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领主- 第2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和两项便利条件,所以鳌拜打进去也站不稳脚跟。

    除非给他时间,把扫荡屠杀进行的更加彻底一些,然后移民进去,否则他不可能取得胜利。

    这也是尽管大金国陆续后退防守丢掉了陕甘和四山州等地方,仅仅只留下山西州一州还有草原察哈尔部的支持,却能和清军继续在河北州抢地盘,周旋这么几年的原因。

    一行三人,躲躲藏藏,闪闪烁烁,在乡间小路行走,不时走上已经铺就石子,并且在石子上面浇灌了一层土石灰糯米糕等混合的土法水泥。

    这使得的道路有了水泥的模样,也有了石子的坚硬,虽然不是太美观,可走起大车来,平稳结实,还不咯脚,关键是加速了行人奔走在道路上的速度,远比土路要快很多,比土路要干净了很多,因为大明没有后世那种重达几十吨的汽车,即便有运输的马车,也绝对不会超过几吨的重量,这点重量对于这种低级的道路来说,绰绰有余,这就是张强带给这个时代的改变。

    不能说有多高级,多先进,但绝对便利。

    而且随着研发人员的增多,主要是华夏军在科举考试的基础上增加了其他的行业考试,三百六十行,各行各业都有考试,低级的人员可以拿到一份官府认证的行业资格证书,拥有这些证书,你可以从事相关行业的研究,并且把研究的成果卖给官府,官府支付一定的金钱买下的研究成果。

    这是行业全民认证资格证书,拥有这份证书就像读书人考上了童生一样,是一份荣耀,在村里也能获得村长或者保长,乡长的接待,并且让大家高看你一眼,在这些低级别的行政岗位上,你还能获得一份不菲的收入,还有一份基本的月奉工资。

    村里面人读个书信,认个字,或者打造个什么,找个权威认证一下,就找你,或者你拿出来的东西要比大家没有得到认证的人卖的价钱高一些,算个帐,和官府打交道都得找你。

    张煌言就一路走,经过乡村就通过带路的向导小伙子的嘴了解到这些东西。

    低级认证并不需要你识字或者读过书,只要你在行业里面能弄个拿出手的东西,并且获得官府认可就行。

    并且能获得免费上成人夜校的资格,如果再夜校里面获得毕业,也就是说认识了十个阿拉伯数字,并且认识百字以上的字,就可以参加资格认证二级的考试。

    这些考试都集中在行业翘楚上,农活能说出个头头道道,并且在别人的辅助下记录下来,自己还能看懂一些,你就能获得二级的资格认证了。

    这些人都被官府征用,帮助解决比如下乡统计农田多少,出产多少,铁多少,一天能打多少铁,木匠打造的一些东西是否符合官府规定的标准,帮助官府解决同这些行业的人接触的任务。

    当然这些人是不用领工资的,征用的时候给你酬劳,不征用的时候你还是干自己的老本行,官府优先使用你的东西。

    当你想要更近一步的时候,官府推出了三级资格认证,这些人就必须能说会道,并且能算会写了,这些人一般都是一些老兵或者商人的伙计,官府老吏,或者成名很久的行业领先的人,他们有人被官府直接征用,给个办事员,这些办事员有一大半的时间是在官府上班的,称为官府的底层办事员。

    他们没有升为官府公务员的可能,但能辅助官府办事情,甚至是提出一些好的建议,研发出好的东西,官府一旅高价马下他们的建议和研发的东西,这就是官府的政绩,上面的公务员想要升级为更高级别的科员就得依靠他们。

    第四级的往往是那些读过书,并且在行业内有很深造诣的人,他们还有一颗当官的心,他们一般都会先安排为办事员,通过官府考试,成为官府办公吏员,吏员能升官,能升为书吏,文办,书簿等职位,相当于是乡长,镇长的辅助人员。

    这些即会读书,又会研究各行业的技巧的人最终会成为副乡长,副镇长,或者研究远,官员方面这就到头了,研究员就能被选入各个行业的官府研究机构,成为更高级的官员,可以参加科举考试,然后进入更高的研究机构。

    这是张强为自己手里没有多少聪明的科学人员培养人才。

    总不能老让塞巴斯蒂安和弗朗索瓦去研究吧,他们需要帮手,靠他们培养一些学徒实在太慢,对华夏军的科技发展不好,所以张强要把华夏的那些民间人才找出来,送入他们的研究院,让他们一边学习,一边对两个人进行帮助和启发,这样才能加快发展。

    新式马车,就是在张强的启发下,在老的木匠和铁匠的帮助下,制造了出来。

    同时在商人伙计或者掌柜出身的研究员的建议和推广下迅速的进入了华夏军的军队和民间的,获得了商业利益和国家利益。

    让社会自己推动自己发展,张强只做一个旁观者,引导者,要不然以他的知识结构,以他的见识,以他的历史知识,用一百年也达不到人家别的穿越者的几年的发展水平。

    (本章完)

第593章 两百骑兵显威() 
科尔沁蒙古的这个将领叫多尔哥多哥,不知道蒙古人从哪里来的习惯,反正他们的名字极为匮乏,所以他们就跟随了欧洲西方的方式,把家族的姓,父亲的名字,父亲的姓,母亲的姓氏等等弄了一大串,自己只有姓,放在整个名字的前面,而大家称呼的时候,以女真金人和汉人的称呼习惯就称呼他们名字第一个的姓氏为名字了。

    这支蒙古骑兵是流落在中原大明土地上的一支蒙古骑兵,早就在燕京周围驻扎了好几年,先前还是跟着佟养性那个女真人的家奴征战南方的蒙古骑兵,他们配合李成栋的部队可以说杀遍了整个南方,之后也没有被调回大草原上,大草原乱的的根本顾不上他们这些流落在汉人土地上十几年的骑兵部队了。

    这支骑兵部队已经在中原落草生根,娶妻生子,好多蒙古人如今已经同汉人差不多了,这支队伍里面除了那些老的骑兵,大多是新生的第二代蒙古和汉人的杂混种类了。

    这支蒙古骑兵只有区区的三千人还是多隆临时从河北州调集来协助自己的,他自己领兵的满洲骑兵不过一千来人,而汉军旗和绿营的骑兵他看不上,所以调来这支蒙古骑兵,此次出击他也派遣了两千汉人骑兵跟随,总共五千骑兵,按照多隆的想法,这五千骑兵足够兵力已经折损不少的叛军喝一壶的了。

    对于这些草原上的汉子,其实多隆是瞧不起的,凡是在燕京十几年时间的满清人都自诩文明人士,他们对于不同种族的其他的草原上,山里面的那些汉子们那股野蛮剽悍的风范看作为为野蛮,不文明,虽然汉人比较文明,可他们现在是满清的家奴,所以他自己感到自己作为满清满人是很高傲的,所以他对于这支五千人的骑兵部队去袭击敌人是无所谓的,反正死干净了也无所谓,自己六万大军呢。

    这可不是和强悍的华夏军作战,没有枪林弹雨,没有视死如归的排枪枪毙,没有能把十几个骑兵像串糖葫芦一样一排打死的华夏军大炮,那就是些叛军,也许他们都是新军编制,但据他所知,满清的新军编制里面大多是一些拿着冷兵器作战的蒙古人和汉军旗,绿营士兵,中坚是招募的乡勇团练等农夫士兵组成火器部队,但这些火器部队人数太少,一万五千人中不过四千多人,根本没有华夏军那种整齐划一都是火枪的军队厉害。

    多隆的部队慢腾腾的在行军,同时不断的将周边部队都招入军中,壮大自己部队实力。

    田斌的军队面向他的军队快速开来,不躲不避,因为多隆的部队给田斌的部队的感觉就是一支纯冷兵器部队,已经见惯火器部队干净利落的将冷兵器部队挑于马下的事情的田斌丝毫不会认为自己兵力人数少于对手会输掉这场战斗。

    五十里的距离如果说要两支军队各个走的话得一天时间,可要是两支军队有意相撞的话,一边二十五里地,走起来很快,不到中午时间,两支军队已经遥遥相望了。

    两支军队的前锋已经撞到了一起,多隆这边是五千骑兵,田斌这边是一千长矛兵,一千弓弩手,一千火枪手,两百骑兵,这就是会和了的田斌这边的先锋部队。

    后边不到五里地是田斌率领的中军,殿后的是王动的另一支新军镇部队。

    看到了田斌率领的叛军先锋,蒙古人多尔哥多哥派遣军中的前来支援的乡勇和团练的骑兵部队先去试探一下敌人,乡勇和团练虽然硬茬可无论在满清的部队还是大明的部队都是炮灰,这没有说的,反正你们的身份不是正规军,不是正规军就该当炮灰。

    五百名连军服都没有,穿着破破烂烂的各式各样的服装拿着各式各样的武器,骑着驮马和驽马的乡勇和团练组织起来的精锐部队,无论何时在大明这个时代还是大清这个时代,骑兵都是精锐,都是这个时代的坦克兵,坦克兵肯定比步兵高人一等,当然是精锐了。

    于是这五百骑兵牛逼哄哄的冲了上去,正走在前面的长矛兵纷纷转变队形,从行军纵队转换为密集的方阵横队,将一根根长矛树立在自己身前。

    刚做完这个动作,敌人的五百骑兵分为数股冲了上来,猛烈的撞击,长矛兵纷纷被撞开,队形混乱了一阵,然后在军官的喝骂声中整队,倒霉的骑兵们则一个个像糖葫芦一样挂在了长矛上,被捅了个对穿,穿过去的来不及挥舞大刀,长矛就被后面的弩弓手射了个马蜂窝。

    一波袭击五百骑兵损失了一百多人,其他的回转过来重新整队,他们对面变成了弩弓手,一支支早已严阵以待的弩弓手横队散开来将泼雨一般的弩箭射入整队中的骑兵队伍中,骑兵纷纷堕马,继续向前的骑兵犹如消融的蜡烛一般死去。

    蒙头撞进来的五百毫无作战经验的乡勇和团练组成的骑兵就这样损失惨重,想要逃出去的时候后有转身的长矛兵无数个三层方阵横队,前有弩弓手横队,最后面后火枪兵横队,两翼有已经展开的两百骑兵,出不去了。

    剩下几十人的时候,乡勇和团练们的骑兵纷纷举手扔掉兵器投降了。

    在后面观战的多尔哥多哥嘴角抽搐,眼角跳个不停,对于顷刻间被敌人消灭五百乡勇和团练组成的骑兵队伍很是肉痛。

    五百骑兵只不过使得叛军的队伍死伤几十个长矛兵就全部消失殆尽了。

    “下令让那些绿营的骑兵去缠住敌人的骑兵,汉军旗的骑兵去冲击敌人的侧翼,主要是进攻那些弩弓手,我们的骑兵正面冲击敌人的长矛兵,”作为蒙古骑兵将领,多尔哥多哥还是有一些作战常识的。

    敌人哪里最弱,肯定是后面的弩弓手和火枪手了,哪里最强,肯定是专门克制骑兵长矛兵了。

    但这些在蒙古人面前完全不存在,蒙古人不是第一次和中原王朝的步兵作战,他们有着丰富的把中原王朝步兵拖死的经验。

    后方,多隆带领的大军还在十几里外,数股由各种部队组成的行军队列穿过麦田,越过山林,穿过树林,越过江河,慢腾腾的朝着目的地进发,无数的斥候把敌人的情报和交战的情报送回到中军的多隆身边,对于一交战就损失五百骑兵的事情,多隆根本没有放在心上,这是必然的事情,那些乡勇杂牌部队哪能和正规部队比呢,关键的战役还得看自己的正规部队。

    (本章完)

第594章 前锋变断后() 
多尔哥多哥想要用绿营的五百骑兵缠住田斌的两百先锋骑兵,领兵的身为军情部情报员的田显怎么会不知道,他可是军情部的老情报员了,以前还是金华义军的一名精锐步兵军官,从金华义军时候离开金华义军做情报员,也跟着田斌厮杀了不少战阵,在清军中也时常同华夏军的小股部队厮杀,同鲁国的大队兵马战斗,也参与过剿匪等战斗,指挥经验丰富。

    第一时间改变了战阵,这些士兵都是金华义军时代就跟随过来的情报员们,可以说都是金华义军时代的老兵,虽然随着时间的延长很多人不是战死,就是失踪,逃跑,补充了很多清军招募的乡勇和团练士兵,战斗力下降,可怎么说指挥他们的都是一些老的金华义军的情报员,听到号角声,看到旗帜挥动,马上后退结阵。

    没等绿营骑兵冲过去,整支三千五百兵力的田斌率领的新军部队就结成了一个由火枪手和弓弩手组成的外围品字形方阵,中间是长矛兵方阵,环绕着中军的田显的将领卫队,而两百骑兵则列队在将领卫队的两侧,被保护在其中。

    冲到近前的五百绿营兵骑兵顿时感到一种老虎遇到刺猬,无从下口的窘境。

    五百骑兵环绕着由无数的方阵结成的大阵奔走了一圈,过近的时候遭到了弩兵的射杀,靠后的时候遭到了火枪手的排枪射杀,堕马一百多人,慌张的改变路线冲到了先锋军后阵很远才收住马脚,这时候已经损失不少了。

    绿营兵可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乡勇和团练组成的杂牌兵,他们更懂得战场上如何保存自己,看到损失惨重,他们回头一看,绿营兵领队眼珠子一转,带领骑兵拔腿就跑,好像收不住脚步一样,跑出一两里地才缓慢的转身过来,慢腾腾的围着先锋军大阵打转。

    而汉军旗骑兵一千多人就结结实实的撞了过去,他们也懂得避让,可他们总是对满清有情谊的,他们可是地主老财,豪强乡绅,读书人子弟,大官子弟组成的汉人骑兵,如果有战功那是能抬旗的,能高人一等的,所以他们的战斗决心和战斗力要比绿营兵高一等,他们不能偷奸耍滑,尤其是后面还有比他们高一等的蒙古老爷看着呢。

    在知道了田斌返回的艰难以后,张强再次派遣自己的战鹰出去,查看战场,顺着可能田斌他们返回的道路沿途寻找,现在所有华夏军士兵和官员都知道张强有养鹰的爱好,在自己的大都督府养着几只鹰,而这几支鹰可以远飞万里,查看敌人的动静,侦查战场,所以大家对张强的战鹰已经见怪不怪了,大家都知道草原上有些蒙古人也喜欢养鹰,也知道鹰能侦查战场,所以张强的鹰带回来的消息经过张强的一番掩饰和像模像样的推演,大家都接受了。

    此时他们的上空就飞翔着找到他们的战鹰。

    在田斌的部队到达了山东州境内,张强的战鹰就在上空寻找,找到他们之后就跟着他们,然后张强派人知会轩辕龙飞指挥的河南州军团,让他们派出部队相机接应田斌,但因为田斌还要去洪承畴哪里卧底,所以这支部队没有出发,而只是派遣斥候偷偷深入山东州境内和田斌联系。

    看情况还没有联系上,于是他马上从大都督府发出调令让他们出发,田斌转向看情况是不能和洪承畴他们会合了,这就失去了去卧底的可能了。

    洪承畴自己被大清的那些官员和将领反叛,打退了几百里,由于华夏军的压力,他又不能接应,只能把部队撤回来,先保存自己。

    所以田斌他们只能自己解决问题了。

    至少目前面对多隆的部队,他们就得自己解决多隆这六万兵力了。

    一千汉军旗骑兵迎面冲来,火枪兵马上上前,一排排的连射将骑兵打的无法前进,营造出一堵火墙,将汉军旗骑兵堵在外面,偶尔两个脱靶的骑兵也被刺刀解决了。

    连珠响起的枪声,火焰让这些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战斗的汉军旗骑兵的战马纷纷停步不前,这样汉军旗骑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