兵写家书,把立功喜报送回家里。对这点,来自西南的士兵非常看重,他们立功的消息会被送到街道或村里,然后会敲锣打鼓送到他们家,而他们家从此会在村里或街道昂首挺胸。

    其他地区的士兵对这个倒没什么看重,他们的家乡没有这样严密的组织和对出征将士的支持。

    在忙碌中,变化也悄悄产生。俞济时将六十六军从东线调回,将五十八军调到东线接替六十六军,不久,蒋介石下令调张轸回国,出任晋南警备司令,第二战区副参谋长。

    六十六军在缅北作战中负责守御东线,无论是饭田祥二郎还是俞济时对缅东北都不是很看重,双方都没在这个区域投入重兵。远征军只放了一个战斗力最弱的六十六军,日军也只是放了一个重建的五十六师团。

    可开战之后,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来自九州的矿工们在恢复荣誉的雄心驱使下向六十六军发起猛攻,首先击溃新二十八师,迫使张轸放弃边境一线,退守景栋。五十六师团跟踪追击,双方在景栋爆发激战。六十六军损失惨重,张轸举止失措,龚楚紧急接过指挥权,但局势已经无法挽回,龚楚指挥部队退出景栋,退守中缅边境。

    在整个缅北作战中,唯一遭到失败的是六十六军,战后自然被追究责任。挟缅北大捷的热烈气氛,俞济时以最快的动作对六十六军进行换血。他从新八军调出戴安澜担任六十六军军长,新二十八师师长刘伯龙被撤职查办。俞济时从七十四军中调出五十八师副师长蔡仁杰担任新二十八师师长;新二十九师师长马维骥他调,原七十四军五十七师副师长陈啸云接任师长。

    远征军在腊戌一线庆祝胜利,对比新加坡这是一遍愁云惨淡。缅北惨败的消息传来,正在吃晚饭的寺内寿一顿时愣住,好半天才喷出一口鲜血。寺内寿一心里明白,缅北战败对整个战局的影响。

    从大兴安岭到东印度群岛,日本倾全国之力投入到这场军事豪赌,其中滋味,寺内寿一这样的高级将领非常清楚,现在的情况好比两个坐在赌桌前的赌徒,日本的唯一希望是不断押上筹码。恐吓对方不敢继续下注。但缅北战役让这一切落空。

    缅北战役的失败,必然让盟国发现日本的窘境。为了进行缅北战役,日本停止了对新几内亚的进攻准备,从苏俄战场,从东印度群岛抽调兵力和物资,希望能一举击溃中英联军,稳定缅甸局势,形成侧翼保障,现在一切都落空了,而补充的兵力和物资却不知从何而来。

    加上此前的中途岛之战,在一年内,日本陆海军遭到两场关键失败。中途岛战败,遏制了日本海军攻势;缅北战败,进一步暴露了日本的各种弱点。

    首先填补缅北损失的兵力不知从何而来,其次再次发动进攻的物资不知从何而来。

    饭田祥二郎畏罪自尽,寺内寿一却不能走这一步,喷出一口血后,他还必须收拾残局。南方军司令部内灯火通明,高级军官群集会议室,可会议持续了整整一夜,最终只拿出两个结果。任命牟田口接替饭田祥二郎担任十五军司令官,牟田口的首要任务就是守住曼德勒,为缅南建立一道防御屏障。其次是无限期推迟新几内亚作战。

    战败的消息同样震动了东京,日本内阁震动,在御前会议上,东条英机愤怒要求参谋总长杉山元辞职,杉山元坚决拒绝,两人当作裕仁的面吵起来。

    “缅北战败,六万皇军玉碎,作为指挥作战的参谋总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东条挥动拳头毫不顾忌礼仪大声叫道:“他没有对局势做出正确的估计,他已经老了,面对复杂局面无法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

    杉山元头顶冒汗,他掏出手帕在擦去额头的汗珠,求援似的看着裕仁,可裕仁却目不斜视,似乎没有看见。忽然间,他明白了,他已经失去了裕仁的信任,从卢沟桥事变到太平洋战争,他的判断屡屡失误,最著名的莫过三个月解决支那,现在五年过去了,战争不但没停止,反而越打越大,日本的情况越来越危险。

    没有了天皇的支持,杉山元只好站起来向裕仁微微一礼,沉痛的说:“臣辜负了陛下的信任,未能为帝国尽力,臣请求辞去陆军参谋总长之职。”

    裕仁这才缓缓开口:“这段时间。朕常常在想祖父的诗,四海之内皆兄弟,奈何纷争不休;然而当今世界,四海之内战火不休,流血不断,朕每每思及,痛心疾首;诸卿,难道就找不到一个办法让战火平息,不再流血?”

    随后又长叹一声:“日本正在经历痛苦,望诸位卿家同心协力,共同缔造世界和平。”

    说完之后,裕仁站起来,下首的大臣们也同时站起来,恭送裕仁离开。

    御前会议后,杉山元宣布辞职,陆军省青年官佐都在猜想下一任陆军参谋长总长是谁,可还没等他们展开讨论,接任的参谋总长就宣布了,东条宣布由他自己出任陆军参谋总长。陆军省的青年军官们震惊之后,又一遍哗然。

    在日本陆军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人,既担任首相,又担任陆军大臣。还担任陆军参谋总长,集三大重职于一身。东条突破了这个限制,而日本政治高层也默认了。

    “首相不应该担任参谋总长!”

    “胡说!日本现在正面临美英中苏的围攻,只有加强权力,把权力集中在一起,才能渡过难关。”没等那人说完,有人就站起来大声反驳。

    “胡说!…”军官俱乐部内吵成一团,可在靠里面的一张桌子上的两个人却沉默无声的看着眼前的一切。

    “立高君,帝国的局势非常困难呀。”

    立高之助将手中的清酒一饮而尽,然后重重的叹口气:“帝国现在危机重重,支那事变没有解决。又添了苏俄战场,太平洋战场,应该尽快谋求和平,陛下明见万里。”

    与苏俄开战后,立高之助奉调到苏俄战场,出任关东军参谋部第一部部长,随着日苏战场进入静坐期,立高之助在满洲也无事可作,南下作战开始后,关东军物资大部分被抽调到南方军,这引起关东军上下的不满,此次他就是奉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的命令回国催要物资的。

    但在国内,立高之助却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华北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向总参谋部提出要他出任华北派遣军副参谋长,这个消息让他意识到一个重大机会,一个可以发挥巨大作用的机会。

    苏俄战场距离中国实在太远,他也顺势进入沉默期,但他对这种沉默很不满足,他希望能发挥更大作用,但总部始终没有派人来联系他,他也不得不进入沉默期。

    华北派遣军副参谋长,不仅意味着他的军衔可以升到将级,有了一层坚固的保护,还可以掌控整个华北乃至中国战场的日军动向。

    立高之助得到这个消息,立刻把他此次回国的主要目的改为谋求华北派遣军副参谋长职位上,对面的结诚勋就是陆军省人事局局长富永恭次少将的心腹。

    但所有这些都没有国内的困难给他造成的震撼大,东京街面的萧条让他几乎以为自己到的不是东京。街头几乎看不到奔跑的汽车,所有汽油都属于管制物资,政府提倡骑自行车,所有物资都属管制物资,粮食食盐都在管制范围内,政府频频发动献铁献铜运动,港口登船的新兵普遍只有十六七岁,就以他们现在所在的军官俱乐部,这里少数有酒的地方,商店里几乎看不到酒精饮料。大街上,无论男女的穿着都比较陈旧。因为商店里没有新布料。

    “这才五年,日本的底子就全上来了,就算不打,日本也支持不了两年。”立高之助心中长长舒口气,只需再过上两三年,朝鲜独立就实现。

    “听说首相已经决定,让驻瑞士大使川茂先生试探下英美苏的态度,皇军连战连捷,美英应该清楚我们的决心。”结诚勋满有信心的说。

    立高之助微微摇头,他始终不明白日本人的这种自以为是是从那里来的,好像以为只要表现出信心,别人就会顺从他的意图。但实际上,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的联合宣言(即大西洋宪章)已经表明了他们的态度,但当时美国还没参战,现在他们会提什么条件呢,只有天知道。

    “支那问题呢?如果支那问题不解决,战争不会停止的。”立高之助把话题拉到支那事变上。

    “在支那问题上,我们不会让步,满洲必须独立,皇军必须在华北驻军,这是我们的基本条件。”结诚勋很严肃的说:“我们奋战了五年,无数将士流血牺牲,国民忍受了巨大的痛苦,没有一点收获是不能接受的。”

    立高之助没有接口,而是继续他的思路:“听说冈村司令官在华北发动的围剿取得巨大战果,他干得真不错。”

    “是的,冈村将军发动的华北治安作战彻底剿灭了盘踞华北多年的共产军,怎么,立高君心动了?”结诚勋饶有兴趣的盯着他。

    “西尾司令官和杉山将军都曾想消灭盘踞冀中的GC军,可惜每次都功亏一篑,现在冈村司令官终于办到了。”立高之助长舒口气,毫不掩饰自己的惋惜和羡慕。

    “哈哈哈,”结诚勋笑道:“你这家伙,恐怕想的是副参谋长吧,告诉你,你的愿望已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