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王朝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塞北王朝金- 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就动了太祖一系的奶酪了,当时的宗翰要造反的话,即便不能完全统一金国,以华北平原和北方大本营分庭抗礼,那绝对没有问题。

    不过话说回来了,以上都只是猜测,那只是高庆裔的建议,宗翰只是听听而已。

    或许这些对话泄漏了,让太祖一系心生厌恶,以至于最后被反攻倒算。当然了,太祖一系并没有出手,而是把宗磐推到了前台,让宗磐出面搞死宗翰。

    这正合了宗磐的意,这小子用老高的事兴大狱,山西路转运使刘思被处死,肃州防御使李兴麟被免官……

    生性暴躁的宗翰,坐视心腹亲信一个个被杀,无能为力,未及一月便愤懑而死,终年五十八岁。

    其实宗翰想多了,每个人都有吃屎的时候,你非要细细的品尝,郁闷死也难怪。

    还有一种说法,说完颜宗翰被下狱了,是在监狱里被折磨而死。

    虽然宗翰不被待见了,但毕竟是大金功臣,朝廷还是在死后让他风光了一把,追封其为周宋国王,正隆二年(1157)为将封金源郡王。

    大定年间(1161~1189),改赠为秦王,谥号“桓忠”,纎祭于太祖庙廷,并改葬撒改、宗翰于帝陵西南二十里。

    宗翰功劳不是盖的,历来被视为女真开国第一功臣。

    《金史》有段评价说:“宗翰内能谋国,外能谋敌,决策制胜,有古名将之风。临潢既捷,诸将皆有怠忽之心,而请伐不已。越千里以袭辽主,诸将皆有畏顾之心,而请期不已。观其欲置江、淮,专事陕服,当时无有能识其意者。甫释干戈,敛衽归朝,以定熙宗之位,精诚之发,孰可掩哉。”

    明朝的王世贞对宗翰评价更高,说:“自古夷狄之得志于中原者,毋若金;而金之所以得志者则皆粘罕为之也。……粘罕之初策,以西举夏定关陕,而后遣将渡江以追高宗,其意谓夏可朞月而下也。举夏则肘腋之患除,定关陕则右臂之援绝。粘罕不死宋之为宋,未可知也。夫粘罕一小虏耳,取燕下汴、算无遗策,涸宋之府库而不与其富。建策立太祖之冡嫡,而其主不能夺。使金之吴乞买得贤于宋之太宗,噫孰谓胡无人哉。”

    这两段话其实都不难懂,咱们也就不翻译了。

    宗翰死后,其心腹相继罢官被杀。

    希尹看势头不对,立刻请求退休,朝廷下诏不准。之所以不准,是这帮人没打算放他一马,你要回家养老了,还怎么弄死你?

    虽然不准,但是相位你要交出来,于是希尹大人就灰溜溜去任兴中府尹。

    这老哥也就勉强苟活了两年,还是没有逃脱被杀的命运,咱们以后再说。

    宗翰所有心腹几乎被杀戮一尽,唯一逃过毒手只有一个韩企先。

    这一切都是宗翰自己的选择,怪不了任何人,之前咱们说的匆忙,趁着这个当口,咱们把立储的细节在说说,理一理这场皇位的更迭。

    咱们之前说过,吴乞买继位之后,合理的接班人是他的弟弟完颜斜也,可惜完颜斜也死在了天会八年。

    接班人死了,吴乞买的心思就活络了,他想让自己的庶长子宗磐充当谙班勃极烈。这个时候也是变革的时候,兄终弟及这种继承方式太不靠谱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高尚,在皇权日期强大的金国,你不能要求没一个皇帝都高尚无私。

    在皇位更迭之中,只有一个人心思不正,我的高尚就是我后代的墓志铭,而且一会有这么一个人出现,来结束这个不靠谱的兄终弟及制度,如果这注定的,为什么那个不能是我呢?

    咱们之前也解释过谙班勃极烈的意思,那就是汉语中的皇太子和皇太弟,合法的皇位接班人。

    如果顺利实施的话,宗磐做了皇帝,从此父死子继,太祖一系则会彻底于皇位绝缘。

    从太宗的角度来说,他面临的尴尬很大,首先太祖一系的实力很强大,宗干又一个特别能干的人,再辅以宗辅、宗弼等人,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太宗一系都落于下风。

    当年太宗被宗翰以私动国库绢帛为由,按在地上揍了一顿绊子,这事看起来过了很多年,但双方心中都是过不去的坎。

    对宗翰来说,他不相信太宗会忘记这件事,一旦太宗一系彻底得势,他一定会被反攻到算。

    对太宗来说,这不是原谅不原谅的问题,这一顿板子下来,屁股受伤是消失,他和宗翰彻底走道了对立面,这才是大事,无论他如何示好,宗翰都不会相信自己。更何况,在他的心底,也是记得的吧,所谓的示好,不过是权宜之计。

    更总要的是,太宗的儿子表现都很一般,即便是立于风口浪尖的宗磐,也表现的很不合格,至少不是一个合格太子,其为人非常跋扈。

    因为他的跋扈,就把宗翰给得罪了。于是宗翰彻底的走道了太祖一系。

    只从太宗中风以后,宗干就非常的担忧。因为宗磐是太宗的儿子,他可以随时进入皇宫,一旦皇帝驾崩,宗磐就可以抢先一步,在灵柩前继位。

    皇帝这个东西就是这样,在力量平衡的状态下,谁先到就谁先得。

    对宗干来说,事情不能太着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先确立一个大家都可以承认的人选。

    (本章完)

第202章 202立储和汉化() 
    宗干是否想过自己做皇帝?在下认为他想过!不过以宗干绵里藏针的个性,他自己就给否决了。

    就事实来说,宗干在各方面的优势都很足,都可以是皇位的最有力竞争者。但他有一个致命的硬伤,他是阿骨打的长子,但他是小老婆生的,他是庶出的长子,投胎投错了,这个一定会成为对手打压自己的理由。思来想去,为了防止再起波澜,就把完颜亶给推了出来。

    完颜亶的父亲是太祖阿骨打正室慈惠皇后所生的完颜宗峻的长子,也就是太祖嫡长孙。这个身份继皇帝位,那是天理人情国法都符合,没得毛病挑,当然了除了实力。

    完颜亶一个小崽子,能有什么实力?但实力这个东西,除非你有压倒性的优势,否则并没有什么卵用,不过是彼此的砝码而已。只有名份才是最为重要,孔夫子曾经曰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尤其是在三方平衡的时候,名分太重要了。

    咱们前面说过宗峻早死,依照女真旧俗,宗岭的老婆孩子都归了宗干,这其实不仅仅是女真的风俗,古代中国的少数民族机会都有这个风俗。

    兄弟取嫂子,儿子取除亲生母亲外所有父亲的遗孀,这叫做收继婚。

    这么办肯定有好处,否则谁会这么办?因为遗孀嫁往别处,就会带走嫁妆,一则失去了老李,二者失去了财力,收继婚则可将其约束于本家或者本族内,让肥水不流到别人的田里去。

    宗俊死的时候,完颜亶不到五岁。

    据说少年的完颜亶聪明好学,宗干也很靠谱,对这小子如亲子一般,留在身边言传身教,并令汉臣名儒授其儒家经典。这以手很有意思,这为女真汉化打下了基础。

    汉化好吗?这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在下也不揣冒昧的说道两句。

    现在有一些人,很莫名其妙,他们把少数民族汉化当成衰落的标志,这一点很搞笑,简直不值一辩,咱们随便列举几个强大的少数民族王朝。

    辽是从世宗耶律阮到景宗耶律贤再到萧绰完成了汉化,最后在圣宗一朝彻底繁华,才有了鼎盛的辽国。

    在说活金,金从熙宗完颜亶开始到海陵王完颜亮再到完颜雍完成了汉化,在章总完颜璟时期金空前强大。

    清朝在康熙时期完成了汉化,最终成就了康雍乾盛世,当然了这个盛世的水分很大很大,咱们又机会的话在讨论,但起码比多尔衮时期要靠谱的多。

    所以,汉化意味着强大。

    很多人又要说了,你说的是不错,汉化之后这些王朝是强大了,但也迅速的衰落了,这难道不是汉化带来的恶果吗?

    这不是在下yy ,这是当今的一派主流思想。

    对于这个主流,在下送两个字:脑残。

    说的好像不汉化,这些少数民族就能千秋万代?这不是扯淡吗?

    蒙古人怎么样?那是横扫亚欧大陆的无敌之师,结果怎样?拒绝汉化的结果是胡虏无百年之运,不到一百年,蒙古人又回到了草原继续放羊,除了军事,他们从来都没有真正的强大过。其他拒绝汉化的民族,或者没来得及汉化的,在下就不列举了,都是过眼云烟罢了。

    其实啊,汉化不是专属符号,不是汉人同化了少数民族,让少数民族变得和汉人一样手无缚鸡之力。而是汉人掌握了当时最为发达且文明的文化,建立了架构完整的国家,这是先进的,你不这么玩,你就容易出乱子。

    一个民族在刚起步的时候,是可以靠着血缘、裙带的简单关系,建立一个强大的团体,但团体变大以后,还能只靠裙带和血缘来管理吗?显然是不行的。

    所以他们必须要学习先进的文化,而当时的汉人掌握了最为先进的文化,于是就有了汉化一说,仅此而已。

    于是汉人掌握的文化又成了攻讦的对象,文化嘛,总有纰漏,你要以鸡蛋里挑骨头的想法去看待文化,那么没有什么是完美的,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答案也就不同了。

    你敢说西方文明优于中华文明?我看未必,雅典民主文明都几千年历史了,不也知道了工业革命后才辉煌了几百年,而中华文化辉煌了几千年,不也才没落了几百年,你就敢轻易的嘲笑吗?那些嘲笑者,你们不配。

    又说了很多题外话,咱们还回到立储的过程。

    有了这层关系,年幼的完颜亶坐了皇帝,就等于宗干当皇帝一样。

    人选确定了,事情就要开始办理了。

    太宗病重,宗翰从云中返抵京师。

    第二天,宗干把宗翰、希尹和宗辅召至家中,商讨立皇储之事。

    具体怎么谈的,已经不太清楚了,除非在下yy,但宗翰的一句话被记录了下来,说:“储嗣虚位颇久,合刺先帝嫡孙,当立,不早定之,恐授非其人。宗翰日夜未尝忘此。

    估计这话也有几分水分,最大的水分来至于是谁说的,以宗翰的智慧,他为什么要说,反正自己没打算当皇帝,你们爱立谁立谁,我为什么要说呢?这话宗干说才最为合理。

    冒昧的揣测再一下,这盆脏水是在宗翰死后,才由太祖一系泼在了他的身上,让太宗一系更加的恨他,也让后人对宗翰多了一分鄙视,你宗翰你个走狗而已,主人不急,你急个啥劲呢?

    之后的故事版本中,不少人说,宗翰拥立完颜亶,原因在于完颜亶年幼好摆布。

    这不是扯淡吗?以宗翰当时的实力,谁当皇帝有区别吗?太宗活着的时候,又能拿他怎样?

    计议定下,一起向太宗上奏,病重的太宗皇帝抗拒了几次,但效果不大,他明白自己无能为力了,自己的儿子是烂泥扶不上墙。

    万般无奈之下,也是为了宗磐能够安度下半身,吴乞买只好册立完颜亶为接班人,下诏说:“尔为太祖之嫡孙,故命尔为谙班勃极烈,其无自谓冲幼,狎于童戏,惟敬厥德。”

    (本章完)

第203章 203女真的仓颉() 
    立储的过程大致就是这样,咱们还回到宗翰的话题

    宗翰是一个野蛮的人,这点无可厚非,他的所作所为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但他也是一个有功的人,至少对女真人来说,他是大大的功臣。

    狡兔死、走狗烹,宗翰最终也没有能够逃脱这个宿命。表面上他是因为权利争夺被杀,实际他是被时代淘汰了,现在的女真已经不需要他了。除非金国要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否则宗翰就变成了多余的武夫。

    犹记得当年意气风发,灭辽国,灭北宋,弹指之间强虏灰飞烟灭,到头来又得到了什么呢?

    如果在望后看看,看的在远一些,他的悲剧在完颜乌古乃时代就已种下了,他的爷爷完颜劾者不受乌古乃的待见,使得劾者这一支彻底和皇位绝缘,那怕劾者拥有撒改那样的儿子,和宗翰这样的孙子,也不能走上老大的宝座。

    当他们找到了成功的钥匙,受到了万人敬仰,才发现锁心被人给换了,他们还要继续站在门外,为别人看家护院。

    还能说什么呢?无奈啊!这都是命啊。

    也许在某个时候,宗翰动过取完颜亶自立的想法,但那也只是想法,他最终没有做啊,他还是交出了权利,回到了朝廷,当上了一个看似荣耀,却没有任何实际权利的太傅,在这一点上他是高尚的,他为国家放弃了自己的私欲。

    不想当厨子的裁缝不是好司机;不想当皇帝的权臣不会有好下场。

    他究竟是稀里糊涂的被人裹挟着死去,还是看透了一切,顺应了时代呢?

    在下相信,以宗翰的智慧,他肯定看透了,他一切都看透了。哪怕他看打了未来,悲惨的未来,他也在所不惜,现在的女真是他一生的心血,他只能呵护,不敢有半点非分之想。

    审判别人,每个人都可以,但审判自己太难了,宗翰成功了,他审判了自己,放逐了自己,在这一刻,他不在是一个铁血的军人,而是一位智者。

    既然要注定了凋落,那就死的安详一点吧。

    时也、命也,人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命运或许会阻碍你的成功,但绝对不会阻挡你成长。因为成功需要外部因素,而成长则取决于外部。

    高庆裔曾规劝过宗翰,千万不要回京,就在南京做一个土皇帝,但他拒绝了,也许在宗翰的心里,他希望女真强大,希望完颜家族强大,哪怕被剥夺了本该属于自己的权利。

    他放弃了,他也成功了,女真也成功了。

    宗翰的被杀,可以看成一个分水岭,一个时代的终结,女真要从马上下来了,走了几步之后,他们上马也变得困难了。

    这不怪汉文化,只能怪大家都只是小姐的身子而已,都是一样的人,只是恰好你出生了中原,而我出生在了白山黑水之间。

    趁着宗翰的死,咱们把宗翰的几个亲信给交代一下,他们贯穿了这个时代,有助于咱们回顾过往。

    完颜希尹生年不详,卒于公元1140年,幼名古神,也有译作兀室、悟室,其父是完颜欢都(大家还记得吗?)

    完颜希尹在反辽战争中,或随完颜阿骨打,或随完颜撒改,或与诸将征伐,屡立战功。

    女真反辽初战告捷,希尹即与宗翰自撒改军前来致贺,并完颜阿骨打劝立国称帝。这个事情咱们说过,当时阿骨打还欲拒还迎了一把。

    希尹不仅是善于谋略的军事将领,还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改革家,还是一位造诣深厚的文化人。

    公元1115年金朝建立,完颜希尹受命创造了女真文字,这可是一件天大的功劳。

    为华夏民族造字的仓颉,那是被我们尊为神一般的存在。可惜完颜希尹是女真人,生活在一群貌似有品位的流氓中,日子不好过啊,他也没能成神,他还只是一个人,是人就会有是非,希尹也不能免俗。

    史书载:“金人无文字,国势日强,与邻国交好,乃用契丹字。太祖命希尹撰本国字,备制度。希尹乃依仿汉人楷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国语,制女真字。

    天辅三年年(公元1119年)8月字书成,太祖大悦,命颁行之。女真字从颁行起,到明万历2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