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领主- 第2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像中国人的名字,张强对他有些印象,因此就由他出任第二十三野战旅的旅长了。

    第二十四野战旅旅长秦默调到湖广州出任守备司令,同时兼任第二十四野战旅旅长。

    第二十五野战旅驻守湖广州,主将范搞,也是个张强的无脑粉丝,这些第二第三批受到张强短暂训练过的精锐士兵,就是这样无脑崇拜张强,因此张强也是很喜欢他们的,就由他出任第二十五野战旅的旅长了,原先的旅长调往守备团出任守备团团长,反正这些匆忙搭建起来的野战旅都是丁级野战旅,官职和级别都差不多和守备团团长一个等级,属于平调。

    还别说,这些人还不少,都是张强在把教练技能交给其他的心腹属下之前,华夏军已经强大到不需要他亲自训练之前,亲自训练的一批士兵,他们之中能人辈出,和萧飞,金麒,锋无羽他们这一批第一批训练出来的精英士兵一样对于张强是非常忠诚的,第二十六野战旅旅长也重新安排,一个叫吕保的家伙出任了二十六野战旅的旅长。

    第十五衢州府,十六,十七野战旅仍然驻扎在杭州府,绍兴府一线,原先掌握这一线的杜歌被调去了宝中府之后,这一线的兵力被由调往中枢的陈函辉亲自指挥统制,负责协调这些没有命名主将的部队,执行内线保卫和防守华夏军核心领地以及防守敌人从海上来袭击华夏军最繁华的核心地区的重任。

    最后白文选终于升级了,他从副将胜任总兵,调往第十野战旅,出任这个甲级野战旅的旅长。

    驻地台州府府城,同张英这个水师提督结伴保卫东南沿海华夏军地盘。

    祁三升的第十四野战旅调往福建州驻守,同时接任阮进调职留下的东南沿海漳州至香山,壕门境这一段没有防守主将统辖的重任。

    朱大有仍然兼任第三近卫旅的旅长,驻守中枢金华府,同魏无忌一同保卫中枢金华府。

    第四近卫旅,实际上是以前的第三近卫旅,驻地是仙居县城,保卫这个华夏军的重工兵工基地。

    张强把第一野战旅的旅长胡奎调回来出任第三近卫旅的旅长,提升他为总兵。

    这样第一野战旅就空下一名主将了。

    想了想家里还有谁在,只有情报部门的赵狐了,于是把他安置在了第一野战旅旅长的位置上了。

    可以说米林的情报部出人才啊,除了张强前期抗击清军从朱府带出来的一批朱大典的家丁,还有从起义军里面网络的一批属性不是太高的文官,武将,到张强训练出来的近万士兵中出来的,目前撑起华夏军各级基层军官以及高层军官的忠诚班底,就算是米林的军情部贡献的武将多了。

    光心腹武将就四个。

    莫非米林点了武将教练这个技能?

    嗯,应该说他点了魅力这个属性,要不然有本事的武将为什么都往他账下跑?

    穷思无果之后张强总结了一下此次大调整的人员配备。

    又远及近。

    宝中府离着华夏军最远了。

    宝中府文官武将:文官贺锦,第六野战旅;武将杜歌,部队第三野战旅,第一骑兵旅,由杜歌兼任旅长。

    东南沿海水师:张英,统辖所有水师,第一舰队到第六舰队,以及下面的海战队,陆战队;下辖水师将领,阮述,阮武,佩兰,谢华,柳太云,柯达。

    东南沿海驻守部队:绍兴府第十六野战旅,杭州府第十七野战旅,管理官员陈函辉,指挥部驻地中枢金华府府城;台州府府城驻扎第十野战旅,武将白文选,属于浙江州境内兵力;第十四野战旅,武将祁三升,驻地漳州府,负责漳州府到壕门境这一段福建到广东境内的陆上防御,主要面对敌人从海上登陆的部队。

    西南广州府一带兵力:由锋无羽任提督,总管哪里的驻军,锋无羽带领第二野战旅;其他部队还有驻扎惠州府的马汉的第十三野战旅;马惟兴的第四野战旅调往赣州府,驻扎赣州府,也属于西南防线的兵力;第二十六野战旅调往韶关,韶州府,主将,吕保,也属于西南防线的兵力。

    江西州兵力:文官,米淳,巡抚,州长,守备司令:刘良佐,守备部队,第二十三野战旅,主将舒友思。

    湖广州兵力:文官,唐殿风,巡抚,州长,守备司令,秦默,第二十四野战旅旅长,守备部队,第二十四野战旅,驻地长沙府;第二十五野战旅驻守湖广州,郴州府,主将,范搞。

    东部沿海兵力:主将陈函辉,文官兼任武将主官,部队第十六,十七野战旅,舰队陆战队。

    中枢兵力部署:金华府,武将主官,魏无忌,亲自掌握第三骑兵旅,中枢守备旅;武将有第三近卫旅,旅长朱大有;衢州府部队,第十五野战旅,主将陈函辉。

    前线长江沿岸兵力部署:主将金麒,掌管部队第十一野战旅,驻扎金陵府;马三立的第十二野战旅,驻扎常州府;第八野战旅,阮进,驻防安庆府;第九野战旅,主将巴格雅鲁,驻扎芜湖;第九野战旅旅长马惟仁,驻扎安庆府;第五野战旅武昌府,轩辕龙飞,南昌府有刘良佐这个守备司令驻扎,九江有守备团驻扎,还有一个民兵大队驻扎,保卫武昌府的后方,运转一些后勤,物资。

    前线还有胡奎的第一野战旅,虽然没有主将,但依然驻扎在金陵府,担任守城部队;配合的还有第一骑兵旅,巴格雅鲁调到第九野战旅以后,这个旅的旅长位置也空下了,以后张强会慢慢补齐,他们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守卫金陵府。

    如今有总共十五,十六,十七,二十二,第一,五个野战旅的旅长的位置空缺,第一骑兵旅,第二骑兵旅,第三骑兵旅,第四骑兵旅,第六骑兵旅的旅长位置被兼任或者空缺。

    这些位置张强准备留下来提升一些在这次战斗中表现出色的家伙,或者留给投靠华夏军的俘虏将军或者明军的将军们。

    湖北州前线即便是把第二十六,二十五,二十四,二十三等新组建的部队调走了,仍然有这次战争中的攻击部队,以萧飞为首的几万大军,第七,第二十,第二十一,第十九,第五骑兵旅,张强的近卫师两个近卫旅,以及旁边刚调上来的守备团,还有第二十二野战旅守备着。

    可以说面向鲁国和清军的一方,兵力实在太雄厚了。

    这么一调整,老部队,新部队,精锐部队,新编部队,掺杂在一起,互相帮助,互相进步,更能锻炼出部队的战斗力。

    后方的地方也上也减少了作战部队的财政和物资开支,一切都由有限的地方财政支持和中枢调拨,不影响地方发展,又能让各个方向都能保持对敌人的压力。

    一举数得,张强对自己这样的调整很满意。

    随着萧飞带领的部队继续进攻何腾蛟的战役的进行,越来越多的湖北州土地被拿下,调整的部队在战斗中缓慢的进行着。

    由于没有大动湖北州作战部队,所以根本影响不到湖北州的战役。

    至于逃往河南府的李过,张强已经不想去追究了,他现在还不想卷入河南府几方的争斗当中。

    让河南府和山东府的洪承畴和清军伤脑筋去吧,总有一天,随着华夏军的前进的脚步,他李过没有地方可躲,那时候,就是他的死期,或者他投降华夏军的时候。

    对于李过这个人,张强其实很想收为己用,毕竟他是反抗大明压迫,反抗异族满清统治的先锋,对于汉民族,对于华夏人来说,他就是英雄,他流寇一般的作为也不能掩盖他为华夏汉民族做出的贡献。

    随着战斗的进行,张强带领的华夏军在湖北州收获了不小的声望,同时也收获了不少的麻烦,那就是那些永历大明的明军俘虏,还有一些地方豪绅,地主的反抗。

    当然还有金银珠宝,土地,投靠的官员。

    (本章完)

第495章 汉人的血性哪去了() 
一个月之后,随着湖北州何腾蛟永历大明犹如李过一样自行撤退,湖北州全境落入了华夏军之手。

    华夏军历时五个月,从筹谋,到准备,到集结兵力等待机会,到突然入侵,到不断的调动兵力,围追堵截,吃了一些小亏以后,完全夺占湖广州,湖北州两个州,将自己的势力从长江南岸延伸到长江北岸,深深的锲入了清军的心腹之地,完全分割了清军东西两个战场,并且导致了清军内讧,胜利而超额的完成了第二阶段的任务。

    成功的逼走了李过大顺军忠贞营和永历大明何腾蛟带领的明军势力,还顺手消灭了陈友正这个反正军首领,逼迫洪承畴反叛清军,倒向鲁国明军。

    不过爷造成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地盘扩大了,需要更多的军队守卫,防守敌人。

    因此编制出了三个新的野战旅,同时使得华夏军出现了两支庞大的需要维持的同敌人对峙的集团军群。

    增加了部队的维护费用,增加了不少文官编制,用来建立华夏军的地方政权,这从另个一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费用,加深了华夏军的财政负担。

    华夏军的敌人更多了。

    南明军由于没有了清军这个敌人,和华夏军的正统合法之争更加明显了,南明军有成为华夏军敌人的潜力。

    分割了东西清军,造成了永历大明的敌人清军的减少,等于变现的帮助了永历大明军,使得已经岌岌可危的永历大明军缓了一口气,永历大明军一向对华夏军冷淡,李定国部除外,但李定国部的心意也不可揣测,李定国的狡猾是世人公认的,说不定接下来,永历大明同华夏军的正统合法性之争也会提上前台,给华夏军增加了一个敌人。

    鲁国明军一向和华夏军暧昧不明,洪承畴清军的投靠使得鲁国明军也变得强大了起来,并且是华夏军需要面对的最为近的,最为强大的,需要急切解决的对手,鲁国和华夏军也有合法正统之争,人家毕竟也是朱家子孙,天生就有合法继承大明领土的权利,至少比华夏军正统一些。

    何腾蛟的退让以及战略转移,一时间虽然对华夏军构不成威胁了,可以后也是麻烦。

    李过的退让,撤退,逃走,虽然让大清军受到了威胁,但让他同何腾蛟,洪承畴联盟了,这就成了横环在华夏军和清军之间的一条铁腰带,还需要继续敲打他们才能击中他们身后的大金国清军,以及大清国清军。

    之后就是原先华夏军主要的对手是大清国的清军,现在变成了大金国和大清国了,但他们已经不是主要的对手了,而是一些次要的对手了,在双方没有决出胜负之前,他们将是华夏军的潜在对手了。

    有时候张强真是不知道怎么办了,自己怎么这么浑,把一个大好局面弄成这样子,弄得全天下都是敌人了。

    这不跟老美一个德行了吗?

    坑人最终坑了自己。

    总是想要低调,低调,总是想要让敌人弱一些,结果敌人越打越强,自己倒成了民国时期的老蒋了。

    实在无奈,实在无解,想不开,张强也只好把这些放下了。

    倒是古月笙给自己带来一个好消息。

    除了原先强制带入湖北州的十万顽固不化,或者还没有到达他们被释放的时间的俘虏大军,他这边又抓获三十万俘虏,就是李过丢下的那些被裹挟的百姓,战斗中虽然死伤不少,可咱们中国的百姓他也不是傻子,很多人都躲走了,逃走了,战争一停,有些人回归家乡了,有些人被从山里,犄角旮旯里面抓出来,然后这三十万人就又成了三十万人了。

    除此之外,还抓了实实在在的李过丢下的几万精锐中的两万兵,作为俘虏被关押了起来。

    在另外一半的湖北州,何腾蛟统治的地区,又抓了十万俘虏,有兵,也有那些地痞流氓,顽固不化的想要抵抗华夏军这支正义之师的皇清,皇明的刁民,这下建设湖北州又了充足的人口和兵力了。

    总兵力达到了四十五万的俘虏大军实在是建设湖北州的最佳人选。

    不过两三万的民兵部队,加上几万人的大军现在没有作战任务,光看管这些俘虏和恢复领地内百姓的家园就忙的不可开交。

    富有建设经验的华夏军很快就在一个月之内把这些俘虏和善存的百姓都合理的安排到了湖北州各个地方,恢复了各地的行政管辖区域的民生。

    再从人口暴增的核心地区浙江州调集了百万人口分别奔赴湖广州和湖北州两地,填补当地因为战争而走失的人口空间,两个月时间,这两个几个月前还征战不休的地方,就成了一副安定团结的和谐的华夏军世外桃源之地。

    核心地区和福建州地区不断的把人口从这两个人口暴增的地区转移过来,不到三个月时间,这几个落后的州府,加上一个江西州,三个州的人口就达到了总人口八百万的人口基数。

    半年之内,这三个州人口达到了一千万人口,彻底减轻了浙江州,福建州的人口负担。

    同时消灭了村卫队,减少了民兵的人数,增加了守备部队的数量,大量的民兵复原或者转移到这三个州保卫和建设这三个州。

    这同时,也有一部分人口流到了南明国的广东,广西州,南明国的人口达到了七百万人。

    缴获李过,何腾蛟,陈友正三者的物资无数,粮草无数,金银两千万两,这些金银运回中枢以后,再次加大了华夏军货币,华夏元的发行基数,使得这三个州,以及南明军也全面用上了华夏元这种交易货币。

    稻谷满仓,金银满仓,人口增长,商业繁荣,没有盗匪,没有苛捐杂税,连最群的家庭都能让小孩上学,即便不能参加华夏军的科举,也能在学的一些知识以后,去一家商铺当学徒,最终走上商业的道路,或者起码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娶妻生子,延续血脉,没有在明清统治之下那么艰难了。

    华夏军收获了民心,声望,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王朝。

    不知不觉,时间走到了1657年夏天,华夏军迎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李定国兵败缅甸,撤军回云南州,永历皇帝被白莽斩首。

    永历大明灭亡。

    (本章完)

第496章 军情紧急() 
任谁也不会想到以李定国的能力会兵败缅甸,被缅甸人打的大败而归,而且失了永历桂王这个永历大明的合法皇帝,同时失去的还有永历带去的内阁重臣上百人。

    这让张强也十分惊讶。

    也十分的愤怒,缅甸这个小国竟然如此欺人太甚,如此践踏中华的威压,太不给面子了。

    不过即便如此,张强在召集重臣谋划一番以后,还是只能叹息了。

    此去缅甸不仅路途遥远,山路艰险,而且兵力不能多带,补给线又太长,华夏军的主要地盘在东南一带,向着北方发展,西南一带也只是涉足了广东州几个州府,湖广州一半的州府深入西南,哪里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处理,华夏军一日不涉足西南,就一日不能去平定缅甸的白莽朝廷。

    他到是知道李定国是如何被打败的。

    用猜也能猜出来,哪里的民族情况复杂,山地多,沟壑众多,山高林密,缅甸人就是原始人的代名词,他们不会集中到一块,而是像大明的四山人,云贵人那样,深入深山里面,这边几十口人,那边几十口让你,镇子多在山外平坦地方,但村子却一定在百里之内的山内,在山里面百里,就相当于在山外几百里地。

    明明眼看着就能直线看到的地方,要去到那里,不仅要多绕几里路,还要花费众多的时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