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源源不断的相处;可他们和赵月不同,他们与赵月乃是新交,内心充满未知,所以忍不住去探究,然而,这种未知感一旦被打破,就不会存在这种情况了。”
郭嘉听后,连忙道:“主公明鉴,不过,想必主公也知道,赵月最近一段时间在洛阳,做了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收获了不少民心,主公您是否该为我军未来考虑一下,想些对策?”
曹操听后,点了点头:“嗯,你说的很对,朝中丞相曹元泽被刺,凶手是赵月的贴身侍卫统领,说他和这刺杀行动没有关系,世人恐怕都不会相信。敢于在皇帝眼皮下面派出自己的身边人去刺杀高官,足以见此人虽然年纪轻轻,但却心狠手辣,这种人,如果放任下去,将来确实会成为我军的大患。不过奉孝,你可知道我这次想要和赵月一同出兵对抗孙策,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吗?”
郭嘉听后,皱了皱眉头,显然,他之前还没有想到另外一层意思,看到曹操动了动嘴唇,准备开口讲解,郭嘉连忙笑着制止道:“主公且慢,可否容臣思量一二。”
曹操摸了摸自己的胡须,露出了老谋深算的笑容,并未着急开口。
郭嘉又想了想,确信自己猜对了君意,这才试探地问道:“主公你不仅想要展示我军的实力,还想要看看赵月军的实力,如果他的实力很强的话,主公你会采取手段,这样对吗?”
曹操用手在郭嘉面前点了一下,又小心翼翼地看了看府中的周围,确信并无外人可能听到他接下来要说的话,他这才放心地点头道:“知我者,奉孝也,目前我军已经占据了中原,惟有汝南的孔伷、北海的祝融未图,而且,若论实力,我军此时与赵月开战,有十足把握取胜,我想这一次共同出兵,就能看出他的能力,如果确信他日后可能对我军造成巨大威胁的话,我会将其留在许昌。”
郭嘉深吸了一口气,他知道主公曹操的这一个“留”字代表着什么,只不过,身为臣子的他,必须为曹操提一个醒,那就是河北的袁绍实力也很强大,如果对方因为袁术的死前来讨伐,那么赵月还是可以具备很大的利用价值的。
曹操听后,只是看着天空中尚未南飞鸟,并未发表一言,停了很久,才对郭嘉说道:“好了,奉孝,这些事情放在今夜之后再谈,准备准备吧,等夜深之时,宴会就要开始了。”
?(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九章 宴会()
对于曹操来说,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其实不值一提,他的最终目的是统一天下,任何人都是他称霸路上的配角,都会被他一一消灭,唯一的区别便是时间点的问题。
袁术很早,赵月的还不确定。
在曹操的心目中,赵月这个年轻人是令人感到可怕的,之前董卓主政的时候,他和赵月在王允府中见面,真的只是觉得这是一个稍微出众一些的小兵,对他的期望也不过是将来可能会做到将军,都督。
可万万令人没想到的是,他竟然在二十岁的时候就成为了一方君主,麾下诸多谋士良将,盘踞司隶,令人怖惧。
世间的人对于赵月的身世抱持怀疑态度的有很多,有的人根本不相信他是什么所谓的秦始皇的后人,秦朝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四百年,谁还能分辩出自己的先祖是不是秦皇室?不过曹操心里还真的相信这个赵姓的年轻小子就是秦始皇的后人,不然的话,曹操无法为他这么快速的成长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
郭嘉走后,曹操一个人慢慢地背手走向休息的房间,想要休息一下,然后再赴晚宴,看着逐渐黯淡下来的天色,曹操忍不住叹息道:“嬴政虽死,皇权至高,其虽死,百年后,子孙尚能乱世为诸侯,真是奇哉怪也……”
许昌馆驿,赵月也在做前往赴会的准备,贾诩和赵月站在他身旁,看着他穿上华丽的服装,尽显儒雅与权势,更是将二十岁的稚嫩全部隐藏,彰显出来的都是心机与城府。
赵月的黑色的头发捆绑在后面,秀气的脸庞虽然久经战场,却依然保持白嫩与俊朗,一双坚定有神的眼睛,透露出了与这个年龄不符的成熟,根本不是几年前那个混沌无知的他所能比拟的。
爽朗地一声过后,赵月束紧了腰间的玉带,张开手臂,转身看着贾诩和赵云,浅笑着问道:“你二人为何在此无言?待会儿赴宴,我料定曹操麾下必有诸多能人发问、诘难,你们若是这样的话,岂不是给我丢丑。”
贾诩也笑道:“主公多虑了,待会儿赴宴,我二人必定会竭尽全力,使尽浑身的解数,不令我军威严受损。”
赵云也跟道:“主公放心,赵子龙保证不辱使命!”
赵月点了点头,忽然一改表情,严肃地道“我两军虽为同盟关系,之间也没有什么利益纠葛,但是人心难测,特别是在乱世,现在身在屋檐下,稍有不慎,便会有所风吹草动,届时,你二人要打起十二万分精神,除了在许昌坊间搜罗消息之外,也要多多笼络曹操手下的官员,以防万一。”
贾诩点头应允,三人准备妥当,便一同前往曹操的府上去赴宴。赵月不再乘车,而是改起赤兔马,贾诩也骑马随从,赵月则是率领三百卫士殿后护卫。
清凉如水的许昌夜间,长街上的人知道赵月今夜必定会从馆驿出行,前往曹操的府中,所以纷纷手持花灯前来观望,人潮涌动,给深秋的萧瑟带来了几分温暖,热闹之间,好似过节一般。
人群之中,对于这样一个骑着血红马匹的帅气青年,也是传出几声议论。
绑着小辫子的女孩一手拉着妈妈的手,另一只手则是拿着一个小风车,羡慕地问:“妈妈,妈妈,这个哥哥好帅呀。”
妇女将孩子拉到自己的身边,笑眼弯弯地回答道:“是啊,他是洛阳那边过来的大官,听说很厉害的。”
“诶,这么年轻就这么有能耐了,俺都四十多了,还只是个铁匠,唉!”另一个光着膀子,露出古铜色肌肉的壮汉眼里全是羡慕,摸着脑袋,忍不住发声道。
许昌的夜里,建筑给人的感觉都是冷冷的,不像洛阳那样燥动、热闹,天边的圆月洒下皎洁的光辉,更是给这清凉如水的夜晚增添了一种别致的氛围。
因为赵月的到来,加上许昌新会的举办,这些冷冰冰的建筑上都点缀上了红彤彤的灯笼,其中燃烧着的火苗,让赵月心中暖暖的。
一路避开拥挤的人群,在曹操府中派来的卫队的引导下,径直走到了曹府门前。
曹操已经站在门口迎接他了,赵月见状,赶忙从赤兔马上跳了下来,上前打招呼。
寒暄过后,曹操的眼睛还是忍不住放到了那匹好马上,“长皎,昨日你来,未乘马匹,我竟都没有注意到你的坐骑竟然如此别致,如果我所记不错的话,这应该就是吕布胯下的坐骑,赤兔马吧?”
这一番问话,加上所处环境的渲染,竟然让赵月有些感触,他忍不住叹息一声,回答道:“不错,此马本是董卓手下李肃的坐骑,丁原过黄河后的平港一役,吕布杀了李肃,夺得此马,日前,我平定弘农祸事,俘虏了吕布,又将此马收为己用。”
此话一出,引得曹操麾下一不知名谋士的反问,“秦王大人,您是不是错了,吕布那马匹分明是他嗜主投敌之后,董卓赐予他的,还有,下官有一事不明,秦王您在弘农俘虏了吕布,为何又要将其杀掉呢?”
赵月听了此话,嘴一瘪,冷笑几声。
贾诩见状,赶忙在一旁跟道:“这位同僚也许不知,我家主公那时尚在军中为兵,亲身参加了平港之战,对于事情的发展,都是亲眼所见,敢问你又是从何判断你所知道的是对的?”
那人被呛,有些不悦,继续喋喋不休地追问道:“哦,原来如此,那秦王为何杀吕布呢?在下想要指教。”
赵月缄口不言,贾诩站在赵月身后,去看赵月的眼睛,似乎从中看到了些什么,便也不在说话,赵云虽不明真相,可见主公和贾诩两个人都没有做声,他也只是老实地守在赵月身旁。
场面有些尴尬,曹操这才圆场道:“哈哈,时间不早,进府再说,进府再说。”
主人发话,无人不从,一行人按次序进府,又按身份落座,只等开宴,曹操却又对郭嘉使眼色,令他发难,一试赵月。(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章 毁盟之心()
宴会会场布置的不甚华丽,更加注重温馨,让人觉得这不是一场势力主层次的聚会,更像是平民百姓之间的平常宴席。
众人围坐,以曹操手下的官员居多,赵月只是和贾诩、赵云坐在客席上,徐晃率领大军在城中布防,所以没有出场。
身穿靓丽衣服的侍者为席上的人将酒杯填满,赵月低头看着酒杯里逐渐升高的液面,心中对于刚刚在门外被问到的那个问题还是耿耿于怀,难以释怀。
灯火既明,雅乐奏起,初时声小,最适合人们一边喝酒,一边讨论事情。
赵月是客,不好率先开口,只能是坐在座位上,等候主人曹操的吩咐。
曹操还未开口,郭嘉先从席上站了起来,问道:“敢问赵月大人,此番前来我许昌,可否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呢?”
赵月笑答道:“哪里是什么宾?我祖先嬴政虽是西川人士,但我从小是生长在昆阳,昆阳和许县同属颍川郡治下,此次前来,也算是到故乡看一看啊。”
对于赵月所说的,郭嘉还真挑不出任何的话语来反驳,不过在这之前,他已经和主公曹操商议过了,一定要让赵月心甘情愿地和他们共同出兵寿春,而且是在不回洛阳调兵的情况下。
郭嘉便继续道:“既然如此,那如果赵月大人的故乡受到了外敌的觊觎,赵月大人可否能够坐视不管呢?”
这句话问出来,赵月倒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他并不知道孙策已经攻败袁术,占据了寿春的消息,或者说,他知道这个消息,但是并没有把这个消息看的多重要。
毕竟寿春距离他的司隶很远,再者孙策这段时间以来攻城略地,多有成果,这也不是什么出人意料的消息。
赵月久久没有回答,他不知道郭嘉这么问的意图是什么,最后,出于礼节,赵月还是回道:“赵月自幼生在桑梓,饱受乡亲厚恩,如果家乡有难,我有能力帮助却坐视不管,这岂不是违背天道的不义之举吗?”
“哈哈,好,说的很好!”曹操忽然在座位上爆发出了爽朗地笑声,让赵月有些措不及防。
在赵月的心中,曹操就是一个老谋深算的狐狸,他的笑,一般都是猥琐且极具狡黠的,可是这一次,这笑容出人意料的硬朗,其间必定有古怪。
不明所以之时,曹操终于开口解释道:“长皎有所不知,江东之虎的儿子孙策,已经占据了长江以南的诸多领土,而且今日刚刚攻克了袁术的寿春,下一步的目光,恐怕就是中原了……”
听到这里,赵月总算是明白了曹操的意图,他笑着摇了摇头,未等曹操将要求彻底提出,就婉言拒绝道:“孟德杞人忧天了罢,孙策勇则勇矣,可论年岁,论手下将官的素质,哪一样又是能够匹及你的?他一定有自知之明,不敢前来犯境。”
曹操听了这话,脸色不由得一沉,他心道赵月年纪轻轻,不知道好歹,刚当了几天秦王,就开始目中无人了。
何况,还是当着他这么多手下人的面。
再加上此刻是在自己的地盘上,曹操心头的这股怒火来的突然,却也合乎情理。
不过,两军之前的同盟关系毕竟维持的良好,他此刻也不好突然发怒,只能是继续面带微笑,强撑着说道:“长皎啊,可孙伯符已经命其弟屯兵寿春,更是调集数万人马守城,其势直逼徐州,我若再不将此事放在心上,恐怕徐州沦陷的时候,悔之晚矣。”
二人说话的功夫,在场所有人都目不转睛地看着曹操和赵月两个人脸上的表情。贾诩的眉头时而皱起,时而舒展,似乎是被席间越来越诡异的气氛所影响到了。
至于赵云,更是不敢大意,一只手已经按在了腰间的佩剑上。因为他注意到了席间曹操手下的那些将领的深情变化,他们都开始把端着的酒杯放下,手也不自主的放在了兵器上。
这些人诸如于禁、曹仁、曹洪等人,对于主公曹操的了解已经很深,曹操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他们就能够从中领会到隐含的命令。
曹操刚才极为不悦,他们察觉到了,所以此刻一个个都剑拔弩张,做好了一切必要的准备。
这次宴会刚刚开始,曹操心中就已经明白,赵月不再是之前那个容易控制的人了,的确匡亭之战,赵月已经从小兵跃升到了君主,让曹操感叹他的成长速度惊人。可即便如此,匡亭之后,赵月事事还是要看曹操的脸色,诸如让出宛城一带的领土。这让曹操觉得,赵月虽然充满威胁,但好歹是可以控制的。
可是这次再相聚,当曹操尚未提出请求,就被了解到意图的赵月所拒绝之后,曹操感觉到了一种不满。
准确的来说,是一种担忧,曹操担忧如果放任这种情况下去,恐怕会造成他更加不愿意见到的情况出现。
那么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之前和郭嘉提到的:将赵月留下来,不再放他回洛阳。
曹操心里这样想着,已经把这个计划提上了日程,可是,说服赵月出兵是必须的,他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岂能以为赵月的一个否定,就打乱全盘计划?
“孟德?”尚不了解曹操想法的赵月见曹操久久没有说话,忍不住问了一句。
曹操醒悟过来,赶忙回道:“哦?长皎,我刚刚再思考解决孙策这个大患的问题,一时神游天外,长皎不要怪罪。”
赵月只道曹操说的是真的,也并未深想,继续按照他自己的想法言道:“孟德何必多虑,长皎与那孙伯符颇有些交情,只要我一纸书信,就可以劝说他退兵寿春,如若不然,我再回洛阳起兵,和孟德与他决一死战。”
对于赵月来说,这只是缓兵之计,缓孙策之兵,也缓曹操的请求,一石二鸟,倒也干脆利落,只是,有的人偏偏不肯买账,比如曹操。
他平淡地说道:“长皎,一切恐没有那么简单啊。”(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一章 繁复的关系()
赵月不解,问道:“孟德何出此言?”
眼下毕竟是在许昌,不是在洛阳,曹操的底气看起来都比赵月足,他站了起来,忍不住叹气道:“我近日听闻,孙策已经派使者前往河北袁绍处,请求袁绍出兵进攻长皎治下的河内郡,他则是会出兵进攻徐州……我们两军同盟,天下皆知,孙策此次既然已经联合的袁绍,又怎么会因为区区一纸书函而放弃?”
赵月听到这个消息,浑身都忍不住颤抖了一下,用了好大的努力才使自己保持冷静,不至于失态。
他有些慌了,不知道曹操说的这个消息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为什么他在出发之前没有收到陆泽的禀报?
如果这是真的,他知道后,怎么可能还放下自己势力内的大事,有闲心来许昌这边做客?
其实,曹操并没有收到这个消息,此时的孙策,虽然有袭取中原的意图,但并不想急于去实践,毕竟曹操和赵月的联盟一时间很难攻破,而且他和袁绍之前并无任何交流,怎么可能说遣使求援,就遣使求援呢?
曹操这样说,只是为了坚定赵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