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领主- 第4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许他们没有权利了,但张强有时间还是会接见他们,一面是了解一下下面的百姓情况,一面是听听下面一些人怎么议论华夏王国的。

    那是自己了解下面官员和百姓的窗口,它的作用也就是如此,对于百姓来说作用大,对于他们来说作用不大,甚至很多官员不想去哪里,结束自己的政治生命,开玩笑,这在华夏绝对是开玩笑,除非年龄到点,必须得退下来,有个干的,才不得不去哪里呆着。

    可以说这是个作用小的不能再小的部门,但也是百姓喜欢的部门,因为能胡言乱语,能聊天,能让官老爷们听听他们的心声,尽管谁都知道坐在哪里倾听他们的人其实比他好一点就是能领一份温饱不愁,旱涝保收的工资,又不用干什么活儿。

    因为这个官员的推荐,高距离使者得意得知华夏王国国王陛下对于他们的态度,“我们从来不去营救敌人,如果自己不奋斗,想着别人接济,那么没有那样的好事情,你可以回去了。”

    高句丽使者百般上书,但总是得到一样的消息,不得不黯然离开华夏王国。

    而张强在别人问起他来的时候,张强很冷静的回答他,“这是个自大的民族,又是个经常想着反叛你的民族,没有一点信义,一旦它缓过劲来,它还会给我们找麻烦,倒不如让日本和大清国消灭掉它,省的我们动手,脏了我们的手。”

    这之后,张强这边一边忙着迁都,一边继续提高华夏王国的百姓的生活水平,为百姓服务,一边关注着各处战场。

    同时还在准备着远征,一支由李过挂帅,骑兵军胡泽指挥的骑兵大军准备远征西域,收复青海,新疆,西藏,并且向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等地推进。

    骑兵大军多达十五个骑兵师,并且由王玉群这个陕甘州警备司令部中将担任后勤部队总指挥。

    另外一边由副总参谋长锋无羽挂帅,抽调了三个骑兵师,五个骑兵守备旅,加上陕甘州这边的守备旅为后勤,山西州配合,梅林鱼兵团出两个步兵师担任占领军和后勤部队,出征蒙古。

    华夏军在陆地上的优势可以说这个时代无人能比。

    东南亚州基本上平定以后,马汉兵团调出三个野战师到达边境,为后备兵源,可以同时向两方向派出支援兵力,不过都是步兵。

    后方再组建由三十个守备旅组成的补充兵源,准备占领那些前面的骑兵师和野战军打下的地盘。

    近卫二师被抽调回来担任最后的预备队。

    整个战役预计三年完成,张强准备将边界推到没有蒙古人的地方,推到伊朗,推到印度内地边境上,锋无羽的兵团完成任务以后,将再次前推,包围大清国,最后推到乌拉尔山脉哪里,完全占领西伯利亚,东伯利亚,让出海口到达白令海峡。

    当然这是计划,目前还有大清国,高句丽,日本,蒙古诸部,吕宋岛,澳洲,等等地方没有占领。

    (本章完)

第932章 迁都思绪() 
    理想是美好的,实现却需要流血,流汗,整个计划需要动员近五百万人,其中两百万兵马,两百万保障的民夫,还需要一百万俘虏兵运输物资,以及近十万的官吏,管理人员,用于保障各条战线上的物资和人员的及时到位,同时修建到前线的道路。

    大明时代的道路应该是非常发达了,但都是土路,马路,泥泞小路,甚至没有人烟的地方根本就是杂草丛生,乱石崎岖的山路。

    而华夏王国的道路系统是发达的,最次的县道也是煤渣小路,用石碾子碾过的平坦道路,还有人维护。大路更是水泥道路,宽阔的三十五米道路,旁边还有三米点五米宽的驿道,同大道中间用壕沟和排水沟隔开,需要交叉的地方有通道。

    随着核心区的扩大,扩大到原先大明最小领土的面积,那些没有建设这样道路的州开始了一轮新的建设,陕甘州,山西州,四山州,东南亚各州,以及宝岛州和巴拉望岛,河北州,山东州。

    这样庞大的工程,由国家拨款,各地官府监造,各地商人共同组成联合建造公司,华夏王国道路建造商人的春天来了。

    张强抽调了大约十万名官员赶赴各地现场监造,会同各地官府的官员一起监督,同时组建了十五个巡视组,从各个部门抽调三把手负责巡视组,三把手向二把手负责,二把手则向监察部负责,监察部则向内阁负责,副首相唐殿风作为总的工程负责人,走马上任。

    军事方面回到中枢的国防部尚书魏无忌总负责,萧飞协助,锋无羽总指挥,开疆拓土。

    情报方面,米林担任总指挥,王动,金麒,黄韬负责保障军事行动。

    水师方面阮进负责协调舰队配合。

    在完成了水师总换装以后的水师,目前有四支舰队,全部换装新式战舰,护卫舰。

    以后水师就装备两种船只,新式战舰,七百八十吨,护卫舰,飞剪船型,速度快,还可以在战斗,火力也不弱,拥有一百八十吨的近海一千八百公里航程,三百五十吨,远洋八千海里航程,可以在不用补给的情况下,航行八千海里,并且立刻投入战斗,战斗时速度达到了13。5节,没有战斗全速航行接近十五节速度。

    新式战舰除了开始的一型,改造过后的型号,巡航速度八节,快速航行十节,需要的时候战斗速度12。5节。

    新式战舰装备七十六门新式后装大炮,使用开花弹和穿甲弹延时碰炸引信,不再使用实心弹,全面淘汰实心弹。

    新式战舰和护卫舰装备了简陋的望远镜式划分数字线瞄准系统,可以提高射击的准确性百分之十一点五,为什么这么低呢?

    因为即便到了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巨舰大炮时代,对轰的战舰的炮弹击中敌人最高的准确率也低的吓人,平均不过三十多个点,能提高到百分之十一点五,算是十分先进和犀利了,也有可能即便装备了这种简陋的系统,也可能打一百发炮弹,一发命中或者完全命中不了。

    因为海上双方都在颠簸的海浪中,在高速躲避航行的过程中交火,火炮在开火的时候受到船只起伏,船员计算,船员素质,心里作用,对方运动的速度,火炮的精度等等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影响,打的准才是怪呢。

    就算后世的导弹,精确制导都有可能打不准敌人的船只的情况发生。

    在一系列的更换过程中,华夏军的新式战舰数量达到了一百五十艘,除了第二舰队基本上处于打酱油的状态,巡视海岸,保卫宁波,福建,浙江等州海面,只是拥有了二十艘战舰十五艘护卫舰以外。

    其他的舰队,第一舰队拥有三十六艘战舰,三十六艘护卫舰,他们要面对的敌人几乎没有船只,没有战舰,他们要防御的是使用全部华夏军退役的旧式战舰的琉球王国。

    第三舰队是个庞然大物,拥有五十六艘战舰,七十多艘护卫舰,他们已经将驻地移防西贡,需要巡视和保卫暹罗湾,巴拉望岛,面对吕宋岛的两个敌人,还得应对将来澳洲王国,新鲁国,以及荷兰人,英国人的威胁。

    他们身后的驻防琼岛的第四舰队则好一点,他们主要保卫壕门境,安南湾,宝岛这一区域,和第二舰队一样,主要是近海防御,不过他们还有两个任务,一个是支援第三舰队,一个是成为出征远洋的远洋舰队。

    因此他们主要装备船体稍微大一些,狭长一些的八百五十吨的新式战舰,三十六艘,护卫舰吨位为三百八十吨,比其他舰队的稍微大了五六十吨,航程都是一万两千海里,速度稍微慢一些,都比其他的新式战舰慢零点五节到一节的速度。

    但考虑到他们主要目的是远洋航行,远洋支援,因此慢一些也属于正常,吨位大了一些。

    这样下来,华夏军总共拥有一百四十八艘战舰,二百艘护卫舰,其中舰队主要有一百八十艘护卫舰,各地水师警备队总共拥有四十多艘护卫舰,用于巡视海岸和缉私,捕盗,收税。

    总共拥有三百多艘战舰和护卫舰,相比以前最高峰时期,他们拥有各种武装商船,战船,战舰达到六千多艘,经过多年的售卖,报废,用了近三十年才淘汰掉。

    总共获取了大约十亿华夏元的收入,但总体经济利润来说是巨亏,而新式战舰光造价就不止这个数量,达到了二十一亿华夏元,用了三年的时间才制造出来,服役,并且打了两场大的海战,证明了这种战舰的优异性能。

    总之华夏军在军事方面是强势的,无人能比的,这种强势使得张强这个穿越者现在都不知道如何做了,他已经把这个王国带上了一条不同于历史的道路。

    即便没有他,要是按照武器制胜论,要是按照这种模式发展下去,那么华夏王国,将称霸亚洲,没有敌手。

    是不是他该退出了?

    可惜那个该死的系统没有反应,不知道什么时候接应他回去。

    再过一个月他就要迁都燕京了,作为一个后世人,作为一个曾经的大明人,天子守国门,臣子守社稷,他还是想着都城定都燕京。

    南人毕竟太油滑,一个个油头粉面的,脑子灵活的能把人骗的团团转。

    北方人贫穷,但淳朴善良,虽然有些北方人的小滑头,但总体不错,而且燕京总是后世的都城,地理位置上好过金陵,在金陵定都的王朝都短命,虽然他不迷信,但定都金陵的王朝统计上朝不过五十年,他已经在这里呆了二十多年了,定都燕京,换换风水也好。

    (本章完)

第933章 迁都燕京() 
    在紧张的迁都工作中,张强带着大队护卫,侍从队伍,以及兵工厂各种机械物资,工人,技工,后宫的老婆们,文武百官以及他们的家人,护卫们,由守备司令部兵马开路,近卫军护卫,十几万人,浩浩荡荡的沿着华夏王国修建的宽阔的三十五米马路从金陵府开拔,沿路告别含着眼泪送别的金陵百姓朝着新都燕京而去。

    留守金陵府的是副首相李定国,守备司令部总部副总监苏志清,内阁外交部姚启圣,炮兵总监赵泗阳,咨议局局长刘良佐,咨议局副总监蔺养成,咨议局总监贺锦,回来述职的兵部副尚书马三立,监察部总监王动,新兵营总监田显。

    这么多人,走走停停,用了一个月时间才走到了燕京,这让张强十分的恼火,本来快马也不过两三天的时间,一般也不过一个星期的时间,兵马调动,有便捷的马车,也不过两个星期到半个月时间,可他这一行却走了一个半月时间才到。

    张强觉得还不如州海路,海路十天左右就到了。

    半路上也没有见有多少迎来送往,却走了一个半月时间,这要是打起仗来,再用这种速度,恐怕无法等到援兵,并am就得败退,或者被全歼。

    到达燕京,张强入驻新的宫殿,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还有他们的军事通讯的问题,快马好信鸽已经不适合了。

    如果能有电报就好了。如果有了铁路就好了,张强如是想。

    电报那种科技太高,铁路,好吧,好像能成,至少弄一个马拉车铁路,不对,马拉车铁路,马匹所能拉的车厢也就那么一节,吨位也不大,不过马车走在铁路上,怎么说也比拉在马路上要省力很多,车轮子吗?就用类似自行车轮子那种,不全是实铁制造的那种,虽然减少了承重能力,不过也减少了马车重量,除了大架要比较厚实一些,其他地方要做的的轻便一些,能用木条的绝对不用实木做。

    这个好,张强找来工部尚书下达了自己的命令,工部现在有一个研发部门,也转来了燕京,研发部门有自己独立的一摊子,比仙居县城的那一摊子要小很多,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他们还配套了自己的工厂作坊。

    命令下达以后,张强不时的去工部研发部门去探视,哪里可是有着自己的几个系统赠送的征召兵,他们可是拥有一些科学知识,也是相关专业的人才,手底下带领着一批经过二十年培养的工匠,学徒,还有经过科举考试考到工部的各地工匠学生们。

    有文化,有知识,懂得华夏王国现在所有的工匠制作技能,研究一些理论方面的东西,为教学和继续研发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体系,这就是科举考试出来的新一代举人们的任务。

    布置下任务以后,张强开始游历新的燕京,没有古代的那些宫殿和古迹,反正对于老百姓来说那些没有用,也许能让老百姓做一下找到古董卖钱发财的美梦,可是大多数人还是做梦,古董那是盛世的玩意,而且伴随着古董,产生了一批有钱人,有钱人弄得社会不和谐,百姓怨声载道,张强就不太重视那些什么古董,有的全部铲除,没有古董这个行业。

    也没有什么考古专家,历史可以研究,历史可以考究,但那些东西其实最大的作用是富人们显示自己身份的存在,作为一个打工仔穿越者他对这些很是痛恨,古董导致了多少人被谋杀,导致国家的形象被抹黑,要那个干什么?

    整天挂在嘴边的五千年文明表现出来的却是软弱,是被奴役,整天挂在嘴边犯我华夏者,虽远必屠,可问题是人家大汉那么远都打敌人,而我们近代史却是一步屈辱史,连家门口人家欺负上门都要笑脸相迎,百姓被富人们送给别人,买儿卖女的,那就是一句口号而已。

    要行动,不要口号,张强经常对下面的臣子提这句话。

    华夏王国现在将大清国驱逐出关外,并且将近千万人弄成了二等公民,让他们尝尝被压迫的滋味,满清人更是被弄去当炮灰和劳动改造,并且被卖给了琉球王国,新鲁国,民族融合时间太长,那只适合坐在没有战争的后方高谈阔论的专家们,在没有到达有原子弹平衡世界的年代,张强要乘着这段时间,赶快把异族全部消灭或者驱逐出去,并且增加人口,让汉人填满所有的土地。

    一边想着这些事情,张强一边观察新燕京,是的这就是新燕京,一个新的都城。

    宽阔的马路,马路边上有专门设立的摆摊地点,任何百姓都不需要被所谓城管追着清理,他们可以自由自在的买卖,不过还是需要管理的,负责的衙役们问他们收取卫生费,然后专门交给兵马司,相当于是维持治安的和巡街的衙门,专门出人打扫街道,费用不需要太多,一天卖于不卖,卖多卖少都只需要五个华夏铜子,相当于以前银两铜钱的一文。

    当然如果你糟蹋的太厉害,不仅要被罚扫大街,还得交罚款,罚款为一元华夏元。

    很人性化的举动却争取了百姓的信任,后世那种官员为了政绩,为了所谓城市整洁,直接把穷苦人都一棒子打死,不容许摆小摊,哪怕他们的父母都是如此养大他们的,当他们工作了也毫不容情,冷漠的将老人们,一些失业的人,想要活下来的百姓胖揍一顿,然后禁止他们摆摊,须知道,不是所有人都能考大学,不是所有人都会钻营当大官,不是所有人都是富人,可以在国内挣钱,然后去国外消费,还能移民国外,然后转身痛骂国家这种与民争利的做法。

    民情部的探员穿着便衣,钻在百姓当中,眼睛警惕的盯着各种人,在暗地里面保护着出巡的张强。

    张强也身穿便衣,身边十几个亲卫护卫在当中,周边守备旅的士兵每隔百米几个个人,他们事先只是被通知警戒这条街,但没有告诉张强他们来巡视,一队快速反应兵马,由亲卫队担任,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