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投机者 作者:有时糊涂(起点vip2012-8-23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投机者 作者:有时糊涂(起点vip2012-8-23完结)- 第5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文革,如果我要到外面的小面摊吃碗面,怎么办?”刘航琛的问题看上去好笑,却很实际。

    “吃了多少就给老板多少粮票和钱。”庄继华毫不含糊。

    “那我是外省来的呢?”刘航琛立刻紧逼上来。

    庄继华一时语塞,这倒是他没想到的,刘航琛又说:“还有,一些党内元老和高级将领家属,他们需要雇佣人,这些佣人的生活费呢?粮票怎么发?”

    “嗯,这还真是个问题,”庄继华淡淡一笑,这些措施本就是他一个人想出来的,有漏洞在情理之中。

    “这倒可以解决,”马寅初倒不认为是件多大的难事:“可以对高级官员提供特供,比如将级军官以上每月可以获得多少粮食的补充,另外,还可以这样,计划粮食外,也就说可以不用粮票购买粮食,必须付给三倍的价钱,每人每月计划外购粮不得超过该人当月应买量,也就是说定额四十斤,那么你购买的计划外粮食也不得超过四十斤。”

    “如何得知这人一个月购买了多少计划外的粮食呢?”邓汉祥问。

    “可以这样,每个居民,除了粮票外,还发给一个购粮本,这个购粮本就是记录每月购买计划外粮食的数量。”庄继华立刻想到一个法子,他从爷爷奶奶口中听说过购粮本,只是不知道他的作用是什么。

    这下连刘航琛也不再说什么了,不过他与邓汉祥依旧忧心忡忡,他们对推行这个政策完全没有把握,马寅初的眼中也透着忧虑,看得出来他们的信心严重不足。

    这里不是西南开发队,在西南开发队,庄继华只要决定了,大家就一起努力,跟着他把事情干好。但现在庄继华必须首先说服他们,然后才能推行他的政策。

    看着他们的样子,庄继华决定给他们打打气:“决定战争胜败的因素很多,其中经济因素占很重要的地位;距离抗战胜利,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现在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如何打赢战争来做。”

    庄继华见他们的兴致还是不高,决定再让一步:“这样吧,对经济的管制先从粮食开始,食用油、食盐、布匹等物资暂时不管,从粮食管制中吸取经验教训。”

    “我希望你们支持我。”

    “你要我们做什么?”邓汉祥抬头问道。

    “我希望你们能拟定一个详细的计划,包括准备和执行阶段的步骤,要尽量详细,要有发生意外如何处置的应急备案。明天梅云天要从重庆过来,我希望你们四人这段时间抛开一切外来因素的影响,用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来制定粮食政策。”

    邓汉祥犹豫片刻点点头,马寅初也点头答应,刘航琛却说:“文革,不是我不答应,我还兼着四川银行的总裁,好多事要我处理。”

    庄继华微微皱眉,不冷不热的说:“航琛兄,有什么事情,让他们派人来通报吧,况且少卿,鸣阶,马先生也都有事。”

    刘航琛心知,若再拒绝,庄继华恐怕在将来就要另眼相看了,于是也答应下来。这时梁漱溟却有提出个问题。

    “文革,我在定县时,发现农民对收成很在乎,要是他们发现种粮收成不高,这会不会影响他们种粮的积极性,谷贱伤农,这种事在历朝历代都有。”梁漱溟推推鼻梁上的眼镜,郑重其事的问。

    庄继华神色一滞,想了想说:“那就强迫种粮,无粮不稳,只有这个办法了。”说完之后沉凝片刻,冲马寅初他们狡诈一笑:“至于怎么强迫,这个问题就交给你们了。”

    “半个月以后,把计划的草稿交给我。”庄继华说完就准备走,刚转身仿佛又想起什么事,转过身来对马寅初说:“马先生,我想请你出任四川省政府的经济顾问,每月法币四百元,你看怎么样?”

    “法币就算了,国民政府参政员的薪水已经不低了。”马寅初淡淡的说,于其中不乏讽刺,这个参政员其实就是个摆设,蒋介石用高薪厚禄养的橱窗陈列物。

    “文革,你先别忙走,我还有个想法,”马寅初把庄继华叫住,庄继华停下脚步,回头看着他。

    “你看是否可以在成都建一个证券交易所,为企业融资建个平台。”马寅初期望的目光看着庄继华。

    这是庄继华完全没想到的,他犹豫了,证券交易所的功能很强大,可危险也同样强大,想不说,那些上市公司,就说上市条件就是个大问题,前世中国那么空壳公司是怎么上市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是如何制造出来的,这才是把真正的双刃剑,在现阶段,它一旦出问题,那就是万劫不复。

    求月票支持。。。。。。。。。。

    求月票支持。。。。。。。。。。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五章 主政西南 第四节 经济改革(四)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五章 主政西南 第四节 经济改革(四)

    庄继华慢慢坐回座位上。马寅初提出的问题让他十分为难,他迅速思索里面的成败利弊,那个镠先生迟疑下不满的说:“上海那个证券交易所就是应该砸烂,怎么又想起搬到成都来了,你以前不是也认为应该关闭上海证券交易所吗,怎么又要建一所了呢?”

    “关闭上海证券交易所是因为这个交易所已经完全蜕化变质,成为一所由权贵操纵的赌场,而股票证券却是企业募集资金的重要手段,对国家经济非常重要。”马寅初见庄继华的态度,以为他不清楚证券的作用,便想向他普及下证券和证券交易所的知识。

    但他的话刚落,庄继华就皱眉问:“那么怎么保证成都的证券交易所不沦为权贵的赌场呢?另外还有,有足够的上市公司吗?以目前中国工业规模来看,能有多少家上市公司?特别是如何进行监管?”

    这短短几个问题,马寅初就知道不用再做什么普及了,他立刻说:“这个我有个设想,证券管理机构应该由一个专门的委员会来管,这个委员会应该是独立的,成员不能在任何一家上市公司任职。”

    “这些成员如何产生呢?”庄继华又问。

    庄继华的问题让马寅初有个感觉,他不反对证券交易所,但却更关心证券交易的监管。这让他受到鼓舞。

    “由国家财政委员会任命。”马寅初有些兴奋:“机构设置可以仿照纽约证券交易所,设主席和委员,负责监管证券交易,制定交易规则。”

    庄继华想了想,轻轻摇头:“马先生,这样作是不行的,从本质上说,纽约证券交易所更像是家俱乐部,国家制定有证券交易法,国家对交易所的管理依靠证券交易委员会进行,在美国,对证券交易是监管与管理分离,政府负责监管,交易所负责管理。马先生,对证券交易所我没有反对的意思,我担心的是如何监管?如何才能防止公司弄虚作假,欺骗投资者,让股市成为他们的提款机?所以要想建立这样一个交易所,必须首先做好这点,做到公正公开,避免受到国家机器和权贵干预,否则宁可不办。”

    庄继华的态度非常坚决,证券交易就是个魔鬼,从29年到2008年,制造了无数灾难,从政界到经济界人士,对他的态度是爱恨交织。谁都无法否认他的巨大价值,可谁都不敢小窥它无与伦比的破坏力。

    “文革,你懂的东西不少嘛,对证券也懂。”邓汉祥笑着问,他对证券似懂非懂,在南京时曾去上海证券交易所看过,对里面的热闹有些不解,不过他很清楚这能带来巨大财富。

    庄继华心说恐怕这世界我不了解的东西还不多,他淡淡的说:“我在欧美经商时曾经涉及过证券业务,看过些这方面的资料。二九年世界性经济灾难就有它的功劳,此后美国加强了证券监管,相继制定了好几个法律。”

    “证券交易的最大危害就在缺少监管,我以为建立证券交易所是可行的,便于企业募集资金,迅速恢复生产,但必须要有严格的监管,上市公司必须做到财务公开,打击非法交易,内幕交易。马先生,我以为您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这上面,另外还有不要事事指望政府。在有些时候,政府也是不可靠的,交易所董事会应该是个独立机构。”

    马寅初沉默了,在他的设想中不是没有监管,但他寄希望于政府,依靠政府进行监管,上海证券交易所就是个没有政府监管的交易所,因此产生大量弊端,正是吸取这个教训,他才把希望寄托在政府上,但他没想到,庄继华竟然不相信政府,要回到由交易所自律的道路老路上,这让他有些失望。当然他也不是完全没有所得,庄继华提出监督与经营分开的思路倒是个不错的思路。

    成都各界都在等信任主席的施政纲领,但他们失望了,简朴的上任仪式后,庄继华就像消失了一样,再也没见他发表过任何演讲,连公共场所都很少去,不过他美貌的太太倒是惹出了一则新闻,刘殷淑带着孩子去武侯祠游览后,在武侯祠外居然受到两个不开眼的袍哥的纠缠,而且警察就在旁边。

    这件事让庄继华勃然大怒,成都警察局长被撤职,由二十一军原军法处长梁宏亮出任成都警察局长,梁局长上任后立刻开展打击黑社会运动,大批称霸的各区袍哥被捕,剩下的被迫逃出成都。

    除此之外新主席没有任何举动。省政府的主要官员也没有变动,唯一的变化可能就是张澜出任教育厅长,张澜到任后在教育厅引进了一批教育界人士,使教育厅成为变化最大的部门。但在新闻界看不到的地方,变化却在悄悄发生。

    陈公博上任之后才发现,为什么陈立夫没与他抢四川省党部主任的职位,他在这个位置上几乎如坐针毡,从省党部秘书长罗林韬到下面的各个科室全是庄继华的人,而且他们自有一套做事方法和规章制度,他布置的任务要是符合他们的做法就照办,要是不符合,就根本执行不下去,而他拿他们没有一点办法。

    除了下面的人外,庄继华对党部抓得也很紧,上任的第三天就到党部来了,陈公博还清楚记得,当庄继华来时受到的欢迎程度与他上任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让他心中非常不舒服。

    在随后的会议上,庄继华当作他的面向下面布置任务,要求各级党部加强对减租减息的复查,派出大量干部到各地调查物价和农业生产情况。

    “值此国难之际,党部要在社会生活中起到核心作用,每个党员都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加强新生活运动,自觉拒绝腐化生活,…。。”

    想起庄继华在会上振振有词,陈公博就气不打一处出来,在这个会上,庄继华毫不掩饰他要干涉党部工作的野心,丝毫没把他陈公博放在眼里。

    幸亏这是陈公博,要是换了周佛海,恐怕当场就与他吵起来。陈公博则要深沉得多,他没有与庄继华当面争吵,反而在会上强调党部要支持地方政府的工作,高度评价减租减息,同时回顾了当年在广州搞减租减息的经过,暗示庄继华,我的资格要比你老得多,你不能太让我下不来台。

    “陈主任,明天的头版审阅了吗?您要是同意,我们就发了。”电话里传来四川日报主编那川味很浓的普通话。

    四川日报是四川党部的官方报纸,陈公博上任后规定每天的头版必须送他审阅,只有他同意后才能发,这个做法曾经遭到秘书长罗林韬和宣传处处长杜华龙的反对,经庄继华协调后,这条规定才落实下去,这更让陈公博感到庄继华的无处不在。

    “我还没看完,过两个小时你再打来吧。”陈公博说完就把电话挂了,然后从文件中找出那篇文章。

    文章不长,标题是《欧战时英法德的战时经济政策》,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详细对比了欧战中,英法德三国对经济采取的管制措施,这些措施对支持战争产生的巨大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德国就是因为经济上的失败,最终导致战争的失败。

    很快陈公博就看完了,他在心里轻轻摇头,这又是个书生常谈的话题,自从卢沟桥事变开始,就有人提议对经济实施管制,可两年下来,经济管制依旧没影,别人不清楚,他心里可是清清楚楚,孔祥熙所属财团就是利用这段时间的混乱大发国难财,要是管制起来,他们怎么发财,他才不会制定这种政策。

    这让他想起在来四川之前。在武汉召开大本营会议,由于各地物价飞涨,各方对主持经济的孔祥熙多有报怨,孔祥熙为摆脱责任,把财政困难归结到军费猛增上,要减轻财政压力,就必须裁军,可以想象,这样的建议不但蒋介石不会同意,恐怕军事委员会的成员也都不会同意,战争期间裁兵,这是在开国际玩笑。

    “这样的文章有什么用,看来四川还是缺少人才呀。”虽然心里这样想,可陈公博拿起笔准备签字同意,可转念一想感到不对,这是第几篇了?他站起来走到报架上,拿起夹住四川日报的报夹,翻看最近几天的报纸,昨天的第二版是从欧战看战时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前天是头版头条,物价飞涨对抗战的影响。

    翻看数天的报纸,都有关于战时经济政策的报道。陈公博放下四川日报,又拿起成都日报、成都商报,晨报等报纸,他发现这些报纸对战时经济政策的报道也同样很多,有不少是成都商界名流和大学教授的文章,商报和成都日报上面更是公开提出应对生活必需品进行管制。

    看着这一篇篇报道,陈公博嗅到一丝异常。如果以前对四川的新闻管制不了解,现在他对这套管制方法已经非常清楚了,这些报道没有宣传部的同意是不可能发表的,特别是其中指责政府对物价上涨管理不力,这样的用词在往常肯定会被删掉。

    “这背后肯定有文章。”陈公博查完最近的各家报纸后,仿佛看到庄继华的影子在背后摇晃,他要干什么呢?陈公博心里开始琢磨了,是不是打算把手伸到孔祥熙的领域,真要是这样,那就有好戏看了。陈公博现在很想知道庄继华要怎么作,孔祥熙会作出何种反应。

    他拿起电话给重庆的汪精卫打了个电话,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汪精卫,汪精卫听后好半天才说:“公博,这与我们无关,你就坐山观虎斗吧,这事你不要冲在前面。”

    电话的声音比较嘈杂,电流干扰声比较大,不过汪精卫的话他还是听清了,放下电话,陈公博就在稿件上签上同意。给汪精卫不是征求他的意见,而是探听虚实,陈公博知道汪精卫周佛海最近的举动,可在关键进度上却向他隐瞒了,这让他感到寒心。

    坦率的说,他不赞成这样莽撞的与日本人和谈,汪精卫的这步棋非常危险,可一旦汪精卫真的这样走了,他改怎么办?这么多年了他一直紧跟汪精卫反蒋,他要走了,自己该何以自立。汪精卫的事让他烦躁不安,所以他根本没心思与庄继华争什么,否则拉下脸来调整党部人事,他完全可以弄些自己人进来,也不至于如此窘迫。

    “陈主任,”秘书长罗林韬敲门进来,递上来两份文件:“这是各县党部交上来的各地物价调查报告,以及各地居民登记情况汇总。”

    陈公博接过两份报告,这两件工作是在上次会议后,庄继华布置下去的,陈公博当时就很纳闷,庄继华为何让党部作这样的调查,不过现在他已经有些了解了。

    “陈主任,您最好看看,”罗林韬见陈公博将报告放到文件堆里,没有看的意思,便好意提醒道。

    “为什么?”陈公博抬眼反问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