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领主- 第3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以后华夏王国的军队将实行五年兵制,两年义务兵,训练完了就可以回去了,优秀的士兵会成为正式的兵,训练完以后去守备部队担任士兵,每一年实行自愿退伍制,如果自愿退伍,那么回去以后将在有民兵部队的地方在民兵部队里面服役到五年期满,没有民兵部队的将出任当地账册民兵的民兵,部队不给他们任何津贴,但每年必须每月接受一次训练,并且带民兵接受地方政府的任务,协助衙役和捕快缉捕当地罪犯,或者运输粮食,税银给中枢和京城户部。

    亦或者每年至少一次去边境地区协助运输粮食或者其他物资。

    每次去一个半月,半个月路上,一个月服役期。

    五年以后他们正式退伍,归为普通的账册民兵,让新的退役士兵接任他们的位置。

    守备旅每两年半进行一次移防,移防以后从第三年开始正式接任当地的守备任务。

    等于是守备部队在当地要驻守三年。

    这些守备部队每年都有移防的部队会被挑中去边境参与守备,或者担任运输或者辅助作战部队。

    而当地的那些民兵精锐部队会在战役结束以后转为当地的守备部队,或者提升为正规野战部队的补充士兵,升入正规军。

    唐殿风又道:“水师的第一舰队司令也功劳不小,可以提拔一下了。”

    米淳道:“那就让他担任新兵训练营的总监,兼任吧,等赵晖成长起来,再让他卸任第一舰队司令。”

    ‘好,这个不错。田显现在在东南亚走不开,如今正是最为关键的时刻,他们现在不仅要和杜歌叛军和暹罗国战斗,还得和柬埔寨的土著王国战斗,顾不了新兵营训练了,就让阮述暂时代理吧。’

    这时候副首相李定国,兼任国防部副尚书,走了进来,“陛下,大喜啊,鳌拜被康熙杀了。”

    (本章完)

第八百三十三章 康熙终于阴死了鳌拜() 
    “哦,”张强十分意外,为什么现在鳌拜死了呢?

    早几年干嘛去了?

    现在鳌拜已经基本上掌控了大清大部分军权,并且还有一帮党羽,现在弄死鳌拜,这康熙算是自毁门墙啊。

    “现在山西州谁掌兵权?”张强随口问了一声,并且开始翻看资料。

    “现在山西暂时归周炳全执掌,是如今的汉臣的一个胞弟,大清已经派遣了索额图去执掌哪里的官府。”侍从回到。

    “为什么不是多隆呢?”张强问道。

    侍从笑道:“陛下,多隆还在琉球王国的战俘营里面呆着呢,他被琉球王国俘虏了,在济州岛。”

    “哦,我们俘虏的二王子和小王子呢?”张强想起他们也俘虏了不少敌人的重要人物。

    这两个人就是在西贡第五舰队水师基地外面俘虏的。

    当时候草草的把他们关押在西贡水师基地。

    “那两个人在造船厂修理船只呢。”侍从笑道。

    米淳和唐殿风也笑了起来。

    “算了,把他们送到琉球王国,交给洪天炮处理吧,算是我对他洪家的一个交代,不用那样对待他们了。”张强对侍从道。

    “好的陛下,我这就把你的谕旨传给阮进水师总监。”侍从道。

    李定国道:“陛下对这次鳌拜之死怎么看?”

    张强笑道:“没有什么,少了一个能打的人,对于我们来说是好事情,对于大清国来说是一半好一半坏,好的呢?是他们终于可以理顺自己的权责了,皇帝掌握了大权,坏的呢?他们的将领不多了,能打的将领不多了。”

    其实张强这话不是完全对,大清能打的将领其实还有很多,不过都不出名罢了,尤其是汉人出身的抬旗进入满族的将领,他们可是一心为公,比满人更加孝顺和忠于大清。

    这也是中华民族的无奈,当几亿人同化人家几百万人的时候,他们可同化人家,当人家几百万人同化你几万人的时候,那也是很快的,不见蒙古人一波一波的从中原掠夺人口,然后很快十几年后再杀回来,然后那些人就成了蒙古人了吗?

    女真人也是如此,十来万人,等骚扰了大明十七年的时候,人家已经是百来万人了,这里面大部分其实有着汉人的血统,可人家就是铁了心的认女真人为祖先,是女真人了。

    二十年以后的今天,可以说北方已经大部分被同化为满族人了,因此满族人口增长的这么快。

    如今人家也是有着两千万人口的大族了,周围围绕着近几千万汉人血统的大清人。

    这些人就算张强现在把他们哪里占领了,除了一些摇头摆尾的满奸,大部分人已经不认同汉人了。

    现在张强头疼,是不是应该占领那个地方,京师,河北州,山西州,如果占领了那个地方,就像现在的陕甘州一样会牵制住大量的兵力,为什么他只是撤掉了野战军而没有把骑兵旅和民兵精锐大队,民兵大队调回来,那是因为陕甘州哪里同异族人接壤。

    哪里有大量的回回,还有蒙古人,单项人,以及西域的一些番僧。

    这是一个不好处理的问题。

    只能凭借兵力优势暂时压制了。

    现在大清国的地方上有着为数众多的旗人,满人,还有蒙古人,就是没有汉人,这等于是占领一国啊,反抗肯定激烈。

    总不能都杀光吧。

    陕甘州被解放,哪里大量的满人和回回,蒙古人,清军撤退到了山西州,山西州是表里山河,不好打啊,还隔着一个黄河。

    “米淳,现在我们国内有多少富裕的人口了?”张强问米淳。

    如今米淳接管了户部和吏部,还负责学政部,守备司令部,以及担任京师知府,正式担任第一副首相的职务。

    而唐殿风负责工部,农业部,工商部,粮行,新兵训练营,惩戒营,民兵总部。

    李定国负责东南亚事务,同时负责咨询局,礼部。

    周粥负责刑部,炮兵总监处,水师总监处,宝岛州,琼岛州,巴拉望岛,等等,除了实际负责刑部和内阁以外,其他都只是负责联络和协调。

    因为一个人不可能负责太多,他作为首相,主要是协调和联络,他还协调国防部和总参谋部,这些和张强有关系的部门的联络和协调,还相当于外交部副尚书的职责,肩上的担子也是不轻。

    他问李定国,“李大人,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办?对于那些已经成为满人的汉人同胞们?”

    李定国还是习惯说话之前抱拳,“陛下,如今也只能是把那些最大的恶极的人惩处,然后通过教化,将一些本身并不想介入我们两国纠纷的汉人们争取过来,相信一两代以后,他们就又是我们汉人了。毕竟他们的相貌没有变,这是思想变了。嗯,就是陛下说的那个思想。”

    而此时,康熙正得意的看着满朝文武朝他恭贺,恭贺他铲除了为祸朝纲的奸臣,收复了兵权。

    他很是高兴。

    “众位爱卿,今日同乐,来干杯!”

    鼓乐齐鸣,一众美女出来献上舞蹈。

    很是欢畅。

    等黄昏掌灯时节,众人尽兴,撤去宴席,康熙才和一干重臣回到太极殿,康熙忧心仲裁的对众位大臣道:“虽然已除鳌拜,但南方华夏王国这个汉人王国咄咄逼人,已经收复陕甘州,他们下一个目标肯定是山西州或者我们的河北州,以及燕京,众位爱卿,你们认为我们该如何应对啊?”

    姚启圣站出来,“陛下,臣等认为应该乘着华夏军在陕甘州立足未稳,派遣大军进攻陕甘州,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如今我们已经完全了解华夏军的作战方法,同时他们有的火绳枪,咱们也有,他们现在拥有的燧发枪,咱们也有,通过我们的友人泰西人,我们可以要多少有多少,通过海路运过来,虽然有点得不偿失,需要绕万里之遥,可是现在我们已经在泰西人的帮助下建立起了兵工厂。

    我们也能生产他们的燧发枪了,而且我们有日本盟友的帮助,他们同华夏军战斗的时间长,比我们更加了解他们,如果日本人能派遣一部分兵力来帮助我们,或者让高句丽的那帮人出兵帮助我们,我们完全可以集结起更多大军,攻占敌人刚刚占领的陕甘州。”

    周培公也出列说道:“是啊,陛下,我们应该反击了,不能让华夏王国再打我们了,先前有大金国牵制我们,现在大金国已经被我们消灭,豪格已经被陛下圈禁起来,所以我们应该出兵收复被敌人占领的领地了。”

    (本章完)

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要紧给他们() 
    两个大臣一力要求同华夏王国开战,康熙则有些头疼,因为现在大清国的后方也不安定,因为俄国人自从大清建立以来就一直在背后捅刀子,今天占领一片村落,明天占领一条河,清军多次在后方同俄国人开战,双方在雅克萨,尼布楚等地已经打了十几年的战争了,现在依然在打战。

    而在西域这边,葛尔丹部落虽然被叶尔羌打败,可他们依然坚定的向东侵占原先蒙古的地盘,蒙古人各个汗国已经多次请求康熙派兵征讨葛尔丹部落了。

    这还不说,还有一个叶尔羌汗国也不时骚扰一下,他现在是三面有敌人,大后方俄国人已经侵占了他们流放犯人的宁古塔一带了。

    他不得不调兵蒙古人和清军去同俄国人打战。

    康熙闹心的很,挥挥手,“不要紧,俄国人只不过是想要一点地盘,给他们,给他们,华夏王国那个汉人是要亡我满族,我们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华夏王国,两位爱卿,你们说的对,我们一定要出击,一定要给华夏汉人狠狠一击。”

    “问题是派谁去征讨?蜀中无大将啊。”

    众人沉没,大清皇太极一辈儿的已经基本上都是老态龙钟,大都退出了激烈的朝堂斗争,回家养老去了,多尔衮收拢的那些能人武将,不是被顺治做了,就是被康熙弄死了,要不发配了,如今朝堂上倒是人很多,但能打仗,能打胜仗的人,没有。

    多尔衮,康熙的叔爷伯辈,死的死,伤的伤,很多都被华夏王国抓住,死在了华夏的惩戒营里面的苦役营,要不然在阵地上就被炸死了,能全须全身从华夏王国的苦役营里面逃出来,现在依然活蹦乱跳的就一个尚可喜,可尚可喜和吴三桂是汉人血统啊,人家现在虽然承认是你的抬旗级的旗人,可人家做的事情依然心中有汉啊。

    为什么呢?

    大家看到其实很多历史上的奸臣还是汉奸,他们都有人性格的两面性,就说李成栋吧,他是大顺军武将,前期可是反明的,后期加入清军,一心为清,反明,后期加入隆武大明,反清,后来加入华夏王朝反清,其实他们心里还是认同自己汉人身份的,只是为了利益和官职,他们才一心做出很多错事,当然他们得为他们的选择负责,说白了,什么汉人,清人,在他们眼里,谁能给自己好处,就为谁卖命。

    谁看起来要胜利了,我为谁卖命,为了家族日后的繁荣和昌盛,他们是不会介意自己的血统和身份的,只不过后来李成栋正视了自己的汉人血统,一心反清。

    而尚可喜他们其实一直坚持自己的汉人身份,他们要的是在大清王朝能像军阀一样自由自在,称王称霸,之所以现在还为大清,是因为他们没有选择,得罪华夏王国太多了。

    因此现在尚可喜只能同大清王朝一条路走到黑了。

    除非他能自己发展出一股强大的势力,开疆拓土,立国。

    但他和吴三桂这些人虽然奸猾有余,可努力不足,能力不足,进取心更是少的可怜,他们控制部下的手段,还处于极为低劣的时候,无法让更多人为他们卖命,他们建设他们势力的手段还处于家族制,他们能用,别人也能用,而且没有大义的名义,所以他们的发展也就很有限了。

    就像后世的香江港一样,只能依靠大陆,脱离大陆他们什么都不是,只能是以前的小渔村而已,可他们就是不和大陆打成一片,很是愚蠢,总是想着靠着向大陆的敌人献媚获取敌人的帮助,帮助敌人对抗大陆才能获得一些地位,获取资本,算是人身体上的一颗毒瘤,脱离身体不能活,不脱离他们又祸害身体。

    目前他们两个人的势力也是如此,脱离大清活不了,不脱离大清,他们其实对大清的用处也不大。

    目前他们控制着山西州靠近陕甘州的地方。

    尚可喜靠近华夏王朝这边,隔着黄河和华夏王国对峙,吴三桂靠近草原,长城的地方,也是隔着黄河和长城和华夏王国的陕甘州对峙。

    而中间地带是满清征服大金国的地盘,隔着黄河同华夏王国的陕甘州对峙。

    大清要攻打陕甘州要对上的就是梅林鱼兵团,原先的轩辕龙飞兵团,虽然想要调离他们,让他们去后方休养,可现在只是调离一个野战旅,需要三个月时间才能完成,还剩下的就是王玉群和梅林鱼的两个旅以及不会被调离的民兵精锐大队,骑兵旅。

    调离的少,但需要调入的部队就多了,按时间三年一换的核心区守备旅将会被抽调一到两个来陕甘州同原先由民兵精锐大队和民兵普通大队组成的守备旅一起防守这里。

    这里还将调入锋无羽兵团的一个骑兵旅,因为陕甘州的地形适于骑兵旅活动,以后要应付草原上的敌人也只能用骑兵旅应付,那么广阔的草原,还有陕甘州千里或者百里很多地方都人少,骑兵能很快进行机动,联络各个部队,步兵火器旅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在地形恶劣的陕甘州穿行,调动很是麻烦。

    随着惩戒营的进驻,陕甘州的道路才刚刚开始建设。

    先前有大量的民兵部队支援,现在随着民兵部队转入防御,维持各地的治安,民兵精锐大队一边整编为守备大队,一边追缴残敌,一边还得配合野战军防御敌人可能来自草原,陕甘草原戈壁沙滩,以及山西州的敌人进攻,可以说运输物资受到了极大的削弱,陕西州多山,属于高地平原,很多地方都少衣缺食,这给华夏军的物资补给带来极大的不便。

    已经开始运转的官府衙门一边甄别人员,一边入驻新的官员,一边还得维持这些百姓的生活,也调用了一部分物资,因此陕甘州是一个比四山州更加令人头疼的地方。

    可以说华夏王国虽然击败了大清国兵马,可他们还得应付比大清国兵马更加严峻的形势,比打败大清国在陕甘州兵马还要艰难的形势。

    大清国这些汉官是聪明人,他们比满族王爷,宗亲,还有那些只知道骑马射箭,只知道大清骑射荣光的宗亲,将领更明白统治一个地区的艰难,所以他们才会发出乘着华夏军在陕甘州立足未稳之计,发动进攻。

    反正现在大清已经缓过来了,各种关系已经理顺了。

    汉人已经大部分臣服了,很多人以大清人自居,兵马已经从冷兵器时代转为了火器时代,大清的兵马再也不是那些拿着大刀片子,弓箭,去冲华夏军阵地的野蛮人了。

    同时他们还获得了更加善于操控火器的高句丽的兵马,还有已经同华夏军进行惨烈的原始的战斗以后,比大清更加善于学习和利用新的事物的日本人的认同和联盟,日本人可以拿着大清生产出来的火绳枪同华夏军作战了,并且比胆小的汉人或者野蛮的大清满族人更加不怕死,善于打战。

    总之,华夏军已经遇到了他们不可能遇到的善于使用火器部队的兵种,华夏军同敌人的差距已经拉小到了我的武器比你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