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书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书童-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应该不会吧,夏大人您上次不是和我说了嘛,皇上召回张孚敬那是必然之事,是思考已久的谋略。”彭岳答着,心里又想起了自己当初和夏言那番对话。

    “是啊,方献夫在内阁首辅的任上可是累积了不少势力,和张孚敬的矛盾也渐渐地显而易见,张孚敬一党的势力已经大大减弱,趋于瓦解了,这时候方献夫作为一颗棋子,已经没有多大作用了,自然是要被赶下台去”夏言直到现在还为自己这番再正确不过的预测而感到骄傲。

    “而且方献夫在内阁首辅的职位上做的确实不怎么样,跋扈之势直逼张孚敬,可是政务能力却比张孚敬差了一大截,这样的内阁首辅,皇上是肯定不愿意要的”彭岳在一旁补充说道。

    “嗯,确实是这样,方献夫这内阁首辅做的确实不怎么样”夏言虽然肯承认方献夫做得不好,却不愿意承认张孚敬做得好。

    “而且皇上将张孚敬召回来,肯定也还存着念及旧情的成分,可是张孚敬却不知道珍惜,将仅有的这一点旧情都消耗尽了,恐怕经过这次张延龄案,皇上是不会再对张孚敬念旧情了。”彭岳在一旁说道,尽管他知道夏言总是不愿意承认朱厚熜对张孚敬存在着深厚的感激之情,但是他又不得不面对这一点。

    “嗯,看来张孚敬不久之后就将会有第四次致仕了,只不过恐怕难有第四次召回了”夏言这话说的有些苦涩,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日后能否得到像张孚敬这样的恩宠。

    “子睿,你猜一猜,下一任内阁首辅会是谁?”夏大人笑着问道。

    “我”彭岳看了看夏言的神情,“我也猜不透”

    “不用避讳,如果我认为是我自己的话,我就不会让你猜了”夏言说这话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该笑。

    “那那我就直言了”彭岳收敛了脸上的所有表情,“我猜应该是李时李大人吧”彭岳坚信自己没有说错,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记错,也不会记错。

    “尽管我对此并不满意,但是我不得不承认,你猜测的,应该是对的”夏言还是笑了出来,不知是为自己而笑,还是为李时而笑,还是为彭岳而笑。

    附注:1。为了降低读者的理解难度,有一些东西我没有在正文里写到,现在在这里补充,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查阅一番,其实还是蛮有趣的。

    在处理与大礼议关系紧密的张延龄案时,朱厚熜与张孚敬(或者可以扩大到礼议新贵)的话语、行为揭示了他们对大礼议的认知其实还是颇为不同的。在朱厚熜看来,他与杨廷和等旧臣的争议,以及与张太后(非生母,乃是武宗之母)的矛盾才是大礼议及其余波的主要矛盾,因此他衡量支持者与反对者的标准也是在于是否能够迎合他尊崇本生父母的意愿,是否能够降低张太后的身份,甚至与她彻底脱离干系。从这一点来看,张孚敬等礼议新贵确实是他坚定的支持者。

    但是礼议新贵清醒地认识到,大礼议的胜利在使张太后失去生母身份的同时,也让朱厚熜与他们自己陷入了道德困境,因此他们又在后来主张给予张太后高于朱厚熜生母的礼遇,制造人伦,正统各有所归的假象。张孚敬极力阻止朱厚熜诛灭张氏家族正是为了维持上述假象以期规避为天下,为后世所不齿的道德风险。

    其实这些文字游戏在许多人看来非常无聊,但是正是这些看似无聊的游戏处处暗藏杀机,包含着众多的权力斗争与暗流涌动。所以我们不要看轻任何一件小事,有时我们觉得它简单,可能只是因为我们没有看破它。

第二十四章:近代先声() 
“陛下,近来城中流民增多,可近日一来事情繁杂,二来没有过多的储粮来安置流民了。”内阁首辅李时向皇帝报告。

    “嗯,这些事,朕已经知道了,可”朱厚熜这些日也为此事忧虑。

    “陛下,此事务必要妥善解决啊,流民过多,恐酿成青羊山之乱啊。”李时显得忧心忡忡。

    朱厚熜也颇为心忧:“不知哪位爱卿可有良策?”

    “陛下,流民过多,盖因失去土地,无以为生”彭岳看看朱厚熜的脸色也甚是无奈。

    其实朱厚熜也知道豪强兼并土地严重,而其中以各地藩王与皇亲国戚为甚,每次改革都阻力颇大,他也不愿意得罪这些人。而且就连他自己的皇庄,每年也能向自己的私库里贡献不少钱,他自己也不愿放弃这笔利润。

    “而安置流民,以给予其生计为要,发放救济非长久之策。”彭岳接着说道。朱厚熜听了虽然点头,但又怕他提出改革土地之事。

    “而安置流民,不必非要给予土地。”朱厚熜听到彭岳这样说,心中不禁一喜。

    “今日京城内开有许多纺织作坊,如果朝廷设立政策对这些作坊进行保护支持,允许其扩大规模。那么这些作坊可吸收大量流民,如此问题可解。”彭岳顿了顿,他知道朝中肯定会有人以农业为立国之本来反对。

    “陛下,臣建议还要另外设一个机构,对这些作坊进行管理,以防乱象。”彭岳心想如此让步,而且专门机构的设立也让你们有机会牟取私利,就不要反对了好不好。“虽然农业为本,但这些作坊以吸收流民为要,也算是于国有益,望陛下纳之。而且,如果照此法办,对国库税收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啊。”

    却说朱厚熜本不迂腐,一听既能解决流民问题,还能增加税收,还不触及皇亲国戚的利益,当下满口同意,不许再言其他,并吩咐彭岳着手此事,即刻去办。

    散朝后,彭岳进了偏殿。

    “爱卿,还有何事啊?”朱厚熜问道。

    “陛下,关于纺织作坊一事,臣还有话要讲。”彭岳看看朱厚熜脸上并没有异样,继续说道:“陛下,朝廷经营的那些手工业作坊业已没落,臣究其原因,一来耗费过多,二来乃是技术不更。因此,臣建议,开设一织造局,研究纺织技艺。”彭岳知道如果在朝堂之上提出此事,必会遭致群臣反对,因此只能私下劝谏,因为他还有一个更大的构想。

    “爱卿的想法是好的,可是织造局的费用”显然,朱厚熜对这种事都是很谨慎的,他必须要保证万无一失,才肯放手去做。

    “费用自然是由户部出,但是陛下放心,这笔投入只是很小的一笔费用,而且不日便可收回成本,获利颇丰”彭岳听见朱厚熜的发问,连忙解释了起来。确实,朱厚熜对于这些事情并不是很懂,所以自己必须详细地说清楚。

    “爱卿打算如何利用这织造局盈利?”朱厚熜依旧是一副不解地表情。

    “其实户部只需要出一小部分资金进行技术研究,银子大约都用在场地,延请研究人员以及实验费用”彭岳参照着后世的研究所将自己的构想说了一通。

    “研究人员就不必了,咱们大明那么多匠籍,直接把他们征过来就好了,干嘛还要付他们银子”显然朱厚熜对彭岳这种想法很不理解。

    “陛下,研究需要头脑,需要热情。强制将他们征过来,他们的积极性会大受打击,恐怕到时候并不一定会有好的研究成果”彭岳发现和眼前“这位爷”解释这件事还真是麻烦。

    “他们敢!还反了他们了!”朱厚熜虽是这样说,却也面带笑容,“到时候那些消极怠工的,全部拉出去砍了”

    “陛下,此举万万不可”彭岳连忙出言阻止,他真怕自己偷鸡不成蚀把米,别好事没做成,反做了一件大坏事,“我们并不是招工匠来做工作,而是招研究人员来进行技术研究。况且那些工匠能够做活计,但是不一定能够做研究。而且这也耗费不了多少银子,只需提供他们饭食即可”彭岳还是决定将给他们工资,并进行高额奖励的这些事瞒下来,反正朱厚熜自是不会管这些小事,户部的银子又都是自己管着,到时候拿出这点钱来其实是没有关系的。

    “当然要提供给人家饭食,不然凭什么叫人家给你白做工,哈哈”朱厚熜自以为理解地笑了起来。

    “陛下圣明”彭岳有些违心地赞叹道。

    “陛下,这织造局确实还可以盈利不少,首先,我们研究出来的技术可以推广到一些比较大的纺织作坊,这就是一大笔收入。甚至我们可以于织造局之下多设几个朝廷经营的纺织场,就像那些朝廷经营的窑厂一样”

    “好了好了,这件事就依了你了”朱厚熜漫不经心地说道,“换汤不换药,不过就是设几个朝廷经营的作坊呗,朕准了就是了”

    “谢陛下”彭岳苦笑道,他没想到自己说了半天,朱厚熜竟是这个理解。

    “地方也不用再花银子找啦,朕在宫外给你选一处地方,你就在那里办”朱厚熜笑着说道,“不过你可不准给朕赔了银子,要是赔了银子,朕拿你是问,哈哈”

    “臣遵命!”彭岳自是听出了朱厚熜话语中的戏谑之意,也跟着哈哈笑了起来。其实赚钱这个事,彭岳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了。如果朱厚熜的最低要求只是不要赔钱,那么此事自是万无一失。

    此时彭岳看朱厚熜挺高兴的样子,便接着说道:“陛下,今日所言流民之事,臣深感忧虑。自土木堡之变后,精锐之军毁于一旦,京城军备便日益松懈。如果他日真起流民之变,臣恐对陛下不利。现今京城所备火器,仍为英宗旧时所用。因此,臣奏请开设一军器所,研习新式火器。”彭岳注意到自己说到后面时朱厚熜脸上微微有些不悦。

    “陛下,这并不是先例。”彭岳又开始讲起了之前的例子,其实这些事他好多都已经忘了,都是这两天现查阅的,“明初洪武年间便设置了军器局,鞍辔局,以及兵仗局,只不过后来因为战事日疏而有所废弛。宣德年间也设置了盔甲厂承造军器,后又设王恭厂分造”

    “你说的这些朕都知道”朱厚熜的面色缓和了些,“朕也知道行军作战中兵器的重要性,只不过这些局所的设置管理也是多有弊端”

    “陛下,既然有弊端,就应整饬,而不能停滞不前。臣愿意替陛下将此事做好,不让陛下再为此劳心”

    “可是这设置的是不是多了些?”朱厚熜还是一脸的忧虑。

    “确实有些多”彭岳轻声答着,“臣觉得洪武年间的设置比较合理,分工明确,臣希望陛下能够效仿太祖之治”彭岳知道只要将朱厚熜和太祖、成祖比到一起,朱厚熜便由衷得高兴。

    “那爱卿就替朕将研制军器的这些场所集中整饬一下,该裁撤的就给他裁撤了”朱厚熜一边说一边摆着手。

    “陛下,臣还想增设一个军器所,这个军器所只负责研制火器,不负责其他武器的研制”彭岳终于将这个设想说了出来,他要将中国提前带出冷兵器时代,进入火器时代,尽管现在说这话为时尚早,但总该要有这样的想法啊。

    “这火器其实火器还是挺重要的”朱厚熜在那里自言自语着。

    “陛下,宣德年间,各地都司卫所就各设局,造兵器甲仗。正统十四年朝廷就授权各省可以制造铜将军,火铳之类的火器。如今地方上都可以造火器,难道朝廷不该在京城设一个军器所研制更先进的火器吗?”彭岳发现还是用这种制衡地方的理由,才能对朱厚熜进行劝说。毕竟,你要站在他的角度为他思考,他才会同意你的观点,有重用你的想法。

    “爱卿的意思是要朕收回地方上制造兵器的权力?”朱厚熜看着彭岳,皱着眉头问道。

    “臣非此意”彭岳不知道朱厚熜为什么会想到那里,果然这个帝王是不简单。

    “地方上战事要多于京城,如发生流民之变,再向地方上运送火器,恐怕是来不及了”彭岳慌忙解释了起来,他生怕因为自己说错一句话,而让朱厚熜做出一个不好的决定。

    “那爱卿认为朕该如何呢?”朱厚熜身体不自觉地向前倾了倾,表情也显得更加严肃。显然彭岳提的这个建议,说到了朱厚熜的心坎里。

    “臣建议在京城设一个军器所,规模要大,专门研制新式火器这些军器所研制出产的火器威力要大,在作战中能够发挥奇效,无论是对外作战,还是对内镇压,都能产生巨大的压制作用。这样一来,虽然会耗费一些研究资金,但是得到的东西会更多”

    “那爱卿觉得建这个军器所,大约需要多少银子?”朱厚熜面色凝重,心中对彭岳提出的政策却是不知不觉间认同了,只不过对资金还有些犹豫。

    “这个臣一时也不敢妄言”彭岳凝眉急急地思索着,“但是臣可以保证不会耗费过多陛下,如果您担心此事,臣愿意以织造局所赚的利润来支持军器所的研究,如果织造局不赚钱,那么臣就绝口不提军器所之事!”

    “爱卿言重了”朱厚熜笑笑,“户部理应为此出资,如果你那织造局不够,再从户部支取就可以了,难道朕还没有钱研制火器吗?哈哈”

    对于朱厚熜这种顺水推舟的行为彭岳也只能尴尬地笑笑,道一声:“皇上圣明!”

    “不过这爱卿管理着织造局,还忙着漕运的事,肯定是忙的焦头烂额”朱厚熜一副关切地表情,“虽然爱卿为军器所提供资金,但是”

    “陛下,臣建议,为了提高效率,军器所所造军器仍由京城禁卫军主管,研制之人无调动之权。”彭岳一下子便明白了朱厚熜言语之义。

    “京城禁卫军?”朱厚熜不知道在看些什么,“这恐怕也不妥吧?禁卫军负责京城守卫之责,任务繁重,不应因此而分神了”

    “干脆这样吧,军器所研制出来的武器就由武器库的官员管理就好了”朱厚熜用手指指下面的彭岳,“当然,这军器所的具体经营还是由你来负责”

    “臣最近确实为漕运之事忙的分不开身,而且那报纸之事还需细细琢磨,臣实在是力不从心。所以臣希望军器所研制之事由夏言夏大人监管。”彭岳知道夏言恩宠日隆,并且与自己交好,交给他办不仅朱厚熜会同意,自己也放心。

    “哈哈”朱厚熜听到彭岳这样说心里不免高兴,可又有些不好意思:“既然是爱卿所思之策,就由爱卿和夏言共同督办吧。”

    “谢陛下。”彭岳心中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子睿啊,朕知道,你颇有才干,不过如今你年纪轻轻,却已贵为户部右侍郎。升迁过速,恐遭人妒啊,虽然你将漕运等事都办的甚合朕心,但是,朕就先不擢升你啦。”

    “臣只求为陛下解忧,不求显达。陛下之恩,臣永生难忘。如今臣已知足,不求升迁。”

第二十五章:如此呆瓜() 
“青歌姑娘,近日朝中之事有些繁忙,生意上的事可就要劳烦你多多费心了。”彭岳坐在座位上不紧不慢地呷了口茶。”

    彭岳没有想到仇青歌竟然对做生意这种事情那么有天赋,当初她说自己不通此道,原来只是谦虚之辞罢了。

    一开始彭岳雇人经营,仇青歌只是帮忙照看,跟着跑来跑去的。可没想到只用了不到一年的功夫,仇青歌便已经深谙此道,无论是整体的管理运行,还是一些细枝末节,打理得竟是井井有条。如此一来,彭岳自然是放心大胆地将漕运的生意都交由仇青歌掌管,自己便一心一意地忙起了朝政改革之事。

    “是啊,彭大哥贵为户部右侍郎,现在又忙着奏请开办学堂,开办报社,自是无暇顾及这等小事了。”仇青歌打趣道。

    “最近陆运的生意怎么样了?”彭岳放下茶盏,眼下倒是没有什么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