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西月-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月每日往返于兵舍和刘征的小院,看着路两旁盛开的野花,还能看到蜜蜂在其间飞舞,他总能想起一个人,一个香气弥漫,与花为伍的女孩。于是,他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就偷偷拿出飞云靴,呆呆地望上几眼。

    赵月这段时间内,各种辛苦的操练。原本纤细的手臂开始变得粗壮起来,虽然还不及董卓手下的那些人,但是肌肉的线条已经清晰可见,他的力气也大了不少。

    不只如此,刘征信守诺言,将自己知道的一些前朝的旧事都说给了赵月听。赵月知道了,汉朝分为东汉和西汉,而在汉朝之前有秦朝,秦始皇修建了长城,然而却因为重徭役,被汉高祖刘邦所灭。

    赵月心里常常在想,他效忠的是汉朝,而这是个虚无缥缈的东西,那么他真正效忠的是什么呢?又该为其做些什么呢?

    刘征劝解道:“我们说的效忠,实际上是在尽本分,汉朝只有一个,然而代表汉朝荣光的事物或者人却有很多,比如一场战斗中,我们汉朝军队忠于领军将领,这就是忠于大汉;比如宫闱之内,我们忠于龙椅上所坐之人,这便是忠于大汉。”

    赵月望着天空,天真而又不解地问道:“那如果龙椅上的人换了呢?”

    刘征回道:“只要龙椅没有被外姓人亵渎,坐上去的仍然是炎刘的血脉,我们就要忠诚。至于天子究竟是谁,你我这等人是做不了主的,只能是遵循天命,接受现实。”

    遵循天命,接受现实。赵月点了点头,他又明白了一个道理。

    可是在这世界上,偏偏有人不明白这个道理,那个人就是霸占洛阳城的西凉诸侯,董卓,董仲颖。

    在进入洛阳以后的这段时间里,董卓和他的几个心腹早已经在密谋策划,想要让当今皇帝汉少帝退位,另立新帝,而新帝的候选人就是昔日被封陈留王的刘协。

    议换天子,举国震惊的大事!

    赵月看似天真的问题,却不幸言中了接下来即将发生的事,而以他现在的能力,并无法左右事态的发展,只能以一个看客的身份参与其中。

    汉朝王宫,天空中慢慢的飘过几朵白云。

    天空下,各个大殿依旧那样壮观,而狭长的甬路则连接着皇宫里的各处。甬路的两旁,则是朱红色的高墙,给人庄严神圣的感觉。

    一个小太监正从长道上跑过。

    他一路飞奔,几番周折来到了董卓所在的御花园,气喘吁吁,但又不得不恭敬地禀报道:“董大人,臣奴为您打探清楚了,陈留王已经在路上了,不日便到洛阳。”

    董卓肥胖的身躯转了转,看了一眼伫立在旁的李儒,露出了笑容,轻声呵退了报信之人。

    “主公,陈留王已到,主公可以为换帝之事做准备了。”李儒脸上洋溢着笑容,他在为自己岳丈大人感到自豪。换帝之事,古往今来,惟有站在权力巅峰之人才可胜任。而今,他的岳父董卓欲行此事,他也参与其中,若是成功,说不定就能够流芳百世。

    董卓努力的克制住自己心中的兴奋,端着架子说道:“不错,不错啊。那个少帝,我早就看着他愚不可及,实在是大汉朝的耻辱,我这次若能把他换下来,既能让众人知道了我的厉害,也能为汉朝换上个聪慧之人当皇帝,真是一举两得,一举两得啊!哈哈哈!”

    董卓的笑声高亢爽朗,传到很远的地方。

    在宫中的一个凉亭下,方才报信的小太监正和一个蒙面人在说些什么。

    只看见那个蒙面人连连点头,而后塞了些许财物给小太监,之后便一路出宫,径入袁绍的府上。

    “什么!”获知消息的袁绍如雷轰顶,一下子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一只手掌奋力拍在桌面上,震掉了一个茶杯盖。

    曹操此时也在袁绍的府上,就坐在客席之上,听那报信的人如此说,罕见地皱了皱眉头。他一脸愁云,手指开始不自主地敲击桌面。看得出,这件事情的严重程度让他也无法冷静。

    “行了,你下去吧。”袁绍一挥手,报信之人退出了屋子。

    整个屋子瞬间陷入了一片沉寂,尚能听到屋外庭前的风声。

    袁绍咬着嘴唇,不知道该怎么做,曹操也面无表情,脑子快速的运转着,思索着接下来的行动。

    时间过去了很久,袁绍这才开口道:“孟德,事不宜迟,你我不如赶快行动,号召那些忠于汉室的官员,率领自家府内的家丁,闯进宫去,杀了董卓!”

    曹操瞥了一眼袁绍,不屑地淡淡道:“本初,你是忘了何大将军是如何命丧宫内的了吗?再者说,董卓心腹遍布皇宫各处,少帝年纪尚小,投鼠还须忌器。”

    袁绍急不可耐,跺着脚在屋中反复走着,口中连连道:“那怎么办!那怎么办?”他走到曹操面前,一把抓住曹操的手,激动地问道:“孟德,你倒是出个主意,我们应该怎么办?”

    曹操皱了几下眉头,而后舒展开来,看着袁绍,说了一句话。

    “皇帝不是说换就换的,即便董卓想换,也得召集诸位大臣,列述少帝的不贤之举,而后再行换帝之事。眼下朝中忠于汉室之人不在少数,议事之时,定会有人反驳,我们权且先看看形势,再做决断。凡事勿急。”

    说完,曹操捋了捋他的胡须,眼睛一眯,心中却有属于自己的另一番筹划。

    袁绍听后,用拳头锤着手掌,面目可憎,坐立不安道:“唉,怎能不急,我现在五内俱焚啊。”

    曹操用鹰一样的目光盯着袁绍,一字一顿地道:“本初,我知道你的心思,可我们绝不能做出头之鸟!”

    说罢,曹操拿起他身旁桌上的一杯茶,气定神闲地品了一口,而后起身走至门口,将门打开,看着庭院之中风卷绿叶。

    三日后,洛阳城中,原本无忧无虑的少年赵月,此时心情却是一天比一天沉重,因为他听刘征说,洛阳马上就要有大乱了,而他细问之下,刘征却什么都不肯说。

    这天赵月正在洛阳城的街上闲逛,却忽然听到人群中一阵嘈杂的声音,不知道谁大喊了一句:“陈留王车驾来啦!”

    紧跟着,就传来一阵嘈杂的马蹄声,人群纷纷四散,让到街道的两旁,赵月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只能跟着照做。

    再然后,大家都看到了令人目瞪口呆的一幕:自洛阳城外,浩浩荡荡的进来了一支军队,人数竟在数千人,队伍长如流水,似乎没有尽头一样。

    队伍中的士兵都是西凉的精锐,骑兵胯下的坐骑也是上好的西凉骏马,兵器都是崭新的,黑色的铠甲也都是新的。

    “这是要做什么,难道是那个陈留王回洛阳了?”人群中开始有人窃窃私语。

    率领军队的一个统领在马上听到了这句话,用冷峻的目光扫了说话人一眼,那人连忙闭嘴,跪倒在地。

    赵月不明所以,但他心中知道,刘征所说的大乱,应该就是跟这个陈留王有关。

    入城的队伍迤逦前进,已然看不到首尾,只是在队伍中间,却出现了一顶十六人合力抬拉的轿辇,赤红色的辇蓬上,垂下无数旒。辇棍在十六个西凉壮汉的肩旁上弯曲变形,但始终结实地承载着辇中之人。

    就连刚刚下跪的人,此时也忍不住抬起头来去看那辇中人。

    那是一个年纪不大的孩子,在辇上盘膝而坐。他的模样长相颇为白净,双眼黑而有神,眉宇之间能看出一种堪比成年人的睿智。最重要的是,那个孩子还身穿皇室服装,雍容华贵的样子也绝非凡夫俗子可比。

    赵月呆呆地望着那个孩子,眼中透露出了惊异与艳羡的表情,他在想这个孩子是不是就是众人口中的陈留王刘协。如果是的话,为什么他一来就要有大乱了?他的到来跟刘征所说的大乱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赵月忽然想起刘征曾经说过,这刘协是当今皇帝汉少帝刘辩的同父异母的弟弟,是已故汉灵帝的次子,母亲是王美人。难道说……

    难道说他回来是要争夺皇位!?

    赵月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眼睛瞪得大大的,嘴也张成了圆形,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想,也许是刘征最近跟他讲了许多权力相争的事情,还有许多前朝的往事。比如秦二世胡亥是如何登基的,秦太子扶苏是如何被杀的。

    赵月头有些痛,他想胡亥当上皇帝,全赖赵高的帮忙,可这陈留王远从洛阳回来,如果无人帮忙的话……

    赵月心里“咯噔”一下,董卓!

    年轻的少年并没有什么出色的天资,他不是神仙,无法未卜先知。但是,赵月他的头脑很灵光,这是善解人意之人通常具有的特质。他仅仅结合自己所知道的前朝先例,便对目前状况做出了大胆的推测,而且这推测分毫不差。

    纵观整个洛阳城,不少士大夫或者有见识的人心中都已有数,而一个普通的士兵能有这样独到的分析,能有这样准确的判断,赵月绝对是唯一一人!

    这一点,他需要感激刘征对他的栽培和帮助。

    坐在辇中的陈留王刘协此时忽然转头,看向了赵月这边,赵月也在不经意间与他对视上了。

    大街上,两个少年人就这样彼此望着,他们的眸子都如同黑玛瑙一样,极具神采,富有灵性。

    人群中传来了阵阵羡慕之声,不少妇人都紧紧抓住了自己孩子的小手,感慨命运无常,富贵在天。

    赵月却从那人的眼神中捕捉到了一种无助,他曾经一度认为是自己错了,地位那么显赫的人怎么可能感到无助呢?

第十三章 林中闻狼嗥() 
在亲眼目睹陈留王入城的第二天,赵月像往常一样来到刘征家里操练。

    刘征却告诉赵月,董卓将于五日后在洛阳皇宫内召集四方诸侯及朝政大臣议事,届时他也要挑几个人负责护卫工作。

    赵月有些诧异地问道:“刘大哥,我觉得不太对啊,自我来到洛阳之后,我们汉军士卒的生活就是吃了睡,睡了吃。而这次议事一定很重要,怎么会叫我们汉军去护卫呢?”

    刘征正在整理他的战袍,听到这话,他放下了头盔,走到赵月身边,道:“你有所不知,据我受到的命令,我需要带两个人立于殿外,而殿内的护卫工作还是由董卓的亲率负责。”

    说完,刘征继续去整理他的服装了,赵月却陷入了不解当中。

    其实,五日之后皇宫内的议事,议论的就是废除汉少帝刘辩,另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这件事。

    董卓这次以他的名义亲书,招来了四方诸侯,如并州刺史丁原、兖州刺史刘岱等等。除此之外,朝中为官者也多有受到邀请,如曹操、袁绍等人。

    因为这一次议事关系到国本,不是一般的小事,故而董卓要求所有手下在细节方面需要多加斟酌。

    恰好在董卓手下有一不出名的谋士,姓贾,名诩,字文和。他向董卓进谏说,可以将未经操练的汉军士卒置于殿外,而将英勇善战的董家士兵留于殿内,这样一来,董军和汉军之间的强弱自分。外地来的诸侯见了,也知汉朝天数将尽,而大势归于董家,董卓的命令,便无人不敢遵从了。

    董卓是采用了贾诩的建议,这才下达了让汉军侯刘征率人守殿外的命令。

    刘征家的小院里,赵月施展完了一套剑法,累的气喘吁吁,靠在屋檐下休息,正是夏季,这么大强度的训练,赵月出了一身汗,不过他的内心却是非常满足。

    刘征从屋里倒了杯水,出来递给赵月,而后说道:“我看你这几日的训练很用功,加上你很聪明,所以进展很快,这种程度已经很不错了。上了战场,即使无法做到所向披靡,也足以自保了。”

    赵月擦了一把汗水,将铁剑放在地上,跪倒在地,谢道:“多谢军侯大人这些日子以来的悉心教诲,赵月感激不尽!”

    刘征欣慰地笑了,将赵月扶了起来,对他说道:“自明日起到议事的那天,你就可以不用来了,我需要做些准备,你也好好的休息几天吧。至于你说的有一个人叫曹平,嗯,那天就定你们两个跟我守殿外好了。”

    “是!”赵月高声答道,然后拜别了刘征,兴冲冲地走了。

    回到兵舍,还没进屋,赵月就看见曹平正和一群汉军士卒凑在一起,不知在聊什么,总之聊得热火朝天。

    这些日子,赵月很少回到兵舍,一回来也是累的倒头就睡。他根本不知道,在这段时间里,曹平已经成了兵舍里一个非常受欢迎的人物。只因汉军没有什么事情,每日吃饱了也就剩下睡觉了,故而大家都闲的发愁。可曹平却别出心裁,他不再整天摆弄那些花花草草,而是把大家都聚到一起聊天。

    曹平把自己当初在家乡时的见闻都讲给大家听,倒也是精彩纷呈,引的大家连连叫好,掌声不断。

    眼下曹平正在给大家讲河北的奇闻,一转头,却见赵月回来了,他赶紧对众人说了句:“诸位哥哥们,今天就先到这儿吧,我们改日再聊。”

    在众人惋惜的声音当中,曹平从人群中挤了出来,来到赵月身边,关切之中又带点儿不满的说道:“长皎哥哥,你可真是大忙人啊,天天早出晚归,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早了?”

    赵月带着笑意,没有着急回答,而是和曹平一起进了屋,坐了下来,这才耐心地说道:“你以为我整天是出去玩吗?告诉你个好消息,我给你小子谋了个好差事。”

    曹平听了,两眼放光,一下子跳到门口,向外面紧张的望了望,生怕这差事被其他士兵知道。在他确认没人偷听后,他这才把门关上,讨好般地问道:“长皎哥哥,什么好差事?我就知道你不会忘了我的。”

    赵月于是便对曹平说了五天之后进洛阳皇宫守卫外殿的事情。

    曹平听后,欢呼雀跃。他长这么大,听不少人吹嘘过洛阳城的宫殿,但没见那些人真的进去过,如今他竟然要进洛阳皇宫了。要知道,那可是皇帝所在的地方,能够在里面出没的,不是大官,也是上将。

    更不要说,他们的护卫任务是在议事期间,曹平知道,在议事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有很多诸侯会来。

    说不定,他还能见到皇帝!

    赵月看曹平这么兴奋,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他躺在了床上,倒头便睡,竟然一觉睡到了翌日白天。

    睁开眼睛之后,赵月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曹平在不在床上。令他吃惊的是,向来喜欢睡懒觉的曹平这天早上竟然没有躺在床上打鼾。

    赵月不知到这个小子中了什么邪,也不知道这个小子起这么早去了哪?他只能先穿上衣服,打算出门去兵舍旁边的树林里操练一下,然后洗把脸。

    刘征曾经对赵月说过,一天之计在于晨,习武之人早上起来最好活动活动身子。赵月目前也勉强可以算是个习武之人了。想到这里,赵月忍不住心中的喜悦,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可谁知一打开屋门,就把这个习武之人吓了一跳,他发现在门的旁边竟然倒立着一个人!

    “曹平?你在做什么啊!”赵月仔细辨认了那张倒着的脸,确认是他同屋的那个小子之后,捂着剧烈跳动的心脏,惴惴不安地问道。

    曹平见赵月醒了,一下子倒在地上,站了起来,小心翼翼地拍了拍身上的土,然后自信地说道:“长皎哥哥,你不是说过几天领我去洛阳皇宫内当护卫吗?”

    赵月满腹狐疑,他确实说过这话,可这跟倒立有什么关系?

    只见曹平呲着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