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领主- 第5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前面花房里面可以住仆人和警卫,两边厢房可以住他的心腹军官,还可以当仓库用,院子里面有一个天井,可以练武,活动身体,或者集结一些人开会,小会就可以在主屋的客厅里面,还可以招待客人。

    送走了赵帅,吴克敬低头等着挨训,李亚过来拍拍吴克敬的肩膀,吴克敬心里有一些感动,李亚小声道:“坐下吧,给我讲讲你们离开的事情,一定很不容易吧,离开大半年时间,我看你带回来的人只有两个人跟着你,其他人估计不可能回来了。”

    “是,首领,他们都死了,我们招到了一千多人,但我知道这点人不够,还得搞到船只,没有钱我们很难搞到船只把这些人运回来,这些都是汉人,我知道我们雇佣兵团汉人很缺少,没有这些同胞,即便是我们打下大片江山,也还是西方人的,因此我招的人都是汉人。”

    接下来李亚静静的听着吴克敬的讲述,知道了吴克敬的军情部情报员的身份,还知道他已经加入了军情司,现在是行动小组的小组长,而军情司这是第一次在华夏人面前暴露他们的存在,证实了大家的猜测。

    对于这个李亚根本不在乎,军情司是皇帝的刀,砍向谁都不可能砍向自己,虽然这把刀已经到了自己身边,可具体操作的人还是军情部的人,军情部的人他早就知道自己部队里面肯定有,军校不是白上的,近卫军上校不是白当的。

    现在他要面对的局面是立刻整理自己的部队和人口,领地,这是华夏帝国在西方的第一块领地,虽然只有三十几公里长,十一二公里宽,最窄处不过五公里的一个半岛。

    可现在自己光人口就有近两万人,作战的兵马就有一万多人,为什么有一万人多人呢,因为很多人其实都是雇佣兵,一般的百姓和人口其实没有多少,这里就是一个军营。

    本章完

第1214章 扩充的实力() 
心中一番计较以后,他对聚集起来的军官们,这下整个聚义厅都堆的满满的,主座位旁边是两把椅子,这一般是撒雷和吴克敬的椅子,他们是雇佣兵团的二把手和三把手。

    现在也是他们两个坐。

    下面台阶下左右是扫天雷和唐亚翁,扫天雷是左面,以华夏左手边为尊,也就是说雇佣兵团里面军人的地位高一些,唐亚翁虽然也是军人,但他一般负责后勤和一些杂务,因此他其实是华夏帝国的大管家。

    这两个人最近表现积极,尤其是这半年来,唐亚翁把整个地盘都打理的井井有条,扫天雷则把各个夺回的英国人的据点安排的井井有条,并且训练和扩充了不少部队,虽然这些部队的士兵大都是印第安人和伊利亚特人,其中夹杂着一些因纽特人和纽芬兰人,甚至是一些英国人和法国人,不过这支部队牢牢的控制在他们手中,成为雇佣兵团的一把利刃。

    相比这些部队,李亚手中的部队则由剩下的三十多个军官控制,而李亚因为烦心事情太多,根本没有训练他们,提高他们的战斗力,虽然是雇佣兵团的主力的部队,装备着很多先进的武器装备,却有些太散漫了。

    海盗中队,这里面有很多外国人,控制的军官是汉人,近六百人,却无所事事,还不如监工大队干的活儿多,也不如监工大队干的活儿危险和沉重,而且由于欧美人的散漫习性,这些人经常闹事情,引起大家的反感。

    汉人中队,七个小队,一个控制海盗中队,一个控制水手中队,一个控制监工大队,另外一个加强到印第安人和伊利亚特人中,归扫天雷调遣,训练两个部落的军队,剩下的三个安排在新仙居镇防守,一个在水寨驻扎,一个在城墙屯堡驻扎,一个在营地驻扎。

    骑兵中队,六个小队,一个归李亚调遣,驻扎在营地里面,一个归扫天雷调遣,巡逻地盘,传递信息,一个在同英国人接壤的地方驻扎,随时出动支援各个据点,归李亚调遣,剩下的三个骑兵小队驻扎在法国小镇圣劳伦斯港,还有比邻港口,防守港口,同时也是李亚的战略预备队。

    不时的调遣出来跟随李亚巡视领地,监视领地里面各个雇佣兵团的厂矿的俘虏们,随时准备消灭他们的暴动。

    水手中队扩编为水手大队以后,很多空额,也就是说有大队的名义,但没有大队的实力,很多小队其实都只有一个组,三十五人,只有三个满编小队,一百人。

    不满编的小队都在各个港口和码头操纵一艘帆船,警戒和通讯,运输粮食和物资补给,传递信息。

    三个满编小队则是舰队的主力战舰,四艘蒸汽战船上的水手和炮手。不过就这样还没有把所有生产出来的船只和缴获的船只都填满,因为没有那么多汉人人手,没有汉人人手,将一艘船交给外国人雇佣兵这是对雇佣兵团的不负责任。

    而且水手大队里面还充斥着很多抓获的法国人水手和英国人士兵,纽芬兰人,因纽特人,这些也是不安定因素,可现在这些人还得用。

    另外组建了炮兵中队,五个炮兵小队,其中三个在新仙居镇,一个在圣劳伦斯港,一个在前线的同英国人对峙的据点港口里面。

    炮兵中队现在也是不满编的,因为炮兵所需人手太庞大,如果是需要就得抽调其他部队的人手,所以大部分炮兵小队都不满编,大约只有五十人或者六十人,就这还是有一多半的人手是俘虏,英国人和法国人,因纽特人,纽芬兰人。

    至于印第安人和伊利亚特人,智商太低,去当搬运炮弹的杂工都不够放心,万一一颗炮弹或者一通火药给点燃了,那损失肯定不小。

    现在好了,太多的人口来了,李亚准备抽调他们加入各支部队。

    看着吴克敬给的名单,李亚和吴克敬,撒雷商量了一下,组建汉人小队若干只,每个小队一百二十人,现在的汉人小队都扩编为一百二十人,军官配备一半吴克敬他们带回来的军官,一半自己的军官,有一些汉人小队里面加入伊利亚特人和纽芬兰人,弄几个混成的汉人小队。

    满编三个汉人大队,总共十支汉人小队,其中纯粹的汉人小队五支,混编汉人小队五支,还有一个骑兵小队加入汉人大队,每支总兵力一千三百八十人。

    这样基本上把吴克敬和赵帅他们带来的汉人使用了三分之一,加上伊利亚特人,纽芬兰人,这样三支大队总兵力近四千人,可以说实力雄厚了。

    调五百汉人充实骑兵中队,骑兵中队改为骑兵大队,同样是十支骑兵小队,每支也是一百二十人,不够的人手用伊利亚特人和印第安人补充,或者英国人和法国人俘虏补充。

    水手大队把编制用汉人填满,这样就不会是汉人弱小,外国人强大了,所有的原先的船只就能利用起来了,至于吴克敬他们带回来的船只,只能停在港口里面充当存在舰队了,因为还是没有那么多汉人补充,尽管外国人还是不少,可投降不等于想要替你卖命,很多俘虏还得在他们服刑的地方继续劳作,直到他们幡然悔悟。

    剩下的汉人补充到吴克敬和赵帅带来的其他的异族兵马里面去,控制他们的兵马和人口,近几千人不能白白存在,他们的用处就是开荒,种地,建设港口,或者成为新组建的征伐英国人地盘的部队。

    当然现在还没有必要去讨伐英国人,必须先消化先前的地盘,现在只是占据,而没有消化掉,要变成自己的必须有人口和产业,人口现在不算太多,加上原先的汉人人口以及部落人口,吴克敬他们带回来的人口,法国人英国人的移民人口,现在有百姓五千人左右,这五千人里面至少有两千人是半民半兵的。

    其他人都是士兵,无论是水手还是炮兵,骑兵,部落战士,还是英国人,法国人,都是可以出战的战斗力。

    除了现在岛上的部队用来的汉人填补,然后再用一些英国人和法国人的俘虏填补,再征召一些伊利亚特人,印第安人补充到队伍中来,扩充汉人部队的实力,也是雇佣兵团原有岛上部队的实力以外,这次吴克敬他们带来的外国人,异族人的部队也不少,除了挑选一些人补充进部队,消化了以后,其他的部队,李亚并没有大动。

    调集一些人手补充水手大队,再调集一些人手扩充海盗中队到海盗大队以外,现在总共拥有汉人大队三个,骑兵大队一个,炮兵大队一个,水手大队一个,监工大队一个。

    剩下的土耳其人,非洲人三四千人,海盗们几百人,都先分配到各处港口和据点拆散使用,这是他为了防备他们捣乱,夺取自己的兵权和领导权。

    本章完

第1215章 报告() 
一个半月时间,坐在皇宫里面已经有些老态的张强收到了军情司赵帅的报告。

    八十多岁的人当然老了,听着侍卫给自己读报告,张强心里还有有些唏嘘,华夏有能人啊,在一个岛上登陆,消灭了两千英国人,六千法国人,而且文如新他们还带着这些俘虏去攻占敌人重兵集结的阿瓦兰半岛,如果成功的话,就又是一个岛屿,这样算下来,赵帅他们过去增强了实力的华夏兵马,在北美洲给华夏帝国打出了一块地盘,以后国内的那些反对派们就有地方安置了。

    让他们去哪里给帝国开疆拓土去吧,死了是他们的命,活下来是他们的福。

    在勇武的治理下,现在华夏帝国日益繁荣,实力强大,野战军和守备军两军模式给军队管理带来很大便利,虽然还有少部分卫戍军和少部分骑兵军,可是都人数不多,两军不过三十万人,一个军不过十来万人,卫戍军用来守备战略要地和皇家要地,国内重点保密地方等,守备军守卫全国各地,而且军费地方上承担三分之一,从以前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减少到三分之一,解放出来的收入用来发展经济。

    野战军保卫边疆和核心区边境,守卫首都和陪都,以及几个战略要地,其他地方都是守备军守备。

    守备军编制虽然多,但每一个单位的编制都裁撤到原先的三分之一,或者五分之一,分轻重缓急部署,这样既减少了占用军费,又减少了占用太多人口,花费太多。

    守备军六百万,野战军三百万人,骑兵军和卫戍军三十万人总共,近卫军三十万人,总兵力接近了一千万人。

    农业上,不仅各地都有必要的农业投入和农业收入,而且完全取消了种地的税收,人口税,等等杂税,只收粮食买卖税,也就是说你将粮食卖给别人那么定额收取一成的税收,加上差价税,差不多一成两个点的税,卖给官府不需要交定额税,只交差价税。

    这比以前地主老财,豪强劣绅,甚至没有取消农村的税收的时候,百姓的负担减轻了至少百分之八十。

    每年的粮食国内不仅多余,还能外卖到其他各国,大清国和俄罗斯,土耳其,瑞典就是华夏帝国固定的几个购买粮食的大客户。

    每年还有英国人和法国人来购买粮食,因为船只吨位的提高,以及华夏帝国发明蒸汽船,所以海上的船只来往的速度提高了不少,而且有了蒸汽船不必每年靠海上的季风和信风来提高船速航行,只需要有煤炭,一艘船可以不间断航行万里。

    一吨粮食运送到英国和法国,这两个国家现在还在动荡之中,那么就是起码百分之两百的利润,抛去损失和成本,还有至少百分之一百五六的利润,于是这些年英国商人和法国人商人,西班牙商人什么都不干的就运输粮食就赚不少钱。

    当然也给华夏帝国提供了不少税收,因为卖给英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是有各自的税率的,而且肯定很高,百分之三十的税率,使得他们的成本提高了不少,而且贩卖的农民还得交差价税和定额税,官府也得交差价税和定额税。

    但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府都赚不少钱。

    现在华夏帝国重工业因为科技创新能力的不足提升的不是很快,都是在张强看来落后的不能再落后的甚至是污染严重的企业,工厂,不过这在华夏帝国人眼里,已经是高不可攀的事情了,很是自豪。

    但轻工业的发展超出他预料,珍妮纺纱机的出现使得大量地区使用水力,畜力,完成了工业化改革,大大提高了产量,华夏帝国的丝绸和布匹多的几乎要贬值的地步了,于是这些东西以很廉价的价格出口,尽管有出口贸易保护税率,可对于西方商人来说,还是太便宜了,于是他们大量购买,大量贩卖到西方。

    使得华夏国的丝绸之国的美名再次传开,增加了华夏帝国在西方出现的频率和曝光度,人们说起来都在说华夏是丝绸之国,廉价的布匹也使得西方人用上了便宜的布匹,不再穿单色衣服,或者穿亚麻衣服了。

    陶瓷作坊,茶叶作坊,这些华夏帝国的特色产品供不应求,大量的这些作坊出现在华夏内地,甚至蔓延到总督区里面。

    在把日本和琉球等岛屿包入核心区,东北总督区和海参崴总督区也并入核心区,蒙古内蒙古并入核心区,乌拉尔防线为核心区考察区,东南亚所有的州都并入核心区,琼岛,宝岛,吕宋岛也并入了核心区以后,华夏帝国的核心区彻底的扩大了一倍还有余。

    现在在外面的总督区就剩下了澳洲总督区,新西兰总督区,夏威夷总督区,印尼总督区,马六甲总督区,外蒙古总督区,西伯利亚总督区,西域总督区,中亚总督区,并且接受了大清国成为华夏帝国的附属国,也就是说依附于华夏帝国的附属国。

    接替康熙的雍正很是热切的想要加入华夏帝国,不过华夏帝国给他们的几步走就是,附属国,藩属国,考察期,总督区,核心区几大步骤。

    这几大步骤有很大的变数,而且也是华夏帝国敷衍大清国的,虽然能加强大清国的控制,保证华夏帝国西方的安全,却需要背上巨大的负担,防御俄罗斯的负担,承担大清国开销的负担,因为大清国满人铁杆们太多了,那就是一群蛀虫,和后世的沙特王室和卡塔尔等国差不多的蛀虫,国家所有的收入都归他们所有,他们富得流油,其他百姓穷的掉裤子。

    军事,经济上张强看到儿子干的不错,国内朝政又有李元胤这个首相撑着,他现在开始关心自己走了以后能不能让所有的总督区并入核心区,彻底融合这些地区,消化这些地区,同时在海外发展处几个华人国家。

    有着华夏人情怀的华人西方国家。张强知道自己要是征服全世界,那是没有可能的,即便征服了西方,以西方人不断龌龊,不断民主的过程,最终华夏帝国会被他们拖垮,也许勇武和他儿子这一辈还能坚持,可到了下一辈就不行了,到时候随着华夏帝国一统带给他们的科技加速成果,也许西方的崛起会比后世更加厉害的毁灭华夏。

    后世是一个被犹太人统治的世界,但是一个慢慢的消化的过程,自己穿越过来以后,加速了发展,也许犹太人会加速渗透这个世界,然后控制这个世界,犹太人就是这个世界的魔鬼。

    连美国那样的大国都被犹太人渗透和控制,更不用说华夏了,也许以后犹太人会主动改变他们的基因,渗透到华夏,控制华夏,那样华夏代替了美国,可这不是张强要看到的,他要的是一个纯粹的汉人文化和思想统治的世界,至少是一个强大的华夏帝国。

    本章完

第1216章 法国人还有兵力() 
赵帅写完报告以后,安排一艘船只出海将报告送到上一个联络点,然后联络点将报告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