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腹之患。李成远逃之后,再增兵湖湘地区,以歼灭所有的盗寇。”
高宗将岳飞的建议告诉赵鼎,赵鼎说:了解长江上流利害得失没有人超过岳飞。于是授予朝廷岳飞为黄州、复州、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让岳飞伺机收复失地。
岳飞乘船渡江至江中时,回头对幕僚部属说:“飞不擒贼帅,复旧境,不涉此江!”
岳飞所部进抵郢州城下,伪齐将领京超号称“万人敌”,凭借坚城抗拒岳飞。
岳飞亲自擂鼓激励士众登城,京超兵败投崖自杀,宋军收复郢州。这个京超也有意思,你都给刘豫做奴才了,竟活的还这么讲究,还能兵败自杀,真是狗血啊!
岳飞拿下郢州后派张宪、徐庆前去收复随州。
岳飞则率部趋襄阳。
李成挥众迎战,左翼靠近襄江。
岳飞笑道:“步兵利险阻,骑兵利平旷。成左列骑江岸,右列步平地,虽众十万何能为。”
举起马鞭对王贵说:“尔以长枪步卒击其骑兵。”又指着牛皋说“尔以骑兵击其步卒。”
两军交火,李成军的战马阵应枪倒毙,后面的骑兵被挤掉入江中。李成所部的步兵阵,被岳家军的骑兵冲击,死亡人数更是不计其数。
李成连夜逃走,岳飞于是收复襄阳。
同月,河东金兵攻打金州,金州守将王彦派遣统制许青等在汉阴与金军交战,打败金军。
李成逃到新野收拾残兵,刘豫又及时的给李成进行了兵员增补。
岳飞没给李成太多的喘息之机,就和王万两面夹击,接连打败李成的军队。
像李成这种货色,就是为了成就岳飞的。岳王爷真该谢谢这帮人的全家,以及祖宗十八代。
岳飞上奏报捷,并提出了收复失地的想法说“金贼所爱惟子女金帛,志已骄惰;刘豫僣伪,人心终不忘宋。如以精兵二十万,直捣中原,恢复故疆,诚易为力。襄阳、随、郢地皆膏腴,苟行营田,其利为厚。臣候粮足,即过江北剿戮敌兵。”
当时的朝廷主要被主战派占据,对岳飞的上书是颇为重视的,尤其是岳飞一处的“营田”策略,让很多人颇为认同。
岳飞进军邓州,李成和金将刘合排列营寨抵御。
岳飞派遣王贵、张宪率兵掩击,金兵大败而溃,刘合仅只身逃脱。
李成的党羽高仲退保邓州城,岳飞率军一鼓作气攻拔邓州城,活捉高仲,收复邓州。
高宗皇帝得到岳飞大捷的消息后说:朕素闻岳飞行军有纪律,每想到打仗也如此剽悍。
哎,其实岳飞的剽悍皇帝还是没见识过啊,等皇帝见识了,那就到要杀他的时候了。
每个人在心中都一个小魔鬼,这个小魔鬼一旦爆发了,一定会有人受伤,不是自己就是别人。
岳飞又收复唐州、信阳军。
襄汉地区平定之后,岳飞辞去制置使,请求朝廷另派重臣治理荆襄地区,朝廷很给岳飞面子,没有同意岳飞的辞呈。
从政治角度来说,岳飞这一招还是很靠谱,这也是高宗皇帝和岳飞初次“相遇”之时,能够“一见钟情”的原因。
不过这么一来,皇帝和岳飞都不知道对象需要什么,最终导致岳飞被杀。对鸵鸟来说,幸福是一堆沙子,而不是满地的钻石……
岳飞的幸福是什么,在下不敢妄言,高宗皇帝的幸福是什么,在下也不干断定。在下可以说的,岳飞和高宗皇帝不在一个点上。
赵鼎上奏说:“湖北鄂州、岳州是上流最要害的地区,请求命令岳飞屯驻鄂州、岳州,这样不仅江西可以借助他的声势,湖、广、江、浙也可以获得安定。”
赵鼎作为宰相,自然是一言九鼎。朝廷将随州、郢州、唐州、邓州、信阳军并合为襄阳府路隶属于岳飞。
岳飞移驻鄂州,被授予为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封爵为武昌县开国子。
子爵虽是一个低级别的爵位,但是作为世代务农的穷N代来说,这绝对是一个质的飞跃。标志着岳飞从平民进入了贵族社会。
可对岳飞来说,这都不算什么,这不是他想要的,至于岳飞想要什么,也许只有老天爷知道!
有人说,岳飞不过是想要尽忠报国,恢复河山,踏破黄龙府。可在下想问一句,假设这些都做到了,然后岳飞做什么?
王莽若不篡汉自立,天下都会以为他是谦谦君子。
曹操的理想:“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
人生只如初见,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妄念,人都是会变的,脑袋会随着屁股改变而改变。
在下以为,以岳飞的行径,应该不会成为王莽和曹操,但在下觉得,高宗皇帝会有一问:“岳飞若功成名就,朕该以何制之?”
岳飞的悲剧不是能力太强,而是皇帝不知该如何驾驭,封官你不要,给钱你也不要,你究竟想要什么?
《精忠岳飞》这部电视剧,可能有很多槽点,但在下却觉得里面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非卿不忠,非朕不明,你的公道在这,朕的天下也在这。”
所以……
(本章完)
第192章 192宰相赵鼎()
话题好像有点远了,咱们在转圜回来。
咱们再把高宗皇帝继承人再交代一下,因在这个月,高宗皇帝又过继了一个儿子。
我们前面说过赵伯琮是由张婕妤抚养。
这件事让吴皇后很不开心,觉得这孩子应该是由我皇后来抚养,怎么能让一个婕妤来抚养呢?
高宗皇帝一想也是,自己当初的决定太草率了,只好又过继一个儿子赵伯玖,由吴皇后抚养,才算暂时摆平了后宫。
这典型的是饮鸩止渴,赵伯琮和赵伯玖难免要为皇帝宝座产生争夺,这会弄起更大的波澜,当然这是后话。
八月,朝廷因王矱讨贼无功,贬其为光州观察使。
八月底,朝廷经过斟酌,把讨伐洞庭湖贼寇的任务也交给了岳飞。
这边贼寇还未平定,金齐联军再次出动。
九月二十日,金齐联军从淮阳出兵,两天后渡过淮河,楚州守将樊叙弃城逃跑。
韩世忠在失去屏障后,暂时退守镇江府。
高宗皇帝见韩世忠退兵,心里有点着急,立刻给韩世忠下了一份言辞恳切的亲笔手书,要韩世忠整饬防备图谋进取。
在赵鼎的建议下,高宗皇帝打算御驾亲征,并把张俊,刘光世的部队掉到了健康,随驾出征。
咱们说了很多关于赵鼎的话题,咱们先把这个人给介绍介绍。
赵鼎字元镇,解州闻喜人。四岁时,他的父亲就过世了,由母亲樊氏抚养长大。
赵鼎读书用功,博通经史百家之书。
崇宁五年(1106),仅二十二岁的赵鼎就中了进士。
在对策之时,斥责章惇误国讨得皇帝欢心。做了洛阳令,宰相吴敏也很欣赏赵鼎,提升他为开封士曹。
金兵攻陷太原,朝廷商议割让三镇土地,赵鼎上书说:祖宗之地不可以给人,这还需要商议吗?
不久京师失守,两位皇帝被迫北行。金人商议立张邦昌为帝,赵鼎与胡寅、张浚逃到太学。
高宗即帝位,任命赵鼎为代理户部员外郎。
张浚也很赏识赵鼎,便推荐其授任为司勋郎官。
高宗到建康,赵鼎说王安石变法害民,提拔了蔡京等人,是靖康之变的祸首,所以王安石不配配享庙廷。
历史上对赵鼎的评价是一边倒的高,并弄出了一个“中兴第一名相”的称号。
王安石是奸臣也好,是忠臣也罢,我们不去讨论。
蔡京是王安石提拔的,这是没错的了。但是你老赵不也和秦桧一起排挤朱胜非,吕颐浩,张浚等人吗?
朝廷也想给“靖康之变”找一个替罪羊,高宗皇帝于是罢去王安石配享。
老赵因此被提升为右司谏。
不过呢,赵鼎确实也解决了一些问题,比如说韩世忠和刘光世之间的矛盾,因此赵鼎被提拔为殿中侍御史。
金兵南下“搜山捡海抓赵构”的时候,赵鼎上了战、守、避三策,被授任御史中丞。
韩世忠在黄天荡打败金兵,宰相吕颐浩请皇上到浙西亲征。
赵鼎认为不能轻举妄动。
在下认为,所谓“轻举妄动”之语,不过想和吕颐浩唱对台戏,以显示自己的不同,讨高宗皇帝的欢心罢了。
赵鼎和吕颐浩算是呛上了,吕颐浩很生气,改任赵鼎为翰林学士,赵鼎牛气哄哄的不接受,朝廷只好改任他为吏部尚书。
赵鼎依旧不接受,并在高宗皇帝面前告了吕颐浩一状,说吕颐浩挫阻言官,使得陛下失去了纳谏的机会。。
这还不算,这小子躲在家里不出来,意思很简单,有老吕就没我老赵,皇帝你自己掂量吧。
高宗皇帝对老赵正看着顺眼呢,所以罢免了吕颐浩,任命赵鼎为御史中丞。
老赵高高兴兴的上班了,朝廷再任命赵鼎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到了枢密院,赵鼎开始以副职的身份排挤签书枢密院徐俯,很快老徐也被排挤出去了。
老徐走了以后,赵鼎还是没干上签书枢密院,宰相朱胜非被任命为兼签书枢密院。
赵鼎又开始排挤老朱了,不得不承认老朱是主张议和的,所以赵鼎和老朱自然是意见相左。
在下以为,老朱的议和并非秦桧的无条件议和。老朱的议和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此时的老朱已是“曾经沧海难为水”,厌倦了官场的生活,懒得去争了,很快被胡松年事件牵连,被贬出朝廷。
赵鼎唯一干的不错的事情,就是举荐了岳飞,但是话说回来了,高宗皇帝早就知道岳飞了。不需要你的推荐,高宗皇帝也会重用岳飞,毕竟高宗和岳飞在相识之初是相当甜蜜的。
后来朝廷授任赵鼎知枢密院、川陕宣抚使,赵鼎不想离开朝廷,就以自己不具备军事才能而辞谢了。
高宗皇帝好言相劝说:四川全盛,拥有天下一半的地盘,全部交付给你,升降官吏可以专断处理。
这个待遇相当不错了吧,结果赵鼎还是不满意,说:吴玠现在任宣抚副使,我是一个文人,哪能节制他呢?
你作为一个文人,别对战争指手画脚不就没事了,你之所以不能节制吴玠,是因为你想对战争指手画脚。
高宗皇帝改任赵鼎都督川、陕诸军事代替张浚。
恰好边报纷至,高宗皇帝身边也没多少人了,就没有让赵鼎前往川陕战场。
九月,朝廷任命赵鼎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
赵鼎终于做了宰相。
这就到了前面说的,金军从淮阳南下。刘豫的儿子刘麟也与金人合兵。
赵鼎就谋划了高宗皇帝御驾亲征的事情。真是时也势也,当年吕颐浩的亲征是不知实务……
韩世忠接到高宗皇帝的亲笔诏书后,感动地说:“主忧如此,臣子何以生为!”你看看人家老韩,这多会说话,岳飞要学着点啊。
老韩领兵从镇江渡江,让统制解元守高邮,和金国步兵交战。
韩世忠亲自指挥骑兵驻大仪,抵挡敌人骑兵。
韩世忠令士兵砍树木筑栏栅,堵在后腿的路上,以示决一死战的态度。
(本章完)
第193章 193中兴武功第一()
退路没了,往往能激起极大的动力,因为无路可逃,因为想要活命,所以必须干掉对方。
当年韩信就是这么干的,背水一战,一战成名。楚霸王项羽也是因为破釜沉舟而名扬天下,获得了宰天下的资格。
当然了,历史上也有很多画虎不成反类犬的例子,咱们就不一一列举了。
策略的本质是相同的,但运用的方法不同,结果会大大的不同,对韩世忠老说,压力也是十分巨大的,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玩脱辘了。
好在有个天使哥哥来了,让老韩拨云见日,再立奇功。
老韩碰上朝廷摄者魏良臣,老魏的任务是出使金国,路过了韩世忠的军营。
韩世忠撤掉炊具等军需物质,做出一副南归的样子,并哄骗魏良臣说,已接到诏令移守长江。
魏良臣不明所以,都有懵逼了,老韩和我说这些干什么?他也没有逗留,随即就离开了。
话说回来了,赵鼎都谋划了御驾亲征的事情,怎么还来了使者。这个就是国与国之间的博弈,打是必须滴,但在双方都弄不死对方的情况下,和谈也是必须滴。
韩世忠估计魏良臣已经离境,立即上马对将士说:“眡吾鞭所向。”
韩世忠引大军屯驻大仪,布下五阵,设置了二十多处埋伏,各个军相约:听到鼓声即发动攻击。
魏良臣到金军中,金人问韩世忠的动静,魏良臣这个人还真实在,详细告诉了所见到的情况。
金将聂儿听说韩世忠撤退,非常高兴,引兵到江口,离大仪五里下寨。
别将挞孛率铁骑,由韩世忠布下的五阵东侧经过。
韩世忠见金兵上当了,立刻挥旗鸣鼓。
伏兵四起,金军顿时混乱了,而宋军却不断推进。
韩家军中的背嵬军各持长斧,上砍人胸,下砍马足,杀的金军人仰马翻。
金军的骑兵披的是重甲,陷入泥潭后“难以自拔”。
韩世忠指挥轻骑兵四面践踏,将金人人马都踩死,俘获挞孛也等二百余人。
“背嵬军”的理解颇多,单从字面理解的话,嵬是山高大的样子,背嵬的意思就是很高大的意思咯。
诗经唱: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如果以这个解释的话,那就不仅仅是高大了,勇猛刚强的意思。
还有一种说法,显得很奇怪,说嵬本指酒瓶,将帅的酒瓶必为亲信执掌,故喻为亲军的意思。
《云麓漫钞》记载:“韩、岳兵尤精,常时于军中角其勇健者,别置亲随军,谓之背嵬,一入背嵬,诸军统制而下,与之亢礼,犒赏异常,勇健无比,凡有坚敌,遣背嵬军,无有不破者。”
韩世忠所部董日文,在天长县的亚鸟口攻击金人,擒获四十余名女真人。
解元到达高邮,碰上金齐联军,宋军布下水军夹河阵,一天与金人战十三回合,双方相持不下。
各位看官就别问水军夹河阵是什么东东了,因为在下也不清楚。
韩世忠派成闵率兵救援,再次与金人大战,俘获生女真及千户等。
韩世忠亲自追到淮水,金人惊慌溃逃,相互践踏,溺死者很多。
捷报传到宋廷,群臣表示庆贺,告终皇帝说:“世忠忠勇,朕知其必能成功。”
大臣沈与求说:“自建炎以来,将士未尝与金人迎敌一战,今世忠连捷以挫其锋,厥功不细。”
韩世忠被嘉奖了,其部将董日文、陈桷、解元、呼延通等人,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提拔。
很多人认为这是中兴武功第一。
在下也是认同的,因为再此之后,金国再不敢轻易南下。
此战过后,宋军士气大涨,朝廷下诏声讨刘豫叛逆罪行。
在此之前,宋朝对伪齐的态度很温和,高宗皇帝在给刘豫的信中称对方为“大齐皇帝”,现在终于明白伪齐是个什么东西了,宋朝的腰杆子硬了。
十一月,吴玠给朝廷上书,请求纳还朝廷赐于的旌节,用来赎刘子羽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