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领主- 第2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己犯错或者其他情况,副手真是自己的这个位置最有力的竞争者。

    以前是太监总管的身份的张亮可最清楚这些情况了,虽然他在办事方面让人放心,能力相当不错,但在这些方面,他肯定不会那么大度的。

    张强点点头没有再询问。

    魏无忌继续说道:“而且锋无羽也说了,南明军最近有兵逼广州府的迹象,他们在广州府一带县府驻扎了超过三万兵力,并且有不断向广州府调兵的迹象,根据军情部情报员的情报,一些云贵的被南明军收编的土司军队,以及李定国部的投靠南明国的明军也有调往广州府的情况,根据情报汇总,得出的结论是,大约三十万这些杂牌军会被调往广州府,以及同咱们接壤的各个边境地带。”

    张强皱起了眉头,“这么说,南明国是想要同咱们开战了?”

    金声摇摇头,沉声说道:“开战那些老朽们可不敢,也许他们想要通过这种姿态向咱们说明,他们才是江山正统,江山是他们朱家的,也许不能打咱们,但过界烧个村,牵头牛,祸害一下谁家姑娘,恶心一下咱们,如果咱们追究的话,他们就说这些从别的地方调过来的军队军纪不行,到时候处罚一下个别的小兵,底层的伍长,甚至一个底下的巡检什么的就能敷衍咱们了,这是那些官员惯用的伎俩。”

    “太无赖了,他们已经把咱们的商队抢劫了五次了,近百万华夏币的财产损失了,很多人已经向工商部投诉南明国了,而且这些商队还动用当地的关系向官员施压,但得到的情况都一样的惊人,那些官员要么不再,要么派衙役敷衍了事一下,还骗吃骗喝,最终损失没有找回来,倒被他们勒索不少财物,这是他们两头吃咱们的,今天听大家一说,我就明白了,这是南明国准备和咱们交恶,打,一定要打,告诉他们咱们不是好欺负的。”

    身为工商部尚书的朱盼盼也穿着正装来开会,因为华夏军不是南明或者清朝那样的封建王朝,所以一直以来,华夏军没有上朝的朝服,也没有各级官员规定的制式官员的服装,但张强平时穿着都是军队里面的一套军装,军装是仿制欧洲的军人的那种笔挺,花哨的军装,所以,很多人都以穿军装样式的衣服为荣。

    官员们也穿着改造过的军装,而不是明朝的那种官员服饰,这方面张强还真是没有时间去想,去规定,这样就导致了很多人就像民国时期一样,出现了满大街的类似中山装那样的情景,甚至像我党刚建国时期,满大街都是穿着没有配饰,没有军衔标识的军装的行人。

    朱盼盼穿着的就是类似张强军装的那种蓝色双排扣,蓝色裤边有白色条纹,上身还有一件类似小坎肩的上衣,这在华夏来说,有些不伦不类,但在视觉上还是满新鲜,让人一看英姿飒爽的感觉。

    朱大典也出声声援女儿,“我已经下令暂停了同南明国的军事合作,撤回了教官,并且中止了兵部给他们培养的军官的合同,驱逐了他们的培训人员,下令兵工厂和炮兵工厂,不得再提供给他们火炮,枪支,弹药。

    以前准备对他们开放金改2火绳枪的制造技术,现在这种合作我已经下令兵部和国防部停止合作了,所有卖给他们的武器合作,一律停止,哪怕是一颗子弹都不会再卖给他们。以后缴获的枪支弹药火炮,都送到工厂回炉,储备在仓库里面的缴获的枪支弹药和兵器都不会再卖给他们,我建议提供给军情部,让军情部在南明军里面找土匪或者一些有野心的兵将,卖给他们,让他们给苏观生和朱聿健添乱去。”

    张强心里一跳,好吗,这个老丈人为了自己的女儿,可是做的够绝,不过张强支持,光被别人暗算,不还手,那不是他的作为,他要是早点知道了,也肯定如此,不仅如此,他还决定,加大军情部对南明国地盘上一些有野心的将领的支持,让他们闹去。

    (本章完)

第524章 水师拆分() 
张强转向米林,“军情部有相关的预案没有,针对这种情况?”

    米林道:“有,南明国一直同咱们有着根本的争议,所以军情部在南明国里面部署的人员仅次于在清朝里面部署的人员,另外李成栋,王得仁这些人其实也不被南明国待见,而且大家都知道这几个人都是三姓家奴,谁都不待见他们,所以和他们的关系都是表面关系,底下大家的排挤和打压,从来没有停止过,所以南明国实际上本身的基础并不牢靠。”

    米林停了一下,等大家消化了他的话的意思,然后继续说道:“咱们可以支持李成栋他们,让李成栋去争夺南明国的军事指挥权,那么多南明将领,大家谁都不服气谁,这样他们的军队就是一盘散沙,现在苏正清带兵在外面帮助文安之等人抵抗大金国,南明国能打的就一个苏正清,当然还有李成栋和王得仁,还有大家忘记的冯双礼,冯双礼自从被孔有德兄弟击败以后,就蜗居在梧州府,如今势力大减,如果咱们支持他,那么南明国将会出现什么局面?”

    魏无忌笑道:“好吗,南明其他将领不用说,还至少能听调遣,还能听皇帝的话,宣他们回朝,他们不敢不去,因为他们实力小,不听不行。但冯双礼是什么人,到时候他敢听调不听宣,把梧州府当成他自己的地盘,咱们就支持他,让他的野心大一点就好了。

    而且也要同时支持李成栋,当然不能让王得仁和他搞在一起,咱们换个地方支持王得仁,这一下就把南明拆分成了冯双礼,李成栋,王得仁,以及苏观生一系,文安之一系,皇帝朱聿健一系等六系人马,有的他们闹腾的,到时候,他们想要找咱们的麻烦,那是万万不可能的,乱吧,让南明国乱一点好。”

    张强笑道:“我的意见也是这样,魏无忌你和米林去策划这件事情,朱大典你陪着他们,支持他们的工作,嗯,周粥,你还是别管这些了,管咱们自己的民政吧,你肩膀上的胆子重啊,咱们自己发展好,才是真的,才是咱们的实力,要不然别人一闹,咱们乱了,或者没有能力去帮忙或者阻止别人来打咱们,那就不好看了。”

    周粥笑道:“大都督放心,一切有我。这么多年来,我做什么事情,让大都督不放心的?担子虽然重一些,但微臣甘之若饴,愿意承担这样的担子,如果哪一天没有了事情可做,我反而觉得难受。”

    哈哈哈,众人在笑声中,结束了这次会议。

    张强和米林走在一起,一边听他汇报最近的一些军情,一边拦着朱盼盼的腰,朱盼盼扭扭捏捏的红着脸跟着张强。

    听着米林的讲述,张强知道前线的战事并没有消停。

    整合之后的河南州军队同清军的战斗堪称激烈,不仅有清军在同华夏军作战,同时占据河南府一角的大金军也在同华夏军作战,朱哥和轩辕龙飞各负责一个方面。

    朱哥负责对付大金军,捎带防备大清国的军队,而轩辕龙飞这边同洪承畴的清军可是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规模从几十个人的小队的厮杀到两千人的团级规模的战斗,好几次双方万人在战场上杀来杀去,王光泰和秦默的第二十四野战旅同六盘水的清军一次决战动用了第二十四野战旅全旅,王光泰的守备团一个团,以及民兵一个小队,一千人的后勤辎重营。

    而清军则动用了一万五千人的一个新军镇,加上三千汉军旗兵,他们入侵了河南州汝宁府,连轩辕龙飞都派遣了一个团的第四骑兵旅的骑兵去助阵,战斗打了近三天时间,双方损失不小,华夏军这边几个村子被屠,死伤一千多火枪兵,两百多炮兵,五百民兵,一百骑兵。

    清军一个县城被攻下,新军镇一个团被歼灭,被击溃一个团,三千汉军旗兵几乎完整的被俘虏,还有当地的县城的乡勇两千兵力被击溃,县城被占领。

    华夏军一脚踏进了清军占据的安徽州另外一半的地盘,并且扎下了根,随后,华夏军撤军,王光泰带着他损失并不大的守备团驻守当地,几次面临着清军围城,秦默的第二十四野战旅几次出去打败了清军围城的军队,后来干脆又调来了一个营的骑兵营进驻县城,归王光泰直接指挥。

    民兵则带着一千俘虏,一个中队的民兵,三千五百人进驻县城的各个乡村,城镇,维护当地的治安,管理百姓,为守备团充当预警部队。

    这是陆地上同清军的战斗,海上,江面上,清军收编了崇明岛鲁国的水师以后,实力恢复了一大半,施琅,黄梧带着清军水师,一个在崇明岛同华夏军第六舰队打来打去,一个在长江水面上同长江水师守备队打来打去,双方互有死伤,长江水师守备队要损失大一些,因为清军的大部分战船都是善于在江面上作战,不善于在海上同华夏军水师高船巨舰作战,往往远远的被大炮轰个稀巴烂,弄个火船偷袭还被船上的海战队给用小炮轰烂,派人偷袭,上了船也被海战队给杀的全军覆灭。

    这不算什么,更重要的情报是,郑成功的水师也在同华夏军的水师各个舰队开始了摩擦,贺锦的报告,郑成功有向南明国投降的打算,郑成功这人就是认死理,认大明正统。

    张强有些恼怒,这个郑成功居然如此反复无常,自己对他好,是因为他是历史名人,是反清复明的英雄,但他不识好歹,非要帮助南明对付自己,难道不知道他后世的评价其实并不好吗?

    日本人给他立碑,宝岛人尊他为英雄,而后世的历史学者们则把他推上了分裂祖国的耻辱柱上,认为要不是施琅,说不定宝岛还在外面,自成一国了,但实际上,人家宝岛并不鸟你,人家还真是实际上自称一国的,而且宝岛上大多是被统治了五十年的他们自认为的宝岛土著人,他们认为他们应该是日本人的后代,对待日本人比对待他们自己的祖先都好。

    对于这样的人,张强只有一个,杀。

    当然,现在派遣军队过去,战争要打好久,不如还是搞一下他,拉一些跟华夏军关系走的近的将领,郑成功好像时日不多了,历史上他在1661年就死了,他儿子是个败家子,几天就折腾的宝岛被清军攻占了。

    张强找到了思路,就去力捧那个和自己乳母有一腿的败家子,郑成功的儿子。

    (本章完)

第525章 处理公务() 
虽说郑成功不仁义,可张强还是想着让他迷途知返,不想动用兵力同他决战,那样白白便宜了大清和隆武朱聿健,国人的尿性就这点,善于内斗,刚刚没有了压力,南明国就想着主持正义,想要压制华夏军了,当然,处在张强这个地步,他也要压制,但压制是压制,你不能明的来,这样明目张胆,肆无忌惮的来,难道真的是以为华夏军好欺负了吗?

    也许南明国很多人在忧虑,在犹豫,毕竟华夏军和他们一脉相承,大家都是华夏子孙,大家都是汉人,大明人,要闹也得等平定了各方反叛势力,抵抗了外辱再说。

    比如李光地这个人,张强虽然通过精神力控制了他,可毕竟远隔千里,他这个人所做的一切都无法体会,他倒地是忠心还是敷衍,或者有心无力,通过情报部门的情报显示,李光地越来越远离中枢行在,李光地如今在西南沿海处置哪里的少数民族以及同南越的关系。

    南越旧称交趾,自从大秦时代就是华夏的一部分,后来一个叫吴越的人反叛,割据了南方,以后历朝历代都想着把他重新收入囊中,但很不幸,这个地方地处中枢万里之遥,历朝历代都觉得劳心劳力,得不偿失,才想着放弃,后来到达了清朝时候,这个地方终于成为附属国,而非中华的一部分了,但每一个有心光复中华荣耀的人,那个不想着要找回来,控制了南越,那么整个金龙湾,南海就成为华夏的内海湾,对后世后代少很多麻烦。

    一行三人,躲躲藏藏,闪闪烁烁,在乡间小路行走,不时走上已经铺就石子,并且在石子上面浇灌了一层土石灰糯米糕等混合的土法水泥。

    这使得的道路有了水泥的模样,也有了石子的坚硬,虽然不是太美观,可走起大车来,平稳结实,还不咯脚,关键是加速了行人奔走在道路上的速度,远比土路要快很多,比土路要干净了很多,因为大明没有后世那种重达几十吨的汽车,即便有运输的马车,也绝对不会超过几吨的重量,这点重量对于这种低级的道路来说,绰绰有余,这就是张强带给这个时代的改变。

    不能说有多高级,多先进,但绝对便利。

    而且随着研发人员的增多,主要是华夏军在科举考试的基础上增加了其他的行业考试,三百六十行,各行各业都有考试,低级的人员可以拿到一份官府认证的行业资格证书,拥有这些证书,你可以从事相关行业的研究,并且把研究的成果卖给官府,官府支付一定的金钱买下的研究成果。

    这是行业全民认证资格证书,拥有这份证书就像读书人考上了童生一样,是一份荣耀,在村里也能获得村长或者保长,乡长的接待,并且让大家高看你一眼,在这些低级别的行政岗位上,你还能获得一份不菲的收入,还有一份基本的月奉工资。

    村里面人读个书信,认个字,或者打造个什么,找个权威认证一下,就找你,或者你拿出来的东西要比大家没有得到认证的人卖的价钱高一些,算个帐,和官府打交道都得找你。

    张煌言就一路走,经过乡村就通过带路的向导小伙子的嘴了解到这些东西。

    低级认证并不需要你识字或者读过书,只要你在行业里面能弄个拿出手的东西,并且获得官府认可就行。

    并且能获得免费上成人夜校的资格,如果再夜校里面获得毕业,也就是说认识了十个阿拉伯数字,并且认识百字以上的字,就可以参加资格认证二级的考试。

    这些考试都集中在行业翘楚上,农活能说出个头头道道,并且在别人的辅助下记录下来,自己还能看懂一些,你就能获得二级的资格认证了。

    这些人都被官府征用,帮助解决比如下乡统计农田多少,出产多少,铁多少,一天能打多少铁,木匠打造的一些东西是否符合官府规定的标准,帮助官府解决同这些行业的人接触的任务。

    当然这些人是不用领工资的,征用的时候给你酬劳,不征用的时候你还是干自己的老本行,官府优先使用你的东西。

    当你想要更近一步的时候,官府推出了三级资格认证,这些人就必须能说会道,并且能算会写了,这些人一般都是一些老兵或者商人的伙计,官府老吏,或者成名很久的行业领先的人,他们有人被官府直接征用,给个办事员,这些办事员有一大半的时间是在官府上班的,称为官府的底层办事员。

    他们没有升为官府公务员的可能,但能辅助官府办事情,甚至是提出一些好的建议,研发出好的东西,官府一旅高价马下他们的建议和研发的东西,这就是官府的政绩,上面的公务员想要升级为更高级别的科员就得依靠他们。

    第四级的往往是那些读过书,并且在行业内有很深造诣的人,他们还有一颗当官的心,他们一般都会先安排为办事员,通过官府考试,成为官府办公吏员,吏员能升官,能升为书吏,文办,书簿等职位,相当于是乡长,镇长的辅助人员。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人人都想着富贵,都想着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这些即会读书,又会研究各行业的技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