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领主- 第5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们今年冬天储存的腊肉足够明年冬天吃,我们有办法保存这些腊肉到明年冬天,我们在海边悬崖那边建设了十个大型的地下冷库,都是海水冲击下形成的天然溶洞,里面的温度在海水的浸泡下,和潮湿温度的浸润下,在冰冷的海风吹拂下,以及我们这里夏天不太热,冬天不太冷这样的一个恒温的气候下,能保持一个差不多的温度,加上我们加装的通风干燥措施,腊肉或者其他的储存食品能至少保存一年半,长了两年时间。”

    “这些腊肉现在足有十万吨,也就是说填满一个大型的冷藏地洞的容量,但我们把它们分开来储存在两个洞窟,多余的地方用来堆放其他食物,比如粮食,草料,咸鱼,以及一些水果,还有法国人留下的一些葡萄酒,英国人的朗姆酒和白兰地酒。”

    “说了,食物,我们说马匹,我们的马匹保有量接近一万匹,这是因为无论是伊利亚特人,还是印第安人,或者说因纽特人,纽芬兰人,都喜欢用马匹作为他们出行的必要工具,同时作为同敌人作战的战马,其实这些马匹不算高,只比我们国内的蒙古矮脚马高一个巴掌左右,但很适合这里的寒冷气候。

    其中驮马有六千匹,战马有三千匹,还有一些母马和小马驹。我们为这些马开辟了一些牧场,里面放养着大约一千五百匹战马,还有一千五百皮战马是印第安人和伊利亚特人部落所有,驮马他们也拥有不少,大约一千八百匹,我们牧场里面拥有四千匹驮马,剩余的两千匹驮马养在各个据点和前线。”

    “说完马匹,我们就不得不说马车,大家都知道,我们华夏帝国的马车在全世界都是最好的,最为豪华和令人信任的,我们现在总共拥有五百辆马车,其中拉货的马车为三百辆,因为我们需要中转很多物资,这些马车中有一百辆是很小的我们原先制造的马车,很仓促情况下造的马车,只能说能用,但载货量不大,而且都是百姓的马车,以及农场的马车,属于我们军队的只有一百八十辆,而其中一百一十辆马车属于水师。”

    他看了一眼依然在恼火的莫林,“我认为我们需要调用八十辆给内陆的据点和陆军使用,陆军需要运输物资和枪炮等物资,还需要装载士兵跑至少三十公里的路程,目前陆军只有三十辆马车,其他的马车属于各地的工厂和我们新仙居镇的。”

    莫林并没有反击唐亚翁的话,继续低头生气。

    其他人也没有说什么,现在的情况是沉默是金,没有人想要继续挑起两员国家栋梁的斗争,这很得不偿失,另外就是他们地位低下,没有人敢挑战这两位,而坐在唐亚翁上首的扫天雷也没有必要在自己得到利益的情况下,去打压小兄弟莫林,这个新崛起的新人领袖。

    “说完马车,我们再说一下我们的采石场,采石场的石料我觉得足够了,不需要再开采了,我们已经储备了几乎所有种类的石料,并且达到了可以再造一座伊斯坦布尔城池那样巨大城池的地步,好吧,大家不理解,那么我们就说金陵城吧,我们开采石头可以再造五个金陵城。

    当然,这和我们的奴隶很多有很大关系,在完成了所有的工事的修筑,城池的扩张以后,我们很多的奴隶除了技术工种三千人被转入各个场矿以外,剩余的一万五千人奴隶,大约有两千奴隶在前线,五百奴隶在建设四个小岛要塞,港口,码头。

    还有三千奴隶在开垦新的荒地,以及窝在各个的据点里面过冬,还有一万多奴隶在采石场工作,我们几乎挖了五座山,四个湖泊,开采了十个十万吨的悬崖下面的储备冷库,这些开采出来的石料都被运往露天仓库储存起来。”

    等等,吴克敬伸手制止了唐亚翁继续汇报,问道:“我们总共有两万多奴隶,即便抛去两千技术工种的俘虏,我们还有两千多奴隶,都去了哪里了?”

    本章完

    

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我们的通讯问题() 
唐亚翁笑了笑,“整整一个漫长的冬天,加上辛苦的劳作,那些人基本上都死掉了,没有死掉的还有一千人,勉强撑着,也许等这个冬天过去,我们手中的奴隶可能只会剩下一万人。

    我们在后期也许会多两千多俘虏,少调八千多奴隶,这是没有办法的,他们得为反抗我们负责任。

    尤其是因纽特人,他们在比邻小镇的反叛,差点让我们失去比邻小镇还有法国的圣劳伦斯镇,以及新仙居镇外面平原和丘陵地区的广大开采区,农业区,所以到现在为止,因纽特人几乎死伤殆尽。”

    李亚手指敲敲桌面,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以后,沉声说道:“我们得控制一下奴隶和俘虏的死亡,要不然我们只留下三千多汉人和一千多外籍雇佣兵的话,我们即便建立了一个国家,这个国家也很危险,因为我们没有大量的人口建设,还有产出大量的商品。

    因纽特人对我们的反感和敌意很大,这些人我们可以重点对待,但对待纽芬兰人就要稍微好一些,也许这个岛上只有三四万英国人移民,但绝对有十来万纽芬兰人,即便我们怎么消耗,他们都不是我们现在或者以后能完全灭绝掉的人口,我们需要给他们一点空间,还有一点想念,不要把关系弄的太僵了,让他们同因纽特人一样反感我们和敌视我们,虽然他们现在差不多和因纽特人一样对待我们像敌人一样。”

    “也就是说我们得改变一些我们对待土著的方针政策了?”吴克敬小心的问道。

    “是,我们不能过分的消耗这些奴隶,但我们可以消耗一些俘虏,奴隶是我们的财产,而俘虏,有可能我们以后还要释放他们,或者把他们变成我们的平民,以我们的汉人主体民族的政策来看,即便我们十分小心的对待这些俘虏,我们也不能遏制他们的增加,因为我们处于西方,有时候我们不得不释放一些俘虏,并且让这些人成为我们百姓,这里可不是东方的我们的华夏帝国。

    汉人再多,也不能无限制的多,所以国民中保持一定量的西方人是我们的基本国策。”

    李亚很是郑重的提出这个问题。

    所有人都默默的想了一会儿,知道这个问题是无法避免的。

    因为在坐的也有外籍军官,就是来自俄罗斯,土耳其,非洲,以及东欧的一些跟随着来到这里的雇佣兵团军官,这些虽然都是后来的,可他们也是这个国家的主体力量。

    “好吧,我们暂时把奴隶保持在一万人上下,将俘虏保持在三千人上下,不能再少了,再少,难道要我们这些汉人去生产物资?去挖掘河泥,填哪些气味难闻的沼泽,去伐木和采石,挖煤吗?”李亚道。

    “我们派出的人员怎么样了?”李亚问吴克敬。

    “我们总共派出了三艘船,两艘是我们去继续招募国民和士兵的船只,这由我负责,另外一艘是赵帅长官派出的一艘联络船只,他们将为我们提供电报中继服务,我们华夏帝国已经研制出可以不用埋电线杆,不用架线,不用通过陆地上的电线来联络的电报机。

    目前,一艘可能无法跨越海峡为我们同国内进行联系搭建中继服务站,但是联络处回到土耳其以后,将在土耳其同国内派来的人联系,他们将建设从国内燕京到内蒙古,到外蒙古,到阿尔泰山脉,到中亚的各地的城市的无线电报站,然后在土耳其架设几个无线电报站。

    之后的设备将通过海船出海,飘荡在大海上为我们继续中转电报,不过赵大人的意思是,我们需要在大西洋上占领几个小岛,然后驻扎兵力,在哪里设置一些电报站,这比漂流在海上的中继站要安全多了。

    我的建议是我们现在就派出舰队去寻找和占领一些小岛,为以后的无线电报站的设立寻找一些合适的地方。”

    “这个好像很难,我们对面就是英国,斜下面就是普鲁士,法国,西班牙,要是这样的话,我们到非洲的航程都要增加几千公里,在几千公里的海上建立多少中继站才有用?哪怕一千公里一座,我们也需要建立至少五座,还有穿过非洲,非洲现在都是部落,在这样的土地上,我们建立陆地电报中继站,至少要三座,然后到达土耳其,土耳其国内至少两座,但通过里海,我们至少也要三座,而且土耳其和俄罗斯人边境并不安全。

    双方还在打战啊,这样我们必须建设在地中海上,然后在里海上建立中继站,回到中亚总督区,这倒不用我们操心了。”

    李亚很是担心,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问题。

    这时候赵帅走了进来,“这个你不用操心,我们在中亚开始中继,在里海有船只,在地中海有船只,在大西洋上有船只,另外我们在摩洛哥有一个据点,我们的电报经过三十四艘船只中转,中间还有大约是七座陆地基站,为了能成功跨越大西洋近五千海里的路程,你只需要在大西洋上至少有两个到三个小岛做这些船只的躲避风浪,补给,以及轮番出海中继的港口就行了。”

    李亚对赵帅,两个人互相看了一眼,没有多交流,等赵帅坐下以后,李亚又问道:“我想知道这电报,无线电报体积有多大?”

    “至少一艘九十吨的风帆船那么大,我们需要一艘一千吨的风帆船只才能保证放下它。”

    赵帅道。

    他说完,大厅里面开会的近百名军官瞪大了眼睛,张开了嘴巴,嘴巴里面扔进两枚鸡蛋都行了,因为有些人根本没有见过电报机,但这么大的体积,对于见过九十吨的华夏帝国通讯船的原先华夏帝国的士兵或者军官来说,可是很震惊的,这么大的体积啊,那是一座宅院的体积,能搬到船上去?

    赵帅笑道解释道:“你也是华夏帝国的高级军官,显然进过华夏帝国的陆地上的有线的电报站,哪里更大,开始的时候,随着我们技术的提高,现在也不过是缩减到了一间房子的地步。

    而无线电报站,因为刚开始研发,不过十几年时间,加上一些附属设备的话,就更加大了。

    这么打没有什么的,我们有信心做到再过几年同有线电报站一样弄成只要千吨级的风帆船的一个舱室就可以放下的地步,或者一艘九十吨的通讯船的整个舱室就可以放下,还能安放一些人员操作电报以及船只风帆,还能预留一些人员,当然这样这艘船只的体积和战斗力肯定会削减。”

    本章完

    

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我们的通讯问题1() 
李亚哀叹一声,华夏帝国的实力还真大啊,不仅研究出了无线电报,而且为了这种简陋的设备动用了那么大的力量,为了保证这近五十艘千吨级的风帆船只,不仅自己必须派遣至少六艘风帆战舰,还有至少六艘一千五百吨以上的蒸汽机战舰为此护航,还必须维持一个至少是五百吨以上的二十艘的物资保障舰队,这个舰队还必须拥有至少一艘的一千五百吨以上的蒸汽机船,以及至少三艘的八百吨以上的风帆战舰的护航。

    这是自己应该做的,而华夏帝国的则需要先把这些船只开到土耳其沿海,那可是绕过非洲,至少走一万多海里的海路到达这里,时间至少是半年以上,带着这些设备,必须有人员护卫,至少得一个师的守备军才可以,而且还必须是华夏帝国舰队的水师陆战队才行,守备军都是旱鸭子,坐船走一万多海里路,别说打战,海战跳帮作战,或者面对敌人的舰炮,就是晕船也让他们腿软,眼晕,手颤抖,拿不起武器作战。

    而且必须在摩洛哥的据点至少有一个守备团的兵力守备,因为这里不仅要面对马匪,海盗,还得面对哪里的部落酋长的门的部落战士的袭击,还得面对对岸的西班牙人的打击,或者还有英国人的打击,英国人对华夏帝国一向不友好。

    搞定了摩洛哥,那么还得在地中海至少有一个小岛驻扎临时舰队,要不然即便是伪装,你也不能在土耳其境内出现电报机,因为如果土耳其不知道的话,即便是土耳其目前和帝国友好,并且欠着帝国大量外债,但他们绝对会对这种目前来说是军用战略物资的东西出现在他们土地上敏感。

    以前他们的联络是使用地面的土耳其电报房完成传送消息的,得花钱,虽然电报房,电报线路,电报设备是华夏帝国的,但这是卖给土耳其的,是为土耳其建设的东西。

    电报的使用,在现在已经不是一个秘密,这种东西工程量大,造价大,但方便通讯,属于国有战略物资,战略装备,如果让土耳其知道无线电报站的话,他们能不抢夺?

    所以无论从自己安全方面考虑,还是从这个战略出发,都不能让土耳其人知道,或者俘获无线电报站,还有其他国家。

    目前拥有有线电报的就只有华夏帝国,俄罗斯,大清国,土耳其,还有自我研发的英国人了。

    法国人想要都因为英法关系没有得到,没有得到的原因是这是战略武器,同时也是造价昂贵的东西,全国要架设有线电报站的话,征用土地,购买设备,聘请技术人员,那是天量的花费。

    需要国家出面才能兜着,普通商业电报系统,根本挣不回建设的成本。

    华夏帝国用了大量的时间研究,大约三十年时间,用了大量的时间建设,大约二十年时间,然后用了十年时间给大清国和俄罗斯普及了电报系统,用了五年时间给土耳其基本普及了电报系统。

    这些国家里面,华夏帝国现在的研究经费,以及各种无形的损失,到现在还没有收回成本,给俄罗斯建设的是给他们贷款的情况下,到现在俄罗斯还没有还完,还有几十亿华夏元的款项,而大清国的借款还有给予他们的援助款项,到现在也只是收回了百分之七十,还有百分之三十没有收回,大清国还得在华夏帝国的控制下至少三十年才能还清贷款和援助款项。

    土耳其虽然借款不多,和华夏帝国的接触不是很深入,并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他们能用来还款的东西太少了,而且因为这里华夏帝国不想把手伸的太远,干扰太大,让土耳其人反感,因为土耳其不是一个完全融合的,一个民族的国家,这里人数太多,民族太多,矛盾太多了。

    华夏帝国通过贩卖军火枪支等来从他们这里收回成本,赚取利润,最重要的是让华夏帝国的军工企业活下去,不要因为华夏帝国几十年没有打战,而让军工产业灭亡,这个不行,绝对不行,华夏帝国会走向衰落的,只要张强还在就不会允许各种软弱的文化出现和腐蚀帝国。

    所以他极力的清理那些思想不端正的人,喜欢享受的人,准备在国内争权夺利的一些贵族和军队将领,以及一些旧时代的文人墨客,还有出现在明朝的各种派别,思想家,团体,财阀,世家。

    在赵帅出来解释了这个问题以后,剩下的就是令人感到很激动的事情了,那就是新秦帝国有了一条和华夏帝国联系的通道,并且建立在土耳其的电报站,可以通过无线电报同国内联系,也可以通过土耳其的电报房同国内联系,重要的是,土耳其的驻扎人员可以通过电报同新秦帝国联系了。

    这可比说一句话,传达一个意思都要派一艘船航行一个多月时间,然后到达土耳其或者其他国家,然后同哪里的人联系上,这一前一后的时间足够一些事情变成了马后炮,并且给新秦帝国以重创,就像先前吴克敬率领十几名情报人员去俄罗斯占领区寻找一些雇佣兵人员,一去就是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