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抗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大抗战-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2月8日16时,下达“防守南京复廓阵地”命令。

    具体部署为:右侧支队固守板桥镇、大戴山之线;第74军固守牛首山一带据点至河定桥之线;第88师固守雨花台;第87师固守河定桥至孩子里之线,右与88师及51师、左与教导总队联系;教导总队固守紫金山;第2军团固守杨坊山、乌龙山之线及乌龙山要塞;第36师固守洪山、幕府山一带;第66军至大水关附近集结待命;第83军第156师及第36师预备2团,在青龙山、龙王山之线掩护撤退。

    并令宪兵教导2团防守水西门至汉中门城垣阵地及城外上新河河堤阵地;宪兵2团防守城内清凉山,宪兵10团防守城内明故宫飞机场。

第093章 市区及城垣战斗() 
南京外围阵地被突破后,守军仓促撤退,日军乘势追击,以致复廓阵地尚未占领稳固,即被日军突破。

    9日拂晓,日军第16师团进至麒麟门、苍波门一带;第9师团进至光华门外,占领大校场及通光营房。第114师团进至雨花台南;第6师团进至雨花台西,其一部占领大胜关。

    守军第60军退至大水关、燕子矶整顿;第74军退守水西门内外。

    日军一方面进行攻城准备,一方面用飞机向城内中国守军投撒日军司令官松井石根的最后通牒,进行劝降。劝降书狂称:

    “百万日军已席卷江南,南京城处于包围之中……故本司令官代表日军奉劝贵军,当和平开放南京城,然后按以下办法处置。对本劝告的答复,当于12月10日正午交至中山路句容道上的步哨线。若贵军派遣代表司令官的责任者时,本司令官也准备派代表在该处与贵方签订,有关南京城接受问题的必要协定。如果在上述指定时间内得不到任何答复,日军不得已将开始对南京进攻!大日本陆军总司令官松井石根。”

    唐生智对松井石根的最后通牒置之不理,并于当日下午下达作战命令:

    (1)本军目下占领复廓阵地为固守南京之最后战斗,各部队应以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尽力固守,决不许轻弃寸土、动摇全军,若有不遵令擅自后移,定遵委座命令,按连坐法从严办理。

    (2)各军所得船只,一律缴交运司令部保管,不准私自扣留,着派第78军军长宋希濂负责指挥。沿江宪警严禁部队散兵私自乘船渡江,违者即行拘捕严办。倘敢抗拒,以武力制止。”

    9日上午,日军第9师团在炮火支援下,猛攻光华门外工兵学校的第87师第260旅及教导总队防守阵地,10时许攻占工兵学校。下午,坦克及炮火曾三次攻击城门,并有少数日军突入城内。卫戍司令部急调宪兵教导2团一部增援光华门,并令第87师反击。

    第87师副师长陈颐鼎指挥第261旅一部和第259旅一部,分由通济门和天堂村向敌军侧背合击,激战数小时,多次肉搏,终将迫近光华门的日军击退,收复了工兵学校阵地。

    但突入城内少数日军潜伏于光华门城门洞中。当晚,日军国崎支队占领当滁。

    12月10日,日军见中**队拒绝投降,遂向雨花台、通济门、光华门、紫金山第三峰等阵地发起全面进攻。战况更为激烈。城东南复廓阵地丧失殆尽,日军直接进入城垣。

    形势尤为严峻。卫戍司令部急令第83军第156师增援光华门、通济门城垣守备;并将第66军由大水关、燕子矶调入城内,部署于中山门及玄武门内构筑工事;另以刚由镇江撤入城内的第103师及第112师,由教导总队总队长桂永清指挥,负责中山门附近城垣及紫金山阵地守备。当夜,第156师选派小分队坠城而下,将潜伏城门洞中少数日军全部歼灭。

    雨花台方面,日军两个师团主力和飞机大炮协同攻击,将第88师右翼一线阵地全部摧毁,残部退守二线阵地。当晚,日军第18师团占领芜湖。

    12月11日,日军第16师团猛攻紫金山南北守军阵地。教导总队坚决抗击。激战终日,日军毫无进展。惟其右翼部队攻占了第2军团防守的杨坊山、银孔山阵地,进至尧化门附近。为协助第16师团进攻及切断守军东退之路,第13师团之第103旅团,从第16师团右翼参战,向乌龙山、幕府山炮台进攻。日军第6师团及第114师团主力继续攻击雨花台。

    第88师二线阵地又被摧毁,被迫退守核心阵地。日军第114师团右翼部队开始攻击中华门,城门被炮火击毁。少数日军突入城内,但被第88师据守城垣部队歼灭。

    日军第6师团左翼部队一部沿长江东岸北进,在上新河击退宪兵教导2团一个营,占领水西门外棉花堤阵地。国崎支队在当滁北慈湖附近渡过长江,沿西岸向浦口前进。第18师团由芜湖向杭州转移。

第094章 南京城陷落() 
蒋介石身在武汉心在南京。当他得知日军突破复廓阵地迫近城垣,而当滁附近已有日军渡江时,深感局势危急。为避免南京守军被敌围歼,蒋介石于12月11日,令在江北的顾祝同以电话转告唐生智,要唐当晚渡江北上,令守军相机突围。唐生智曾力主固守,若突然先行撤走,怕责任难负,则要求必须先向守军将领传达最高统帅意图后,才能撤离。

    11日晚,蒋介石致电唐生智:“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以图整理而期反攻。”

    当日夜,唐生智与罗卓英、刘兴及周斓商定:于12日夜开始撤退,并让参谋人员制订撤退方案。

    12月12日拂晓,日军集中炮火对复廓阵地及城垣猛攻。战至10时许,城南雨花台阵地被日军攻占。防守该地的第88师264旅残部,因中华门城门已经堵死,无法退入城中,遂在敌人火力下沿护城河绕城北进,伤亡极为惨重。当晚,残部于下关渡江撤至浦口。

    日军占领雨花台后,加强火力对中华门袭击。第88师第262旅坚守城垣阵地奋力阻击。

    师长孙元良率师直属队及第262旅一部擅自向下关撤退,被第36师师长宋希濂劝阻,返回中华门继续作战。

    日军第16师团仍在城东孝陵卫西山及紫金山一带激战。第9师团在光华门遭守军反击后,毫无进展。12日晨,第3师团也开始向南京城垣进攻。当日上午,日军炮火继续向南京城垣守军阵地猛烈轰炸,将中华门及其以西城垣数处炸塌,一部日军由缺口处突入城内。

    中午前后,南京城内守军阵地,烈火熊熊,硝烟弥漫,尸体遍地。日军诸师团主力攻占了光华门、雨花台、中华门、山中门、玄武门,进入南京城内。

    日军以20万精锐部队,向10万中**队发动一次次猛攻。中**队顽强抗击,前赴后继,付出重大牺牲:高级将领中将师长姚国华、少将旅长易安华、朱赤、高致崇、少将参谋长姚中英、宪兵副司令肖岭以身殉国……第88师遂即撤走。

    中华门内大批居民向城北难民区逃跑,与溃退残兵拥挤在街道上,城中秩序开始混乱。卫戍司令部为有计划有组织地撤退,于14时命令,第36师负责维持城中及下关的秩序。

    南京守军已开始呈动摇态势,唐生智等决定在当夜撤退。

    蒋介石虽已致电唐生智,令其在不能持久时相机撤退,但又希望能多守一段时间。

    12日,他又以致函唐生智、罗卓英及刘兴:“南京唐司令长官、罗、刘副司令长官:据报江浦附近已发现敌军,是敌希图对我四面合围,或威胁我后路,逼我撤退也。五日激战,京城屹立无恙,此全赖吾兄之指挥若定与牺牲精神有以致之。经此激战后,若敌不敢猛攻,则只要我城中无恙,我军仍以在京持久坚守为要。当不惜任何牺牲,以提高我国家与军队之地位与声誉,亦为我革命转败为胜惟一之枢机。如南京能多守一日,即民众多加一层光荣;如能再守半月以上,则内外形势必一大变,而我野战军亦可如期策应,不患敌军之合围矣。遥望京城,想念官兵死伤苦痛,无任系念!进退战守,生死荣辱,惟兄等熟图之。”

    此电文发出时,唐生智等撤退令已下达,南京实际已不可能再进行固守了。南京保卫战仅守了十天!

第095章 中国军队突围转移() 
12月12日晚,唐生智召开师以上将领会议,布置撤退行动。唐生智首先简要说明当前战况,询问大家是否还能继续坚守?众将领沉默无语。

    唐生智遂即出示蒋介石命的电令:“电文说‘如情况不能持久时,可相机撤退,以图整理而期反攻。’据此,我和罗卓英、刘兴两副司令长官及周参谋长研究,决定于12日夜开始撤退。下面,由周参谋长分发撤退命令和突围计划。”

    周斓把撤退命令和方案分发给各将领后,强调说:“首都卫戍部队决于本日(12日)晚,冲破当面之敌,向浙、皖边区转进。各部队行动时间、经过区域及集结地区,如方案规定。各部队官兵应携带四天炒米及食盐。”

    唐生智最后宣布:“撤退的原则是:大部队从正面突围,由第66军和83军掩护;第87师、第88师、第36师和教导总队,随司令部由下关渡江,由第36师掩护。会后立即行动。”

    城内各部队多沿中山路向下关撤退,而挹江门左右两门洞已经堵塞,仅中间一门可以通行,各部争先抢过,互不相让,不少人因挤倒而被踩死。如教导总队第1旅第2团团长谢承瑞,在光华门阵地曾英勇地击退日军多次冲击,却被拥挤人群踩死在挹江门门洞里。

    下关更为混乱。各部队争先抢渡,有的船因超载而沉没;大部官兵无船可乘,用门板制造木筏渡江。

    12日晚,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副司令长官罗卓英、刘兴及长官部官兵,从下关煤炭港乘预备的小火轮渡江至浦口,得到日军已至江浦附近、正向浦口包围的情报,遂徒步向扬州顾祝同第三战区司令部靠拢;13日7时到扬州时,顾祝同及战区司令部已移驻临淮关,临行时留下六辆卡车。唐生智等主要官员及卫队乘汽车至滁州转火车,于当夜到达临淮关。

    随后,第78军和第36师也由此渡江至乌衣集结,后乘车去蚌埠转信阳至萍乡整顿。

    12日晚,叶肇及邓龙光两军长商定:第66军和第83军不执行掩护任务,两军由叶肇统一指挥从正面突围,向指定地点转进。当即命令各师“按第160师、159师、156师、154师之顺序,由太平门突围,经汤山、句容向安徽宁国集中。”

    12日20时前后,除第156师因未接到命令外,其他三师先后通过太平门。途径岔路口、仙鹤门、东流等地时,均遭日军阻击,第159师代师长罗策群率部冲击时阵亡。拂晓前到达汤山附近时,又遭日军第16师团主力猛烈攻击。部队被打散,各自为战,分头向指定地点转进。叶肇、邓龙光与部队失散后,换便衣突过日军包围圈。

    20日前后,各师大部分别到达南陵、歙县。第66军参谋处长郭永镳在九龙山一带收容失散官兵1;300余人,临时编为三个营,尔后归队。未接到命令的第156师与教导总队一同撤至下关,部分官兵渡过长江辗转归队。第74军组织较好,又掌握有一艘小火轮,约有五千人渡过江北。其余部队连夜抢渡,直至天亮不停。

    13日拂晓,日军舰艇冲破封锁线到达下关江面;第16师团一部乘舟艇进至八卦洲附近江面。日军炮火向江岸中**队猛烈轰击;飞机来回扫射。中**队数千名官兵随船只沉入江中,宪兵副司令萧岭即死于半渡中。江面人头攒动;江水被鲜血染红;到处飘着死者尸体。日军炮火继续轰击江岸,没能渡江的中**队官兵成批地倒下。日军大部队陆续赶到江岸,彻底切断中**队退路,大批没能过江的中国官兵成为战俘。

    13日上午,日军各部队分别由中山门、光华门、中华门、水西门等处进入南京城内。山田支队占领了南京最后一个支撑点幕府山;天谷支队渡过长江占领扬州,切断了大运河;第6师团一部进至下关;国崎支队占领浦口,切断了南京守军一切退路。聚集于燕子矶、下关沿江一带及八卦洲、江心洲中,未撤至江北的大批中国官兵成为战俘。已渡至江北的中**队沿津浦路向徐州方向撤退。

    12月14日,根据最高统帅部指示,唐生智在临淮关宣布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撤销,撤至江北的卫戍军部队隶属第三战区。至此历时十天的南京保卫战结束。

第096章 日军南京大屠杀() 
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野蛮疯狂,惨无人道地屠杀中国战俘和平民百姓。这种屠杀是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俘虏就地处置”,“解除军纪三天”的授意下,由“上海派遣军”及第10军司令官下令执行的。

    13日,第6师团枪杀从水西门至下关途中俘虏的1;500余人,第114师团刺杀在雨花台俘虏的1;354人;14日,第16师团枪杀在中华门俘虏的1;500余人;国崎支队在浦口及江心洲枪杀俘虏3;000余人;17日,山田支队竟在上元门以北江岸,将在幕府山及八卦洲一带的战俘14;777人分两个场所一次枪杀。

    同时还疯狂屠杀平民百姓:12月14日,在中山码头枪杀难民及非武装军警7;000余人;16日,又在中山码头屠杀难民5;000余人;18日夜,在草鞋峡一次枪杀共57;418人。……

    日军疯狂屠杀、**、抢掠之罪行罄竹难书,其凶残目不忍睹:一队队中国战俘用铁丝串着被杀于江边,尸体被江水冲走;一批批中国战俘用绳索捆着被杀于大坑边,尸体被浇上汽油焚烧;一群群中国平民百姓被驱赶着走向屠场,在枪声中一堆堆倒下。……

    一群日军官兵背枪持刀闯进民房里,**妇女不分老幼,甚至闯进尼姑庵里实施**;载着日本兵的汽车闯进“金陵大学”校园,数百名大学生惊叫着四处逃散。日本兵叫喊着追赶女大学生,有的女大学生被**,有的被开枪打死。街巷里遍布平民尸体……

    日本随军记者小俉行男在其《日本随军记者见闻录》中写道:“俘虏有10万之多,刚进城的部队曾问军司令部这些俘虏怎么办?回答是‘适当处置’。所谓‘适当处置’,就是予以处决。这是军队里开始就确定了的方针。”“不仅残杀俘虏,还杀害无数平民百姓。这个数字既无发表,也无法统计,总之是满目死尸。留在市内没有住进难民区的百姓,都被一扫而光。”

    在南京的外国记者都目睹和报道了日军暴行。美国《纽约时报》驻南京特派记者杜廷在报道中说:“日军占领三天内,大规模地抢劫,**妇女,屠杀普通居民,将居民从家中逐出,成批地处决俘虏,抓走成年男子,使南京成为一座恐怖的城市。”

    连倾向日本的德国驻华官员在给其政府的报告中也认为:“犯罪的不是这个日本人或那个日本人,而是整个的日本皇军,……它是一部正在开动的野兽机器!”

第097章 日军罪恶滔天() 
据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总计34万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案,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弥天大罪!

    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17日,松井石根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入城式。数万日军排着整齐的队伍,耀武扬威地进入了南京城。当晚,松井石根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会。松井在两名军妓陪伴下,高擎酒杯向每一桌赴宴者敬酒。众军官给松井敬酒,酒席上一片狂笑声。

    东京街头,百万市民大游行,游行者手持日本国旗,高举天皇大幅画像。标语牌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