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卒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弃卒崛起-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准备。

    烧毁粮营对那一带的影响程度,在这一战中,便能见分晓。如果那一带西夏军粮草不足,又因刚刚遭奇袭,士气必然低落,西夏人会很快溃败。然后以此为突破口,主动发动全面攻击,取下最大程度的战果。

    可是,朝廷枢密院却在泾源路发动攻势前,下达一道命令,“破粮营之事,未得到证实前,不可轻举妄动。”

    枢密院是掌管军事的最高机构,枢密院的命令,就代表朝廷,代表官家,如今朝廷又陷于党争,章经略如果抗命,正好授人以柄,一番弹劾下来,即便取得一定胜绩,他这个经略安抚使的座位,就不稳当了。

    古话有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这句话在大宋,很难行得通,因为将不管在内还是在外,都受到太多掣肘,就拿经略安抚使来说,除了本地财赋与粮草等后勤不能管辖外,朝廷还在军队中,安放走马承受的官员,走马承受品级不高,一般是由皇帝信任的太监担任,在军中起到监军作用,在大宋最忌讳的,就是手握兵权的统帅抗命,一有风吹草动,走马承受一道文书,有可能就直接报给皇帝,兵权说不定很快就被撤销,这点非常要命。

    所以,章经略只好按兵不动,仅派出小队人马,进行骚扰性的试探攻击,但并无收获。

    高守有些意外,以上不少属于机密级别,章经略却直言不讳,在今日的交谈中,都告诉了自己。

    看得出,章经略心中有不少苦水,在生病虚弱的情况下,需要找个信任的人倾诉,种师道近日又忙于公务,于是找来自己做替身。

    对于眼下具体军事战略,或朝廷与地方之间的复杂关系,自己了解不清楚,不想多说,但在“安内”上,高守有建议。

    高守了解到,财赋、漕运这两个要害,间接受到申家控制,使得经略府难以施展全力,束手束脚,但申家权势力太大,直接拔除是不可能,因此章经略一贯施行慢慢削弱的策略。

    经过谨慎思考后,高守上次就提出,慢慢削弱效果不大,要削弱就要先削弱申家的核心价值——西北货品市易的垄断地位。

    这就必须扶持另外一家,同申家竞争。

    高守自然推荐佟家,除了佟家,也没有别的家族,跟申家有一较高低的实力。

    而佟家被申家压得无法抬头的原因是,一些货品,仅有申家能提供,且佟家没有官府中力量的协助。

    高守也坦诚自己用炒菜技艺,在佟家部分产业中,占了半成的股。

    章经略笑了笑,显然这事他也清楚,只问了句:“如何扶持?”

    “同西夏暂时恢复通商,取得所需货源。”高守胸有成竹道。

    章经略皱了皱眉头,目中闪现不解,如今正处于大战一触即发的边缘,如何谈到恢复通商?但章经略知道高守肯定还有会有话说,因此他不急着表明态度,只是看着高守,等他解释。

    高守看到章经略的反应,知道有说下去的必要了,他接着道:“在下听闻枢密院不允许大规模主动出击,西夏大军看似步步进逼,其实是虚张声势,战是打不起来了。而入冬后,大雪封山,天寒地冻,不适合大战,按惯例是休兵的,因此我说的是这个冬季休兵状态下,暂时恢复通商,只要这一个冬季,就够了。”

    “子御觉得,西夏是在虚张声势?”章经略目光一厉。

    “嗯,在下推测西夏人现在最害怕的,是在粮草得到补充前,大宋发动全面攻击。”

    “咳咳咳”

    章经略一阵猛咳,高守上前给他添了点热茶,端到他面前。

    章经略呷了一口,稍稍平复,但眼神愈加无力,声音变得沙哑,扼腕叹道:“如此说来,是我大宋坐失良机了。”

    高守拱了拱手:“使相切莫忧心过度,身体要紧,良机失去,还可再寻,而且如若我们趁此荡平内患,未尝不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说得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有人都在关注深秋战局,独有你已觑见冬日休战,子御的远见,非同寻常,”章经略顿了顿,脸上露出笑意,“用商战之法对付申家,的确值得一试,不过,子御需答应老夫一事,才可商量。”

    “请使相明示。”

    “老夫要你主导这场商战,并在佟家坐大前,取得他们六成以上份额,并完全掌握市易控制权,你能做到吗?”

    “呃”高守怔了怔,苦笑道:“主导商战,取得佟家六成份额,掌握市易控制权,这是三件事吧。”

第100章 升官与出使() 
高守正同章楶商谈时,经略府来了一队人马,说是自东京城快马赶来,还带来了朝廷枢密院的机密信件。

    高守识趣的施礼告退。

    可还没走出经略府大门,又被叫了回去。

    章楶脸上似笑非笑,见高守进来,把手中机密信件,递向高守:“子御一语成谶,我大宋委实最缺狂野之心。”

    枢密院的军机密信,章楶毫不避讳的让自己观看,这是肱骨之臣种师道,才有的待遇,可见章楶把自己当成亲信,要是看了密信,可能会被卷入某些事务,但如果拒绝的话,也就等于拒绝这份信任与亲密,尤其对方还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人,一位正受病痛折磨的忠善老人。

    高守心念略转,动作没有犹豫,坦然接过章楶手中密信,瞄了几眼,眉头大皱,知道即使不看这封密信,也已被卷入。

    “朝廷要派使臣和谈就和谈吧,为何还指名让我同去?这有点勉为其难了,在下可以拒绝吗?”

    章楶咳了两声,端起刚刚侍女呈上的,冒着热气,散发着浓烈草药味的墨绿液体,咕噜一声,一口喝光,从他脸上皱成一团的褶子来看,药很苦。

    拿洁白手巾擦了擦嘴唇,章楶这才舒了一口气,开口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呵,这药真是苦啊,希望真能利于病。子御,你说老夫能拒绝这药吗?”

    “使相,这不能对比。”

    “你虽无疾病,但若是服之利于身,可防百病呢?”

    “使相是说”

    “枢密院信中所言,是以出使和谈,去西夏一探虚实。但你我清楚,这一来二去的拖了时间,最佳战机早已贻误。看来今年,的确打不起来了。既然得不到战果,倒不如依你之策,先寻求安内。此番朝廷点名让你随使臣同去,说是看重你文武全才,因此委以重任,这是好事,老夫也顺水推舟,以渭州经略府名义,先予你个团练副使名头”

    这越卷越深了,还如何过悠闲日子?高守心中叫苦,忙拱手推辞道:“在下暂时无意出仕,但使相若有差遣,自当效命。”

    “莫急,且听老夫说完。”章经略笑了笑,不知是吃了药,还是因心有定计,看起来气色好了些,说话也利索起来。

    “团练副使只是个虚职,并非官身,但必要时,可招募统领一地乡勇,当然,给这个名头,主要是提升你在出使团中的地位,这次同你一起出使的使臣,可是个翰林学士。”

    高守心中叹气,章楶虽没回答能否拒绝随团出使,但听到他开始讲述出使后事宜,就知道这是无法拒绝的,朝廷点名要自己去,要硬是拒绝,估计章楶也会很难做。

    团练副使,名头听起来不错,却是个无足轻重的小散官名,大宋官职名称与功能乱的很,什么散官实职,虚职差遣一大堆,中间还改来改去。

    名动天下的苏轼苏东坡,就曾被贬为这个无用闲职。但自己是一介平民,章经略没通过朝廷,就给这个名头,却一定是不按常规的破格提拔。

    不过,听到章楶说的一句“必要是,可招募统领一地乡勇”,高守心中一动。

    这不就是名正言顺,可以招兵买马吗?

    如果要打造金钱帝国,没有武力守护肯定不行,可以训练护院打手,但人数多了官府肯定会干涉,可如果有团练副使名头,就能正大光明的训练出一个军队。

    当然,军队人数固然也是有限制,不过在战乱频仍的西北,约束力很小,只要不是存心造反,人多一点,有时候还能一同抵御西夏入侵,多好的事。

    所谓乡兵,也叫乡勇,其实就是民兵,帮助官府维护一方安定,但遇到战争时期,敌人入侵,有时也免不了上阵厮杀。从大宋军队排序,主力是禁军,辅助是厢军,而乡军完全处于正规军编织之外。

    见高守没有马上回应,章经略又劝道:“若着实不想沾上官名,出使回来后,再下掉也不迟。另外,子御难道忘了你自己建议的,同西夏恢复通商?此番前去,不正可便宜行事?”

    高守心下一震,醒悟过来,才知章经略用心良苦。

    自己光纠结被迫卷入出使西夏这档事,没有认真想过,出使也有诸多好处,可将计就计,变被动为主动,趁着和谈,与西夏谈判通商事宜,而且还是自己亲自去跟西夏谈判,所有第一手资料与讯息,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回到渭州后,就是个非常大的优势。

    相比之下,这才是真正的委以重任。

    难为这个须发皆白的老人,在病痛折磨之下,挣扎着处理各种事务,仍能着眼大局,思维清晰。

    “行,就去一趟吧,对了使相,朝廷使团都到了,为何军功赏赐只字未提?在下那几个袍泽兄弟,都等着呢。”

    听到高守终于答应,只是关注起赏赐这等小事,章楶心怀大畅,哈哈笑了几声,又引来一阵轻咳。

    平复后,章楶道:“你们的破敌之功,非同寻常,如果由此引发决战,并趁虚一举击败西夏,则可称奇功盖世,可如今,枢密院贻误战机,朝廷又遣使谈和,也就仅是一般的破敌之功了。朝廷如何做,老夫管不了,但老夫可保证,只要他们愿意,都可在老夫麾下得到善待,钱帛赏赐自然也少不了,只不过近来漕运、财赋堪忧,这方面,子御也是清楚是了,你如今也不缺银钱吧。”

    “呃是不缺,只是随口问问,随口问问。”高守嬉笑道。

    章楶眯了眯眼,似真似假道:“老夫敢断定,不用多久,你这小子会比我富有得多,届时经略府缺钱,你可得借些过来。还有,待老夫病愈,也得弄几盘炒菜来尝尝。”

    一夜之间,高守仅凭借一番说辞与稍作运筹,就独赚两千多贯,第二天又用炒菜厨艺,入股抱月楼等佟家产业,这些事在渭州四处传扬,章楶自然不会不清楚。一两天之内,就能有如此商业成就的人,渭州历史绝对是绝无仅有,高守赚钱的能力,不必明言。

    “那是自然,在下到时亲自下厨,为使相烹制炒菜。银钱用度更不用说,若非使相与种机宜看得起在下,又哪能赚来什么,因此,如果在下赚得钱钞,可与经略府同享,以助使相与种机宜早日灭西贼。”

    高守这句话说得相当艺术,他能短时间内赚到钱,又与佟家达成契约,是因为经略府对他的大力支持,他才能借势而为。包括未来要赚钱,还需要仰仗经略府在后面支撑。

    所以,不用等经略府开口借,高守便会主动送,缓解经略府缺钱的困境,这也是破解申家间接钳制经略府的重要办法。

    高守提出“同享”这个说法,是在协助“灭西贼”的前提下,巧妙避开贿赂之嫌,也是在让章经略放心,告诉他,经略府的信任与支持,会得到最大回报。

第101章 好事连连() 
大宋西北的局势,变化无常,不仅是大宋与西夏之间,契丹人时不时也会插上一手。辽国与西夏国关系紧密,暗地里互通有无,每当大宋对西夏用兵,辽国会故意在边境集结兵力,耀武扬威,给大宋施压。而辽国与大宋交战,西夏也会声援,甚至派兵袭掠。

    不过西夏与辽之间,毕竟是两个独立国家,也会有一定矛盾与利益冲突,这次大宋出使西夏,除了一探西夏虚实外,还有个目的就是挑拨西夏与辽之间的矛盾,让西夏别完全靠向辽国。

    说是这样说,但高守知道,大宋历来的做法,就是喜欢在优势的情况下,跟对方和谈,并以送钱送物,来获取和平,美名其曰,缓兵之计,以维持稳定和平的时间,来徐徐图之,看起来很占便宜,但显得没有骨气,像是软骨头一块,而且纵观历史,这个被大宋统治者一直沿用的策略,真没让大宋占到便宜,反而深受其害。

    好比有个邻居过来打人,抢东西,屋主反击,打回去,如果是把邻居打伤,又怕邻居闹事,就想花钱消灾,送点钱财换取安宁。如果打不过邻居,更不用说了,打就打了,抢救抢了,然后还要花更多的钱,请求邻居别再来伤害自己。

    可是,不管打赢还是打输,邻居都能得到莫大好处,这个狼子野心的邻居,能不再来吗?

    所以,高守知道,不管出使目的是什么,都没有卵用。

    因为出使和谈这个行为,本身已说明了问题。

    但现在身在局中,他不得不走这一趟,据说能跟随使臣出使搞外交,对普通人来说,是个很大的荣耀,如果混官场,也是个不错的政绩资本。至少,知道这件事的人,都这么说。

    章经略许了个团练副使,又马上要随团出使,这在别人看来,都是天上掉下来的大好事,王雪如、孙伯、鲁达等知道后,替高守兴奋不已,立刻就要开始张灯结彩,大肆庆祝,因王博翊王老爷又开始贪杯醉酒的些许苦恼,也消失了。

    而当事人高守,显得一点都不兴奋,把铺张庆祝的事压下去,并请各人保密。

    王家因那晚杏心园大赚一笔,获得新生,又因高守的关系,没有人再敢打压排挤,甚而有些商家,还主动跟王家做起生意,最先出手照顾的自然是佟家。

    长袖善舞的王雪如,得到这样的契机,也有丝毫浪费,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本来只经营布庄,出售江南运来的丝绸绢布,也定制衣裳,顾客多起来后,也开始做起南方上来的瓷器、茶叶等生意。

    在杏心园打下良好的声誉基础,发挥重要作用,在高守的指点下,王雪如把购买宝石、裘皮的高端客户群成功进行转换,派人以关心售后情况的理由,主动登门拜访,并推介王家其它商品。

    只用了半月,王雪如的生意,在渭州上流阶层站稳脚跟,拥有了不少固定客户,渭州上流阶层富贵人家,甚至以购买王家布匹,或定制衣裳为荣,王家制作的江南风格女裙,似有风靡渭州之势。渭州王家,渐成品牌。

    当然也有不如意,王雪如全力施展,如鱼得水,而感觉掌握不了家中权力的父亲王博翊,心中越发不快,日渐消沉,竟又沉迷在酒乡中,开始酗酒,谁劝都没用。

    高守与王雪如心有默契,明白王博翊之所以如此,秉性使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王博翊内心懦弱,却又极要面子,自私而虚荣,要解决他贪杯的事,只有一样,那就是把家中生意大权,以及处理各种事务的权力,都交回给他。

    但问题是,王博翊又做不好,否则王家也不会差点家破人亡。

    即便是跟着王博翊几十年,忠心耿耿,甚至愿意以死相报的孙伯,也不会放心把大权再交回给王博翊,这次他完全是倾向大小姐一方,不希望王博翊再害了这个家,尤其是见到王博翊在生意形势大好,大家忙得热火朝天,人手紧缺的时候,王博翊却不管不顾,独自跑去酒肆饮酒享乐,他对王博翊更加没了信心。

    虽然每晚还是要去酒肆把王博翊抬回家,但孙伯放在王博翊身上的心思,明显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