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迷红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醉迷红楼- 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史鼐的形象让贾环直皱眉头,不管光不光彩,好歹也是一个亲贵武爵,还贵为侯爵。

    怎么就这么烂泥一般,见一个老太监都这么卑躬屈膝,简直丢尽了勋贵的颜面。

    被史鼐称为梁公公的老太监理也不理史鼐,见贾环有些不悦的看着史鼐,他非但不恼,反而笑的更欢了,直言道:“知道他为何如此吗?就是因为立身不正,底气不足,否则何惧之有?按说第一代保龄侯也算是英雄了得,咱家还和他一起喝过烈酒,杀过敌酋。可惜,后代虽然更会钻营,可总归是一代不如一代。小子,你可莫要学他。”

    贾环瞥了眼面皮涨的紫红,一脸的尴尬,却连愤怒的眼神都不敢露出的史鼐,而后对梁公公拱手道:“后辈晚生贾环,见过老公公。老公公,您和第一代保龄侯并肩作战过,那想来也和晚辈的先祖相识了?”

    “哈哈哈哈!”

    同样是太监声,同样是尖细的嗓音,可相比于刚才王长史的阴测测的声线,这位梁公公笑的却极为大气豪迈。

    他没有翘兰花指,而是负手而立,傲然道:“咱家当年,也是老荣国黑云旗下的一员悍将哩!”

    贾环闻言,肃然起敬,躬身道:“竖子无知,方才对老公公无礼了。”

    梁公公却没所谓的轻轻摇了摇头,道:“这有什么打紧的?咱家却是喜欢你小子身上的那股傲劲儿和志气。前些年,太上皇还时常暗自悲叹,叹荣宁二公早逝,竟然落到后继无人的局面。在得知你小子成为武人后,太上皇高兴的难得破例,晚膳时多饮了三杯桂花酒。

    那桂花酒,是用龙首宫当庭那株百年桂树开出的桂花酿的,而那株老桂树,便是当年太祖高皇帝特意从你家祠堂院子里的一棵老桂树上截下来的枝子栽育成的。”

    听闻此言,一旁的史鼐又羡又妒的看着目瞪口呆的贾环。

    按理说,史鼐出身侯门,祖上是开国侯爵,已经是不低的门楣了。

    可是和贾环一比,他自觉自家瞬间就LOW成草鸡了。

    听听别人的祖宗和皇家是怎样的渊源,连太上皇都这般惦记。

    再看看他自己……

    唉,这暗无天日的社会啊,真他妈让草根没法活了,黑暗啊!

    PS:感谢书友“服部正成”、“龙御风”、“玄雨”、“长风雨下”的打赏~~~

    感谢书友“正版的我来了”“墨埃”“龙心在手天下我有”、“皇室之人”、“巫师家庭”、“7叶”的打赏~~~

    感谢众书友的推荐支持!

    这字数看着我也是无语,被不少同行取笑了。

    我觉得我也没更多少啊,很稳定的一天两更,怎么这么快就五十万字了?

    明明才两个月多一点。

    和我同期开新书的作者,有的新书才二十来万字,还有很多推荐等着他们上……

    我这……

    咳咳,罢了,好好写书吧,在没有推荐的情况下,咱们还能挤上历史分类的会员点击榜,从来没这么光荣过,都是咱书友们抬爱了。

    等上架后,我争取多爆几更。

第一百四十六章 贾母的失落() 
“梁公公,晚辈一定不辜负太上皇和公公的期望,努力习武,争取早日能上战场,为先祖报仇,为大秦立功!”

    贾环没有因为梁公公的一席话而沾沾自得。

    他也没有史鼐想的那么觉得光荣。

    太祖高皇帝的骨头都快要化了,太上皇喝几杯桂花酒那又能如何?

    祖辈的荣光只是祖辈的荣光,谁要以为真的能依之横行,那距离败亡也就不远了。

    梁公公看着贾环,极为满意的点点头,道:“你还年幼,咱家就不多夸你了,这个年纪,夸赞你太多未必是好事。这次来,是带着太上皇口谕来的……不用跪不用跪,太上皇吩咐了,以家礼相待便是。呵呵,这才是难得的皇恩浩荡。

    太上皇口谕:荣国子孙年仅八岁,却能自行克服从武之苦,开筋、锻身,还自行筹措从武之资,殊为难得可贵。《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荣国子孙能以此为本,朕心甚慰。

    然,事有轻重之分,亦有缓急之别。荣国孙年纪过幼,若急于考封,必然有损筋骨根基,于武道之途不利焉,朕心实不忍也。

    故,特准其暂缓考封三项,准其成长,待其升伯爵位时,再一并考之。

    此乃特例,朝野若有异议,朕准其上书于朕,朕可亲自辩解之。”

    不提贾环感激涕零下拜叩首,只看一旁的保龄侯史鼐,一脸被狗侵犯后的表情,就知道他心里有多震撼,有多纠结了。

    太上皇,你不按套路出牌啊……

    ……

    又和梁公公说了几句话,贾环知道了他的大名叫梁九功,年逾百岁,曾侍奉过太祖高皇帝和圣祖太上皇两代皇帝。

    还知道他和荣宁二公都是交情很铁的铁磁……

    最后,梁九功将一块玉佩送给了贾环,告诉他,是代太上皇所赠。

    日后年节时分,可持此玉佩,直接前往龙首宫拜会云云。

    最后,浑浑噩噩的贾环,告别了梁九功和更加浑浑噩噩的史鼐后,出了宗人府。

    背后,还背着一个包裹,里面是他日后的行头。

    蟒袍,玉带,紫金冠。

    这已然是一等伯的行头了。

    在付鼐和胡老八的护卫下,晕晕乎乎的贾环返回了荣国府。

    荣庆堂内,齐聚一堂等候消息的贾母等人,看着贾环展开的大红蟒袍,也有些晕乎了。

    再看着太上皇赐给贾环的那块明黄色的玉佩,就更加晕乎了。

    “阿弥陀佛,当真是皇恩浩荡啊!”

    贾母满脸感慨的朝东方稽首拜了拜,而一旁处,邢王夫人脸上的酸味简直没法掩饰了。

    太上皇御赐蟒袍玉带,这说明什么?

    说明贾环虽然只是一等子,但其实已经开始享受一等伯的政治待遇了。

    除了每年那百十两银子的俸禄差价外,别的还差什么?

    看着满脸骄傲看着他的贾母,贾环有些不好意思起来,道:“老祖宗,这和孙儿没什么相干,孙儿小小人儿,能有什么本事?不过是太上皇看在咱们贾家祖宗的面子上,爱屋及乌厚爱于孙儿罢了。说到底,孙儿最大的幸运,还是有一个好祖宗的缘故。”

    贾母闻言,哑然一笑,道:“难得你现在还这么清醒,环哥儿,你看,现在你的愿望也差不多实现了,蟒袍玉带也有了,你还要去庄子上苦哈哈的练武吗?”

    贾环笑道:“老祖宗,正如孙儿所言,这些东西,与其说是赏给孙儿的,不如说是赏给咱们整个贾家的。孙儿可不敢厚颜,贪祖宗之功。所以,孙儿还是得踏踏实实的去习武,总有一日,孙儿要让这蟒袍玉带,变的名副其实。否则,孙儿就是给祖宗蒙羞了。”

    “好!”

    贾母闻言,一拍软榻,唬了一旁邢王二夫人一跳,她高声道:“环哥儿,你是懂事的,也是有志气的。既然你一心从武,那你就尽管放手去庄子上练好了。家里不用你操心,谁要敢翻浪不懂事,谁要敢跟你做耗,你只管打发人来言语我一声,我这个老婆子亲自替你出面。我倒要看看,谁敢扯你的后腿!”

    说罢,她凌厉的眼神从邢王夫人身上扫过,最后停留在王熙凤身上。

    三人被贾母看的极为不安,原本心里盘算了很多的小九九顿时偃旗息鼓了。

    王熙凤赔笑道:“老祖宗说哪里的话,老三……三弟如今都是咱们贾族的族长了,身上又袭了亲贵武爵,还这般有志气。我们这些亲人,替他高兴都还来不及呢,哪里会扯他后腿?老祖宗您放心,谁要是敢阻拦三弟上进,您就是不说,我这个当二嫂的也不会答应!您忘了,当初先大老爷想要拿三弟做筏子,还是我这个小内贼偷偷给老祖宗您通风报信哩,三弟前些日子还专程给我道谢呢!”

    要不说,贾母众多儿媳孙媳中最喜欢的就是王熙凤。

    没别的,就这一张巧嘴利口,还有勇于拿自己奉献让众人取乐的精神,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除了邢夫人一双眼睛刀子似的往王熙凤身上插外,其他人无不捧腹大笑。

    可是对于邢夫人的刀子眼,王熙凤鸟都不鸟她一眼,只是笑吟吟的看着贾环乐。

    贾母也乐开怀,对王熙凤笑道:“可不就是这样?这样才好,只有家和,方能万事兴旺。环哥儿得着好了,你们不都跟着沾光?你还小,不知前事,你问问二太太,她当年小时候是见识过我贾家是什么样子的。先荣国公还在的那会儿,满神京城里瞧瞧,整条公侯街看看,谁家能与我贾家比肩?

    缘何如此?还不是因为先荣国公乃是亲贵第一,军中第一的武人!那个时候,贾家族里也不像今天这般,有那么多破落户,只靠着咱们府上过活。那时,谁不卖我贾家一个面子?只要姓贾,只要愿意做事,就没有活不好的。”

    王熙凤配合着畅想了番,感慨道:“那真是好日子,好风光啊!如今看我们家贾琏是没指望了,他也就能守着咱们这个家业,勉强度日。所以说,还是老祖宗英明,咱们这一大家子,可不都指着三弟了?”

    一旁处,李纨和鸳鸯两人也配合着王熙凤夸了贾环几句,一个说日后贾兰也要靠贾环这个三叔多提点提点才是,一个说都是老太太和先荣国老祖调理人才调理的好,还大胆的开玩笑说,以前贾环多惹人厌啊,到哪里哪里鸡飞狗跳的。

    可自从荣国老祖在梦里相救,并且教诲了番后,贾环立马就变了个人,大方得体,笑的阳光灿烂。

    后又经老祖宗调理后,哎呀,那就更不得了了!

    如今居然连蟒袍玉带都穿上了,成为贾母众孙辈第一出息的人了。

    几人玩笑着,将贾母逗的合不拢嘴。

    忽然,贾母余光看到了右侧处低垂着脑袋,一脸不自在的贾宝玉,心里一动,道:“环哥儿,你现在也出息了,你看看,你宝二哥可能和你一般,也能习武?”

    贾环闻言一怔,再看向已经唬的“花容失色”的贾宝玉,笑道:“有什么不能的?不过是多吃点苦罢了。若是宝二哥愿意,他也可以和我一起去庄子上练武。老祖宗不说我还忘了,不止宝二哥,大嫂家的兰哥儿也可以一并前去。”

    “使不得!”

    贾母还没说话,一旁的王夫人就连忙否决道,不过她看着贾母陡然阴沉下来的面庞,心里顿时一惊,可脸上却满是凄艾之色,道:“老太太,宝玉和环哥儿不同。环哥儿他有荣国老祖的点化,才有了这番泼天的造化。

    可宝玉他……您老人家还不知道他的身子吗?也就是外面看着好,实际上……他万一有个好歹,可让我怎么活啊?老祖宗,媳妇不是不会教育孩子,先前珠儿在的时候,我何尝不是严加管教着?可谁想……”

    这一番声泪俱下的话,让贾环对她再次刮目相看。

    这个妇人当真可惜了,若是身为男儿,以她的智慧和城府,未免就不能做出一番事业来。

    王夫人也真是豁出去了,哪怕她知道这般请求可能会让贾母不悦,可她也顾不得了。

    习武究竟有多难,习武究竟有多苦,有多可怕,她却是知道的。

    王家为了出武人,逼死逼疯了多少族人?

    光王家嫡系就死了不下八个。

    她又怎么敢让贾宝玉跟着贾环去庄子上习武呢?那还不如先杀了她算了。

    贾母看了眼声泪俱下的王夫人,又看了眼因提及贾珠而暗自垂泪的李纨,最后又瞥了眼垂着头不敢言语的贾宝玉,贾母深叹息了声,道:“罢了,这不过是老婆子我一番妄想罢了。贾家能出一个环哥儿,已经是祖宗保佑了。哪里可能还……”

    贾母最后对贾环道:“环哥儿,太上皇赐你的那块玉佩,你要好好保护,不敢有半点闪失,不然的话,就不是福气了。你处理完东边儿的事后,临走前再来我这一趟,我有些事要交待。好了,你们都去各自忙各自的去吧,我要歇一歇了。”

    贾环可以看出,贾母眼里的失落之色。

    想来,如果可以选择,她更愿意让贾宝玉取得贾环今日的成就。

    如果贾宝玉今天也果敢的表态,愿意从武,那么她哪怕砸锅卖铁,也一定会供应贾宝玉成为武人。

    未来甚至还会运作他接手贾琏身上的爵位。

    只可惜……

    ……

第一百四十七章 账簿() 
荣国府里,一共有两个御赐的堂号,一个是贾母的荣庆堂,一个则是贾政所在的荣禧堂。

    其实荣禧堂也不算是贾政的,还是贾母的。

    因为贾赦是分家单过的,然而贾政却没有,而是作为小儿子依旧和贾母一起过。

    既然总家没分,那么贾政自然就占据了荣庆堂外的另一处堂号。(不知大家绕明白没有……)

    宁国府这边和荣国府不同,宁国公当年立下的功勋没有荣国公大。

    所以,宁国府这边只有一个堂号,那就是宁安堂。

    此刻,宁安堂内,满满当当挤的都是人。

    而且,大都是在宁国府很有几分体面的管家管事之流。

    除了宁国府的人物外,还有几个先前在贾珍葬事中出过大力的,原贾环庄子上的人物。

    比如李万机、胡老八、付鼐、纳兰森若还有帖木儿和,王贵。

    不过对于这几个人,宁国府这边以赖升为首的管家之流,却是连正眼都不乐意瞧他们一眼的。

    不过是一群卑贱的匠户和骚鞑子,要不就是个庄头,他们想不通,这种货色,贾环怎么会允许他们进入宁安堂的。

    和宁国府这班人不停的低声悄语,时不时爆出一阵讥讽的哄笑不同,城南庄子里的这班人,一个个双手合拢,自然搭在身前,低眉垂目的安静的站着。

    以李万机为首。

    其实这倒不是贾环要求他们这样做,贾环哪里懂这些规矩,他也不在乎。

    可他越是不在乎,李万机和付鼐等人越是对他们这班人要求严格,甚至到了严厉的程度。

    尤其是在贾环跟他们说过让他们当亲兵和所谓的“正家风”一事后,贾环城南庄子里,如今还是那般轻松快乐。

    但,该有的规矩却已经一项都不少了。

    无论是李万机还是付鼐等人,都可以算的上草莽寒门中难得的英才,或沉稳,或果敢,或有睿智。

    他们结合起来,定出的规矩,让贾环看了后,都咂摸着嘴夸了几句好。

    最关键的是,他们的规矩不只是给别人定的,他们自己首先就以身作则。

    宁国府的这班人看着寂静无声的李万机等人,渐渐的也发不出笑声了。

    气氛微妙,肃穆,让宁国府的一班人很不自在。

    还好,贾环终于出现了。

    不过,伴随贾环一起出现的人,却让赖升等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他也认识此人。

    说起来,这人还是贾环的亲娘舅,贾府里另一家体面人家,钱家的“杰出人才”,钱启。

    钱启身后还跟着一个壮硕的小厮,这小厮手里捧着的是……

    赖升等人见到此物后纷纷面色大变,那是宁国府里的几本账本。

    贾环面无表情的坐到主位上,看着赖升等人。

    在贾环没有丝毫感情色彩的眼神注视下,赖升等人愈发不安了。

    他想干什么?

    “这次给珍大哥办丧事,大家都辛苦了。”

    良久之后,贾环终于开口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