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领主- 第5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还是有很多用处的,比如给他们蒸汽机技术,然后让他们带着他们那帮海上强盗去找英国人的麻烦,多少能减轻一些华夏帝国的压力,虽然现在英国人被打压在远东,其实对华夏帝国没有什么大的威胁,可放长远看,其实还是有威胁的,如果历史不改变,以后会不会还有英国人来远东牟利,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呢?

    中国是一个只记住自己耻辱,从来不记住自己辉煌和荣耀时刻的文明大国。

    所有的历史古迹,你看到的都是耻辱,大沽炮台,英国人干的,圆明园,八国联军干的,清朝的软弱无能,清宫剧在后世的张强的历史线中,拍的最多,大家已经习惯了旗袍和辫子,习惯了跪和磕头,习惯了装孙子,但明朝的事情,大家记得的是东林党文官集团的软弱,被努尔哈赤十三副铠甲兵二十年乱拳打死,对于其他的英雄人物的宣传倒是很少。

    知耻而后勇是不错,但知耻以后没有勇而是更加怂了,那又该如何?

    反正我有几个亿人口的国家供我折腾,这么多人一个人一块钱,就算不不都拿,一个人拿一毛钱,我也够活了,国家怂又不是我怂,哪怕是我导致的国家怂,我出国以后,这些钱,足够我成为一个可以装大款,装爷的爷们了。

    于是问题就成了精英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整个家庭的利益,就像一个家里,老大辛苦赚钱养家,老二恨不得老大死去,分家产,老三看着你们打架,然后自己捡漏,说不定你们都死了,家业我继承,哪怕家业败落,留下百分之三十,也足够我一家,或者我一个人成为富翁的了。

    于是老大牺牲了,老二害人又害己,说不定老二还聪明,最后跳出来,看老大被老三陷害,然后老大就是叫花子,最后自己哄一下老爷子,然后老爷子心一软,分给自己一份,然后就把最能干,最辛苦,最为这个家操心的老大给折磨没有了,最有骨气和热血的老大为了老二,老三,甚至老爷子牺牲了,风光是老二,老三,笑的很开心的是老爷子,多么好的一家子啊,儿孙满堂,好幸福啊,至于老大,这个败家子,不听老子的话,非要折腾,看折腾死自己了吧,老二,老三多好啊,知道孝顺自己,老大整天就和自己顶牛,整天就知道为了这个家,说不定是为了夺我的家产,想要在这个家里当家做主,做梦,我才是这个家的主人,我说了算。

    一家之主的老爷子的尊严不可挑战。

    嗯,老二和老三很聪明,最乖的是老三,最小吗,干什么事情都应该,好乖啊。

    但从总体表现来看,他们的这一折腾把整个老大带领起来的家都给败了起码五成,别人家看到他们自家相残,心里都看不起他们,老爷子在别人眼里就是一个孙子,没有了老大的撑腰,整个家都在出血,今天被邻居欺负一下,明天被街道教训几句,总之整个家其实生存环境更加恶劣了。

    张强还在,华夏帝国还强盛着,所以张强不怕英国人折腾,英国人和西班牙人闹腾的越厉害,华夏帝国看热闹的时间越长,发展的时间越多,以后延续的时间越长,衰败的时间也越是延后。

    自己的儿子,孙子们,肯定没有自己几百年的眼光和战略思想,他无法告诉他们什么,言传身教,多次说教,在没有事实面前,任何人都无法让所有人听自己的,哪怕是掌握整个国家的皇帝,你也不能在不顾当前实际情况下,让他们多做一些预防,哪怕预防再好,这就和考试一样,哪怕你复习的时候把所有题都做对了,但在考试的时候还得自己发挥,还是有可能出现各种问题的。

    张强被这种王朝的延续,担心子孙们的眼光的心理深深的羁绊住了,他不遗余力的将任何一方对于后世子孙和王朝的延续的阻力和危险都要延迟,或者扼杀在萌芽之中。

    其实要实现这种梦想,只能提升自己的实力,如果自己的实力高了,无论对方怎么发展,怎么发达,都不过是小事情,可张强在用后世的目光看现在的王朝的时候,总觉得不够,或者说是自卑,是的,作为一个华夏人,一个比后世日本的安全感还要低的华夏人,张强就是这么自卑,这么没有安全感,因为后世日本好赖有美国保护,而后世的华夏呢?

    美国是敌人,苏联是潜在敌人,欧洲是一帮冷漠的只知道自己坑自己的愚蠢的西方人,而周遭的邻居和小弟们都跟着美国混,而且是时常坑大哥的家伙,而这个大哥就是上面说的老大,经常圣母的不得了,不仅自己不置办武力装备,考虑自己的安全,还时常自我消减武力装备,就跟前面的宋朝一样,花样作死,汉朝也是,明知道胡人不可信,还花样作死,让胡人掌权,军权,还给胡人们很多好处,弄得汉人们怨声载道。

    这和苏联在之前的作死终于作死了的一样,面对无数的家庭成员,对于自己亲儿子,他们是宁愿饿着,也要照顾周围的那些白眼狼,时刻想着分家的其他的堂侄,表亲,甚至是八竿子打不到亲戚队列里面的家伙们,于是最终冒出一个宁愿不要这些人,宁愿要把家庭弄的散架的,经过西方教育,宁愿跟着西方跑的白色大熊,如果没有后面那个特工黑熊的努力,俄罗斯也变成了饿作死。

    总之对于华夏的以后的,哪怕是他自己架构的文官系统,张强也不信任,历代王朝亡于农民之手,不如说是亡于文官系统自己作死,花样作死之手。

    面对这样的劣根性表现,张强是一点安全感也没有。

    把西班牙人壮大,然后继续挑战英国人,从东方传递到西方。

    如果他们果然如张强预料的那样的话。

    为了一个国家的战略安全,华夏帝国甚至可以扮演西班牙人袭击英国人,这次出动了天影去指挥军事,先前英国人是根本不知道的,后来即便是西班牙人透漏给英国人也没有什么,华夏帝国在东方打压英国人又不是一天两天了。

    有些话张强能说,和唐殿风,现在的华夏帝国首相,这样的担心在每个王朝都有,甚至能跟儿子说,但有些话不能说,那就是后世,以及张强预计的历史走向,以及对英国人,西方人科技发展进步的氛围可能超越华夏帝国,这些话不能说,这得作为新皇帝或者新的首相的下一任帝国皇帝和首相们去自己想到和看到,了解到,并且合理的分配华夏帝国的资源,调动华夏帝国迎头赶上,或者采取其他手段压制。

    唐殿风也感到这些事情的重要性,提出了在孟加拉地区接续压制西班牙人发展,并且挑起英国人同西班牙人斗争的的计划。

    并且鼓励华夏帝国的移民们完全占领除了港口以外的地方,全面汉化那个地方,压制那些地方土著人,不行的话,就挑起战争,让那里的总督区和哪里的土著人进行战争,让西班牙人的统治不能安心发展,只能在哪里做一个殖民地立足点,这个立足点还不是很稳固的点。

    这样西班牙人压力就很大,发展不起来,对华夏帝国威胁不大,华夏帝国再支持他们挑战英国人的耐心,和固有势力范围,打击英国人。

    只要能让西班牙人始终站在华夏帝国这边,始终和英国人找麻烦,始终和英国人有仇,那么英国人的崛起也就没有什么了,他们总得先摆平西班牙人,要摆平西班牙人,英国人就得付出百倍的努力,起码在东方,他们不可能超过西班牙人,主要的斗争在西方,西方又离着东方那么远,打烂了,或者他们怎么斗争都是他们的事情,影响不到东方,他们斗争,他们的财力和精力就得被拖走西方,发展肯定变慢,这样一想,那么担心,所有的担心也就没有什么了。

    (本章完)

第1105章 兵力的纠结() 
    西班牙人和英国人的海战过后,两个殖民地西方国家同时偃旗息鼓。

    英国人悲痛的看着孟加拉地区成为别人的殖民地,三个月之后波特曼被调往非洲,菲利普斯回国被解雇,总督被调回回国,新任总督要三个月之后才能到达印度,英国人这里群龙无首,印度人也用恐惧的目光,惊慌的心情看着孟加拉地区的陷落。

    西班牙人这边,悲惨的只剩下了九艘战舰能动,其中六艘躺在沙滩上被紧急修复,三艘挂着伤的战舰匆匆修复了一下,勉强维持着这里的治安还安全。

    两千五百正规军部队只剩下了三百正规军部队还完全无损,有八百伤员到现在还没有走出医院,雇佣军也只剩下了七百多人,其他的不是死了,就是重伤无法再从军了。

    舰队的三千水手也只剩下了不到六百人,一大半都带着伤,或者精神崩溃,没有办法在从事这个行业了,加上孟加拉地方上的一些征召水手和战士,西班牙人才凑够了勉强够开动和作战的三艘战舰的士兵和军官,这些人是所有的西班牙人在东方的实力。

    这个实力,其实连华夏帝国的海岸水师警备队都打不过,一个总督区最低级的州甚至府的守备军武装都可以轻易的抄了西班牙人的地盘。

    要知道随便一个华夏帝国的州,不说核心区,总督区的府的军事单位,就是一个守备军的一个团级单位,虽然经过屡次拆撤,团级单位的总体作战力量不过是十五辆宽体马车,二十门从十八磅到六磅小炮的马拉炮车,总的战斗人员不过区区一千二百人,三个三百人的营,一个二百五十人的警卫营,一个团级参谋部24人,一个警卫班,几名团级主官。

    所持有的武器装备倒是和英国人和西班牙人的武器装备差距不大,燧发连珠枪,五发版本的,英国人和西班牙人是单发的,不过可以快速的装填弹药而已。

    但就是这样的武力装备的一个团级总督区单位,现在的西班牙人都打不过,因为他们的兵力实在太少了,总体作战单位,精锐的有战斗力的单位不过六百人,其他人虽然有战斗经验,可在组织性和战斗力输出方面还是比不过一个正规的华夏帝国总督区州下面的府级战斗单位。

    这些作战单位平时驻扎在下面的县里,需要的时候集结起来,团部驻扎在府城里面。

    而下面的营级作战单位,还被拆分出来,以连的形势驻扎在县里面的各个重要的乡镇里面,控制当地。

    而州里面的军事单位没有多少加强,也不过是驻扎着一个营的单位,然后其他的团驻扎在关键的州府里面。守备军不满员的一个旅级单位。

    满员之后,一个旅级守备军单位是六千人,起码三到五个团,而现在区区三个团,还不是一千五百人的团,而且有时候这些里面的连队士兵根本就是已经退役了的,或者是新兵安排过来的,本地新兵担任的士兵,也就是说要集结的时候,也许三个团以现在的编制一千二百人,也可能只能到达一千人左右,这是因为华夏现在已经几十年没有大的战争了。

    而东南亚地区有一些摩擦,小的战斗,要不然其他的总督区州府,其实有六百人一个团就行了,核心思想是节约军费,尽量利用人力提升经济实力。

    总督区一般没有卫戍军,只有重要的地方才有一些卫戍军,因为卫戍军,顾名思义是为了保卫华夏帝国核心领土的,所以卫戍军大部分部署在核心区。

    战时卫戍军才是战斗主力预备,编制要向野战军输送,到时候扩从起来,卫戍军大部分就成了野战军了。

    嗯,通过扩充更多的军种,变现的保留了军队中的精英部队和士兵,这是当时裁撤军队的一个核心思想。

    也许大多数的精兵强将还是在老去和残疾,各种原因中被裁撤掉了,还有一些人是不得不忍痛裁撤掉,可还是最终把核心的一部分人留下了,这些组成了五支军种部队的核心,甚至延伸到了连级队伍里面,经过十来年的发展,这些连级人员也最起码上升到了营级,成为营级干部,在守备军里面,这种连级干部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副团级干部,至少是个团级参谋的位置了。

    五支军队,近卫军保留的人手最少,三十万人,后来又裁撤调一部分,留下了二十三万人,但裁撤调的一大部分其实都进入了野战军或者卫戍军,骑兵军中了,即便是士兵都进入了守备军,不过那些士兵都是一些上了年纪,临近退伍的,现在在守备军里面这些士兵都上升到了营级参谋的地步,当然大部分人其实都退伍了,因为老了吗。

    超越了服役期最高限制,只能退伍,转业到地方了。

    骑兵军因为要保持对蒙古,西伯利亚,中亚,西域,这些地广人稀的地方的秩序维持,因此编制比较大,达到了一百五十万人,卫戍军是核心区全国性的战斗力量,因此编制也比较大,八十万人,守备军虽然战斗力和各种武器装备都是上面的精锐军中退伍下来的,可怎么说他们守备着两万里疆域,因此他们的编制到达了二百三十万人,除去百分二十的无用人员,大约也是一百八十万的编制,野战军因为比较鸡肋和功能性降低,只保留了师级指挥部和军级精英军官部队,以及不断训练和接受其他兵种下放和提升的军官和精英士兵,同时保持着随时可以用卫戍军填补空白的各种编制地方架构,因此只有区区的四十五万人。

    就这么核算下来,华夏帝国起码还有精锐的战斗部队一百六十万人,加上骑兵军的精锐战斗部队,还有二百三十万人,加上守备军的精锐战力,达到了二百六十万人,其他的都是新兵和军校生补充,以及各地不断调整的临时性兵力。

    如果加上水师的陆上兵力和水手战斗力,起码三百万人的精锐战斗力,但实际的总的士兵和军官总数为七百万人,这七百万人是不得不在架构内填充和留下的兵力,因为每年你新兵得训练,新兵训练了往哪里去?肯定是往各个部队分配,值守个两年,这多余的四百万新兵就变成老兵了,虽然没有打过战,可毕竟也是兵力啊。

    第三年退伍一下,几十万兵力就回归社会了,然后从社会也许多招,也许少招,根据情况而定,各个地方官府的财政而定,也就是说守备军兵力浮动比较大,二百三十万兵力也许精锐不过三四十万人,其他都是新兵,和服役不到两年的老兵。

    驻守地方的确得看到人才行,巡逻,查探,临时调动,或者干活,都是这些新兵,精锐补充,卫戍军也不能说老是那些人,到了四年或者六年,卫戍军的士兵上不去,升不了军官,他也得退伍,也得需要守备军补充,守备军的士兵升上来,卫戍军的四年或者六年老兵退伍,这是一个循环替代的过程。

    这些军力,在核心区的部队主力守卫部队还是卫戍军,维护京城的是卫戍军和近卫军,守备军只是维持地方治安,但总体来说比重不是很大,比重比较大的是边疆上的囤积部队,也就是说总督区,呈放射状向总督区边境靠近,然后在边疆形成一道或轻或重的环形防护网。

    核心区的守备军兵力几乎是空心的,没有多少,因为核心区很多地方的治安相当好,守备军甚至一个府只配备两个营不到,也就是六百人左右,州的守备军兵力可能不过是一个半团,也可能是一个半旅,总兵力最小的州只相当于一个加强团,就是一千八百人左右,最大的州守备军也不过是两个旅不到,只相当于是一个半旅的规模。

    守备军满编的地方只有核心区边缘府县城,有的县城可能配备的是一个营到两个营的级别,有的县城可能就有一个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