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领主- 第1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393章 好消息啊() 
“哈哈哈。”几个得逞的泰西人总督一起大笑。

    施保罗总督道:“我们要从这里到广州府,广州府也要,以后广州府府城就是我们葡萄牙人的总督府了。小半个广东如何?”

    冯铨咬着牙答应了下来,点点头。

    西班牙总督哈维尔道:“我们要宝岛,宝岛全是我们的,另外从宝岛到泉州府水域全是我们的,泉州府也是我们的,如何?”

    冯铨依然答应他。

    西班牙总督很是高兴。

    荷兰总督笑道:“我们呢,需要越南国,从越南国到广西边境的金龙湾都是我们的,哪里是我们的殖民地,以后不经我们允许,任何势力不得进入。”

    冯铨诧异的看向他,又看看西班牙总督,“我当你是和西班牙一样想要宝岛呢?”

    西班牙总督和荷兰总督对视一眼,可以看到两个人眼中还是不善的眼神,但在面对冯铨的时候,荷兰总督道:“这个你别管了,我们已经商量好了,我们就要你们的附属国。”

    “我们需要整个东南亚的你们的附属国,另外还有文莱国,这个我们也和荷兰总督商量好了,你们只需要签字就行了。”英国总督麦孔杰道。

    冯铨一想,都是一些莽荒之地,野蛮之人,我当他们要求有多高呢,一帮野蛮人,除了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这两个是两头野狼以外,其他的都不足为惧。

    想了想也答应了下来。

    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英国,都有述求了,这是泰西人的主要几个势力,冯铨以为就这样了,没想到,那个日本国的大明德康家一也跳出来,躬身施礼,“冯大人,我们大明想要高丽,以及济州岛,如果可以,我们大明可以联合其他大明为清军前驱,同华夏军打仗。”

    “这,”冯铨对于其他的国家的述求不会高兴太多,但其他国家根本动摇不了清朝的根本,但这高丽乃是朝鲜王国以前的一个一个国家,是朝鲜国的根本,如果被日本矮子得去了,他在清朝朝廷上不好交代,朝鲜几乎就是大清的大后方,如果那里出现了日本人,清朝就危险了,有可能被人家抄了后路。

    这点他不敢答应。

    大清从朝鲜还征召了不少士兵入伍,如今二十八万汉军旗里面有很多都是朝鲜人,这群朝鲜人和印度人一样,都是听话的牲口一般的好用的兵,对大清来说,他们就是奴才,对于敌人来说就是一头恶犬,他们有着比大明和大清人更加厉害的火器使用的天赋,列队,排枪射击,乃是比组建起来的第一军的士兵还要素质高超的火枪手,不畏死,那是因为他们从来不把自己当人看。

    洪承畴多次上书表演他们这种任劳任怨的不畏死,誓把奴才当到底的个性,很是让多尔衮喜欢。

    德康家一看得冯铨犹豫,抬头看看几个总督,看到他们点头,德康家一身体一挺,趾高气昂的说道:“这是几位泰西人总督答应的,你们清朝难道不答应吗?

    何况我们可以提供五千一流的日本武士,四千会使用火枪,火炮的日本士兵,这些士兵已经穿过了郑成功宝岛海峡的封锁线,从日本来到了壕门境。

    如果大人答应我们,那么,我们加上各位泰西人总督的军队,将会把广东给清朝拿下,甚至拿下广州府,想想吧,你们清军能有如此能力吗?”

    冯铨向来看不起这些人,就像那些泰西人看不起那些人一样,他天国上朝的优越感也是爆棚,可他是一个谋士类型的官员,冷酷的心性是他的本性。

    他心想:“既然你们想要找死,那就怪不得我了,让你们和华夏军打个生死,找找被打的哭爹喊娘的感觉吧,我大清几十万大军都败在人家手里,你们区区几千人,就敢找华夏军的麻烦。

    即便有我们几十万新军在北边拖着华夏军主力部队,但你们这些人的军队加起来不过几万人,华夏军在南边的军队起码也有几万人。

    你们两家对拼,全死了才好呢,到时候别哭鼻子,别来找我,哼哼,到时候什么条约,我才不会承认,大清也不会承认我这个汉臣签订的条约,你们顶多发一顿怨气而已。”

    “等蒙古大军南下,你们就哭吧。”想到这里,冯铨冷笑道:“既然如此,本官不答应也不行了,那也好,但是条约上要写明,什么时候华夏军全灭了,你们才能获得此种好处,要不然,你们半路跑了,或者等我们打胜了,你们再来讨要,我们可不会承认。”

    德康家一一躬身,“那是当然,我们日本人说话一向重视承诺,一定不会据此为难清朝。”

    冯铨一甩衣袖,“量你们不敢,否则天朝大军兵发日本的时候就是你等日本灭亡的时候。”

    德康家一只是恭敬的鞠躬,内心里面却是想着,有前面几家泰西人,你们清朝能把他们拿下再说,看看他们的火器,看看你们的冷兵器部队,人再多也不是对手。

    德康家一可是来了一个多月了,隆武南明的南明国军队同葡萄牙人的战争,他算是看清楚了,根本无法抵抗,那如墙一般行进的火枪队,简直就是杀神,很难有人能靠近。

    这也是他支持这次行动的原因,按他想,华夏军也不可能战胜这样的军队,他没有看到过华夏军真正的火枪兵部队,还当是华夏军的军队和南明国的军队一样呢。

    密谋进行的很快,不过时间也慢慢的流逝着,眼看天色微明,施保罗总督催促着冯铨当下签订条约,冯铨也没有心结,也不管这些条约是不是卖国,再卖国也是卖南明的国,而不是大清国,反正那些地盘都在南明国手里,他把敌人的领地当交易的物品卖出去,他觉得很高兴。

    能不费一枪一弹就增强清军和华夏军的实力对比,扭转清军不利的局势,增强清军的实力,何乐而不为呢,这正是他这种读书人梦想的局面,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名垂千古,青史留名。

    出了大帐,回到葡萄牙人给安排的帐篷,清军接管了这里的防备,然后冯铨对身边的几个人道:“这次借重泰西人的力量,一个是可以打击南明国,如果泰西人能把南明国灭了,那当然好,如果不能,双方损失惨重,对我大清也好,到时候咱们来收拾残局。”

    说完他转身对孔有性道:“定南王那边准备的怎么样?”

    (本章完)

第394章 天亮了() 
这个孔有德的定南王和李定国的定西王可不是一个朝廷封的,孔有德和耿精忠等人的王都是清朝封的,就是因为他们在清朝入关和入关以后灭亡明朝所做的贡献实在太大,才封的王。

    想想吧,清军其实入关的时候的人马才多少,精锐八万人,加上蒙古人不过十几万人,他们的总人口才多少人,不到百万人。

    入关前,崇祯年代,满清女真人生活在气候恶劣,寒冷的北方,白山黑水之间,能活下来的都是能打能熬的身强力壮的人,大自然把他们自然淘汰了不少,他们的人口基数也不多,因此能有三十万人不少了。

    加上连年征战,同其他女真部落的战斗,同蒙古人的战斗,同明朝守边大军的战斗,虽然明朝守边大军同他们的战斗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但每年死个几百人还是很容易的事情,如果是几百万人,那么根本不是事情,但几十万人,死个百人,这就是大事情了,一点一点削减他们的人口基数。

    后来女真人从蒙古那边掳掠来人口,兼并了不少人,从更加边远的山里面找生女真人,人口才慢慢增加的,再后来投靠女真人的汉人增多,女真人每次扣边,入关掳掠人口,一次一两万,后来直接一次十几万,到入关后,人口才达到百万人。

    这几万精锐要保卫他们的老家,又要保卫燕京朝廷,又要去草原上压制蒙古人,兵力其实不多的。

    但他们运气好啊。

    东林党人引起了明朝的朝堂党争,不断的出昏招,明朝没有昏君,但有昏臣,不断的给他们送机会,辽东成为了他们从大明身上吸血的血库,辽东大明边军也从大明身上吸血,大明就在这样的痛苦挣扎中被李自成从背后捅刀子了,然后反过来吴三桂识时务,把握形势十分好,弄了个为红颜,一怒迎清军入关。

    要是硬打,清军还真的不敢碰明朝,即便明朝已经从上到下腐烂了,可廋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这几万人还真的不敢和明军硬拼,满人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不是说满清厉害,而是耻笑满清连万人的部队都很难凑起来。

    但就是这样的谎言却吓的明军迎风而降,汉人政权在为难的时刻总是有开国明君来力挽狂澜的,但此时没有了,大家都安乐久了,剩下的都是一些被儒生腐朽了思想,只想做个从龙之臣的军将,想要弄个开国功臣的安享富贵的软蛋们。

    此时应该比五代十国的时候还乱,没有能举起大旗,奠定中华的英雄,而都是想着争斗的贵族们,那些割据一方的明军将领们,都是一些猪狗之辈,那些王爷们一个个都没有精明的头脑,都是胆小之辈。

    想想当初弘光朝廷的时候,已经有了南北割据的局势,清军没有那么多兵力南下,试探的派出了一两万兵马,就把明军的那种虚张声势的局面给打破了。

    豫亲王多铎南下的时候,一万清军,东林党正好配合的弄死了投降的大顺军降明将领高杰,他的部将李成栋当即反了,几万李成栋的军队立刻投降了多铎,多铎的兵力一下变成四万人。

    先前许定国也反了,于是变成了八万人,清军感觉打大明朝太容易了。

    横扫江南,明军望风而降。

    就在弘光朝廷还沉静在扬州十日屠的时候,东林党人有策动左良玉反了,左良玉为弘光四镇之一,人马不少,起码可战的兵力达到了二十万人,附从军队六十万人,总兵力八十万人。

    这样的军队南下居然要打弘光朝廷,换一个听话的皇帝,然后左良玉居然走到了九江死了,左梦庚收拢军队,八十万人变成了二十万人,算了不去了,这时候,阿济格领着一两万清军来了,他本来是要追李自成的,结果,李自成没有追到,左梦庚投降了,于是清军大笑,又得了二十万军队,好啊,南下,于是打的明军四散逃跑,黄得功死了,四镇散了,弘光朝廷也走向了他的灭亡的道路上。

    而孔有德,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四个人带着大军南下的时候,清军差不多已经有百万军队,明军虽然也不少,可大都是星散在各处,无法聚拢,无法形成兵力优势,于是被打的四散逃跑,各处县城望风而降,清军的兵力像滚雪球一样膨胀。再膨胀。

    清军不用自家的兵力了,只需要派遣一两千人就能押着几万明军去四处攻城略地,清军的精锐除了守备京城,居然还有富余,大明的百姓和官兵真是体贴,体贴,文武百官都为大清打天下,甘当奴才,好,真是好。

    封几个王又有什么厉害的。

    要不是剃发令,要不是隆武的反抗,要不是李定国等大顺,大西的农民军拼命反抗,要不是后来清军压迫太厉害,恐怕不会出现那么多反正军,起义军,弄得大清头疼不已,不断的派出精兵去剿灭各地叛乱。

    当然此时的精兵,已经都是汉军旗了,他们成了新的王朝的军兵,已经不是大明人了,虽然他们长着一副同样的大明人的嘴脸,但就像日本人不是中国人一样,越南人也不是广西人一样,虽然他们同样身材矮小,说着别人听不懂的语言。

    他们实际上民族属性已经不是大明汉人了,而是清朝汉人了。

    当然中华没有土耳其匈奴人后世的本事,竞选竟然能到别的国家拉选票,别的国家的土耳其人仍然承认自己是土耳其人,闹不好土耳其还能凭着这些土耳其人在别的国家弄一个全民公投,把别的国家的土地弄回土耳其,变成土耳其的土地,土耳其的国土。

    中华去了别的国家,自己国家的人就教导,你们要好好当别的国家的人,赚钱你们回来,不赚钱你们别回来,赚到的钱你们拿回去,补偿友邦,给友邦上税,别来我国交税,我国不需要。

    又送入,又送钱,就没有土耳其的野心,你们给我们弄个全民公投回来,通过这个把别的国家的领土变成咱家的。

    中华的子民到了别国的土地上只有成为别国的子民,然后被别国教育,成为别国的子民,捍卫别国的荣誉,然后反对中华,越是如此,越是反对的最激烈,而别国的政要,很是高兴,和自己国家的国民看着你们玩。

    一句话,中华实在太大了,人太多了,人多了这心就不齐了,什么时候中华能全民一条心,对外一致凶残一些,对内和蔼一些。

    冯铨的问话,孔有性很是恭敬的回答,“我军已经训练完毕,全军六万精锐,加上四万招募的新兵,收拢的一些明军降兵两万,一共十二万大军,随时听后大人的吩咐。”

    “嗯,好,谈判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了,我们和华夏军已经不可能打成任何协议了,几位被俘的王爷也听说死了,摄政王吩咐,一定要一举拿下华夏军,消灭华夏军,你马上派人回去,让定南王即刻行动,对隆武南明发起进攻,牵制他们的兵力,咱们先把隆武南明灭了然后左右包围华夏军,切断他们同永历朝廷的联系,切断他们的商路,不能让他们再发展了。”

    “是,冯大人,我这就派人回去告诉我王。”孔有性躬身道。

    “嗯,你们这次带来多少兵马?”冯铨又问道。

    “小的一共带来八百马队,全是汉军旗精锐骑兵,还有百名满洲披甲战奴,全是精锐好手。”孔有性回答。

    “八百兵力,少了,咱们不能让泰西人和日本人出力,咱们也得有兵力出力,否则以后在谈判的时候不好说话,你去再调遣两千兵马来,显得咱们也能出力,不至于被人讥讽,”

    孔有性跪下,“大人,其实这次末将总共带来三千兵马,在同明军的战斗中,被泰西人当炮灰送死失去了两千兵马,如今只剩下了八百兵马,不过大人,另外两千兵马已经从广西一路穿过明军的地域潜行到了这里,明日就可到达了。”

    “怎么会如此,你怎么会听泰西人的?”冯铨问道。

    “大人,来之前定南王嘱咐小人要听泰西人的,却不知道他们把咱们的人当炮灰,要不是末将死死抓住几百骑兵,他们也许要咱们全军覆灭,这些泰西人一点也不爱惜生命,不当咱们是人,他们说咱们是野蛮人,不配做一个高贵的人。”

    “岂有此理,太小看咱们天朝上国了,以后要他们好看。”冯铨拍着桌子气愤道。

    孔有性道:“大人,既然如此,咱们也不要什么面子了,今天就看他们如何打战吧,明军厉害着呢,他们已经大半个月了,还没有完全跳出明军的包围圈,完全击破明军,虽然昨日有咱们马队的帮助,拖住了明军的骑兵,但今日,听说对面来的可不止是明军,还有华夏军。”

    “哦,华夏军那部?可曾看清楚旗号?”冯铨站起来盯着孔有性道。

    “大人,大喜啊,虽然没有看清楚旗号,但看那军服,那武器铠甲,末将敢断定,那是华夏军的首领,张强的亲卫队。”

    “真的?”

    “你确定?”冯铨手都在颤抖。

    “是的,大人,恭喜啊,如果能在此手刃华夏军大头目,大人必将封侯拜相啊。”孔有性又是激动又是高兴,手舞足蹈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