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投机者 作者:有时糊涂(起点vip2012-8-23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投机者 作者:有时糊涂(起点vip2012-8-23完结)- 第10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老板絮絮叨叨的念叨着,庄继华听着挺舒服,冯诡心里暗笑,这一带驻扎的未完待续都是战区司令部警卫部队,谁都知道,庄继华治军极严,谁敢在他眼皮子底下干害民之事。

    这害民扰民之事在军队中难以禁绝,特别是这百多万大军,在战前战区军法处便查处了十几起这种事,枪毙六个情节严重的士兵,庄继华为此还特地让政治部领头展开了一场思想教育运动,进行军纪教育。

    离开西瓜摊,出了村子,脚步慢慢加快,到了小树林,俩人的脚步才慢下来,冯诡将外衣脱下来,挂在树枝上,用手帕抹了抹额头的汗,庄继华也将军装外套脱下来,同样挂在一旁,几个卫士迅速散开,将周围监视起来。

    “黄明诚有没有回来?”庄继华问。

    “没有,”冯诡现在一点不逍遥,左手拿着帕子在擦汗,右手的纸扇不断摇:“以延安的方式,他们不会遵守协定的,八路军在刚进山西,便抢占了吕梁山、五台山、恒山,我看了一些他们的文件,不得不佩服mzd的远见,如果不是抢占了这三点,他们很可能被封死在一个地方。”

    冯诡现在越来越多的介入到庄继华的核心事物中了,庄继华将与gcd打交道的事情也交给了他,而宫绣画现在将注意力转到内部,协助李之龙从各地抽调干部,组建大批工作队,光复东北后,每个县都要派驻工作队,因此要组建数百个工作队,工作异常繁重。

    战区司令部另一个高参蓝江则在协助蓝运东整顿冀东,蓝运东出任冀东保安司令后,在全区推行预备役,事情同样繁杂。

    庄继华现在还是感到人手不足,特别是能独当一面的人才,手上有几个人,他却不敢放手使用。

    “照这样说,他们还会在南满弄一块地方。”庄继华眉头皱起来了,脸上浮起阴云。

    “我估计会,”冯诡将纸扇放下,将手绢拧了拧,然后摊开晾在旁边的树根上:“你忘记了,在华北会战期间,他们便派出了至少两支部队进入东北。出现在鸡西的应该是其中一支,另外一支呢?”

    庄继华沉默不语,在心里,他承认冯诡说得不错,很早以前他便断定延安对战后的策略是立足于战。从这个角度看,如果在东北他们也是这个策略,仅有北满是不够的,否则一旦战事爆发,国民党军全力压向北满,他们在东北仅有的十来万兵力是挡不住的,必须在南满再占据一块地区,以牵制国民党军。

    但这个举动在庄继华看来,是对他们达成协议的破坏,南满,无论是本溪鞍山还是通化临江,将来都是通往朝鲜的交通要道。

    朝鲜在未来与东北的安全息息相关,中国必须要能影响朝鲜。

    “无常兄,下次与黄明诚见面时,态度要坚决,告诉他们,他们必须遵守协议,否则,这会严重影响将来我们的协作,同时将这个问题通报邓先生,让他在重庆与周en来交涉。”

    冯诡点点头:“好,延安的问题不大,文革,熊式辉那边的问题才重要,黑龙江锦州光复,我们和熊式辉的冲突会加剧,我听说他已经发出不少委任状,好些县长都已经被任命了。”

    庄继华有些惊讶,这个情况他还不了解,王小山已经开始着手渗透熊式辉的行辕,但还没能完全渗透进去,熊式辉也很警惕,核心部门只用他从重庆武汉带来的人。

    “文革,我想了很久,熊式辉对我们始终是个麻烦,我看我们应该扳倒他。”冯诡看着庄继华,很认真的提议道。 


正文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十一章 朝天阙 第三节 背后的博弈(一)

  连续的胜利让大后方到处充满节日般的欢乐,高音喇叭播放着锦州光复,国军正乘胜追击的消息,往武汉的船票是一票难求,朝天门的售票处每天都排着长队,从北方逃难的难民们开始返回家乡。

  为了让这些追随国民政府的国民顺利返家,政府宣布成立返乡委员会,返乡委员会成员由参政会的参政员组成,返乡委员会随即宣布对船票车票进行控制,严禁高价售卖,所有船票分成四个等级,第三四等舱是普通百姓的船票,票价被政府控制,一二等舱不管。

  对政府而言,政府并不希望这几百万人现在就返乡,这些随政府撤到西南的难民中,很多是熟练工人和专家技术人员,是西南大批工厂的主力。

  除了这些难民外,北方后撤的政府部门也开始着手返乡,石家庄高等师范学校是第一家宣布返乡的部门,随后西南联合大学宣布在结束这个学期后,西南联大将解散,各校将自行组织返回北平天津。

  在整个大后方,物资紧张的状况并没有随着战争胜利有所松动,相反控制更加严格,物资管制从西南扩大到两广两湖,以及陕西,新光复的河南河北山东也在大力推行物资管制,原来管制稍松的安徽江苏江西也加紧了。

  对蒋介石来说,现在战争已经不让他头痛了,胜利的旗帜已经快挂在天空正中,日本人通过各种途径向他挥舞和平的小旗,甚至不惜将台湾单做筹码。

  让蒋介石头痛的问题是现在重庆的政局,邓演达成立了社会民主党后。重庆又新冒出来十几个政党,戴笠和徐恩增将这些党派的资料交到蒋介石的办公桌上,在这些党派中值得注意的只有那么几个,大部分只有那么几十个人或几百个人。

  论力量这些几十几百人的小党很小,可论活动能力,这些小党的活动能力却很大,经常在大街上发传单,组织集会。提出一些激进的口号蛊惑人心,可蒋介石偏偏还只能忍着。

  在所有这些党派中,邓演达的社会民主党是他最关注的,他一眼便看出社会民主党的党章党纲正是邓演达宣扬了几十年的,介于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中间道路。

  当初还不成熟的第三党声势极为浩大。中央军和地方实力中有不少中高层将领都参加了第三党,而这个党章党纲更加成熟,因而吸引力更大。

  邓演达公开宣布,社会民主党将致力于对现行社会进行改革,使之平稳发展,而非剧烈变动,在经济上主张建立国家公司,以掌控关系国计民生的骨干工业。同时反对没收资本家财产,认为应该大力促进私人企业发展,同时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以保证工人和农民的利益。

  这个宣言让蒋介石稍稍松口气,社会民主党与共产党有明显的不同,他们不会走到一起,可随后戴笠报告,不少地方将领宣布加入社会民主党。比如原西北军将领赵S山、东北军将领刘多荃等纷纷宣布退出国民党,加入第三党。

  这些将领大部分是失去军权的将领,不过这依然让蒋介石产生警惕,刘多荃下属的东北军已经被整编,赵S山的西北军三十八军依旧在老部下孔C州的带领下,在卫立煌麾下作战,蒋介石立刻密令卫立煌准备整编三十八军。三十八军团以上军官必须离开三十八军,调孔C州到甘肃担任甘肃保安司令部参谋长。

  邓演达在宣布社会民主党成立后,并没有采取更进一步的举动,而是开始在西南各主要城市巡行,到各地成立办事机构。先是去昆明,然后到贵阳,昨天回到重庆,今天便迫不及待的拜访周EN来。

  除了邓演达亲自在各地成立分部外,其他民主党人也纷纷行动,民主党干将谭平山、彭泽民从海外归国,在广州成立社会民主党广东分部;李士豪在福州,郭翘然在长沙,黄雍在武汉,一时之间,社会民主党声势浩大。

  蒋介石看着眼前的情报摘要,禁不住轻轻叹口气,当年要是抓住邓演达就好了,要不然也不会有这样的麻烦。

  “达令,又怎么啦?”宋美龄已经很长时间没听到蒋介石的叹息声了,今天居然又听到了,这禁不住让她有些好奇,她放下手上的报纸,抬头望着蒋介石。

  “没什么,”蒋介石漫不经心的低声应了句,过了会才又低声说道:“这些人不知是怎么想的,我花了那么大力气,可他们还是要别树一帜,另起炉灶,还是反对我。”

  宋美龄心里大致明白是什么事了,她眼珠转了转,放下报纸,倒了杯水,端到蒋介石面前,趁着蒋介石喝水的时节,顺手拿起份文件翻了翻。

  “我看这没什么,只要不投靠共产党,便没什么,再说了,他们的理论主张跟共产党相差不多,势必分散共产党的支持者,减弱共产党的发展速度。”宋美龄微微笑道。

  自从在美国大获成功后,宋美龄慢慢的开始主动干预一些事情,首先缓和了蒋介石和庄继华的关系,让庄继华重返前线,不久便取得鄂北会战大捷,光复武汉,一举扭转整个战争局面。

  一场接一场的大规模会战,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一座又一座名城光复,政府的声望在一波又一波的欢呼中上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

  在大后方,宋美龄从美国化来的五亿美元,变成了上百家工厂,其中绝大部分已经开工,吸纳了数十万难逃难民,极大的减轻了政府压力,同时也增加了前线的物资供应,缓解了前线物资紧张压力。

  “没有那么便宜,”蒋介石眼中包含着重重忧虑:“邓择生在黄埔影响便很大,庄文革、陈辞修、张文白,与他关系非浅,当年要不是及时破获他们的组织,他们恐怕就已经沉大患了。”

  宋美龄的神情一下凝重了,她想了想问:“你的意思是还有带兵将领秘密参加了他的政党,实际上,他们暴露出来的力量并非只有西北军一点?”

  蒋介石点点头,宋美龄皱眉问道:“那这些人躲在那呢?现在手握重兵的也就这几个人,文革的东北战区,卢汉的远征军,胡宗南的陕甘部队,卫立煌的征蒙军,薛岳的江南战区,还有就是关麟征的江淮战区,他们躲在那?”

  蒋介石沉默了很久,值得怀疑的人很多,可他心里最怀疑的……。,宋美龄盯着他,微微皱眉:“你还是怀疑文革?上次我在北平,去看俞济时,他的确是生病了,是肺结核,不是文革暗害他。”

  “文革本人可能没有加入邓演达的党,但东北战区中有没有将领加入呢?”蒋介石慢吞吞的说道:“文革与择生的关系一直不错,就是看在择生的面上也会为他们行事提供方便,你看,严重陈铭枢蒋光鼐黄琪翔等人一直在五战区江北战区,现在到了东北战区,为什么他们一直那里?严重的军官培训学校里面,有相当部分学员是帮择生培养的。”

  “那,是不是让文革查一下,”宋美龄迟疑下提议道,蒋介石微微摇头,要是庄继华查得出那才有鬼了。

  电话铃适时响起来,蒋介石抓起电话,电话是王宠惠打来的:“委员长,美国政府通报,三个月后,中美英苏四国首脑要在开罗举行新一轮会谈,美国方面问我们,委员长是不是要参加?”

  蒋介石听后精神一阵,战争的胜利,让中国在外交上的发言权越来越重,外交胜利又反过来促使他本人和国民党声望的上涨。

  “为什么要举行这个会议?”宋美龄问道,蒋介石稍稍迟疑便明白过来。

  “从美国传来的备忘录称,由于亚欧战场的巨大进展,盟国之间必须对战后问题进行进一步协商,包括战后对德国和日本的处置,此外还有战后组建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的问题。”王宠惠显然听见宋美龄的问题,他立刻将备忘录上的内容摘要介绍一下。

  “王部长,你立刻到黄山来,我们详细谈谈,把备忘录和白斯同也一块叫来。”蒋介石感到电话里说得太简单,干脆让王宠惠过来。

  “辞修不会有问题吧。”宋美龄待蒋介石放下电话后问道。

  蒋介石微微摇头:“中央军中,敬之是没有问题的,辞修嘛,暂时应该没有问题,汤恩伯关麟征应该没有问题,一旦邓演达成事,就算胡宗南也不能保证。”

  蒋介石忽然露出一丝笑容,轻轻拍了下宋美龄的手:“放心吧,他们掀不起风浪,现在的国家与以前完全不同了,我们有强大的工业能力,社会改革凝聚了人心,可以这样说,在军事上,我们比共产党强大二十倍,经济上强大百倍,人口多出五六倍,如果真的要打,他们绝不是我们的对手。”

  “最好还是不要打,刚刚打了七年,”宋美龄回身坐回沙发上:“不过,达令,对文革一定要慎重,他与辞修和敬之都不一样。”

  蒋介石沉默了,他知道他针对庄继华的部署已经被宋美龄察觉,可宋美龄没有插手,甚至还在有意无意的配合他,但他也知道,宋美龄是不赞成这样的。

  东北,长期脱离中央管辖,也可以说从未纳入中央管辖范围内,中央对东北的情况实际也不清楚,也没有合适的人选,熊式辉并不是最佳人选,相反最佳人选,如果是公正选择的话,东北就应该交到军政双优的庄继华手中。


正文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十一章 朝天阙 第三节 背后的博弈(二)

  宋美龄心里很担心,当初她刚回国时,杨永泰就上门为庄继华问题与她进行一番深谈。杨永泰到底是在重庆多年,近距离观察庄继华多年,对庄继华和他的团体了解非常深。

  “…这十年里,文革经营西南,胸怀宽广,为中央赢得巨大支持,也在他身边聚集了一批追随者,这些人中有西南地方势力,有工商业者,有学者专家,他们感于其个人魅力,认同他的政治理念,所以这些人聚集在他身边,建设西南,推行社会改革。

  这只是一个方面,在军队中,文革同样有很高的声望,在黄埔军校,他便是学生领袖之一,东征北伐,战功卓著,他主张国共合作,其实这种主张在黄埔同学中不少;

  就说抗战开始,文革先后指挥过百万大军,这些军队在其指挥下,先后取得广德大捷,徐州大捷,虞城大捷,可他一旦离开,武汉保卫战,五战区便一败涂地,夫人,胜利会推高威望的,他通过这一系列胜利,推高了国民政府的威望,也推高了他个人的威望。

  可能正是因为这些,有人在担心,所以他们认为应该削弱他的力量,可实际上,这些动作根本无法削弱他的力量,只能将他的声望推得更高。

  庄文革从不向他的追随者许诺过官位或金钱,他的那些追随者之所以追随他,更多的是因为他的主张。委员长撤了他的职务,解散西南开发队,文革没有反应,这是因为,他也认为可以解散西南开发队,不过有两点他不能接受,那就是动摇他建立的体制,还有就是对付他的那些部下。

  到现在为止,文革还没有什么明显的错误。功高而受罚,这不但让黄埔同学寒心,也让地方将领和实业界人士离心,这会动摇委员长在黄埔同学心中的威信。

  夫人,文革的影响不但在军中,也在政界,经济界;川籍将领在刘湘死后,有靠向他的倾向,他亲手创建了四十九集团军和远征军,他与多数黄埔同学交情甚好。…。。”

  杨永泰向她解释足足两个小时,从军界到政界,再到经济界,最后是外交,在这些领域,庄继华有那些影响,如果他要进行反击,会产生那些不利影响。军队将领会有那些反应,等等。

  宋美龄越听越心惊,她从来没见杨永泰如此担心,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杨永泰就没笑过,始终是忧心重重,而且反复解释。绝不是因为庄继华曾经救过他的原因。

  除了这次谈话外。宋美龄还记得,在白宫作客时,罗斯福谈起庄继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