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刚刚一宣布,各排的战士们就立即开始向几名排长推荐自己觉得枪打的最好或者投弹投的最准的战士,同时不忘向旁边别排的战士们进行挑衅,竞争的情绪,立即就蔓延了开来。
观礼的老百姓们便也兴高采烈的大叫了起来,有的是觉得支队以后要经常比武,大家可有热闹看了,有的则因为自己的儿子或者亲人在某个排,于是坚定的支持自己儿子亲人所在的排,对其余几个排大加鄙视,引来在其余几个排有亲人在的老百姓们不满,然后吵成一团的……
“你们记住了啊,你们现在代表的可不仅仅是你们自己,而是咱们排,一定要给老子好好练,一定要拿第一,绝对不能给咱们排丢脸……”
“现在已经不是一只鸡的事了,鸡可以不吃,咱们排的脸不能丢……”
“有件事我不说你们可能不知道,一排长石远可跟我有仇啊,不拿第一可以,但绝对不能输给他们一排,否则你们给老子等着,回来看老子收拾不死你们……”
各排的特种训练名单在飞快的收集当中,面对兄弟们的殷切期盼,面对各自排长的明威暗胁,甚至看到人群中因为自己而跟旁人吵的不可开交的亲人,那些参加特种训练的战士们是压力山大,同时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训练,非得拿第一不可……
然后,他们看向自己的竞争对手之时,眼神中便情不自禁的带上了敌意……
“队长,你这法子高啊,现在还没咋地呢,咱们排的战士们都已经在摩拳擦掌了!”
“我们排的也是,个个是嗷嗷叫啊,非得想拿第一不可啊!”
石远王凯张宝新瘦猴四位排长找到张然,那是喜不自禁,毕竟他们都清楚,只有竞争,才能让战士们在训练中加倍投入,从而快速进步。
“我的安排,什么时候错过?”
张然捏着下巴一脸运筹帷幄的表情得意的道:“竞争,从来就是最大的动力,只要咱们各排将这种竞争精神一直保持下去,那么无论是在训练,还是在将来的作战之中,这种竞争精神都会让咱们的支队更加坚韧,意志更加顽强……”
这就是他为何不听劝阻,执意要将已经形成了战斗力的一排二排彻底打散混编的底气所在!
只要战士们能保持竞争精神,在将来战局不利的时候,他们就会想起其余的兄弟排,要是他们处在自己的情况下会怎么办?
那么,他们就绝对不会轻易的屈服,会争取迎难而上!
张然相信,这些东西,就仓水那群乌合之众组成的地主武装,是不可能具备的!
为了扩大这种竞争精神,张然在这之外,还制定了更多的措施!
八路军的战斗缴获,那是要上缴进行统一分配的,而不是谁缴获了就归谁。
这也是由八路军组织的特殊性而制定的规则。
这样的规定,一方面可以避免队伍为了缴获更多的东西而相互拆台,彻底以缴获论英雄,另外一方面也有点劫富济贫的意思,毕竟各个队伍面临的外部环境不一样,能够缴获的东西的多寡也就不一样。
而八路军又没有固定的补给来源,要是不劫富济贫,那么就会造成各部队的发展极不均衡,富的富死,穷的穷死!
张然这边,就打了个八路军的旗号,当然用不着要向上级部队上缴缴获的情况。
但毕竟打着八路军的名号,张然还是想更多的遵循八路军部队的规章制度,但在遵循的同时,他也在其中做了些改进。
那就是在每次作战中,对各排的缴获情况进行统计,缴获最多的,将得到更多的更优先的分配权!
他相信,现在大家的装备都差不多,为了更多的更优先分配缴获,提升自己排的实力,各排一定会在任何一场战斗中奋勇争先,而不会像重庆的队伍那般,相互拆台,相互拖后腿,甚至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眼睁睁的看着别的部队去送死而见死不救的情况发生……
因为各排都想变的更好,所以战士们都格外积极,在简单的熟悉之后,他们就开始相互交流自己在训练中或者在战斗中积累的各种经验,希望在接下来,自己等人所在的排,会成为整个支队中最优秀的那一个排……
在支队队伍从编制到精神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的同时,根据地内还发生了很多事。
比如在这几天接连弄死了很多条狗之后,韩金山在一天傍晚抱着一条气息奄奄的肚子上有着一道长长的缝合线的狗过来,表示自己在这条狗身上切了一刀之后,已经两天了,这条狗却还活着,而没有像其他狗那样,当场就死掉了……
同时,第一窑炼好的焦煤已经出来了,第二炉焦煤已经开始点火炼焦。
炼铜厂也在开始装窑,准备炼铜!
硫酸的收集试制工作,也会随着炼铜而同时展开……
第144章 正式制备硫酸!()
炼铜厂。
煤焦油提纯过后的沥青立即就派上了用场。
在纯沥青之内混合了大量砂石之后,炼铜厂不长的一截上料出料的地上就被铺上了沥青。
虽然没有压路机,但有老林这是石匠在,压力机的问题直接土法解决。
用大石头打出了一个石头碾子,在沥青被铺在地上之后,一群老百姓嘿哟嘿呦嘿的拉着石头碾子碾了几遍之后,炼铜厂内从焦炭,铜矿到炼铜炉的道路上就有了平整的沥青地面。
尖子山铜矿的品味不高,反倒含硫量极高。
因此在张然扶贫之时,这处铜矿已经被发现了很多年,却一直都没被开采的原因——硫对环境的污染太大,开采炼铜,光是治理污染就是个大问题,所以根本没有人愿意投资。
张然组织根据地炼铜,反而更多的就是看重了这铜矿含硫量高,可以在炼铜的同时利用废气中的硫等成分提取硫酸,氨水等等,自然就会不计成本!
也正因为如此,在一般的贫矿,在矿石上炉炼制之前,都会先经过挑选,只选出其中的精矿进行炼制,一般的废矿就会被直接丢弃。
但在这边,就压根没有选矿这一说。
只有在铜矿场开采的时候,大略的选上一遍,只要运到了炼铜厂的铜矿,那都是一概不论的,全都会送进炉子里炼制。
能炼出多少铜便算多少铜,最重要的是能产生足够的烟气,能提取出足够的硫酸,氨水……
二三十个已经被固定在炼铜厂工作的妇女们,此刻正在轮着小铁锤对铜矿石和焦炭进行粉碎,然后将焦炭粉和铜矿石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之后装上鸡公车,便有人直接推着鸡公车到炼铜炉处。
鸡公车的轴承还在研发,估计一时半会的是不可能有什么进展了。
因此平时推着虽然还算轻巧的鸡公车,在装满了矿石焦炭混合的矿粉之后,就显得格外沉重,推起来格外吃力。
这还是在晴天,要是下雨天就更不得了了!
好在有了这些平整的沥青地面之后,让推鸡公车供料的几名老百姓稍微能省上那么一点力气不说,下雨天也不会因为地面泥泞而耽误了工作。
因此,几名负责供料的老百姓对着沥青是赞不绝口,每次推着这鸡公车走在这沥青路面上都威风八面,觉得自己都有点高人一等了一般。
徐久年指挥着几名学徒投料的投料,观察火候的观察火候。
随着焦炭的燃烧,矿石中的杂质形成了滚滚浓烟,随着排烟口进入到了一排的塔缸之中,随着塔缸的温度变化,而逐渐分解成各种相对纯净的烟气,在某个缸室内冷凝,排出缸体之外,进入到早已准备好的陶缸之中。
几名膀大腰圆的汉子在拼命的拉动着风箱给鼓风供养,让各种气体在各个缸室内反应,分离。
小发动机在突突突的工作着,不断的带动着抽水机对充满了二氧化硫的缸体内进行喷淋,让二氧化硫气体和液体产生反应生成硫酸。
此时产生的硫酸浓度极低,大概也就百分之十几到二十的浓度。
“用母酸对这些稀硫酸进行吸收,反复多吸收几次,稀硫酸的浓度就会极快的增加!”
张然一边和邓方跑上跑下的观察着塔缸的反应情况,一边对正对硫酸的浓度居然如此之低而抓耳挠腮的邓方交代。
邓方立即反应过来,立即在缸体中加入一些母酸,让母酸在底部吸收稀硫酸,利用抽水机的作用反复将这些稀硫酸在缸体内循环,反复对烟气进行喷淋!
刺鼻的气味开始在空中蔓延,肌肤上开始出现火辣辣的感觉!
张然知道,缸体内的硫酸的浓度,已经开始在飞速增加了!
“看来,你说的利用母酸反复吸收,快速增加硫酸浓度的法子,奏效了!”
一看到张然就板着一张老脸的邓方,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喜悦!
“不是见谁都说我是二把刀么?现在咋不说了?”
张然嘚瑟的瞅着邓方道:“要是没我这二把刀,咱们邓工准备咋解决这硫酸的浓度始终提升不上去的问题?估计最后不得不采用硬办法,直接来个蒸发增加浓度吧——要是靠你那样得到浓硫酸,啧啧,怕是黄花菜都凉咯……”
邓方歪着鼻子悻悻的瞪着张然,半晌才从牙缝中冒出一句:“我特么就不该问你——老子就不信靠老子自己就想不到这反复吸收的法子!”
“邓工,你这又是何必捏——承认一下我虽然是二把刀,但在很多问题上眼光卓越,比你这个专业人士强多了,难道就那么难吗?”
张然嘎嘎怪笑,虽然对康挺之前在背后幸灾乐祸的行为嗤之以鼻,但张然不得不承认,对瞅着邓方吃瘪,自己的心情,的确像是很爽的样子。
“你少得意,就算你知道这反复吸收快速增加硫酸浓度的法子,但要是没有我,就不信你能这么快就见到硫酸!”邓方是不会那么轻易被打垮的,依旧对着张然嗤之以鼻道。
但,无论二人如何拌嘴,不过想到那塔缸内正在不断积累,形成的硫酸,二人都很兴奋。
唯一遗憾的是,那些随着废气最后排出塔缸的多少带有一点硫酸的气体,让二人喷嚏不断,异常难受,还有皮肤上的灼烧感,都极大的冲淡了二人的喜悦心情。
“看来,咱们还是不能光想着生产,还得在防护方面也下一点功夫才行!”
张然揉着火辣辣的鼻子道:“我们才在这里待了几个小时就有点受不了了,以后那些老百姓们天天在这种环境下工作,要是不注意的话,长此以往,非得对他们的身体造成巨大的伤害不可……”
对这方面,邓方根本没有理会。
这个时代的人,对各种因为工作环境而产生的职业病,根本就没有一丁点认知。
别说那些资本家,就连工人们自己,都会觉得既然挣了人家工钱,那么自己因此而遭罪,也是天经地义的。
在历史上,八路军的军工部门在制备硫酸之时,就出现过因为缺乏在这方面的认知,而让热心支持八路军各种工作的老百姓们受了不少委屈的情况发生。
在那段时间里,所有根据地的男人们既要负责粮食生产,还得配合八路军执行各种反扫荡作战任务。
在军工厂里工作的,都是些女人。
生产任务重,条件又差,很多在制备硫酸部门工作的女人们连个换洗的衣裳都没有。
而硫酸硝酸的烟雾腐蚀性又强,让这些女人们衣服上更是被腐蚀的千疮百孔,最后连遮羞都遮不住,因为没有换洗的衣裳,偷偷的躲在屋里哭。
至于因为烟气的腐蚀,女人们的手上脸上大量脱皮,因为吸入酸雾造成的呼吸性系统疾病等等,就更多了。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当然是因为条件太过艰苦,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缺少对职业病的防护和认知,而不是说八路军说一套做一套,为了生产就不顾老百姓们的死活。
在几十年后,那些因为工作环境而造成的诸如尘肺矽肺病等职业病的报道屡见报端的,甚至在张然的扶贫对象中,就有一家是因为矽肺病而因病致贫,最后家破人亡凄惨无比的情况。
因此,张然绝不会允许相同的情况,发生在自己的地盘内,在第一时间就定下了在追求生产的同时,一定要让在从事这些工作的老百姓们做好防护等各方面措施的准备!
口罩,防毒面具,防护服,护理皮肤用的各种油品,这些东西,就立即要准备了……
口罩防护服好说。
口罩不是什么难得到的物资,让科朗子和任海方想办法应该就能买到!
防毒面具听起来很难办,自己造,以现在根据地的工业水平,似乎也是明显造不出来的。
但反倒是最容易解决的!
因为支队的仓库里就有!
小鬼子的确是阔气啊,武装到了牙齿!
各种炮弹炸弹多的是,甚至还有如芥子气等等毒气弹,甚至是细菌弹。
靠着这些毒气弹细菌弹,小鬼子因此而打赢了很多我军本该赢下来的战役,害死了不知道多少勇敢顽强的我军战士。
在用这些毒气弹细菌弹害人的同时,小鬼子也在预防着我军将这些东西用在他们身上,所以每个日军身上除了各种装备之外,防毒面具也是必备之物。
上一次在炸毁了小鬼子的两辆卡车,一通手榴弹洗地炸死了二三十个军,所缴获的东西中,就有防毒面具。
要不是张然和康挺坚持,当时物资太多根本带不上,加上根本不识货的王老拐等人,估计一早就将这些防毒面具给丢掉了!
本来留着这些面具,是为了应对以后遭遇日军对方发起毒气战的。
张然可没想到,战士们还没用上,这些在制酸方面工作的老百姓们倒是要先用上了……
戴上这些防毒面具,张然相信,至少在呼吸疾病方面,至少能让这些老百姓们避免一些。
当然了,防毒面具用久了可能就没用了,但好在张然也有别的办法可以应对——拆开防毒面具,在其中加入活性炭,利用炭的吸附力,即便效果比不上原装的防毒面具,但起码也要比光戴着口罩要强得多。
现在时间已经太晚了,张然决定明天一早,就先将防毒面具给发下来,其他的,如防护服啊手套啊之类的,以后再慢慢解决。
除了硫酸逐渐在塔缸内形成,随着炼铜的的进程,另外一个缸体内,也不断有液体在排出,那是氨水!
同时,不断的有混合着矿粉和焦炭的原料注入到炼铜炉内,有炼制完毕的矿渣不断的从排渣口排出,灼热高温的粗炼铜液,也开始出现了……
第145章 化肥,可以生产了(第四章求月票求订阅)()
因为是第一次炼制,张然和邓方是通宵达旦的守在塔缸前,半点不敢松懈。
虽然各种突发状况非常多,比如某个连接处有漏液情况,比如缸体的大小等等各方面不合适,从而影响到了硫酸,氨水的制备效率等等……
这些东西,都被张然和邓方一一记录下来。
不过不会说立即就做出什么样的调整,而是会多观察一段时间,再进行调整!
毕竟一旦要调整塔缸,炼铜炉就必须要停火进行改造。
这种土造炉热胀冷缩,要是频繁停火起火,会极大的影响炼铜炉的使用寿命不说,对塔缸各方面的观察的时间过短,也会产生某些遗漏和不完善的地方,所以需要多多观察,争取一次性的发现最多的问题,改造一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