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领主- 第4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少是副科级别的领导。正科级别的领导加一颗铜纽扣。

    往上推,每一级别的领导都有各自的识别标志,处级领导一横杆,加粗,正式领导加一菱形铜纽扣。

    ……。

    守备军这边,军衔最高到少将,下面有准将,像轩辕龙飞他们这些总司令就是中将,但其他人到这个位置没有他的级别,最高到少将。

    三等兵,只有细细的一条竖杆,二等兵也是,细细的两条竖杆,上等兵一条粗杆。

    下士,一条细三角弯钩,中士,两条细三角弯钩,上士,三条细三角弯钩,专业军士,一条粗弯钩。

    专业军士,分为指挥军士,各种技术兵种军士,训练军士,后勤军士,参谋军士这是根据作用分类,根据等级分类,一级军士,加一条细弯钩,二级军士,加两条细弯钩,三级军士,加三条细弯钩,四级军士,加四条细弯钩,五级军士,两条粗弯钩,一条细弯钩,六级军士,三条粗弯钩。

    张强策划的各种士兵的军衔标志,不同于后世让人看不懂,很难理解,他这个有逻辑性,一年还是两年,你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年兵,两年兵,一级还是两级,数杠杆就知道了,看粗细就知道了,没有那么多弯弯道道的。

    军士可以随时转为准尉,不过得等到至少二级才行,一级是不行的。

    少尉得去军官培训的军校去学习,或者战时提拔,没有学习,没有战功,资历是得不到提拔的。

    你熬多少年都没有用。

    不过这一条对于军士来说没有用,军士哪怕再笨的人,时间长了干一件事情,总有他的经验,于是军士可以通过资历和熬年头,然后经过考核获得提拔,但不能超过四级,也就是说你熬到了四级,也就该退役了。

    以上的军官没有什么说的,少尉,中尉,上尉,大尉,然后少校,中校,上校,大校,准将,少将,中将,上将,大将,最高到大将,没有人是大将,张强准备将魏无忌他们定为上将,除非有特殊功勋或者老了才有荣誉大将的军衔准予退役。

    这么一调整,张强就舒服了,他感觉自己好像在玩一个历史世界种田游戏,还是简单类型的,没有多少挑战性,除了开头比较艰难,敌人兵力雄厚,大家都是冷兵器,但发展到了火枪时代,几乎就是碾压式的。

    (本章完)

第868章 军衔制度改革() 
    全军紧张的休整和调防中,计锋无羽兵团以后,巴格雅鲁兵团在1669年三月基本上调防完毕,民兵普通大队基本上裁撤调并入了当地的纠察大队,民兵精锐大队有一大半并入了守备军,一小半并入了各地纠察大队。

    各地纠察大队相继组建完毕,并且交给了地方官府管理,维持地方治安,缉捕盗匪,巡逻地方治安,每个地方人手不多,但这些人手都是百战老兵,加上新兵营新兵组成的部队,还是很有战斗力的。

    很多其他地方的民兵和账册民兵中可以行动的人员都移民陕甘州填补这里的人口空缺,大明和大清,华夏军,在这里折腾了三十多年,这里的人口比四山州还要少,尤其是华夏军将这里几乎所有的男子都抓去丢入俘虏营以后,因为他们在华夏军到来,并且击败清军以后没有配合,还伙同清军攻击华夏军,因此这里大部分人都有罪。

    一些体弱的人,一些贫苦的百姓青年在丢入俘虏营三个月之后,经过甄别没有给地主老财,豪强劣绅卖过命的第四个月基本上都回到了家里,当然期间因为各种原因死掉的就不说了,家人只能得到一盒子骨灰,没有任何抚恤。

    能给他们骨灰已经算是华夏王国对于他们的恩典了,这要是在后世,你甚至能背个骂名,一辈子痛苦的活着。

    那些给地主老财,豪强劣绅当过家丁的,在俘虏营中受的苦更多,表现好才能得到释放,不过也得半年,这才刚有一批人得到释放,其他人得九个月,也就是说卖过命,但不是什么大奸大恶的百姓将会劳动九个月时间才能得到释放,然后一块凉席,双草鞋,一身布衣,二十块钱路费,自己回去吧。

    回去以后他就会发现大变样了,他得寻找家人和住处,和当地华夏王国官府登记,接受甄别,之后才能获得土地和农具,然后自己找个点过生活,没有路引不得出境。

    这就是华夏王国对于这个刚刚被华夏王国攻占的土地的政策,因为这里到现在还处于战区,没有解除危机,很多道路在修建,很多驿站在修建,各地兵马在整编,调动,大多是骑兵,少量驻防步兵,炮兵,这里靠近大草原,靠近西域,靠近叶尔羌汗国,民族成分也复杂,所以这里没有实行华夏军非核心区的政策,而是不断的加强这里外来汉人人口进入,安顿工作,必须等几年,这里全面铺开汉化教育,普通话教育以后才能核定级别,不过也只能提升为边境备战区,因为有叶尔羌汗国和蒙古人的威胁。

    这么一搞,到现在算是基本上把陕甘州收入了华夏王国怀抱了。

    山西州现在已经拿下了侯马府,第十野战师已经在侯马府站稳了脚跟,并且已经在临汾府打了半个多月也推进到了府城,拿下临汾府也就是个时间问题了。

    小半个山西州也基本上收入了囊中,在这之前,张强对姚启圣施展了精神控制,虽然效果不是以前那么好了,怎么说也让姚启圣投降了,然后安排他到学政部担任了半年私塾老师,磨了一番心性以后,姚启圣彻底放弃了那份对大清国的忠诚,终于又回到了华夏的汉人怀抱,张强安排他去咨议局担任了副局长,整天为民找官府的麻烦,也算人尽其用,如果他干的好,说不定来年还能担任咨议局局长,这个人干事可是比那些南明国被发配到咨议局的官员积极性高很多了。

    那些南明国官员现在大多是领着一份俸禄,然后和后世的官员一样,喝茶,看报纸,然后吹牛,聊天,唠嗑,要不是张强为了不影响同原先南明国官员体系的关系,张强早把他们开回家了,不过也没有多少这样的人了,很多南明国高官其实接受他们的时候都已经老迈了,这些年死了不少,剩余挺着的人也大都老迈,退休了,领着一份退休金,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去了。

    华夏国人口已经增加到了两亿五千万人口,加上新解放的陕甘州人口达到了六千万人口。

    这点人口对于华夏王国来说,拿下陕甘州以及山西州,能很快解决土地的问题。

    很多土地已经不够分配了,张强都不知道拿什么奖励有功之臣,勋章,嘉奖颁发了一大堆,勉强对付过去,新占领土地的官位被分配给那些官二代们,有功之臣们,聚拢了不少人气。

    海疆这边,基本上稳定了,水师的新舰已经全部建造完成,达到了二百零一艘,各舰队都拥有了一支三十多艘战舰,十二艘护卫舰的战斗舰队。

    虽然花去了近三亿远华夏元,可也让华夏水师的战斗力自前年,去年极度衰弱以后马上一跃,重新跃上了巅峰,加上还有九百艘原先的最新年限的战舰,战船充当巡逻船只,训练船只,使得华夏王国出海千里海域没有什么威胁了。

    快速的护卫舰,那堪比风一样的速度让西班牙人的盖伦船亡魂,让英国人的盖伦船感到绝望,让海盗的船只都沉没在深深的大海里面,让郑家的船只只有出去的没有回来的。

    所有人都知道华夏王国的水师不能惹。

    这边,魏无忌亲自率领大军从缅甸出发,进攻暹罗,忍了暹罗这么久了,后方,东南亚各州终于安定了,废话,百分之八十九的人都是汉人了,而且都是一些起家部队的后代在掌权,都是一些第一批归化的汉人百姓,哪能让土著人猖狂,仅有的一些土著人也都是归化人。

    他们的二代都已经非常的接受汉人文化,就像当年的郑成功一样,虽然是个拥有日本二分之一血统的人,从小生活在日本,长大了回到福建州,却对汉人无比崇拜,还成了后世的民族英雄,这些归化二代的土著人就是如此,有这个已经足够了。

    拥有这样的条件,风调雨顺的,兵力是各个兵团最多的,最强的,哪有不动,光挨打的道理。

    加上这面田显部队已经调整完毕,五万归顺的土著仆从军,五万民兵仆从军,一万民兵,加上三万正规军,十来万经过十几年积攒的兵马,如果再让杜歌和暹罗国王郑信猖獗的话,那就不是张强一手缔造的华夏王国了,那是后世的清国,后世的我国了,一心只想等别人施舍和平,花钱买和平。

    张强要的就是铁血。

    东南亚土著的遭遇同美国对印第安一样,基本上死绝。

    于是暹罗国被灭掉了杜歌和荷兰人,英国人经营十来年的基地也被铲平了。

    杜歌兵败身亡,终于领到了希望领到的便当饭盒,回到了佛家所说的轮回之路去了。

    郑信带着他的人马仓皇逃亡印度,也许他的下场就是印度某一个邦的土著酋长了。

    暹罗暹罗,泰国湾为华夏王国所有。

    新的一轮针对土著还有那些汉人们的归化政策开始了。

    (本章完)

第869章 荡涤东南亚() 
    消灭了暹罗国的抵抗,华夏军的脚步继续沿着狭长的海岛陆地向马来西亚进攻,虽然伤亡开始增大,但征服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过,除了合作的土著人,所有不合作的人都被丢进俘虏营和苦役营里面劳作,修建港口,码头,开辟丛林里面的道路,沿着半山腰修建道路,这样即便山洪暴发,也能走一段路,不至于一段路也走不了。

    东南亚这边在大踏步的前进,山西州却遇到了麻烦,于成龙回去以后实行高筑墙,广积粮,兵马堆一线的办法,大量的兵力使得华夏军要攻克任意一座县城都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要是硬攻,伤亡太大,只能一点一点的蚕食,先把周边的村镇都攻下来,然后一点一点的拔除于成龙在城外挖的战壕,修的工事,堡垒,这些在泰西人,日本人教会他们以后,他们就已经知道怎么做了,尚可喜,洪承畴那会儿也是这么做的,但他们没有学会用,一直到这次,才有于成龙想到了这个办法。

    以华夏军的现在的武器装备,大炮加火枪,的确有点为难,因为这是比后世一战时候还要落后多少年的装备,的确不能很容易的攻克敌人的防线,别看华夏军玩壕堑战时候玩的挺爽,可当自己面对的时候,也打成了一锅烂摊子,除了巨大的伤亡以外,没有任何办法。

    只能同清军耗着,不过可以突袭一些兵力少的县城和府城,作为大后方,长治府,被东风破的十六野战师和万窦霓的第十野战师突击攻破,然后围着临汾府和侯马府,长治府之间的县城进行围剿,第九野战师出一个旅,一个守备团,第十野战师出一个野战旅和一个守备团,第十六野战师出一个野战旅和一个守备团,利用地形,不远几百公里运动到一个县城,然后几家一起上阵,守备团阻击各地的援兵,野战旅合围,经过一段的时间,终于把战线之间的敌人县城和城镇全部夺取,这时候战斗已经使得大清国和华夏军梅林鱼兵团感到疲惫了,大家不约而同的采取了守势。

    这边朱哥同赵晖,亚鹏的兵马以守备旅为主力,以仆从军为辅助,几次发起对日本京都府的围攻战,但总是因为日本人的抵抗而败北,日本人比大清国更快反应过来,要说外国人比中国人聪明,不要脸,他们知道凡是可行的办法,面子都是浮云,大清国虽然有洪承畴打阵地战,壕堑战的先例,可就是刷不下那个脸去玩那种战争,因此在后面七八年里面老是吃亏。

    打,打不过华夏军阵地加壕堑的防守的城池和阵地,防守不屑用壕堑,只是坚城加上蒙古骑兵的突击,无论是在野外还是城镇,他们都打不过华夏军。

    而日本人就不一样了,在吃过华夏军的亏以后,逐渐的学会了华夏军的作战方式,他们也开始挖掘壕堑,布置铁丝网,用华夏军的作战方式对付华夏军。

    这下朱哥他们踢到了铁板上了。

    民兵仆从军死了好几万,就是拿不下京都府。

    在陕甘州战役告一段落以后,张强终于抽出了兵力,巴格雅鲁整补过的兵团野战师被调集了一个野战师去帮助朱哥。

    第七野战师高志祥的部队被调到了日本,归朱哥指挥,成立朱哥兵团。

    新鲁府守备旅,四国府守备旅,中国岛守备旅,近路区守备旅,四个旅被编成第十九野战师,归原先赋闲在家的孔有性指挥,加入朱哥兵团,同时调巴格雅鲁兵团的第十七野战师加入朱哥兵团,马汉兵团第八惩戒营加入朱哥兵团。

    剩余的兵力编制成日本岛守备师,两个守备旅一个在新鲁府和中国岛,一个在四国岛和周边小岛上驻防,同时负责近路区的守备。

    成立日本岛纠察大队,负责地方治安,纠察大队一半是汉人,一半是日本人,少量的东南亚土著,因为此时的日本岛上解放的岛屿上,还有很多原先留下的东南亚土著归化汉人,以及大量的日本百姓,虽然已经死去,转移,以及卖掉不少了,但还有很多愿意归化的日本百姓,于是这里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为了安定,只能启用他们。

    这里的情况还是比较好的,三王子洪天炮哪里的情况更加复杂,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东南亚土著,郑智的人,郑经的人,大清的人,有一大半是日本人,一小半是东南亚土著百姓,只有大约七十万人是汉人,就那样还有很多是原先跟随洪承畴逃走的大清百姓和官员。

    虽然洪天炮一心想着依靠华夏王国,但他也有他的想法,华夏王国的汉化教育他做的很好,但很多都是外人的情况下,这种好也有着隐忧,那就是不一定有人真心归化,尤其是泰西人,他们只是做生意,不一定要服从你的归化,还不时的给他找麻烦。

    而华夏王国不断的将日本岛上的抓住的日本俘虏和日本百姓卖给他,换取他的支持和一些帮助,因此他哪里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忧心。

    不过张强不会告诉他的,别人的事情为什么要提醒?

    以后让他哪里乱去吧。

    这样以后自己也好处理,直接拿下琉球王国。

    三王子部队里面的日本人比例越来越高了,不断的将他们丢入前线,高句丽前线去送死,这是华夏王国高兴还来不及的事情。

    不用他们亲自处理,不用背骂名,何乐而不为呢?

    他哪里往高句丽岛上送的日本人越多,高句丽抵抗越激烈,大清派兵援助越多,大清被牵扯的越深,山西州的战线压力就越小,大清的国亡的就越快,这是个看不见的利益链条,张强都不忍心拆断它。

    兵马调整完毕,朱哥发起新一轮进攻,在一个月前拔掉了京都府外围的各个敌人据点,攻破了敌人外围的战壕防线,虽然死了不少仆从军士兵,但东南亚土著士兵和日本仆从军士兵,关华夏王国什么事情,反正死的不是自己人。

    当然不可能不死一些自己人,因为这些人需要军官带领,中国岛守备旅和四国府守备旅死了三千多老兵,也算一大损失,但这点损失相比拿下京都府,直逼敌人的京师东京,还是合算的。

    现在家大业大,张强对于部队的伤亡也麻木了,人数死的多了,只不过是一个数字的变化,根本无关紧要。

    (本章完)

第870章 扩张的脚步不能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