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价格就会随着需求的增加而增加,这是必然的经济规律,可不是单单有势力或者是有钱就能搞定的。
“咦?终于有人肯跳出来了吗?”
正琢磨着忽然,一个帖子吸引住了他的目光。
第八百六十二章 琐事缠身()
这张帖子,是发在华夏最大的古文物论坛中讨论专栏里的,被斑竹加精置顶,回复的帖子超过一千。
李逸看了一下,这张帖子应该是昨天晚上才新上传的,不过半天多的时间,就有了一千多的回复,这证明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春江钓叟图的真假之我见》?作者刘明鑫?这是准备撕破脸皮,赤膊上阵了啊!”
李逸看了一下帖子的题目,就点了进去。
帖子并没有什么太新鲜的内容,无非就是将一些老资料翻出来,作了一些科普。最后的结论就是,这幅画早在清代就已经下落不明,现在忽然冒出来,根本就没什么传承可供追溯。
帖子并没有像题目那样,直言真假,但字里行间,没有一个字不是在说李逸那幅画是仿作!而且还很可能是新仿做旧!
“跳梁小丑!最烦这种借着学术争论攻击别人的了,偏偏这个界限还不好界定!”
李逸也懒得去看下边的回复,既然亮出了真名,不需要水军操作,抢着捧臭脚的就不在少数,看了也是给自己找气受。
“不过这种都是在随形势而走,如果上边有动态,定了性,下边自然不敢这么猖狂,那么。。。。。。”
他在网上使劲搜索了一番,将一些争论最大的文物挑选了出来。这些,有很多确实是本着研究的态度,但是放到当下这个时间段,看起来就有点不那么和谐了。
“老谭,等莫姐回来,你们试着跟国博、首博还有故宫博物院联系一下,看看能不能邀请一部分专家,专门针对这些文物做一个交流。。。。。。”
李逸觉得也不能完全指望王浩青那边,毕竟,行政方面的压力只能吓退那些别有用心的家伙,一些真正在研讨的,还是要靠学术本身的力量。
“嗯,应该是没什么问题,只是这几个类型都凑一起还是分开?我觉的分开比较好,而且我们还可以扩大邀请的范围,只要在某个方面有一定建树的,都可以来参加。讨论吗,道理一定是越辩越明的。”
“嗯,到时候可以邀请一两个媒体全程参与,如果这样就能解决,我也就不用再欠人情了。”
回到燕园,李逸将有一段时间都没有碰的笔墨纸砚拿了出来。现在各项事情基本上都走上了正轨,就算是以后,也只需要再时不时的出去走走,能捡漏就捡几件,捡不到就正价收,也是时候该试试他之前的计划能不能行得通了。
他之前在将雪舟等杨那幅仿画拿去给胡瑾泉加工的时候就曾经产生过一个想法,那就是利用强大的制假能力,用一些新仿做旧的东西从日本人手上换点东西回来。
依靠他一件一件的去捡漏实在是太慢了,而且珍贵的东西一共就那么多,他就算是全拿了又能换回来几件?
所以,他想起了这个歪主意,而且从效果来看好像还不错,在东京坑了比江岛慎一把,现在那幅雪舟等杨做旧的仿画也被人给盯上了。
至于这么做是否违背道德扰乱市场违法乱纪,他根本就懒得考虑!
全世界一年中,制造出来的假货能有多少?为什么别人干得他干不得?更何况,他这也不是在为个人谋福利,以后这条如果真的走的通,换回来的那些文物他也没准备独吞,而是会以各种名义捐献给其他一些知名博物馆。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而已。对待自己的朋友当然不能这么做,但如果是陌生人负疚感就会减轻很多,至于敌人吗?呵呵,无所不用其极不是应该的吗?”
就是因为有了这个想法,他才不愿意更多的出头露面,否则万一事情败露了影响太大。
“这件事情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还是很大,保密是一个方面,最关键的是,怎么样才能把假货做到以假乱真,真假难辨。。。。。。”
这种方法,他可不仅仅打算用在字画上,在瓷器方面,他也准备尝试一下,所以上次才会派人去调查景德镇那几个比较大的制瓷工作室。
“反正时间有的是,慢慢来,一切都以保险为第一前提,能弄出来就弄,弄不出来也无所谓,又不是真的没法吃了要靠这个救命!”
这纯粹就是他看了诸多的流失在外的文物之后想出来泄愤的主意,倒是没必要太执着。
“反正本来就要练书法,试试看啦!”
准备好东西还没写两笔,放在一边的电话就响了,拿起来一看,是胖象的。
“终于搞定了吗?还是说,又出什么问题了?”他还没回来的时候,郑树森就已经从国内出发了,到今天,有关收购那几个废矿坑的谈判都已经进行一个星期了,也应该有结果了。
接起电话,反馈回来的果然是好消息,虽然多花了点冤枉钱,但事情总算是办妥当了!
“嗯,既然这样,你们就不要急着回来,马上买家伙开始开工。对了,先不要在当地招募工人,我从国内调一些人过去,先把宝藏弄出来再说。”
李逸还没想好到底公布不公布挖出来那块祖母绿的消息,自然是越保密越好。
“那好,我这就跟郑哥说。”郑树森正在签署合同,没时间给李逸电话,这好消息就有胖象第一时间转达。
放下电话,李逸继续开始练字,这一段时间他练习的很少,刚开始还感觉有些生疏,不过很快就进入了情况。
“嗯,虽然很久没练了,不过感觉居然还有进步,这就是所谓的沉淀吗?”
书法的进步,绝对不是仅靠勤加练习就能够做到的,否则的话,那书法家也太容易当了点。
书画一道,天赋是最根本的,然后才是勤学苦练,而且要想出成果,思考和沉淀必须要有,还要有很深的阅历和对人生的感悟。
李逸这两次出任务,不但见到了寻常人绝对不可能见到的场景,而且还在生死之间打了个转,这种体验,现在给他带来的好处已经很明显,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应该还能够给他带来更多的益处。
“书到深处是文化,书到极致靠修养。书法技巧通过磨炼是可以无限接近的,而心灵的丰富程度却是无穷无尽的。精神品性和文化素养的提升,文化素养与书法造诣的加深,一般说来,这二者是正比例关系。作为书法家,从古至今一向被视为‘文人’中的一部分,这主要是由于书法家都具备文、史、哲方面的学问。。。。。。”
脑海中,一段胡瑾泉讲过的话缓缓流过,李逸神情一动,知道目前这个水平应该就是他现在的极限了。要想打破瓶颈,恢复到之前那种快速进步的情况,接下来,他还需要大量的积累。
“正好接下来也没什么事情,是该好好的看书学习一段时间了,而且还要加强和其他书画家的交流。有两位师父在,很多大家都应该会给面子,以前还真是忽略了这一方面,不过就算是想,以前也没有时间。。。。。。”
时间就这样在悠闲中慢慢度过了一个星期,莫瑾萱告诉李逸,他让安排的那个交流已经差不多定下来了。故宫那边非常肯定的告诉她,会派出一个最少5人组成的专家组参加,国博那边则更多一些,差不多接近10个,首博是她老家,更多,初步已经决定由至少10人,到最后很可能接近20个!
“这么大规模?”
“是啊,他们对我们那些宝贝都很感兴趣,有不少偷偷都过来看过了,可是放在展台里也看不太清楚,而且还怀疑我们展出的只是仿品。”
“嗯,说到展出这个问题,下一步我们确实是要制作一些仿品了,毕竟展柜的条件再好,也不如专门保管。”现在很多博物馆都是这样,真正拿来展出的都是一些仿品,而且一些顶级的文物,平时根本就不会展出,甚至内部工作人员都不知道藏在哪里。
这固然是从文物本身的保养收藏角度出发,但不可否认,这样的话,安全的压力也要小上很多。
“嗯,这方面我前一阵子已经安排了,有些也都制作好了。只是后来网上、报纸上忽然出现了一大堆的负面消息,所以才没有具体实施。”
“他们蹦跶不了几天了,如果这次交流会过后还不偃旗息鼓,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李逸可不是什么伪道学,再说了,这些人要是没完没了的这么盯着他,他以后还怎么作假坑小日本?
只是说到造假,书画这方面好办,他觉得就凭他的水平,有针对性的练上几年应该就差不多了,可是其他的呢?
雕刻作品小日本没什么太有价值的,瓷器方面他又不会。。。。。。
“要不干脆借柴窑的配方招揽换一批人,然后从中发展一两个?但这件事情一定要小心,毕竟人心隔肚皮,而且变数太大,一不小心变成人人喊打可就麻烦了。不过仿制柴窑的事情却没问题,可以大张旗鼓的搞一下试试。”
第八百六十三章 收藏界的盛会()
李逸仔细的将这件事情想了一遍,发现除了可能要花点钱之外,似乎也没什么坏处,就将莫瑾萱叫了过来。
“莫姐,给你看一样东西。”一边说着一边将柴窑的配方拿了出来。
“这是什么?又是藏宝图?”莫瑾萱知道他们海岛寻宝的事情,只是没想到他们竟真的找回来了一顶王冠,因此一看到牛皮羊皮什么立马就往那上边想。
“呵呵,你自己看!”李逸也不说破,直接将东西递了过去。
“这是。。。。。。柴窑的配方?!”莫瑾萱的眼睛越来越亮,到最后居然叫了起来。
“你从哪儿找到的?真的假的?”
“恐怕是真的,这是我从台湾买的一个机关锁里藏着的东西。”
莫瑾萱的眼睛瞪得溜圆,好像看怪物一样盯着李逸,直到把他看的都不好意思了,才长叹了一声,摇了摇头。这真是人比人气死人,这家伙不但能捡漏,而且好几件居然还都是漏中有漏!
“你现在把这个东西给我看是什么意思?难道。。。。。。”
“没错,我准备找人试试,看看能不能将它复制出来。”
莫瑾萱想了想,摇了摇头,“难,主要是连窑址都没有确定,而且也没有碎瓷片,所以很难确定瓷土的配方,只怕烧出来会相差很大。”
“没关系,也没说要他们一次就成功,慢慢的试呗,反正把所有的瓷土都过一遍,总是会有些收获。”
“好吧,虽然这样做希望也不大,但做了总比不做强。不过这样的事情也就只有你这个土豪能承受的起,还不知道要花多少钱呢!”
“无所谓,反正钱就是拿来画的。对了,那个鉴赏会的日期定下来了吗?”本来李逸是准备开个交流会,可是这次出文物的只有他们一家,所以又改名叫鉴赏会了。
“还没定,而且故宫方面又有了一个新的提议。”
“新提议?什么意思?”
“故宫方面的意思是,既然要搞,干脆就将这个活动搞成常态化算了。今年我们,明年他们,后年国博,以后还可以邀请其他博物馆一起参加,大家都把自己平时秘藏起来不轻易示人的宝贝拿出来,也让行内的专家们都有机会看看。”
“这个主意好啊,真的很好!”事实上,像这些顶级的博物馆,都有一些所谓的镇馆之宝是从来都不会拿出来公开展出的。因此即便是业内的一些大拿,也不敢说就能把某一类的所有宝贝都给见全了。
而且,就算是展出,还是真品展出,先不说游人、安保的干扰,只是隔着那一层厚厚的玻璃罩子,就看不清楚。
文物不上手,那怎么能叫做鉴赏呢?
可偏偏各个博物馆把这些宝贝看的珍若性命,想当初李逸最开始的时候为了增加透视距离,想让钟皓晴帮他联系一些博物馆好能够多上手一些藏品,最后就都只联系上了马大神一家。
普通的文物尚且如此,那就更不要说这些比普通高出了不知道多少个级别的国宝级文物了!
“他们说以后邀请,那这次就还是我们这几家吗?”
莫瑾萱摇了摇头,苦笑道:“我朋友私底下给我说,故宫方面之所以有这个提议,就是我们要交流的消息传出去后,找他们的人太多。”
“找他们的人太多?什么意思?”
“你这些宝贝都太诱人了,大家都向上手好好看看,所以到处托关系。。。。。。不止是故宫,国博首博内部为了争名额,都快打起来了。。。。。。”
“啊?”李逸没想到背后居然还有这样的故事,这也有点太那个啥了吧?不过好像他的宝贝确实是多了点,而且其中还有几件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希世奇珍,所以他们有这样的反应也不足为奇。
“那你准备怎么办?”
“我是这样想的,既然要这样搞,那干脆就把范围再扩大一点,搞成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文物盛会!而且范围也不在局限于博物馆,一些大的收藏家,知名的鉴定师我们都可以邀请,他们手里有什么宝贝也可以拿来展示,只是。。。。。。”
“只是什么?”李逸觉得这个建议很好,不但可以看到超多的宝贝,最关键的是,到时候如果他舍得砸钱的话,完全有可能从那些人的手上再收上来一些宝贝。
“只是规模扩大的话,费用也要相应的增加,而且安保方面会有一点问题。”
“这个不是问题,我们只管发邀请函,想来参加的直接交会务费!至于安保,到时候给这些文物买上保险以防万一,另外都是国内的知名人物的话,应该没人会故意破坏这些东西。唯一值得担心的就是看的遍数太多,有可能会对文物造成损伤,这个没关系,到时候大家讨论一下,应该有办法解决。”
说到这里,他沉吟了一下,接着说道:“嗯,我看限制参加人数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文物类别,每个类别都邀请一些,然后这些人看本类别的文物不受限制,但如果想要跨类别,就要看那件文物的具体情况了。更何况,本身就比较脆弱的,一开始就不要拿出来好了。”
“好的馆长,我就按照你这个思路去写一份计划,你看完如果没问题,我就去找他们协商。只是你看这个人数定多少合适?”
“人数嘛,我觉的200人应该差不多了吧?给各个博物馆150个名额,让他们自己分配去,另外的收藏家、鉴定师给他们留50个,应该够了吧?”
“不好说,不过先就这样定吧,到时候听听他们的意见再说。”莫瑾萱苦笑了一声,真要是这么搞,各家真要是都把自己的顶级珍藏拿出来,别说是200个席位了,只怕是乘以十都不够啊!
你想想,全国上下有多少个博物馆?单单只是国营的就有4000多家!这里边扣掉那些跟文物无关的,怎么着也还要剩个一半左右吧?
剩下的这些就算是规模再小,也总要有一两个专家吧?那就更别说数量众多的拍卖行、专业鉴定机构、收藏家了,这些你敢说哪个不是专家,咬死你!
就这还都是有名有姓的,再加上那些野生的呢?牵扯到珠宝类的话,那些珠宝鉴定师也总要邀请两个吧?
而且,他们这么搞,这个交流会的性质很可能就会变了,很多人很可能就不是为了看文物,而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