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领主- 第2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击和保护大炮的步兵的攻击,弩箭,弓箭,标枪不要钱的落到了蒙古骑兵和新军骑兵身上。

    新军骑兵大都是汉人或者满清骑兵组成的部队,这下满清骑兵也出现了伤亡。

    而汉军旗和绿营士兵开始出现了更多的逃亡,多隆不得不把满清步兵派上去,在背后射箭,阻止他们的逃亡,他的中军行进到了两里地,一千米距离上,而新军则逼近到了三里地距离上。

    终于汉军旗士兵咬牙向田斌的军阵前面发起了冲击。

    无数的弩箭,弓箭在八十米距离上对他们展开打击,箭雨在他们头顶上肆虐,很多汉军旗士兵好绿营士兵咬牙顶着箭雨冲锋,盾牌举在头顶上躲避弓箭和弩箭的伤害。

    接近了以后,怒吼一声冲进了刀盾兵阵型里面,展开肉搏战,而弩兵则退后到了三十米,刀盾兵的后方,田斌军阵中间的火炮和两翼的火炮迅速后退到了长枪兵和将领卫队中间的空隙,重新布置起来。

    很快凭着人数上的优势,一波又一波的汉军旗士兵打垮了刀盾兵,冲向弩箭兵,弩箭兵纷纷后撤,退到了火枪兵后面,继续保持压制。

    火枪兵纷纷展开射击,自由射击,掩护刀盾兵和弩箭兵败兵退到自己身后重新整队。

    而长枪兵迅速的跑到火枪兵后面三十米等待,和他们随行的刀盾兵举起盾牌给他们支起防护网,不让敌人突如其来的弓箭杀伤。

    而前面的火枪兵顶着敌人的冲击,连续展开排枪枪毙战术。

    两边各两千火枪兵排成两排,错开射击,一次齐射,就让前面无数挥舞着大刀长矛,盾牌,狼牙棒,怒吼着冲过来的汉军旗士兵倒地成千人,将他们的冲击速度慢下来,让汉军旗士兵不敢再向前,只能用弓箭手压制,他们缓慢的靠过来,这给了火枪兵装弹的时间,第二轮齐射来了以后,汉军旗和绿营士兵直接崩溃,一千五六百人瞬间倒地,两次齐射,他们就损失了两千六百人,这仗没法打了。

    聪明一点的绿营兵迅速的向两边山坡上逃窜,有的跳入旁边的湖泊里面,这下满清的骑兵也没有办法把他们抓回来了,因为几千汉军旗和绿营士兵裹挟着他们后撤,他们毕竟人少,后退的同时被汉军旗和绿营士兵乘机砍死二三百骑兵,然后被几千跟着的满清步兵给用一轮齐射结束了逃跑。

    多隆忍着心痛,让满清士兵再来一轮,将那些后退的汉军旗和绿营士兵再次阻止住,然后派遣了剩余的绿营士兵加入队列,几百满清军官被派进去,接管了他们的指挥权,带着他们返回去继续朝着田斌的阵型冲锋。

    (本章完)

第604章 高明的应对() 
强烈压制的结果就是八千绿营兵在黑夜里面崩溃了,因为天色很黑,大家仅凭着对方的叫喊声,战场上燃烧的火堆,以及明确知道对方的位置不会移动所以仅凭着直觉和对手就在前方这一道理往前冲,往前放箭,以及双方你来我往的火炮开火的火光的瞬间亮起的光芒攻击对手,这样的情况给了善于钻营和逃跑的人机会,尤其是绿营士兵和一些早已心智动摇,士气下降的汉军旗士兵。

    一个时辰以后,多隆发现自己前面只有敌人开枪的火光,而听不到自己这一边冲锋的喊叫声,看不到那多如牛毛的,填满战场的八千绿营士兵和八千汉军旗士兵了。

    多隆惊讶,连忙派遣身边的亲兵上去查探,不一会儿,亲兵小心的跑过来,对多隆小声喊道,“大人,大人,不好了,战场上除了先前受伤的汉军旗士兵,其他的士兵都不见了,对面的叛军偶尔打出一排火铳,但实际上他们好像在胡乱射击,只要看到人影就射击,……,也就是说前方根本没有士兵在战斗。”

    “扎营,赶快扎营,另外让斥候骑兵四处查探,一时找打那些绿营和汉军旗士兵,而是查探敌人的位置,不要让敌人跑了,再派人绕过这片谷地,向后方查探,看看蒙古骑兵到了没有,他们在干什么?”

    多隆带着自己的亲卫队查看了一番各个部队,让手下的将领清点自己的兵力。

    这时候,斥候骑兵跑了回来,这是先前派出去向后查探的斥候骑兵,“禀报大人,华夏军的骑兵占领了聊城,并且派遣兵力朝着咱们后面来了,看兵力好像是四五千人左右,另外还有两千多民夫,另外小人从逃出聊城的县丞口中得到消息,华夏军的野战旅离咱们不到六十里地了。”

    多隆和身边跟随的将领都愣住了,敌人越来越接近他们了,后路已经被断,这下无法后退了,只能前进,而前进就得击败敌人,可敌人十分的顽强,今夜的天色很黑,无法战斗,如果这样的夜晚把部队放出去,那就像是先前的汉军旗士兵和绿营兵一样,都不知道转到哪里去了,多隆相信他们肯定是逃跑了,可自己又不能派人去追,因为前面是敌人,翻山越岭去追,那么兵力肯定不够,半夜如果受到那些逃跑士兵的伏击,肯定损失惨重,大败而回。

    “休息,各营把营地扎好,没有命令,任何人不得乱跑,不得出营地,咱们明天再战。”多隆吩咐手下。

    多隆如此做法,而田斌和田显,王动也是如此做法,随着天色变黑,无论是他们还是蒙古骑兵都只能撤退,就地扎营了。

    舒尔特实在不知道自己应该是幸运还是倒霉,幸运的是自己终于不用和敌人对打了,太让人头疼了,一万多蒙古骑兵就这样被敌人陷阱,机关,以及火枪干掉了,他损失了五分之一的兵力,他知道这将让他成为所有蒙古人的笑话,

    根据多次侦查和渗透,和敌人战斗的结果,他发现敌人的主力部队只有两千多不到三千兵力,其他的都是民夫,就这样一支部队让他的几万兵马无法前进一步,甚至还损兵折将。

    明天,明天还是得战斗,他不知道明天自己是否还得承受损失,然后束手无策。

    随着天色逐渐由漆黑转变为鱼肚白,山区的冷空气让每一个刚从温暖的帐篷里面出来的人打了一个寒颤,有的人甚至喷嚏连连,好半天才止住了动作,伙夫们纷纷准备埋锅造饭,在山里面奔跑了一夜的斥候骑兵们纷纷回转大队,带着疲惫和身上的露水,脑袋在马背上一点一点的,随着战马的起复而晃动,在疲惫的交了令以后,斥候骑兵们纷纷扑进有些芜杂的帐篷里面,埋头大睡。

    一个时辰的吃饭,准备以后,各方再次拆掉营房,列阵备战。

    双方在晨雾散尽的时候,沐浴着朝阳,列队向前推进,这次多隆不得不使用三万多的新军部队迎敌,因为他昨天晚上就证实了,自己手里的汉军旗和绿营部队逃的一干二净,甚至有一些团练乡勇的部队和团体,五千兵力的乡勇,第二天能集结起来的不过一千五百人,其余的不是昨天战死了,就是逃走了。

    这让多隆很是生气,却也无可奈何,因为他现在得为这一支部队的命运操心,得为自己的命运担心,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没有地方逃啊。

    大炮再次响起,这一次两支新军拥有八千的火枪手,而对手也拥有八千的火枪手,鹿死谁手未可知。

    双方一上来就是八千火枪手对敌。

    双方的火枪兵其实使用的都是一样的武器,都是华夏军金改1火绳枪的清军仿制版本,鼓声齐鸣,号角声响起,双方迈着整齐的步伐前进,接近敌人的方阵,双方的炮兵一如昨天一样对战,今天清军的炮兵没有了昨天的红衣大炮,都是使用的清军的制式火炮,有荷兰人,葡萄牙人赠送的最新的火炮,也有仿制华夏军的火炮。

    作为从清军里面出来的叛军,也许在编制上学习华夏军,但在武器装备上,他们无法获得华夏军的先进武器,尤其是火器,所以他们和对手是在一个起跑线上的。

    “兄弟们,打赢这一场战斗,咱们就可以摆脱敌人回家了,再也不是满清走狗,再也不是下三等的被人欺负的汉人了,咱们将成为华夏军一员,成为一个真正的有尊严,有前途的华夏军士兵,所以,士兵们,打起勇气来,不能让敌人最后击败咱们,是要活着回去,还是活着被敌人抓回去当奴隶,没有尊严被处死,陈尸菜市口,你们得做出选择。”

    田斌骑在战马行在队列前面高声动员士兵,随着他的话响起,士兵们的士气越来越高,田斌满意的笑了笑然后跑回自己的将军卫队里面,等待和敌人决战。

    远处,田显扫了一眼两千疲惫的民夫,再看看略有损失的士兵们,挥了挥手,“第二道防线,一定要守住,否则咱们就得再撤退一里地,去防守更好防守的第三道防线,但是,到了那里咱们就只能拼命了,敌人四万多兵力,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淹死咱们,哪怕你弹药再多,哪怕你天神下凡,也不能用一个人就杀死十倍于你的敌人,士兵们,第二道防线坚守的时间越长,咱们的主力部队消灭了敌人以后,就能帮助咱们抵抗敌人,而且华夏军已经派遣了一万七千多精锐士兵,拉着大炮,端着枪,骑着战马来帮助咱们了,守住,直到援军到达。”

    (本章完)

第605章 原来田斌叛变了() 
双方在鼓劲,准备兵马,决一死战的时候,洪承畴和冯铨以及他的那些将领们正坐在扬州府的府衙大厅里面议事。

    冯铨做介绍,“列位大人,因为我们被朝廷猜忌,打压,所以各地的官员将我们视为叛逆,那些各地的官员和将军们纷纷和我们撇清关系,这使得我军控制的地盘一下缩小了一半左右,并且不是一个完整的省份,而是横跨两个省份的交界地带,目前由于我们现下的情况导致了千里回归我军的原先我军的新军镇被朝廷的兵马围追堵截,情况堪忧。”

    一位知府道:“大人,是否派遣兵马去救援,我们不能让那些志士们寒心,一定要做到即便救援不成也得让天下人感到我们的心意。”

    众多将军和官员并不说话,气氛有些沉闷,因为谁都知道目前这些人的处境,叛变朝廷,被朝廷遗弃,这都是对于他们最大的打击,他们可是想着升官发财,荫庇子孙,享受万年富贵,至少能享受大清朝廷的富贵,可现在一切都没有了,他们成了叛贼,就像浮萍一样没有了依靠,没有了效忠的对象,这让他们非常的慌张,就像一个信徒的信仰被击破一样,感到迷茫了。

    洪承畴善于使用计谋,但他高傲的性格并不适合笼络人心,让其他人效忠,很多人是因为在这片土地上,在他的势力范围内并没有机会反抗他,在坐的那个不是官油子,也许让他们构思什么战略,他们眼光短小,反而会办坏事,但如果让他们看清楚当下站在那里对自己最有利,他们绝对不会选错,如果连这点眼光都没有了,那么他们也爬不到这么高的位置了。

    坐在这里的文官都是知府级别的,武将都是参将级别的高官,文官里面还有很多都曾经是大明的两淮总督,兵部侍郎,弘光朝廷的大学士,大清的各部致仕官员,豪强列绅等,他们知道如果不顺着洪承畴,那么下场就和鲁国被洪承畴灭亡一样,抄家杀头,流放,血腥的清洗。

    他们并不看好山东地界的那些他们的同僚,以为盯着朝廷大义的名义,效忠朝廷,反抗洪承畴就可以了,那是自己找死,洪承畴这里虽然落魄了,可实力还在,十五个新军镇,实打实的精兵,也许打不过华夏军,可是防守住这块地盘,华夏军也不敢说轻易打过来。

    依然控制在手里的兵工厂,源源不断的制造出合格的兵器,质量比起大清制造的要好的多了。最近听说他们已经成功仿制出华夏军现在的制式列装的兵器金改2火绳枪,也许在射程和威力,质量上不如华夏军的金改2火绳枪,可总是接近了华夏军的武器装备了,拉小了同华夏军的距离。

    这给了在坐的武将们一些底气,加上洪承畴这些年来的素以稳健和筹谋见长,在长江防线上抵挡了华夏军北上的脚步十几年,犹如一座丰碑一样在很多被华夏军杀死,俘虏,驱赶,战胜的满清武将和指挥兵马的文官队列里面独一无二,所以大家到现在还坐在这里,听从洪承畴的领导。

    如今,士气虽然低迷,可大家还是希冀洪承畴能带领大家打出一场胜利,带领大家走向胜利,至于满清朝廷,他们虽然希望能重新回归满清的统治之下,背靠大树好乘凉,不过这些都是希冀了,也许能成,也许有希望,不过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些希望能变成现实,现在最大的要求就是活下来,至少洪承畴领导的这个地盘上的大家能活下来,并且坚持的更久一些。

    “也许我们应该派一些兵马去试着接应一下田斌,毕竟是我们的兵马,如果能把他接应回来,我们的十五个新军镇将会增加到十八个,而且田斌这个人很是善于打战,是一员不可多得的战将,他还是咱们的第一个新军镇的统领,虽然去了京城很久了,可他对于咱们这支部队来说还是很忠心的,我一召唤,他就回来了。”

    洪承畴冷静的喝着茶水,面无表情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没有直接回应冯铨的话。

    很多人听了冯铨的话都点头,很是同意冯铨的话,都看向洪承畴。

    洪承畴抬起头来,扫了一样在坐的官员和武将,作为一个势力的掌权人,也作为曾经能以汉人官员执掌满清很多部队的领导人,他比在坐的很多人都知道如何面对目前的局面,接下来的发展如果是大清一直走强势的路线,并且很好的发展下去的话,他就得去讨好大清,尽管田斌是他的心腹爱将,但对于他以后的发展,肯定是一个阻碍,一个以后很可能被人攻讦的把柄,这也是他在得知前面的大清官员和武将纷纷倒戈反叛他的时候,田斌带兵叛变回归他的时候,并没有第一时间派出部队去营救田斌的原因。

    什么时候营救,什么时候修补同大清的关系,他心里面有一杆秤,并不是凭着一时冲动,知道一些消息就马上行动的人,他很谨慎,在没有完全尘埃落定的时候,作为一个已经背叛过大明,背叛过多尔衮,现在又同顺治皇帝闹翻,同如今的大清闹翻的他知道任何事情都得三思而后行,也许还存在复合的机会,如果没有大清这个盘然大物在前面顶着,他这点势力即便能把华夏军蹦下几颗牙来,华夏军都会毫不犹豫的倾巢来攻,如果到那时候,他就没有退路了,只能向所有的败寇一样,自尽或者逃亡,结果很是凄惨。

    目前还没有到那个时候,也许田斌的这一次反叛不失为自己同大清修复关系的一次机会,尽管他知道大清的那些王爷们很不待见汉人官员,尤其是华夏军总是宣传汉人的天下,汉人做主这样的狭隘民族思想的情况下,他重新返回大清高官行列机会微乎其微,也许有机会但不会成为能像以前多尔衮信任他一样的高度了。

    接下来的事态往哪个方面发展,这是他关注的,也许有变化,大金国虽然被大清国打的狼狈不堪,内部多有动荡,还有吴三桂这个墙头草牵制,可大金国还没有最后灭亡,还有实力反抗,大清还是需要一支能打的部队,据他所知,除了鳌拜的部队,其他人的清军部队大都不堪重用,大清一定还会想到他的。

    后方那些反叛他的大清官员和武将其实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他只需要派遣几支冷兵器部队就能很轻易的收回那些被占领的地盘,可他却没有这么做,也没有派兵去接应田斌,就是在等一个大清重新接纳他的机会。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