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大明当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在大明当皇帝-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应该因为自己乱发这通脾气,让这么多人跪在那里。

    不过既然错误已经铸成了,可他还是无法放下面子前去让他们起来。也只能漫无目的的在宫后苑散步,脑海之中想的都是这件事情该如何收场。

    “微臣参见陛下。”

    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旁响起,将陷入深思之中的郑德拉回了现实之中,他回头望去,便见王廷相站在自己面前,淡淡地点了点头,“子衡,你来了。”

    “陛下,此事皆因臣办事不利引起,特来向陛下请罪。”王廷相一脸严肃的道。

    郑德看了他一眼,摇了摇头,“这事儿不怪你,现在还是想办法怎么解决这件事情吧。”

    王廷相一愣,他本来早已经做好了承受皇帝怒火的准备。没想到郑德如此轻描淡写将他的责任一笔带过,实在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微微有些感动。不过还是坚持道,“微臣身为内务府总管大臣,办事出了这么大的差错,理应受罚,否则难以服众,还请陛下降罪。”

    郑德也觉得他说的有些道理,便询问了一句,“那爱卿觉得该如何处罚呢?”

    “陛下,有你这样问接受处罚的人该怎样处罚为好的吗?”王廷相闻言实在是哭笑不得,无奈只好说了一句,“陛下,微臣是犯错之人啊。”

    “我知道啊,怎么了?”郑德一脸不解的看向他,“难道你不知道该如何处罚自己吗,那你等下回去好好想吧。”

    “还可以这样?”王廷相有一种撞墙的冲动,想了想只好咬牙道,“那请陛下治臣罚俸半年,施杖刑一百。”

    “施杖刑一百就算了,就罚俸半年吧。”郑德做出了最后的处罚决定。

    其实让王廷相自己解决如何处罚自己的问题,倒不是郑德故意为难他,实在是他也想不出该如何处罚为好。明朝大明律规定了笞、杖、徒、流、死等五刑,不过这五刑用来处罚王廷相实在太过了,若是一不小心出个差错,那谁来替他办事?

    “看来发布诏令或制定条例,辅律而行的事情需要提前了。”这事儿他早就想好了,可惜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直到现在都没有去做。

    “臣谢陛下宽宥。”王廷相闻言也是暗松了一口气,若是真正被施杖刑一百,他还真未必能够承受的住。若是一不小心伤口恶化,估计连小命都没有了。这可不是说笑的,历史上“大礼仪”的那件事情,总共有大臣十七人因此而杖毙。当然在这个次元,“大礼仪”这事儿当然不会再发生了。

    “那现在这件事情,子衡你觉得该如何解决?”

    听到郑德有些焦急的声音,王廷相倒是没想到皇帝还是挺担心那些跪在乾清宫前的宫人。不过也让他放心下来,显然皇上并不是真的生气了,那这件事情就好办多了。

    他故意地说了一句,“既然他们冲撞了圣上,那就将他们全部遣送出宫,陛下觉得如何?”

    “既然他们来乾清宫前请命,定然是有什么事情,如此行事你真的觉得合适吗?”郑德闻言不满地看向他。

    听到皇帝如此说,王廷相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意料之中是皇帝并没有因为此事生气,意料之外的是皇上竟然还关心这这群人的请命之事。也让他明白了皇帝并不是一个真正喜欢意气用事的人,或许他会因为某事而大发脾气。但只要让他冷静下来,还是能够正确地看待一件事情。而且从这件事情看来,,这位大明天子显然是一位颇为仁慈的君王。

    仁慈的君王?

    若是郑德知道王廷相给自己贴上这么一个标签,恐怕多半会是哭笑不得,难道我就这么没有王霸之气吗?

    不过皇上为何不亲自去解决,王廷相也是猜到了,多半是因为面子问题。想到这便对郑德道,“若是陛下愿意给臣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就将这件事情交给臣来处理吧。”

    郑德沉吟着看了他一眼,“也好,这件事情就交给你来处理吧,到时候将处理结果交给朕过目一下。”

    “臣遵旨。”

    “子衡,你知道吗,其实我很不想当这个皇帝的。”郑德突然对王廷相说了这么一句,让后者一时惊愕不已,一时不知该说什么,也不能去说些什么,只能保持缄默。

    郑德却是自顾自的说下去,“其实我是一个很安于现状的人,对于中兴大明这种事情我并不在乎,也乐于当一个守成之君。不过,我想没有人不是没有野心的,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消磨殆尽而已。其实我也想成为一位伟大的君王,成为一名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那样青史留名的伟大帝王。可是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我知道我的能力多半是比不上他们的。所以我需要一位强大的能臣来帮助我自己,就像秦孝公之于商鞅一样。”

    “秦孝公在历史上最为被人称道的不是他的能力,而是他发掘了商鞅并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他改革。十几年如一日直至逝世从未因为谗言而改变过,终使秦国一越成为战国末期第一强国,最后吞并六国统一天下。所以我想成为像秦孝公这样的人物,而你会是我的商鞅吗?”

    而你会是我的商鞅吗?

    听到皇帝如此自剖心迹,王廷相震惊之余,不感动是假的。虽然知道皇帝一直很看重自己,也一直拿自己和管仲商鞅类比,可他一直觉得那是皇帝开的玩笑而已。没想到这竟然是真的,让他的心绪难以平静下来。

    “陛下”

    他正想说些什么,却被郑德给打断了,“我不需要你给什么答案,也不需要你给我承诺什么的,这些都是虚的。我希望的是,你最后能够靠你的能力用事实证明给我看,这才是最真实的。”

    说了这么一番煽情的话,郑德自己都有些受不了了,尴尬的清咳一声,摆了摆手,“好了,你先去将乾清宫前的那件麻烦事情解决掉吧。然后在弘治十八年的剩下这段时间里将我大明现在的弊端好好的思虑一番,然后在正德元年将解决的答案整理给我,看能否像秦孝公那样,开创一个强大盛世的大明帝国。”

    开创一个强大盛世的大明帝国!

    听了郑德一番话,王廷相也是一番热血沸腾。就像前者之前说的,没有人不是没有野心的。他为何能够和康海、李梦阳等人走到一起,不就是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希望能够兴除利弊,中兴大明江山吗?现在皇上给他描绘的这个宏伟蓝图,自然能够让他的内心产生共鸣。不过若是换了朝廷三公九卿这几位老古董,估计和对牛弹琴差不多,没被他们无视算是最好的结果了。

    当然皇上给他贴上“商鞅”这个标签也是压力山大啊!

    毕竟改革这种事情也不只是喊喊口号而已,若是不拿出一些先进成熟的制度或则政策之类的东西来推行,又何来改革一说?

    尽管王廷相之前就有一些模糊的想法,不过也还算是不够成熟罢了。现在皇帝的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他若是不回去好好琢磨一下,将自己内心的那些想法再构思一下,岂不辜负了皇帝的厚爱?

    想到这,他的心早已经飞了回去。匆匆告别郑德,想要尽快回去将乾清宫前的事情处理掉,然后好好构思一下自己这个“兴除利弊,中兴大明”的想法以及计划。

    “虽然不要求比的过商鞅,至少也要让大明有个新气象吧。”

    这是王廷相此刻脑海里的想法,不过他并不知道的是,在某人的脑海里已经有了超越这个世界五百年的世界观,他拿出来的那点东西也只不过是微末而已。

    “希望你能够尽快成长起来,我也好轻松轻松,整天这样应付朝廷那班老家伙,实在累死我了。”看着王廷相离去的背影,郑德自言自语了一句。随后伸了一个长长的懒腰,扭扭腰伸伸胳膊踢踢腿,感觉实在累得不行。

第八十三章 入阁风波(上)() 
当王鏊与王璟一同入阁的圣旨颁下之后,朝野一片哗然。毕竟当时人廷推的人选只有王鏊一人,没想到最后入阁的竟然是两人。当然“中旨入阁”并非史无前例,只是因为王璟并非翰林出身,才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

    而且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当非翰林出身的王璟出任礼部尚书时就已经引起了很大的非议。当然由于当时因为皇帝推行退休制度的这个事情引起的巨大风波掩盖之下,众人并没有太过于注意。当众人回过神来的时候,木已成舟的情况之下,也只能无可奈何的接受了。

    不过这次朝廷众臣显然不想再忍了,王璟一个非翰林出身的官员屡屡破坏官场规矩,皇上显然简直不把他们看在眼里了。若是不让皇帝见识见识他们的能力,还以为真可以在他们头上拉屎拉尿了。

    虽然能够并没有任何动静,但这道圣旨就被六科给封驳了。当郑德看着封驳回来的圣旨,面色沉静如水,淡淡地说了一句,“送回去再试试吧。”

    这位通政使也不敢再多说什么,只好老老实实的将圣旨送回内阁,不过很快又被六科给封驳回来了。

    这回郑德脸色阴沉的可以滴出水来了,冷冷的说了一声,“再送回去。”

    “陛下,这”这位大明的通政使略显犹豫,不过还是说了一句,“六科给事中已经说了,陛下若是坚持还是让王璟入阁,他们还会封驳回这道圣旨的。”

    “难道你没有听到我的话,快给我送回去啊!”

    看到已经接近暴走的皇帝,通政使只好乖乖的将圣旨送了回去。不过显然这次,多半还是要回到皇帝这里承受一番怒火。

    看着离去的通政使,李东阳有些担忧的道,“这已经是第三次,陛下明知道圣旨被封驳,不可能通过。却一而再再而三这样,事情恐怕有些不妥吧。”

    “有何不妥?”谢迁看向李东阳,又摇了摇头道,“我想陛下是想这样让六科屈服吧,不过显然皇上打错了主意了。六科那般人的性子,比我还犟呢。”

    “我总感觉这件事情很不正常。”李东阳总感觉有一股不详的预感在心头萦绕,让他始终无法安心下来。

    “该来的总归会来的,还是先将手头的事情做好吧。”刘健倒是颇为淡定的说了一句。

    李东阳点了点头,毕竟这只是一种感觉,未必会真的有事情会发生的。

    不过也没过多久,那位通政使便急匆匆地跑了过来,说了一句,“陛下拿着圣旨朝六科廊而去了。”

    事情果然没有发生了,三人放下手头的工作对视一眼,看向他,“陛下前往六科廊干嘛?”

    “下官不知,只是看陛下怒气匆匆的,三位阁老还是赶紧过去看看吧。”

    听到这话,刘健也有一种不好的预感,对二人说了一句,“走,我们赶过去看看。”

    朝廷的衙门都是设在大内之外,只有六科与内阁是设在皇宫之内。六科位于午门与端门之间这条道路的两边长廊之中,所以被称为六科廊。

    看到皇帝站在六科廊之中,路过的六科官员纷纷聚拢过来行礼。看着怒气匆匆站在最中央的郑德,他们都预料到皇帝的到来,显然是为了那道被封驳的那道圣旨而来的吧。

    不过在场的众人并不会因此害怕,封驳之权乃是大明祖制所定,即使皇帝也说不出什么话来。再者皇上若是真的想要破坏规则通过圣旨,除非从他们的尸体上踏过去。甚至还有人挑衅的望着郑德,一副跃跃欲试想要尝尝得罪皇帝的下场。

    这可不是说假话,在大明王朝文官集团看来,被皇帝下令挨板子可是一件值得所有人敬佩的事情。即表明了你是一名忠臣的属性,又表示你无所畏惧愿意为了大明抗衡皇权做出牺牲。可以博得朝廷上下一片赞誉,也赢得晋升的政治资本,就如当年的张升一样。

    毕竟大明文官集团需要的就是需要这种能够和皇帝硬刚的大臣,而不是一切总是顺着皇帝类似应声虫般的这种大臣,他们可不想再像成化年间那样再出个什么“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之类的了。

    郑德扫视了一眼在场所有人,尽量平复略显激动的心情,说了一句,“为何封驳这道圣旨?”

    一位六部给事中站出来,拱手道,“回陛下的话,王璟并非翰林出身,担任礼部尚书已经是逾越了。在朝中资历更是尚浅,并无入阁的资格。”

    看到在场的人都颇为赞同的点了点头,郑德眼神变得越发显得冰冷了,“哦,那按照你的说法,就是选拔官吏只看出身资历,不看能力才华了?”

    “臣并没有这么说过。”对于这位已经接近暴走边缘的皇帝,这位仍然面无惧色一脸傲然的道。

    “那么‘非翰林不得入阁’是朝廷的规定了?”

    “这”这位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答,毕竟这只是一种官场惯例,并不是正式的规定。

    “用这种官场的陋习阻止一名优秀的大臣入阁辅政,你们就是将朝廷赋予自己的职权如此这般滥用的?”郑德冷冷扫视了在场众人一眼,“若是按照你们这种想法,是不是所有非翰林出身的官员都是无能的废物,都是没有资格入朝辅政的?”

    “臣等不敢。”

    这一大顶帽子盖了下来,所有在场的官员都噤若寒蝉,再没有之前那般嚣张的气焰了。

    郑德怒气冲冲的道,“我看你们不是不敢,而是早就习惯了如此看待了非翰林出身的官员了吧。若是六科都被你们这种有门户之见的官吏把持,致仕我们大明连任人唯贤最基本的做不到,估计离灭亡也都不远了。而你们这群人就是毁灭我大明江山的蠹虫,一群只知道耍嘴皮却不干事的蠹虫!蠹虫!蠹虫!蠹虫知道吗?”

    听到皇帝一连说了几个蠹虫,让这群六科官员顿时涨红了脸。想要反驳却又无从说起,毕竟此事他们也不占理。

    正在此事三位阁老也赶来了,听到皇帝这番话也是惊吓的不轻。刘健赶紧上前拱手道,“陛下请息怒。”

    郑德却是无视了刘健,本想将圣旨砸在这些人身上,不过最后想了想还是直接扔在地下,便扬长而去。

    “这件事情你们自己看着办,若是你们还坚持门户之见的话。即使全天下阻止我,即使被人万世唾骂我都没有用,我也要把你们全部给我赶出朝廷去。留着你们这群蠹虫,简直就是浪费我大明的粮食。”

    远远的传来这么一句话,让在场所有人都惊愕不已。三位阁老相互对视一眼,也没想到皇帝话会说的如此之重,而且还直接无视了他们,这好像还是皇帝登基以来的第一次吧。

    “看来皇上是真的生气了。”刘健看着皇帝离去的背影,忍不住轻叹一声。

    李东阳上前将仍在地上的圣旨给捡了起来,拍了拍上面的灰尘,自顾自地说了一句,“哎!也不知皇上会不会因为此事,对翰林院出身的所有官员产生偏见。”

    听到李东阳这话,刘健与谢迁二人一愣,相互看了一眼,怀疑道,“这不可能吧。”

    “可不可又不是我们说就可以,关键还是要看皇上的态度。”李东阳也没有再纠结此事,反而转到现在这件事情上来,“现在当务之急还是现在这件事该如何收场呢?”

    看看向眼前这些六科的官员,他淡淡说了一句,“需要我把这个带回给皇上吗?”

    这些人顿时显得有些尴尬,说是也不是,说不是也不是。毕竟皇上撂下这么一番狠话,他们知道自己再次封驳这道圣旨的话,恐怕真的要被赶回老家去了。其实丢官他们也不是太在乎,只是这件事情传出去他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