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领主- 第3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夜损失一个营近六百人,并且丢弃了不少物资。

    第二天他们还没有缓过气来,敌人就又扑上来了,近三万高句丽士兵端着落后的金改1火绳枪,猛打猛冲,死伤三千多人还不退,几乎杀进了营地,但他们最终被山顶上的炮火和另一侧的守备三团的反击给击退了,阵地上到处都是高句丽人的尸体,初步估计四千余人。

    下午,当一个民兵精锐大队的中队到达以后,兵力更加充足了,炮兵阵地被放了一个小队的兵力协助防守,同时向营地里面增援了一个小队一千人的兵力,还给营部留了一千人,最终有五千人的民兵精锐大队的兵力在炮火掩护下,在骑兵连的开道下,绕过了山脚,向第二野战旅运输了不少物资,并且留在那里增强了第二野战旅的兵力。

    另外两个小队的兵力则在沿途修筑了补给站,防守那些补给站,运输的任务交给了骑兵团和民兵普通大队。

    在兵力充足以后,第三野战旅集结了两个不满编的团总共三千人的兵力,同时在一个营的炮兵的掩护下,继续向敌人盘踞的甘谷镇推进。

    面对敌人骑兵的冲击,骑兵连不断给予回击,最终到达了镇子外面三里地地方,进入了先前的营地,营地已经被破坏,但很快被修复了。

    看到这里张强感到了十几天以前第九野战师的战斗是多么艰辛,敌人的兵力是他们的五倍之多,而且可以看出敌人对于后路被切断的担忧和慌乱,居然抽调了十万兵力进攻第九野战师。

    后方的两个民兵大队的到达,使得第九野战师的兵力达到了三万八千余人,骑兵团的加强使得兵力刚满四万人,但张强知道,敌人是不会满足于给第九野战师制造一些麻烦的,仅仅两千兵力的损失,并不能让敌人放心,而敌人在那几天的进攻则损失了至少八千骑兵,八千步兵。

    这还是在第九野战师慌乱之下轻敌导致的失误,要是正经的摆开阵势,第九野战师完全可以击溃或者击败敌人十万兵力的进攻。

    不过到那个时候,敌人就不是十万兵力了,而是三十万甚至五六十万兵力,因为陕西州刚刚被华夏军占领,很多工作还没有完成,敌人很可能征调沿岸府的周边的百姓和地主家丁等的兵力加入,那么梅林鱼兵团的考验来了。

    八,九,十,四个野战师的兵力不过五万不到,加上两个民兵大队,不过六万多兵马,一个骑兵旅还被派给了巴格雅鲁兵团,那么能动用的就只有后方的守备旅了。

    就这样也满不了十万兵力,敌人有近五十万兵力,兵力对比悬殊。

    如果敌人抽调所有的兵力回来争夺路口,想要逃回山西州,那么面对兵力是自己五倍,六倍,七倍的梅林鱼兵团能不能守卫好近几百里地的黄河沿岸,而且第十野战师是去支援哪里的高会的野战师的,肯定不可能退回来,那么第九野战师的压力就大了。

    想到这里,他让人把王玉群叫回来,命令他立刻集结所有的第八野战师的剩余兵力,即刻北上渭南平原,支援梅林鱼,让梅林鱼兵团建制完整。

    然后他向后方的湖北州下达命令,立刻调两个守备旅来接防河南州,王玉群走了以后,河南州的兵力就空虚了。

    守备旅的被他调给了万窦霓进入了山西州,另外一个守备旅无论如何也防御不了这么大的地方,还有一个守备旅是不能动的他们守卫三门峡东面的地段,防止敌人狗急跳墙进攻河南州腹地。

    (本章完)

第858章 比清军还要顽强的高句丽兵() 
    张强在哪里为梅林鱼的兵力担忧,派出了王玉群的第八野战师增援梅林鱼兵团,以解决第九野战师被困山间,前进不行,反击无力,其他各部兵马又各有任务,不能前迎后击的尴尬局面。

    有时候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因为各种原因,计划的事情总会出差错,因为对敌人的了解不够,因为自己的轻敌大意,因为各种客观原因,总之没有一场战事是完美开场或者最终完美收场的,总有各种意外发生,哪怕华夏军已经在这个世界上强悍如二战时期的美军。

    而在沿岸府,身为这次出兵攻陕甘州的督师兼三地总督五军巡抚,姚启圣同刚刚出任沿岸府知府,陕西州巡抚的于成龙在府衙探讨局势。

    “北冥兄,目前看来汉贼是在故意放我等进入陕西州,然后让他们的两个兵团对我们聚而歼之,张强这个叛贼所图不小啊,哼,也不知道他的牙口是不是好的很,也不怕崩了牙,我们五十万大军分三路进攻,后面还有近三十万民夫,这么多兵马,他区区的两个兵团怎么能吃得下?”

    姚启圣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龙井茶,望着桌子对面的于成龙说道。

    于成龙双手拢在马蹄袖里面,坐的像个老农,嘴巴上方的浓密的胡子微微抖动,眼珠子在眼眶里面缓慢的转动,好像在想些什么。

    听了姚启圣的话,瓮声瓮气的提醒:“姚大人,尚可喜部七万兵马已经被华夏汉军的贼头张强带兵给歼灭了,尚可喜的头颅也被传首九边了。索额图在银川县城折戟一万蒙古骑兵,三万回民步兵,吴三桂的八万大军已经猛攻榆林县城一个月了,死伤三万余人,到现在也没有拿下榆林。”

    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梅林鱼兵团的第十野战师已经马不停蹄的向榆林赶去,离榆林不过一百六十多里路了,此番下来,咱们的兵力已经折损了十五万之多,咱们这边不过三十万出头的兵力了,既要分兵攻打甘肃州,也要分兵攻打宁夏府,还要分兵攻打兰州府。

    索额图哪里十几万兵马如今面对敌人的重兵防守,已经出现了颓势,他们多是骑兵,骑兵攻城,这历来都是一种不可能的事情,草原上的兵马历来不善于攻城,即便他调集周边的草原汉民转变的蒙人,回民作为步兵,面对精锐的善攻善守,火器犀利的华夏军,他们也是无法建功的。

    多隆大人率领的八万兵马如果再深入就会被华夏军的近卫一师切断归路,此刻,我们的确是危机四伏啊。”

    他说着说着闭上眼睛,一副很是悲痛的表情。

    姚启圣摸着茶杯,“莫要惊慌,即便折损如此多的兵力,我军兵马仍然有四十万之多,前段日子我已经派人寻找先前的那些被打散的清军,这些时日已经聚拢了两万有余,抽出跟随的民夫八万,再扔一万高句丽兵进去,两千满人进入,很快这些兵马就能训练成军,我军就又有了五十万兵马,只是这兵器,唉,就只能更换一些缴获的火枪和一些弓箭刀戟了,否则只能让索额图大人冲破敌人的包围,用骑兵给咱们运送一部分了,当下也只能如此了。”

    于成龙点点头,“姚大人,那下官就先去前线巡视一下,打通到山西雁门郡的道路是关我大军后路,下官得亲自去督促。”

    姚启圣微微颔首,“于大人想的很周到,即便是那些高句丽兵力吃苦耐劳,忍耐力坚强,但总归他们来到的是我们上国,其远离家乡何止千里,万里,面对的敌人又是凶悍的汉贼张强的兵马华夏军正军,若是无人督促,恐怕他们阵前慌乱,不甘心为咱们卖命啊。”

    于成龙知道这是姚启圣从大清国人的心态揣度高句丽兵的心理,他没有什么可说的,在官场时时刻刻得揣度对手的心理,以制定自己下一步的处理人事关系的方法,姚启圣把这个用来揣度士兵的心理,他不知道这是好还是坏,姚启圣和他都是大清的官员,都得为大清着想,万一这船翻了,他们没有去处。

    以前还有好几个地方可以去,现在华夏王国已经把整个华夏大半都光复了,所有的势力都消灭了,他们就是想跑都没有地方跑,想要效忠都没有地方效忠。

    其实谁都知道大清正在走向灭亡的边缘,华夏王国一统神州大地是指日可待,很多汉官其实已经在想办法逃离这艘船,但他们不能,他们已经深入了大清的骨髓里面,他们是大清的重臣,虽然不受满人待见,但他们其实才是大清的支柱和栋梁,大清的也就只能在耀武扬威上面强大了,已经不复往日刚刚面对年轻的崇祯的时候那种锐意进取,欣欣向荣,很是强大无比的样子了。

    告别了姚启圣,于成龙带着自己的抚标,标统,这个编制原先是后世清末民初时期清军的编制,相当于团级编制,清军那时候是镇,协,标,营,队,哨,棚,对应的西方的军制就是,师,旅,团,营,连,排,班,也就是说他的抚标相当于是一个团的编制,他带着这个团亲自上了前线,督导前线将领进攻堵住他们后路的华夏军梅林鱼兵团的第九野战师。

    而姚启圣接过了这里的政务和军务,其实主要是军务,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占领这里,政务早就停止了,没有百姓现在来处霉头,没有那些遗落的满清官员来找他们,到处都是兵马,三十万兵马,还有正在训练的新编的兵马十万多兵力挤在一个沿岸府,这个黄土高原上的贫瘠的府府城周围,姚启圣需要做的就是给这些人找吃的,协调这些人的住宿,然后和各级武将联系,知道他们的兵马在哪里,在干什么,至于怎么打,那是下面武将的事情。

    明朝和清朝的文官虽然也通一些军务,而且姚启圣还是在历史上像朱大典一样比较通晓军务,并且带兵打战的文官,并且屡屡有所收获,在历史上赚取了不少声望,可他的这点道行相对于华夏军来说,还是有些稚嫩,姚启圣能做到的就是地图上一指,然后放着让武将们去完成任务,具体怎么完成,完成到什么程度,他还真把握不了。

    于成龙走了一天以后,第九野战师这里。

    (本章完)

第859章 两个大清汉臣的忠诚() 
    此刻,甘谷镇,一名汉人将领,大胡子,身体敦实,脑袋像萝卜长胖了那样,两支手臂像猿猴那样长,腰里挎着一柄明末的鸳鸯刀,穿着五品的武将官服,站在那里挎着刀大声吆喝着。

    这已经是他们同华夏军第九野战师的第九天的争夺战了,为了这个路口的小镇,他们费劲了力气,近一万汉军旗士兵管理的八万高句丽兵,死伤三万有余,汉军旗兵也死伤了三千有余,但双方就是谁也没有奈何了谁。

    道路是打通了,但甘谷镇还在清军手里,清军一日不退出甘谷镇,第九野战师就一日不能离开这里,作为第一次同清军交战的第九野战师第三旅在这九天里面付出了三千人伤亡的代价才守住了谷口,并且建立起了同甘谷镇对峙的营地,这对于只有四千五百人的第三野战旅来说,已经伤亡百分之七十五,他们自然而然的被替换了下去。

    接替他们的是第二野战旅的两个团,还有骑兵团的一个营,民兵精锐大队的一个小队,其他的兵力都在附近十几里地的山头上守卫着,这些山头也是双方争夺的焦点,一旦某一个山头被敌人拿下,整个这条线后面的物资补给通道就会被掐断。

    不过幸好,第三野战旅付出了巨大伤亡,还是将敌人堵在了山口外面,并且在敌人面前建立了营地防守敌人,一直等到了增援部队的到来,从南北两个方向将敌人封锁在陕甘州内,而无法对山口形成威胁,使得补给车队能从山口山脚下沿着新开辟的道路迅速补给第二和第一野战旅,并且把一部分物资输送到了第十野战师。

    第十野战师的第一野战旅已经进入到了榆林县城外围,并且同吴三桂派遣的兵马打了好几次战斗了,虽然坎坷,但还在一步一步逼近榆林县城,给高志祥解除危险,他们的到来使得缺兵少将的吴三桂的兵马五万多人没有那么多兵力围攻榆林县城,每天的攻击烈度降下来了。

    于成龙到达甘谷镇外围另外一个小镇,这个镇子离前线不过五公里远,驻扎着蒙古骑兵一个万人队,另外小镇外面的村落里面驻扎着蒙古骑兵剩余的八千兵马。

    这里到处迷茫着一股失败的气氛,三万人的蒙古骑兵前面几次突击竟然损失了八千兵马,后面在参与甘谷镇的战斗中死伤四千兵马,只有区区的两千伤兵被抢救了回来,缺医少药,清军中的蒙古大夫的医疗水平使得这里的伤员每天惨叫连连,或者不断的哼哼,一股将死未死的情况。

    甘谷镇的协统也来拜见他,其余的协统在接到他到来的情况以后,也快马加鞭从其他地域的防区赶来,众人一起对他参拜,毕竟他是陕西州巡抚,在这个战时可是管民管军,大权独揽。

    这边负责统领整个军的是一员总兵,下面有几个镇帅,总兵在明朝和清朝实际上等于是一方军分区副司令,为什么是副司令呢?因为上面还有提督这个正司令兼着呢,实际统领的是总兵,而总兵有可能是一支军的最大的官,有可能是几支军的总领导,当然也有可能是几千人的兵马统领,所以现在这里一个总兵统领几个万人镇帅也是可以的。

    这名总兵是汉人官员,和于成龙说话当然就没有那么大的底气了,要是一名满人将军,那么于成龙还真不敢大气的训斥他,和他说话。

    总兵低着头,十一天六万多兵力的伤亡,一万多民夫的死伤,而面对只有几千兵力的华夏军第九野战师的一个野战旅,外加第二野战旅的一个团,加守备大队的三千兵马,他拥有十一万兵力,居然封堵不住一个小小的山口,在其他地段的进攻中也损失惨重,却没有给敌人以重创,这让他感到忐忑不安。

    无论是大明还是大清,巡抚这种文官一旦管军,那都是大三级的,他们的这些武将即便比文官品级和职务大几级,也得小心伺候着,文官大啊,这么大的损失,按照满清的惯例,那就是主官被当面拖出去斩首都可以了,他怕于成龙把他斩了。

    于是他立刻大倒苦水,“大人,那些高句丽兵虽然吃苦耐劳,但他们一旦打了一个胜仗,就骄傲的上了天了,很多时候卑职也不好太过约束他们,一旦闹起哗变来,他们的兵马可是比咱们多啊,如今蒙古人的骑兵在这个时候是不顶用了,三千人冲锋,敌人光拼着手中的火枪几次齐射,就能让骑兵崩溃,然后他们的骑兵出来一追击,蒙古人就散了。”

    他说到这里悄悄的抬头看了一眼于成龙,于成龙摸着自己唇边的黑色八字胡不言不语,眼珠子都不看他,而是微微闭着,这让总兵摸不清楚于成龙的想法,只能继续说。

    “那些蒙古人已经不是他们当年成吉思汗带领下的大元朝的蒙古骑兵了,他们早就失去了野性,一旦遭受挫折,不断的喝酒,打闹,卑职的亲兵队甚至无法弹压他们,好几次都打伤了卑职的亲兵,将整个营地闹的鸡飞狗跳的,如今他们伤兵满员,不说最近的两千伤兵,先前负伤的一千多伤兵都一个个死去,这对他们的士气打击更为严重,他们已经成为一支只能吃饭,不能作战的累赘兵马,倒不如多给卑职一些汉军旗的兵马,蒙古骑兵简直无用到了极点。”

    于成龙睁开眼睛看了看他,沉声说道:“不说那些没用的,给为官一个准信,什么时候能打通去往雁门郡的通道,你知道后方山西州的河津府也被华夏军给占领了吗?

    我们要回军,就得早日打通通道,要不然凭着并州府那些大金国原先的兵马,是守不住山西州的,一旦并州府陷落,那么我们这五十万兵马就成了孤军,在陕甘州,这么多兵马的吃穿用度可不是个小数目,现在整个大军已经开始节衣缩食了,都在等你的消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