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领主- 第4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相对于一去一个地方必然建造房屋,并且尽量做到粮食充足,马匹上膘,居安思危,并且比较会进行宗族团结的汉人,其他的人,南洋汉人还好点,他们有着汉人的传统,也许让他们组成一个大团体不行,但宗族观念影响下,他们善于抱团,抱成一个个小团,定居点这样的为少量的人口居住的地方正适合汉人这种宗族团体生存。

    相对来说东南亚土著如果没有部落长老,或者领主带领,他们就是一盘散沙,捏不起来,没有强力的粘合剂,他们就是任人驱使的羔羊,当然任何民族都是有英雄人物出现的,但这些英雄人物往往面对的环境使得他们只是一个目光短浅的悲剧人物,他们除了反抗,就不知道团结力量,更大的力量,因此局部的反抗给大清国,华夏帝国,或者日本制造一些麻烦以外,无法帮助他们整体的民族或者群体脱离这种奴隶性质的地位。

    天方教徒倒是比较团结,同时有共同信仰,但任何一个势力都不会让他们集结在一起,然后让一个他们中的领头人登高一呼,没有那种事情,华夏帝国还是大清国,日本,早就认清楚了他们的面目,分散使用,不会让他们团结到一起反抗的。

    即便大团体使用,中间也掺杂着东南亚土著,南洋土著,南洋土著的懒散是最好的沙子,使得他们团结不起来,但却必须去充当炮灰却完成各方交给他们的任务。

    战争基本上陷入停滞的时候,天方教众基本死光了,南洋土著也基本死光了,东南亚土著则因为过惯了这种生活,并且在军中他们有一批军官担任了高层领导,而且他们的战斗力仅次于日本仆从军,和高句丽仆从军相比不大,所以东南亚土著人口虽然少,但各方都需要他们,他们威胁不大,都养着他们。

    高句丽人虽然帮助日本打战,可有些人也是大清这边的,因此也没有遭到重创,人口还不少,战斗到现在依然有一千万左右,日本人则惨了,大清国只要抓住日本人就处死,使得日本人口到现在又下降到了三四百万的地步,到现在日本全部五千万人口才真的变成了三四百万人口,日本意识到再这样下去,日本这个民族就要灭亡了,因此不得不派出使者到华夏帝国请求给予活路,他们不派人去大清国,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和大清国的矛盾到现在已经无法调和了,华夏帝国是大清国的宗主国,因此华夏帝国如果原谅了他们,就等于是大清国对他们没有威胁了。

    张强派遣冯铨和薛红出使大清国,去商量他们同日本的停战问题,同时如何处置日本这个民族是双方的共同心病,就这样放过日本可不行。

    大清国派遣纳兰明珠来出使华夏帝国。

    大清国这次人口损失了一千万人,兵马损失了五百万之众,从乌拉尔山脉前线撤退,定居点移民,以及运输物资的士兵,民众,还有前线的作战的两百万士兵,全部崩溃,收拢以后,重新整编,全国才剩下两百万作战的兵马,还大部分是从可靠的定居点招募的新兵。

    战线撤退了四千五百公里,要不是因为战线太长,各个定居点发生乱兵劫掠,火烧定居点,在大冬天到来之前,俄罗斯人无法在没有沿途补给的情况下进军,他们肯定还得撤退和损失人口。

    看着这个历史上的名相,张强十分感慨,如果没有自己,他恐怕就是和索额图一样是康熙的左膀右臂,为大清国统治华夏做出不少贡献,同时也为诗书界做出不少贡献了吧,此刻他披着一身熊皮棉袄,猥琐的像个下地干活,经过风霜吹打的老农。

    也是没有原先历史线中大清国高高在上的地位,雍容和华贵,整天风吹雨打,住在木头建成的房子里面,面临着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夏天的温度也在零下几度左右,这样的地方,能养成他们的什么读书人的气质,能有什么诗意,诗兴?

    “皇上,外臣这次来是想要让大清国一部分人回来,找块地方养民,不能再在那样寒冷的地方呆了,皇上你大发慈悲,给大清一条活路吧。大清满族人如今只剩下不到两百万人了,旗人虽然有近一千万,但他们却不是真正的旗人,是汉民,皇上你真的忍心看到他们沦落到苦寒地带一个个死去吗?”纳兰明珠伏在地上,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哭诉。

    看来大清国这几年可真是受够了苦,不堪忍受了,估计很多满人和汉人已经后悔丢掉了东北,去到西伯利亚荒原上了。

    张强也觉得是不是放那些汉人回来,起码去高句丽那边,用他们填满哪里的土地,华夏帝国已经没有多少人可以移民了,如果还有,就还得等几年,现在的所有闲置的人口都使用光了,地大每个农户都可以分到十来亩地了,每家以现在的人口,每户允许拥有七八个人口,每户的地就是百亩之多,现在很多人已经无法耕种完成自己的土地了。

    采取了今年种一半或者多半土地,让剩下的土地轮休,养肥地力,两三年以后再调换的种,在袁隆平的杂交稻没有出来之前,即便张强这个穿越者也无法提高产量,虽然有各种肥料加持,人粪,鸟粪,草木灰,但依然不能提高多少产量,能把每亩地提高两到三倍的产量就不错了,这样的产量十亩也不够后世一亩地的打的多。

    所以地很多,需要大量人力开垦,以前是没有地,现在是地多的不够分,没有人种,华夏帝国很多地方也需要人口,不能再移民了,等下一轮出生高峰到来,下一轮的年轻人成长起来,才能继续移民,那么多出的地方谁去占领?

    (本章完)

第972章 狗要用铁链子拴住2() 
    “允许十万满人,八百万汉人回来,加上一百万东南亚土著和南洋汉人,你们可以去高句丽,到时候薛红和冯铨大人会安排你们,你们必须同已经移民到哪里的汉人交叉,分散居住,不得抱团,明白吗?”

    “谢谢皇上,臣代表大清子民感谢皇上,”纳兰明珠跪地用力的磕头。

    张强道:“虽然允许你们回来,但那地方还是华夏帝国的,你们只是借住,要服从华夏帝国的管理,你们可以行你们大清国的律法,管理你们大清国,但不能在华夏帝国管理华夏帝国的领土以及子民,明白吗?”

    “谢陛下。”纳兰明珠站起来以后又一个躬身行礼。

    “嗯,你们对日本怎么看?”张强问道。

    纳兰明珠咬牙切齿道:“必须消灭他们,除恶务尽,这样的狗狼之辈,不能留存在世间。”

    张强摇摇头,“不可以,日本人虽然不多了,不过三四百万人,但日本仆从军依然很多,你们的队伍里面依然有近百万仆从军,你们的主体人口是汉民和满民,总共不到两千万人口,其他大部分人口是高句丽,这个是你们所占最多的人口,大约为一千六百万人,东南亚土著和汉人土著移民,这差不多就是八九百万人,其他的日本归化民和南洋汉人所占是几百万人,这差不多是你们人口的百分之五十还多,剩下的是天方教众,以及华夏帝国交给你们的中东百姓,以及华夏帝国汉人,大清国人,以及暹罗土著,印度土著,战败的西方联军土著和侨民,如今你们的人口差不多是五千万人口。”

    “这么多人口你们主体民族不占优势,只能慢慢消耗掉他们,如今日本人加上高句丽人依然有一千三百万人,如果加上这些人口,你们依然有六千到七千万人口,即便战争再进行下去,你们依然不能击败他们,反而加剧了消耗,会同归于尽的,这不好,不如就派遣他们去前线吧,让他们一边往西方打,一边定居,为你们开路如何?”

    张强问道。

    纳兰明珠道:“好,皇上英明。”脑子里却想到,这就是你对付我们的办法,只不过现在颠倒过来了而已,让我们驱赶日本人去进攻俄罗斯,我们在后面被你们驱赶而已。

    但他却不敢表露出一点不满,张强答应让一百万满人去高句丽原先的北方土地上生活,他们这些贵族差不多都搬过去了,遥控指挥大清国,保住了他们,至于底层的那些旗人,死活干他们什么事情?

    同时他知道张强并没有掌握情况,至少统计数据就不对,华夏帝国没有深入的去统计,在那样恶劣环境下,哪有那么多人口,还七千万人呢,日本能有一千六百万人就不错了,这还是加上高句丽被他们抢占的人口,而他们大清国受到俄罗斯和西方联军,以及日本人两面的夹攻,在近六千公里方圆的土地上,这一年因为冬天冻死的,战斗死的,逃跑失踪的,差不多有个三千八百万出头就不错了。

    至少有一大半华夏帝国没有统计到,而且张强所说的天方教众和百姓,早就死的差不多了,南洋土著也死的差不读了,都是大清国反击,日本应对的战斗中消耗掉了。

    “皇上,臣还有一事。”纳兰明珠道。

    “哦,什么事情?”

    “皇上,臣觉得,应该让高句丽复国,然后把他们放在后方开垦土地,战兵抽调上前线,最起码用他们做定居点民兵,或者运输粮草只用,把他们放在日本人身后,然后加上大清国的兵马控制,就像一条绳子,高句丽人是绳子本身,大清国是绳子里面的中坚力量,日本就是那条狗,派遣在日本兵马里面的大清国官员和兵马就是铁链铁环,拴住他们,驱赶他们去咬人。”

    “嗯,这个比喻不错,如果再中坚夹杂一些俘虏兵,其他地方土著兵马,让东南亚土著士兵再旁边看着他们,那么就不错了,让日本人去打俄罗斯人,你们在后面牵着绳子,很不错,就这么办。”

    两人商讨以后,半个月时间,冯铨和薛红也反身回到了燕京,自从有了马拉铁路,他们从东北边境回到燕京就快多了。

    听了两个人的汇报,张强知道康熙自降身份,奉华夏帝国为宗主国,自称国王,摘掉了自己皇帝的帽子,皇上了国王王冠,彻底服从了华夏帝国,在接到纳兰明珠的汇报以后,他们出兵南线,横扫大片地域,将高句丽人全部拘禁起来,日本人失去了高句丽人的人口优势,向大清国求和,最终达成协议,日本全部民族向北线迁移,从蒙古草原向乌拉尔山脉进军,西伯利亚东面完全交给了高句丽人和大清国管理,高句丽在东伯利亚复国,人口一千二百万人。

    派出二百万战兵押送日本三百八十万百姓,三十万兵马,去雅儿茨克,从哪里进攻俄罗斯远东地区,跟在后面的是东南亚联军,以及大清国押送兵马五十万人,大清国从东伯利亚和中伯利亚集结了三百万人和五百万民夫,这其中有一百万高句丽民夫,这个方向上向西西伯利亚进军。

    而大清国贵族和官员从赤塔前线撤退,带领八百万汉民回归高句丽。

    华夏帝国强行从福建州,安徽州,苏州州调派富人移民去高句丽,用人口包围大清国汉民和满人,准备同化他们,南方人虽然软弱,但他们的文化融合性比较高,比起北方剽悍苦穷的汉人,他们要更加注重文化传承。

    然后通过守备旅家属调动,守备旅调动,将北方的兵力往南方调派,让北方兵少一些悍勇,多一些文人气质,让南方兵去北方磨练他们的战斗力和培养他们的血性。

    同时填补因为大量移民到中东,蒙古,东北,以及东南亚各州,南边海岛造成的北方人口空虚,这次移民是强制性的,不服从没收财产,打入监牢,发配从军。

    总之张强不会让南方越来越富,北方越来越动乱,苦寒,南方因为处于战线大后方,总是西湖歌舞几时休的场面,都不知道刀枪剑戟砍在人身上的滋味,现在张强让他们尝尝,以避免华夏帝国越来越羸弱,安逸是祸,宋朝就是太想要安逸了,所以才灭亡的,不思进取是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而随着局势的发展,俄罗斯终于从大后方调来了大量的人口和兵马,会同西方联军前进了近三千多公里,推进到了大清国后退以后的边境线上。

    (本章完)

第973章 贪婪的俄罗斯帝国() 
    在1462年到1533年俄罗斯完成了西方也就是乌拉尔山脉以西的扩张以后,就开始了一边向北,向西北,也就是去夺取他们在西方的出海口,同波罗的海等公国打战,短短三十年以来他们吞并了不少小的汗国,将疆域向南推进了450公里,同时他们向东,向南推进。

    从1533年到1598年,他们先后灭掉了蒙古成吉思汗子孙们的汗国,三个最大的汗国,喀山汗国,阿斯塔拉汗国和诺该汗国,这是乌拉尔山脉以西以及伏尔加河下游的蒙古汗国,之后他们越过了乌拉尔山脉,向东发展,一路灭掉了很多蒙古小汗国,一直延伸到了如今的西亚并且征服了哪里的汗国,到1610年,以及其后的三十年里面,俄国的军事边界线约向南推移了450公里;而在同一时期,俄国的殖民活动几乎向东方推进了4500公里,侵占了从鄂毕河到太平洋沿岸的广大地区。

    当时东西伯利亚各民族多数还处于氏族社会发展阶段,为毛皮的巨额利润所驱使的小股俄罗斯冒险家沿河道推进,沿途大量杀害和俘获土著居民。1647年俄罗斯殖民者抵达鄂霍次克海,1648年抵达亚洲东北角。

    与此同时俄国冒险家涉足黑龙江流域,开始侵占中国领土,在遭到清王朝迎头痛击后,被迫同意和平谈判。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为中国领土。

    这些是后世的历史,但这一世也大致差不多,只是在俄罗斯冒险家来到大清国的边界的时候,局势就大不相同了,嗯,可能刚开始还不错,俄罗斯冒险家还是占了一些便宜的,因为那时候大清国还没有认识到火器的厉害,或者已经知道火器厉害了,但实际上他们都不屑于使用火器,使用火器的都是一些明军俘虏,或者说是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这些人,那时候俄罗斯冒险家在大清没有意识到,并且没有防范的时候,他们取得了一些胜利,成功的在大清国的大门口站稳了脚跟。

    并且发展了起来,修筑了城池,并且开始殖民活动,骚扰大清的百姓,捕获一些还处于原始状态的蒙古部族以及生番女真海族人,但后来大清在洪承畴些人人是到火器的犀利,并且大半国土被金华义军夺取的时候,大清的火器开始发展,不过仅限于汉军旗和绿营兵,大清兵还是不屑于这些火器。

    于是他们刚开始同俄罗斯人的交往中,总是吃亏,直到华夏军打过长江,灭掉了鲁国,大清逼走了洪承畴,洪承畴在琉球王国重建以后,大清才整顿兵马,并且找人去教训俄罗斯冒险者,在半生不熟的火器威力下,俄罗斯人吃了很多亏,但毕竟是一些冒险者,马匪,因此,他们退缩了,之后他们找了俄罗斯的军役人员,这些专业的负责殖民,占领,并且打战的人员过来。

    大清国吃了大亏,签订了一些条约,等灭掉了大金国,他们的火器和兵马已经发展到了能通华夏王国抗衡,并且在同大金国的战斗中得到了锻炼,于是他们又回来了,打跑了俄罗斯的军役人员,那时候是没有什么道义可讲的,俄罗斯人来了,这里的大清国百姓不是抓走沦为农奴,就是被屠杀掉,大清国回来以后,也如此炮制,把俄罗斯军役人员全部杀干净,重新夺取了土地。

    因为华夏王国的咄咄逼人,他们开始谋取后路,将一些满族人和一些汉人旗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