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想到平型关正面战场失败,独让八路军侧翼战场获胜而扬名中外,他极为愤慨:“高桂滋放弃团城口,败坏大局,比刘汝明放弃张家口,更为可杀!”但是没有人杀高桂滋,他忿忿不平!
同日,阎锡山在台怀镇致电蒋介石,除报告战况及军队部署外,并提出:“山指挥无方,丧失关隘,贻误国事,非特自疚,实为国法所不容,恳钧座呈请政府严予惩处。”
第二天,蒋介石复电安抚道:“吾兄亲躬督师,为国宣劳,殊深嘉佩。平型小挫,请毋介怀,仍盼策励各军,继续杀敌,以争取最后胜利。”
第108章 阎锡山缩短战线()
阎锡山于10月1日离台怀镇返太原,中途在五台县豆村短暂停留,与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会晤,商讨了下一步对日作战问题。阎于10月2日回到太原,即着手保卫太原作战部署。
当日,蒋介石致电阎锡山:“山西抗战关系到全国战局,必须保持山西抗战阵地,坚持时间越长越好,最少要坚持一个半月,那时整个战局将会有所好转。为此,中央即派第14集团军所部增援山西,现该集团军正集中于石家庄,请山西立即组织部队运输,并和卫立煌取得联系。”
阎锡山准备缩短战线,集中从内长城线退下来的部队,在忻县以北的忻口及其东西两侧山地组织防御。他令由雁门关撤退下来的第19军坚守崞县,第34军第196旅坚守原平;要求八路军在日军侧后展开游击,以迟滞日军进攻,掩护战区主力在忻口地区布防。同日,阎锡山还邀请**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研究了保卫太原问题。
10月4日,第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到达太原,阎锡山盛情接待了他。山西省主席赵戴文率政府官员来火车站迎接。阎锡山则在绥署宾馆大门等候。他看到卫立煌在赵戴文陪同下走来,便快步迎上去,大声说:“俊如老弟,是咱把你求来的,你辛苦了!”
卫立煌说:“阎副委长太客气了。”
阎锡山引领卫立煌走进会客厅,落座后,侍从备了茶水。
阎锡山说:“俊如,咱请你来,就是让你来指挥打仗的。我已给蒋委员长发电报,让你担任前敌总指挥,统帅晋北全部中央军和晋绥军。”
卫立煌说:“就怕我力不胜任,有负您的厚望啊!”
阎锡山:“俊如啊,你放开手脚大干吧。两天前,我刚下令处决了临阵脱逃的第61军军长李服膺。谁不听从指挥,李服膺就是他们的镜子。”
当天中午,阎锡山在宾馆设宴为卫立煌接风洗尘。席间,阎锡山向卫立煌谈了关于忻口战役预案,又说:“**方面还派了一位重要代表周恩来,到太原。”
卫立煌:“太好了!我能和他见见面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
阎锡山:“怎么不能,你和他曾相识?”
卫立煌:“十年前北伐时,他是第1军政治部主任,我是该军一个团长,虽然在公共场合多次和他谋面,但从来没有单独交谈过。有些人曾引用李白的诗句:‘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来比喻认识周恩来的心情。”
阎锡山:“周恩来和我约定,今天下午4时到这里来,商讨忻口防御作战计划。等会儿,你就能和他会面。”
下午4时,周恩来准时来到绥署宾馆会客厅。
卫立煌立即起立行礼:“卑职卫立煌,今天见到周先生,十分荣幸。”
“啊,你是卫将军!”周恩来同卫立煌握手,并认真地打量他一番,说:“俊如,十年没见面,变化真大呀,没想到,我们又走到一条战线上来了!”
阎锡山说:“正好周先生和俊如都在,咱们好好讨论下一步部署。”
周恩来说:“目前广大工农群众、各界朋友及其他爱国同胞,还没有被唤起,还没有被发动,还没有组织起来和武装起来,这是最严重的情形,就影响到前线不能打胜仗。挽救危机的唯一道路,就是孙中山先生的遗嘱,即‘唤起民众’四个字。”
周恩来喝了口茶水,接着说:“从军事上说,要改变战略战术,不能只依靠打阵地战、游击战。有人把失败原因归结为武器装备不如人,这不是根本问题。八路军武器不如日军,也不如中央军,甚至不如晋绥军,但是却在平型关打了胜仗嘛!”
卫立煌说:“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的消息,我是在北平西南撤退途中得知的,当时我兴奋不已。我向八路军表示祝贺。”
阎锡山:“关于八路军129师的使用问题,南京方面授意放在正面,我和俊如也认为,八路军是一支能打仗的生力军,必能以一当十,希望周先生能够同意这一部署。”
周恩来:“我们不赞成把所有兵力都放在正面打阵地战,更不赞成把129师调到正面打阵地战。百川先生和俊如将军都知道,八路军长于游击战和运动战,不善于阵地战,用于正面防御,是避其所长,就其所短,不仅不能发挥所长,还会受到不必要损失。因此,我主张让他们迂回到日军后方,寻找有利条件打击日军。”阎、卫表示同意。
第109章 据点崞县失守()
10月4日,在雁门关南的代县城,日军第5师团长板垣征四郎召开作战会议。师团参谋长西村利温、步兵第21旅团长三浦敏事、独立混成第2旅团长本多政村、独立混成第15旅团长筱原诚一郎、独立混成第1旅团长酒井镐次参加。
板垣说:“遵照天皇陛下的意旨,本师团长受命指挥各位攻占太原。陆军部命令,原属关东军的独立混成第1、第2、第15旅团,归本师团长指挥。方面军决定,在进攻太原的战役发起后,将继续派遣部队支援我们作战。此外,关东军司令阁下,还承担了内长城以北地区的安定任务。这样,本师团指挥下的部队便无后顾之忧,可集中全力进攻太原。”
板垣征四郎用木杆指着挂在墙上的地图说:“根据情报,中**队正在太原以北忻口地区布防,准备与我皇军决战。忻口以北有两个重要军事据点:崞县和原平。敌军一定会在这里阻击皇军进攻,以便完成在忻口的部署。皇军必须不给敌军以喘息时间,立即发动进攻!本师团长命令:本多旅团长指挥所部攻击崞县之敌,筱原旅团长指挥所部在原平以南、忻口以北地区展开,向忻口敌军发动攻击!”
此时,日军集结在代县准备参战的部队约有五万多人,不算开战后增补部队。
10月4日,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在飞机战车掩护下,向崞县东城和西郊发起攻击,拉开崞县保卫战序幕。第19军军长王靖国按照阎锡山令“第19军以‘依城野战’方式,固守崞县到10月10日,无命令不得后退,以掩护各路大军占领忻口,完成部署”的命令,与参谋长梁培璜商定:以205旅依据崞县北城,215旅依据西城及南关西部,209旅依据东城及南关东部,各部以三分之一兵力在城内防守,三分之二兵力在城外部署,准备迎战。
中午,王靖国接到阎锡山“固守崞县,无命令,不得后退”的急电。下午,战区长官部发来原第61军军长李服膺违令擅自撤退,已被枪决的通报。接着,战区执法总监张培梅派宪兵送来一封信:“王军长览:放弃雁门,你就该死。守住崞县,尤为侥幸。再失此城,国法不容。泰山鸿毛,皆是一死,交在生死,不敢不告。梅手字。”王靖国看完信,面色阴沉。
5日拂晓,日军飞机大炮从北、南、西三个方向对崞县城猛烈轰炸,炮声隆隆,火光冲天,尤以北城攻势最猛。守军第205旅旅长田树梅,赤着膀子来到北墙督战,将日军打退。日军大炮再次猛轰。北城第407团指挥所窑洞被炸塌,上校团长刘连相、中校团副高玉麟及众多通信兵和传令兵,全部被埋遇难。
旅长田树梅闻讯,从410团阵地迅速赶来,迎面碰到第407团营长柳青魁。
田问:“你们团长呢?”柳答:“被埋在窑洞里。”
田问:“你刨了没有?”
柳答:“没,没有刨。”
“团长死了,还有营长,谁叫你们撤的?你为什么不指挥作战?”田树梅怒火冲天。
当即命令随从将柳青魁枪毙。407团溃部不敢再退了。
这时410团传令兵跑来报告:“410团团长石焕然在激战中牺牲。”
战至傍晚,守军城外阵地全部丢失,退入城内防守。
6日,日军飞机大炮对崞县城狂轰滥炸六小时,北城墙被炸塌,第410团团长石焕然阵亡,全团伤亡殆尽。日军乘机突入城内,两军展开巷战肉搏。守军各级军官亲率余部奋战,局势无法挽回。坚守城西关的一个团全部殉国。
第19军伤亡过半,眼看崞县城不保。
军长王靖国束手无策,但慑于军令,不敢擅自撤守。军参谋长梁培璜将情况电报阎锡山和赵戴文,建议与其束手待毙,不如退出城外,东渡滹沱河,回身扰袭敌后。阎锡山未予理睬;赵戴文却回电说:“如果情况属实,可如拟办理。”
这封电报,为第19军撤守崞县城提供了依据。
7日拂晓前,第19军各部撤出了崞县城。王靖国是阎锡山最信得过的实权人物之一,阎锡山对这位五台同乡甚至到了言听计从的程度。王靖国没能完成阎锡山令他“坚守崞县到10月10日”的任务,但他并没有受到军法惩处。
第110章 据点原平失守()
原平镇离忻口仅有15公里,它是忻口最后一道屏障。10月1日,阎锡山命令第34军第196旅在原平镇坚守七天。旅长姜玉贞按此命令作出部署:391团守火车站,392团守公路,413团为预备队,炮兵连在镇内。并令各团迅速征集给养及防御器材,构筑阵地。
10月4日,日军独立混成第15旅团由崞县城西迂回过来,向原平镇发起攻击。最初,激战在镇外进行,白天主要是炮击,然后日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前沿阵地冲锋。战至7日,原平镇外阵地全部丢失,第196旅官兵退守镇内。
这时攻下崞县城的日军增兵进攻原平。日军飞机大炮对原平镇狂轰滥炸,房屋倒塌,树木燃烧,尸体遍地。一部日军突入镇内,两军展开激战巷战,逐巷争夺,厮杀肉搏,杀声阵阵,伤亡累累。日军连续五六次冲击,均被守军击退。
原平镇内有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街,日军渐渐占据了东半部,第196旅官兵扼守西半部,形成对峙。旅长姜玉贞向阎锡山打电话报告:“我旅已坚守原平七天,城外阵地全部丢失,现与攻入城内日军,逐街逐巷拼搏,伤亡惨重啊!……”
阎锡山让他再坚守三天。姜玉贞说:“困难很大呀!……”
阎锡山说:“我已令增援部队向原平之敌进攻,协助你旅作战。你旅即剩一兵一卒,也要续守三天,否则军法从事!”
姜玉贞:“服从命令。我旅绝对死守原平,无令决不撤离,请阎长官放心!”
战至10日,大批日军将原平包围,继续猛攻。第196旅原有近五千人,只剩约五百人,第413团团长崔杰阵亡,第392团团长张振铃重伤,营连排长大部伤亡。姜玉贞右臂负伤,仍坚持不退,督促部下拼死抵抗。
同时,他给阎锡山发报:“我旅正与敌人逐院逐巷死拼。请长官放心。在忻口阵地未部署好之前,我旅绝对死守原平,誓与原平共存亡!”
10日下午,卫立煌到忻口阵地视察,与第9军军长郝梦龄商讨防御作战问题,尔后返回忻县。当日晚,卫立煌令郝梦龄派出有力部队,驱逐侵入原平以南日军,解第196旅之围。
11日,日军继续猛攻原平。第196旅仅剩二三百人,但仍据守原平东北角,与敌肉搏。当日夜,已到最后时刻,全旅即将覆灭之际。旅长姜玉贞召集残部官兵,说:“我旅已坚守原平十天,完成了任务,今夜突围。”
深夜,第196旅官兵在日军炮火下突围,再次重大伤亡。姜玉贞最后一批出城,在炮火下中弹殉国。突围幸存者寥寥无几。原平遂陷敌手。
12日,板垣征四郎在参谋长陪同下来到原平战场。日军正在焚烧战死者尸体,未及清理的中国士兵遗体还保留着各种姿势。板垣感慨地摇摇头。独立混成第15旅团长筱原说:“据武汉电台广播,指挥原平中**作战的196旅旅长姜玉贞已经毙命。”
板垣说:“姜玉贞将军是个英雄。遵照皇军习惯,应在他战死之地立碑纪念。”
筱原说:“只是我们不清楚姜旅长战死的地点。”
板垣说:“那就写在你们旅团战斗详报上,让其载入史册!”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为第196旅赋诗纪念:“全区原平战最烈,三团只剩三百人,据守三院十一日,玉贞旅长兼成仁。”
国民政府授予第196旅荣誉称号,并明令褒扬姜玉贞:“查姜玉贞久历戎行,夙称忠勇。此次奉命抗敌,坚守围城,竟以身殉国。眷怀壮烈,轸悼实深。应以明令褒扬,并追赠陆军中将,交行政院转饬军政部以优议恤,以彰忠烈。”
崞县、原平守军的顽强防御,为第二战区主力部队集结及部署争取了时间。
第111章 军事要地忻口()
忻口是一个较大的村落,位于忻县城北25公里处,同蒲铁路贯穿南北。村西北部为红土梁,村南部为灵山。忻口村被夹在红土梁与灵山之间,成为南北之间的天然屏障,易守难攻。忻口西南侧有一西南、东北向的山沟,名“红沟”。此沟内两侧有预先构筑好的国防阵地窑洞30多孔。忻口防御战的中央兵团指挥部就设在这里。
10月5日,第二战区新任副司令长官黄绍竑从南京抵达太原。6日,阎锡山召集卫立煌、黄绍竑、杨爱源、朱德、傅作义等研究晋北防御战兵力部署,周恩来被邀参加。
会议确定,忻口战役方针为:本战区以攻势防御之目的,以主力占领蔡家岗、灵山、界河铺、南怀化、大白水、卫家庄、1482高地迄阳方口既设阵地线,两翼依托五台及宁武各山脉,缩短战线,集中兵力,对侵入之敌,乘其立足未稳,迅速击灭之。
针对日军从平型关、雁门关、阳方口三路南犯的态势,把入晋作战的各路大军统筹划分为中央军、左翼军、右翼军和总预备军,拟从本月10日开始协同攻击前进,乘敌立足未稳,迅速击破之。兵力部署是:
中央集团军由卫立煌总司令指挥,辖第14集团军、第15军、17军、19军、第196旅、炮兵27团(欠第4、第6连),除令第19军三个旅在崞县、第196旅在原平固守外,其余拟以一部占领蔡家岗、灵山、界河铺、南怀化、大白水至1482高地之线阵地,以另一部在中解村、阳明堡、虎头山、黑峪村之线占领阵地。
右翼集团军由朱德总司令指挥,率领第18集团军(欠120师)、第73师(附炮兵1营)、第101师(附炮兵1营)及新编第2师,在五台山、罗圈沟、军马厂、翠岩峰、挂月峰迄峨口、峪口之线占领阵地。
左翼集团军由杨爱源总司令指挥,率第68师、第71师、第120师及独立第7旅、炮兵23团、24团、28团,各团第3营,在黑峪村迄阳方口之线占领阵地。
总预备军由傅作义总司令指挥,率第34军(欠196旅)、第35军、第61军、第66军及独立第1旅、独立第3旅,在忻县、定襄一带策应各方。
10月11日,第二战区忻口前线部队已全部进入指定位置,占领阵地。
战区进一步调整部署:将中央集团军担任的25至30公里的正面防线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