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西月-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已经顾不得曹操给他使的眼色,也顾不得考虑后果,奋然起身,走到董卓面前,高声问道:“董仲颖,你这次是真的要行此不义之举,留下千古骂名吗!?”

    董卓斜着眼看了看眼前的人,冷冷地一笑,明知故问道:“眼前这不是袁本初吗?这是哪位朝中大臣的晚辈啊,竟然未问过族中长者,就贸然出列,还说出些容易被诛九族的话来!”

    此言一出,席中一人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指责袁绍道:“本初,还不快与董太师赔礼道歉,坐回到席位上去!”

    众人都看过去,原来是朝中太傅袁隗。袁隗是个忠厚老实,而且与世无争的人,他不求什么名利,只是渴求袁氏一族能够安然无恙的度过乱世。方才在袁绍起身之时,他心中早就受到了惊吓,唯恐这个不争气的侄子说出什么牵连袁氏一族的话,没想到袁绍竟然真的说了。

    幸运的是,董卓似乎想要给袁隗一个面子,那意思,只要袁绍肯将息此事,他便不予追究。

    可是袁绍是性情中人,此时被触动了肝火,不要说他叔父的话,就是他亲爹来了,他也绝不更改自己的想法。

    见到董卓不但不知悔改,竟然还拿他叔父作为镇压手段,袁绍拔出腰间的佩剑,对董卓怒目相向。

    董卓先是一惊,但很快就被吕布持方天画戟挡在了身后,双方一触即发。

    袁绍紧紧握着佩剑,看了看周围的众人,竟然没有一个人愿意应声而起,给他帮忙,就连昔日称兄道弟的曹操,竟然还坐在位置上闭目养神,袁绍的心里凉了一大截。再看叔父袁隗,不停地给他使眼色,拼命摆手让他不要冲动。

    袁绍不甘,却也只能大声对董卓说道:“董仲颖,今日我且不与你动手,来日方长,我定要与你慢慢算这笔帐,哼!”说完,袁绍将剑插入剑鞘,而后转身准备离殿,却在门口处被宋宪、侯成二将阻拦。

    李儒见状,连忙从高台之上跑了下来,快步来到董卓身边,小声说道:“主公,依小婿之见,不如先放他走吧,袁氏在朝中势力极大,多门生故交,而且洛阳城中的富商巨贾也多与之有联系,需缓图之。”

    董卓点了点头,一挥衣袖,宋宪和侯成便让开一条道路。

    袁绍头也不回地走了,他要回到河北去,与这些年来结识的那些有志之士揭竿而起,自成一派。在袁绍的眼中,董卓连皇帝都可以换,汉朝也就算是彻底完了,从今日起,他也不准备再做汉朝的臣子,所谓大汉,不过已经成了他心中的一个代名词。乱世之中,他将靠自己的实力争得别人的尊重。

    袁绍走后,朝中再无人敢反抗董卓,虽然不少人心中尚存疑虑,但面对吕布及董卓的逼迫,他们只能是暗暗叹气,无奈地接受现实。

    就这样,东汉第十三位皇帝汉少帝被被迫退位,改封弘农王,其同父异母的兄弟陈留王刘协继位,为汉献帝。

第二十四章 王允的宴会() 
不论是谁做皇帝,只要龙椅上的是刘姓子孙,汉朝就还是汉朝,汉朝的士兵就还需要每天在兵舍待命。

    赵月对于汉献帝登基的这件事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惊讶,因为早在陈留王的车队进入洛阳的时候,他就猜测早晚会这么一天。

    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董卓竟然真的这么丧心病狂,如果再这么任由他胡作非为下去,赵月只怕汉献帝用不了多久也要退位,而接下来登上皇位的不是别人,正是目前朝中的一手遮天的“董太师”。

    这几天,洛阳一带的天气还算晴朗,天空中没有几朵云彩,夏季即将在不知不觉中过去,平日里的温度也并不似前几日那样高。

    每天照常训练汉军士兵的同时,赵月也会在空闲下来的时候做一些关于朝政时事的思考,他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更有了自己的想法。关于如何在乱世之中安身立命,赵月是这样认为的,他想先做士兵,而后做汉朝的将军,将董卓这样的人一网打尽,最终匡扶汉朝正统。

    可赵月不知道的是,在他如此认为的时候,有不少胸怀大志的人却是刚刚放弃这样的想法,因为他们知道汉朝的衰落已经是不可挽回的了,于是便想要借机在乱世中谋取自身的一寸土地。

    当天晚上,洛阳城至兵舍的路上,一人背着月光,牵着马匹走来。身上穿着的依旧是那件红色的旧战袍,脸上依旧很憔悴,之前受过的伤似乎让本来就不怎么强壮的汉军侯刘征更加虚弱。

    刘征来到兵舍,将马匹栓到栅栏处,又到屋中找到了赵月和曹平。

    “刘大哥,你怎么想起来这里了?”赵月有些兴奋,也很高兴,自从那日殿上一别,为了让刘征肩膀上受伤好的快些,他没有去打扰过刘征几次,没想到现在刘征竟然主动来找他们了。

    刘征看起来气色有些不好,可能是之前的伤口尚未全好。须知吕布的力气比较大,而那一剑又正中肩膀,估计即便痊愈,刘征那条手臂的力气也会受到影响。

    “我这次来,当然是有事找你们,不知道你和曹平数日之后有没有时间啊?”刘征微微地笑了笑,语气平淡地说道,言语当中全是客气的意味,丝毫不像一个军侯对两个士兵在说话。

    赵月见刘征有些受宠若惊,连忙道:“刘大哥,你千万别这么说,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和曹平帮忙的,就尽管说就是了。”

    曹平也在一旁附和道:“是啊,军侯大人,您有什么事情,尽管说吧,是不是又有谁要议事,需要我们两个人去做护卫?”曹平一边说一边笑,他只是在开个玩笑而已,却没想到不幸言中了。

    刘征听后,苦涩的一笑,用手摸了摸受伤的肩膀,然后点了点头,轻声说道:“不错,曹平说的很对,的确是需要你们两个去护卫,但是这次有所不同……”

    “这一次,不是董卓召集大家议事,而是当朝司徒,王允大人。”

    赵月看到了刘征揉动肩膀的动作,心中猜想他可能是肩上留下了后遗症,没有好利索,于是连忙请他在自己的床边坐下,又吩咐曹平去弄点水来,待曹平走后,赵月又问道:“刘大哥,你跟我说说,这一次又是什么情况,司徒王允为何会突然宴请满朝文武。”

    刘征笑着摇了摇头,道:“不是满朝文武,但凡是和董卓有密切来往的,不论文官或是武将,均不在邀请之列,更不要说董卓手下的李儒、吕布等人。王司徒这一次邀请的人,都是心中忠于汉室的人。”

    赵月听后大吃一惊,诧异道:“难道说,这个王司徒要对付董卓……”

    刘征未及赵月说完,就点了点头,他非常欣赏眼前的这个少年,虽然只是一个士兵,但是既忠心,又聪明,能够在短时间内成长这么多,刘征也很为他感到骄傲。在赵月刚刚入伍的时候,刘征什么都不放心与赵月说,可现在,刘征认为赵月是一个能拼能抗的好男儿。

    他有什么事情,也可以放心的交代给赵月。

    二人说话的功夫,曹平从树林中的小溪里取水来了。

    刘征便继续给这二人讲述这一次的宴会的大体内容和他们需要做些什么。

    据刘征说,在汉献帝登基的这一段时间内,董卓在皇宫之内的行径堪比禽兽,不仅白日干涉朝政,而且还在夜间闯入后宫,引得朝中不少忠臣义士都义愤填膺,想要将他除之而后快,只是吕布武艺高强,更兼董卓手下的谋士也不在少数,士兵整日绕着董卓行宫巡逻,根本没有下手的机会。

    赵月听到这里,不由插嘴问了一句:“刘大哥,那这次司徒王允的宴会,是不是就是要召集忠于汉室的那些人,商量对付董卓的办法?”

    刘征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我这些日子虽然在家中养伤,却也听到了一些消息,袁绍已经在河北南皮城起兵了,董卓不仅没有治他的罪,反而封了他太守,应该是顾忌袁氏一族在朝廷的势力。但是不知道董卓跟李儒商量了什么对策,竟然将手下的精锐慢慢地从洛阳调离到了函谷关以及长安一带。”

    赵月一拍手,看了看刘征和曹平,说道:“没错,我大哥张端就接到军令,由韩奎率领,前往函谷关驻守了,我也纳闷,为什么董卓要这么做。”

    赵月正在犹豫要不要告诉刘征,洛阳即将出事这个消息。吕布说过,让他不要轻易告诉别人,可赵月揣度刘征跟他的关系,似乎不算是外人。

    正在赵月犹豫的功夫,刘征又开口说道:“不瞒你们两个人,自从董卓在朝中换下了汉少帝,让如今的汉献帝登基以后,四方诸侯都在恼怒此事,如果他们兴兵前来,估计洛阳都有被波及的可能。当然,这些话本不该跟士兵说起,以免霍乱军心,但我早已不拿你二人当作一般的士兵对待,只是我自己都官职微末,没办法举荐你二人在朝中任个一官半职,实在是可惜。”说到此处,刘征有些遗憾地摇了摇头,剧烈的咳嗽了几声。

    曹平连忙将水递给刘征,刘征喝了几口,这才缓和下来。

    赵月听了刘征的话,暗地里恍然大悟,他终于明白之前吕布为什么让他劝亲友离开洛阳了,估计就是因为吕布知道了洛阳即将发生战事,担心他的亲友来不及避难,所以才特地跑来报信。

    天下的时局风云骤变,今日在大殿上耀武扬威的人,明日就可能死在手下将领的手中。赵月实在不敢想象,未来究竟还会发生些什么。但是他只坚信一条,他不愿意让自己在乎的人受到伤害,更不愿意让别人亵渎他的忠义。

    可赵月还是不明白之前考虑到的那个问题,于是继续问道:“刘大哥,既然如你所说,董卓和李儒应该预测到了各地诸侯有可能兴兵前来,那他们为什么要把军队调往函谷关?而不是镇守洛阳呢?”

    刘征皱了皱眉头,赵月所说的正是问题的关键,他也不明白。

    按照常理来说,知道大军压境,不应该是调重兵集结,准备决战吗?即便不把重兵屯在洛阳,也应该屯在洛阳以东的虎牢关隘。

    可董卓的做法却好像是要将洛阳城拱手送人,如果洛阳是一座小城,这倒是可以理解,可洛阳是汉朝帝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董卓总不会把帝都和刚刚扶持上位的皇帝都白白让出去吧。

    总之,赵月和刘征怎么也猜不出来董卓心中到底在想什么。

    “哎呀,不管那些了,我现在只想知道,在王允大人的宴会上,我和长皎哥哥究竟是站在屋里还是屋外?”曹平天真的话语让原本凝重的气氛变的轻松起来。

    刘征笑道:“这一次,王大人托我找两个信得过的心腹担任护卫,只需要站在屋里即可,不用在门外。”

    曹平放心的点了点头,引得赵月和刘征哈哈大笑,笑的过程当中,刘征又开始剧烈咳嗽,这让赵月看了十分心疼。他不知道刘征的身体状况究竟如何,为什么仅仅是被刺伤了肩膀,却会一直咳嗽不断。

    赵月问刘征是不是因为剑伤还没好的时候受了伤寒,所以落下了病根,导致现在咳嗽不断。

    刘征却只是说现在是夏季,空气有些干燥,他嗓子有些干痒罢了。

    三人就这样在一起聊了一会儿,待刘征走了之后,赵月算了一下时间,王允的宴会将在三天后举办,也就是说他和曹平二人还有三天的准备时间。

    本来,赵月还在担心武器的问题,总不能去司徒府上做护卫,不带任何兵器吧。

    结果等第二天的傍晚的时候,刘征就给他们送来了担任护卫时需要用到的一些东西,比如铠甲、兵器、头盔等等。

    令他二人没想到的是,这次领到的东西绝不是上次汉皇宫中的那些破铜烂铁可以比拟的,这些东西,都是精良的器物。而且刘征还说,这是王允亲自挑选给他们的。

    曹平摸着锋利的剑,好奇地问道:“那王司徒是个文人,怎么会懂兵器的好坏?”

    刘征解释道:“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王司徒虽然是朝中的文官,却喜好兵器,尤其是在他府中,还有一把宝刀,上面镶有七颗宝石,人称七星刀。如果你们这次去有机会目睹到那把宝刀的话,倒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赵月将护卫用的一应东西收拾好,然后问道:“刘大哥,你不与我们一起去王司徒的府上吗?”

    刘征摇了摇头,道:“我的身体还有些虚弱,这几日往返于洛阳和兵舍之间,就已经有些吃不消了,护卫之事,我相信你二人的实力。王司徒那边我已经打过招呼了,他交给我的差事,我也就算是完成了。这一次,只能是靠你们二人了,不过放心,参加宴会的都是忠于汉朝的人,你二人作为汉朝的士兵,想必不会出什么事。”

    谈话结束,赵月和曹平二人将刘征送到洛阳城门处,这才在夜幕下返回兵舍。

第二十五章 七星刀出鞘() 
等到王允举办宴会的日子,赵月和曹平早在下午就做好了准备,带上了护卫用的行头和兵器,准备到王允府上去更换。

    这次的宴会,王允对外宣称是他的生日宴,只有包括刘征在内的少数与会人员知道他的真实意图,当然,刘征告诉了赵月和曹平,所以这两个人也知道王允宴会的实际内容。

    既然保密性如此之高,赵月和曹平当然不能穿着士兵的服装在洛阳城的大街上招摇过市,然后走进王允的府中。

    王允的司徒府在洛阳城北,位于汉皇宫的西侧,整个府院的面积不算小。毕竟司徒列为三公之一,府邸的大小要合规制。整个府院的围墙是白色的,瓦是黑灰色的,可见主人具有一派儒雅老者的风范。

    赵月二人到达王允府门口时,天色还没有近黄昏,太阳也悬在天空中,没有西坠,看来时间还早得很。

    赵月向家丁说了声,家丁便小跑进府去通禀了,片刻后出来了,对二人说道:“你们两个应该就是刘征大人找来的护卫了吧,进来吧,我家大人已经在正堂了,你们可以找个地方将衣服换上。”

    “多谢通禀,我二人这便去换衣服。”赵月礼貌地说了句,然后和曹平进了王允府。

    府内并没有多少屋子,绿化却不少,四处都是花草,高高的树木参天,让人猜想是何年何月所种植的,巨大的影子垂在地面上,让行走在下面的人感觉到一阵清凉。

    赵月和曹平换好衣服,先到正堂去参见了王允,王允对他二人的到来表示满意,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赐了赵月和曹平一些赏钱,并且嘱咐这二人不得将宴会的内容对外人说起。

    用钱封口,这是上层人对待掌握机密信息的士兵的惯常做法,王允不知道刘征为他找来的这两个人究竟是否可靠,他本来准备宴会结束就将赵月和曹平除掉,已绝后患,防止董卓日后收卖二人,导致事情败露。

    不过,王允考虑到刘征这层关系,还是选择了较为柔和的方式,希望这两个小兵能够识时务。

    赵月和曹平二人可并非王允想的那么不堪,他们肯定不会将宴会内容泄露出去,不过这不是识时务,而是识大体,忠于汉朝。

    当然了,这些王允是不会相信的,毕竟在他眼中,赵月和曹平就是两个士兵。

    傍晚时分,王允府中已经四处亮起了火光,空气中除了院里草木的清新气味之外,还多了几分厨中佳肴的芳香美味,客人们也从四处过来,络绎不绝。

    “哟,这是袁隗大人,听说您的侄儿自洛阳出走,到了河北,不仅没有治罪,反而还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