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领主- 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无忌,你说说,咱们目前的军饷情况。”张强放下茶杯,身体前倾,眼睛望着魏无忌。

    魏无忌思考了一下,说:“目前,我军一共分为新兵,在军队里面接受普通训练的新兵,军饷为100文,军服,武器,装备,都来自我们历次缴获获得的劣质品,这些人集中在我们目前核心领地里面的金华府,台州府,处州府,三个府城附近的军营里面。”

    “有多少士兵?”张强问道。

    魏无忌道:“金华府有一万士兵,台州府有五千士兵,处州府有三千士兵,另外台州府还有正在训练的三千水军新兵。”

    “这些士兵的军饷加起来不多。”张强喃喃道说道。

    魏无忌微微一笑,“是的,大人,两万一千新兵,每个月不过一千五百两左右的银两。但相比起领地周围和市面上四两一石的粮价却是一个悬殊的数字。”

    张强有些愤怒了,四两的一石的粮价,这简直就是抢钱啊,一两银子现在相当于一千三百到一千五百文,一石粮食,相当于后世的一百二十斤左右。(查到的百度信息很乱,但这个一百二十斤说的多,就以这个为准了,谁也别计较。其他的数据也以本书为准,若有不符,以本书为准。)

    四两的价格怎么说也就暴露了领地周边或者领地内的商人们在囤积居奇,想要发财,这必须打击。

    一般明朝粮食价格是一两二石,或者一两六钱附近浮动,(不管一两银子多少钱,这里一律以一两银子十钱计算,无论兑换文怎么浮动,一钱都是平分一两兑换多少文来计算,比如最高的时候有一两兑换一千七百文档,那么一钱就相当于一钱等于170文。以后以此为准,概不解释。)

    现在周边一两平均下来1400文,四两就是5600文。

    而一百文的军饷对于新兵来说的确很苛刻,相当于聊胜于无的境界。

    想象一下这个军饷,对于现在士兵们的心理影响有多大。

    张强摸了一下额头,领地好不容易稳定下来,自己也从一个来历不明的穿越小子,变成了一个手握七八万大军的明末大军阀,当然张强不这么想,他认为自己是解救明朝于水火之中的大英雄,一个光荣的明末领主。

    张强并没有下决定,而是抬起头来,朝魏无忌示意他继续讲下去。

    魏无忌轻轻咳嗽了一下,清了一下嗓子道:“这是新兵,我们还有大量的归附我们的其他经过新兵训练的其他义军士兵,以及转化而来的俘虏经过转化,新兵训练,身价清白的俘虏兵被分配到各个县城的乡镇,村庄担任民兵的义军民兵。”

    (本章完)

第151章 军饷3() 
张强自从士兵多了,自从拥有了这些忠诚度手下,这些手下又经过了他和隆武皇帝册封以后,他们各管一块,张强就只考虑战略方向,大的问题,不再管这些细节了,因此他并不知道他的军队各个等级里面的士兵的军饷和吃住问题了。

    但有魏无忌说新兵的问题,想来同样属于底层的民兵军饷不会太高。

    果然,就听魏无忌继续说道:“大人,民兵的军饷现在由各地村庄和乡镇发放,每个人每月不过一百五十文。还是很低的。”

    “民兵现在有多少人?”张强问道。

    魏无忌道:“三府的民兵现在有三万两千人。”

    张强稍微心算了一下,三府的民兵军饷不过每月三千五百两银子左右。

    但好在这些银子不是由自己领导的金华义军发放,也就是说不是算在军费里面。

    不知道为什么,他心里还有点窃喜。

    “这些军饷能按时发放吗?”张强问道。

    魏无忌道:“托大人的福,这些银子分到每个村,每个乡镇的头上,还是九牛一毛,他们还不敢不发,而且由于卑职等人监察,这些军饷都是按时在每月一号到五号之间发放的,从没有克扣拖延。”

    “这就好。”张强放心了,他在后世,就算最低的工资,也只有少数的企业或者包工头也很少按时发放的,而按时发放这对于稳定军心来说,却是最大的一个因素。

    而且在自己的领地内,从来没有什么开拔费用,也没有什么外利给这些士兵,他不会允许士兵有捞外利的机会,抓到就斩首。

    “那么义军兵丁的军饷是多少?”张强问道。

    义军兵丁是金华义军最低级的士兵,是正规军,经过多少次磨合,多少次调整,张强终于确定了义军的正规军架构。

    义军正规军从低到高,义军兵丁,义军熟练士兵,义军资深士兵,义军精锐士兵,义军精英士兵,义军职业士兵这几个等级。

    这是从军衔和精锐程度划分的义军等级。

    义军兵丁相当于一等兵,义军熟练士兵相当于上等兵,义军资深士兵相当于下士,义军精锐士兵相当于中士,义军精英士兵相当于上士,义军职业士兵相当于军士。

    义军兵丁都是张强亲自训练过的士兵,或者是精锐士兵训练出来的士兵;义军熟练士兵都是精英士兵或者张强亲自训练过的士兵,义军资深士兵则全是张强训练出来的士兵;以上等级的都是张强训练出来的士兵。

    这样的好处是士兵们都对张强忠心,他能好好的把握军队。

    当然现在张强已经不会这么累了,他现在已经亲自训练出了整整一万名士兵,各个等级的正规士兵都有。

    现在就交给这些精锐士兵去训练了。

    训练出来出类拔萃的士兵都在正规军中。

    而不堪重用,或者没有什么才华的,或者不适合在部队里面呆的,淘汰的士兵就成为民兵守备部队。

    经过这些士兵训练的义军兵丁和熟练义军士兵,中等的都分配进各地守备,上等的仍然留在新兵营里面继续训练完毕然后编进正规军中。

    正规军分为各个兵种,由资深士兵进行义军兵丁的训练,冷兵器部队大部分都分配到张强起家的这几个忠诚的部下的手里,当然张强每支部队都给一个千户兵力的火铳兵,各级军官就是精锐,精英,职业士兵训练出来了的。

    在千户的位置上才放的是张强训练出来的出类拔萃的职业士兵。

    至于像后来才投降过来,或者投奔过来的其他将领,他们仍然率领的是他们的部队或者最后整编进去的其他从张强等人的手里淘汰出去的士兵。

    魏无忌继续讲着义军兵丁的军饷。

    他们这些手下的士兵也属于正规军士兵。

    “义军兵丁目前的军饷为三百文,后勤辎重兵,义军弓箭手,义军长枪兵,义军刀盾兵,义军骑兵,义军标枪兵,全都一样的军饷。”

    “义军兵丁目前的数目是三万人,大约六千两多两银子的军饷。”

    这就是张强的义军政府需要掏的钱,新兵大约是一千五百两左右,义军兵丁是六千多两,总共五万多人每个月花费不过八千两银子。倒是不多。

    其实义军兵丁里面冷兵器大都是部下们掌握,自己手里只掌握火铳兵和火枪兵,以及一小部分亲卫骑兵。

    冷兵器部队里面的熟练士兵,每月五百文,资深士兵,每月六百文,精锐士兵,每月七百文,精英士兵,每月八百文,职业士兵,每月九百文。

    说起来这些什么士兵的,都相当于是骑砍系统的军衔,或者他们自己接受的训练程度等级,代表着他们自身的实力。

    自己手里现在只有新训练出来的精锐的一万名火铳兵,火铳兵拿到工资要比分配到这些手下部队里面的义军冷兵器士兵要高了那么一百文,四百文的工资。

    火铳兵也是义军兵丁,但里面的熟练士兵工资要普遍高过冷兵器部队里面的熟练士兵,其他向上的精锐士兵的工资也要高过冷兵器部队里面的工资,大约是也高那么一百文。

    只有部下们手里面的亲兵卫队和张强手里的亲兵卫队,猎骑兵,以及职业火枪手才是每月一两五钱的统一工资,也是部队里面工资最高的。

    但这么算下来,七八万的部队里面,按照八万兵力算,加上其他州府需要张强这个领主出的军饷也不过是每月大约五万两银子的军饷。

    张强和魏无忌都觉得低了,对比其他势力,那次开拔不是十几万两银子才能使唤动部队,而且那些部队大都没有这么多兵力,想想黄道周费尽力气不过征集到两千多义军,花的银子不再少数,最后兵败江西。

    而清军的部队大都是拖欠军饷的汉军旗部队,以及只需要给饭吃,就能跟着打战的明军降兵部队,清军自己的部队是没有多少人领军饷的,大都是打下一个地方,放任士兵们抢掠,虽然后期有所收敛,也给军饷,但给的军饷不低,那是因为他们抢了不少钱和财富,根本不在乎那些钱。

    十万清军里面,一万清军算是大部队了,剩下的三四万汉军旗,六七万明军降兵,这要付出的军饷不过是清兵自己和汉军旗部队的那微末的军饷,还有六七万不要钱的明军降兵。

    所以清兵才能以人数的优势打败明朝军队,占领汉人的大好江山。

    提升士兵的军饷,打击领地内的粮商和物价,这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这是张强得出的结论。

    至于郑彩,也得照顾得到,说不定打完郑彩,就又有钱和粮食维持领地的财政运转了也说不定。

    想到这里张强心里有些发苦,他一个打工仔,那有那么大的才能去运转一个政府啊,想想那些穿越者,都一个个不是工科毕业,就是文科毕业,工科自不必说了,什么发明都有,都能让他们的势力很快从那些发明中获得利益,养活军队和百姓,维持政府运转,文科生更是当官的料,见惯了后世政府的运作模式,怎么都能弄来钱,维持运转那是绰绰有余,而自己,除了会卖苦力,会吐槽,还会什么?

    可这怎么说也不是不发工资,拖欠军饷的理由,也不是纵兵劫掠其他势力的理由,自己要让士兵们卖命,只能老实发工资。

    开始他就是这么想的,所以即便没有钱,即便有点粮食,他也得发,即便那些粮食和钱都很少,也得给。

    士兵的忠诚一方面来自于他的训练,一方面来自于他抗清取得的功绩,另一方面就是他按时发工资,让人家吃饱了饭好卖命,现在这个乱世,百姓就是有口饭吃就跟着你卖命,没有饭吃,没有工资,谁跟着你卖命啊。

    什么国家大义,民族大义,大明正统,正统是建立在你给人家吃饭,让人家获得利益的基础上的,没有利益,所以大明百姓,大明官员把大明卖了个干净。

    而自己之所以击败明军降兵,击败大清军队,都是那些拿着自己给的丰厚奖赏,起码忠诚度方面还算可以的,自己亲自训练出来的士兵打的战,其他的那些个士兵,不过是辅助而已。

    不管怎么说,自己熬过来了,所有有这么多领地百姓乐意加入军队,自己也为了能继续保持自己领地归自己统领,疯狂的扩军,不知疲惫的打战和训练士兵。

    现在的问题是要发展,要稳定,要将领地的财政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能让更多的精锐的士兵拿到高工资,心甘情愿的跟着自己卖命,顺便恢复一下大明正统,当然最终是自己的领主正统要统治大明地盘的。

    张强想要提高自己领地内士兵的军饷,但这不是他说了算的,这得看领地内的财政状况,要了解领地内的财政状况,就得问三个知府,金华知府米淳,台州知府周粥,以及处州知府尤海波。

    至于其他地方的驻军,浙江境内的是三府财政开销的,福建境内是隆武朝廷开销的,温州府的税收是鬼台州府收取的,轩辕龙飞只有统兵打仗的权利。

    衢州府是属于金华府收取税收的。

    想到这里,张强就觉得,是时候充实自己的总督府的权利职能部门了,这些几个府的税收应该有一部分上缴总督府,要不然总督府成为摆设了,他不想让三个府自己养兵,他要把财政权利收上来,由总督府来发放。

    提督联席会议应该是总督府下面的一个职能部门,知府联席会议也应该是下面的一个部门,由他们讨论和提议,自己来决定事情,这是自己设立这两个部门的初衷。

    要不然自己不是被这两个部门架空了吗?

    看来还得自己处理一些事情啊。

    想到这里,张强道:“你们先召开提督联席会议定下一个军饷发放计划,然后拿去和知府联席会议商议一下,最后把定稿拿给我批阅。”张强对魏无忌道。

    “是,大人,我马上去办。”

    (本章完)

第152章 战时体制解决经济问题() 
这是张强第二次把所有高层召集起来,也是第一次把两个联席会议的委员们召集起来,开第一次联合会议。

    “由魏无忌提督提议,增加士兵军饷待遇,大家看了议案有什么意见吗?”张强看着分坐两边的两个联席会议的人员问道。

    米淳站起来,“大人,看了士兵们这么低的军饷,我也觉得应该给士兵们提高军饷,但很不幸的是,金华府今年的赋税恐怕无法满足军方的提议了。”

    “为什么?”张强问道。

    米淳示意后面自己的跟班师爷将账册拿过来,翻开了账册,然后念道:“金华府这一年以来接受逃难来到难民二十三万,加上原先有的百姓二十二万,金华府实际人口现在是五十万。”

    “哦——”张强听到贺锦一声惊叹。

    米淳没有被他影响,而是继续道:“另外金华府有民兵八千人,守备兵力五千余人,这些人都需要金华府各县开支军饷,哪怕是以前的较低的军饷,到现在为止,耗资三万两,另外建设新兵训练营,他们的粮草各项物资补给,耗资十一万两,俘虏营安置俘虏,运输物资,添加各种物资和兵器,耗资五万两,总共耗资十九万两白银,这是军队方面。”

    张强迷起了眼睛,心跳的厉害,没有涨军饷,部队开支就这么大,这不是军饷一项的开支,还需要其他的方面配合才能使得军队运转起来,而归于官府的军队开支就这么大,这已经超出了自己的预计。

    米淳继续说道:“另外今年安顿难民,政府运作开支也一万八千万两,赎买地主土地开支十五万两,购买衣服,粮食,盖房子,农具开支十万两,总共耗资二十六万八千两。”

    这个数额就较大了。

    然后还有。

    米淳接着说道:“金华府是作为金华义军首府的职能运作的,金华府承担了所有金华义军的军事开支,这项开支总共用银五十八万两,另外给台州府拨款二十万两,给兵工厂拨款三十万两,大人你正在筹建的火炮工厂金华府工厂拨款十万两,还有其他两个府的工厂二十万两,修建面对清军的防御工事拨款十一万两,……,”

    张强已经捂住自己的脸,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啊,这么合计下来,总共一百四十九万两,还有其他的合计下来就是一百六十万两,金华府承担着金华义军首府的责任,这开支,也真是让张强发糗了,傻眼了,动不动几十万两的大额开支,这还是自己能承受的吗?

    米淳最后算出来,金华义军建立以来一年半时间,开支达到了二百三十万两。

    “我们有什么收入,能抵消了这些开支吗?”张强问道。

    米淳喘口气,“大人,我们第一次缴获十万两,第二次缴获二十万两,第三次缴获一十九万两,这够我们前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