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领主- 第1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牛金星,李岩,红拂女这些性格出众的角色,却不一定对一个张献忠的义子,有多少研究,或者喜爱。

    义子,在现代人的认识里面和干女人,干儿子这种字眼一样,带有贬义词,但说实在的,在历史中的义子一次却很受人尊敬或者敬仰,因为身为义子,尤其是身为能量巨大的人物的义子,那就相当于是半子身份,将来或许是辅佐旧主之子,或者直接承接旧主的基业的人,那不是谁都能攀附得上,或者有此机缘的。

    而李定国身为张献忠的义子,张献忠是什么,历史对他的评价并不好,所以这个人空有一身正气,民族大义,智勇双全,却因为身为一个被丑化的人物的义子,而变得籍籍无名。

    永历南明的天其实是他一直在支撑着,没有他,永历南明早就灭亡了。

    李定国比起郑成功自私自利来说,他还有一种匡扶民族正气的大局观,张献忠的人和永历南明的人搞在一起,他为了永历南明的延续,做出了多大的牺牲和妥协,艰苦支撑着这个摇摇欲坠的汉人最后一个王朝。

    李定国以一己之力,抗衡满清三大王,四汉奸,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吴三桂,还有最后背叛的孙可望,这样汉族人的英雄,却没有人宣传,反而是汉奸们有人给他们立碑写状,歌功颂德,这让身为汉人的中华民族后人们感到十分的难堪。

    虽然谁都不能否认下一个朝代,是上一个朝代的继承者,但如此否定自己一个主体民族的行为,让所有人都无法理解。

    听到了李定国派人来访,张强放下了手里头的工作,随着周粥去拜见他们。

    李定国派来的人是王尚礼。

    几个人寒暄一阵,历数这些年的抗清事件,互相吹捧几句以后,王尚礼对张强道:“候爷,我定西王希望和华夏军联合抗清,东西夹击清军,以光大明江山。”

    张强曾经被隆武朱聿健封为金华侯爵,因此称作候爷也是情理之中,李定国张献忠死后,他和其他三个人,艾能奇,孙可望,刘文秀,自称王,后来也得了永历皇帝朱由榔的承认,因此他这个王也来的名正言顺。

    只是这名正言顺对于他的华夏军来说却不是什么好事情,因为华夏军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他是后世穿越者建立的国家,说好了是融合进历史中,说不好了,就是穿越者入侵历史世界,一切的表现他不知道身为汉人,注重大明正统的李定国会怎么看他和他的华夏军。

    因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的做法和李自成,张献忠差不多,是起于微末的人,是和皇朝正统们做斗争的人,这无论是现在的南明朝廷,还是大明百姓,抑或是清朝贵族们都不会容于他。

    甚至是后世的我大天朝,实际上已经从微末之人变成了贵族,财团统治的国家,他们对于农民起义军或者是没有任何根底的人的鄙视和厌恶是发自于内心的,他们的优越感来自于他们是官,他们是贵族,他们有钱,这样的基础之上的。

    不容于世,不容于天,这是张强和他的华夏军目前最大的危急。

    但显然,王尚礼并不是为了谴责或者质疑而来的,他和冯双礼一样,是为了华夏军的武器装备以及援助而来的。

    这些都没有涉及到正统之争。

    双方还是可以合作的。

    听到王尚礼开口这么大的话题,张强莞尔一笑,“这个是不容质疑的,满清为异族,我中华可以让他融入进来,但不能改变我中华的汉人为主体,汉人统治的根本,否则中华就不是中华了,而是异族征服之地了。百世之后,我中华将以和面目面对天下?说自己是一个大杂烩?来的都要兼容并蓄吗?那么谁能代表中华发声?谁能代表中华?”

    张强掷地有声的说道。

    “好,好,张强侯爵果然深明大义,我华夏之族屡遭劫难,就是因为掺杂了太多的杂质,让我中华男人变得柔弱和犹豫,没有了血性,如今看侯爵如此表现,我也放心了,定西王也放心了。”王尚礼很是喜欢张强的言语表现。

    说完之后,他转而沉声道:“自从听到华夏军义军崛起,我定西王就甚为关注,但苦于满清势大,汉人懦弱,奸诈之小人之多,犹如大海里面的鱼儿,虽有浑身本事,却被他们缠的无法出西南半步,今日前来,定西王派我来向候爷请援,请候爷看在都为大明子民的份上,给予困境之中的定西军以援助。”

    张强伸手让王尚礼起来,王尚礼从躬身施礼,到坐正身体,张强对他道:“我可以对你军以援助,粮食三万担,水产八百石,兵器三万把,大刀,朴刀,长矛,弓箭,弩箭样样俱全,不知这样的安排,王大人可否满意?”

    王尚礼躬身施礼,“感谢候爷的支援,不过这里下官还有一个不情之请,听说华夏军以火器起家,精通火器,不知道可否能援助我军一些火器?”

    这时候,周粥附耳在张强耳边道:“听说李定国部明军在云贵大败孙可望部,就在李定国部想要凭借着大胜的威风再接再厉的时候,孙可望部突然使用火器,击败了李定国部五千部众,根据调查,是孔有德部的火器营支援了了即将大败的孙可望部,孙可望部最近得到了孔有德部的支援,听说还从冯双礼哪里买来了一部分火器扩编了火器营。”

    张强十分惊讶,冯双礼不是投降了隆武明军了吗?怎么转头又去支援孙可望部了?

    王尚礼也听到了周粥的话,毕竟几个人坐的不是很远。

    王尚礼道:“叫候爷明白,孙可望以前同为张献忠义子,冯双礼以前是在孙可望账下听命,仍然有旧情,如今的局势,很多明军将领都蛇鼠两端,希望留一条后路给自己,像我家定西王这样一心为公,匡扶大明正统的人不多了。”

    张强揉了揉额头,现实比电影戏剧更加诡异啊,更加戏剧啊。

    本以为冯双礼是一心抗清的,没想到还要玩这一手。

    “周首相,你马上吩咐下去,以后我军的火器不能随便卖给其他人,以后只卖一心反清的义军,对于其他人不提供训练等项目。”

    “是,大都督。”周粥道。

    (本章完)

第364章 晋商细作() 
对于冯双礼的前倨后恭,张强是有点生气,他不喜欢别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总是那么精明的观察形势,不能坚定的认定一个方向走下去,对于李定国这种人张强是发自内心的佩服,国家大义,个人,民族都不曾亏待,还有本事,如果不是隔着太远,张强肯定要亲自去拜访,把他招致麾下。

    系统交给他的任务,他还没有完成呢。

    这才招到了三个人,只要能完成十个人的任务,那么他就会获得一座现代化化工厂,能开启更高的科技,胜过清军和现在的西方欧洲的泰西人,对于华夏军来说意义重大。

    现在当然要交好了。

    吩咐了周粥针对冯双礼脚踏两条船的惩罚,张强对王尚礼道:“我对定西王的忠义十分崇敬,为了表达这份崇敬,我会派遣一队人马携带华夏军的火器去教导你部明军将士如何使用火器,同时对你部明军出售一万杆火铳。”

    “是真的吗?”

    “感谢大都督,下官代表定西王感谢大都督。”

    王尚礼激动的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王尚礼发自内心的对你产生了好感,现在他对你的好感值为16,你们现在是朋友了。”

    张强突然听到许久不发言的系统发言了。

    这是个意外,也许系统听到自己想要招纳李定国的心声,也为了凸显自己的存在,才在此刻发声,提醒张强它的存在。

    听到王尚礼居然对自己产生了好感,张强也十分意外,他是什么人,张强自己知道,自己是一个让人感觉不到亲近感的人,为了心中的理想,一心向前,从来不去注意周围的人物和风景,因此这一路走来都十分孤独,有人对自己产生好感,这让张强十分的感动。

    突然,张强想到一个事情,历史上,这个王尚礼被云南土司割据军阀沐天波,那个反复无常的小人给逼死,沐天波为了保住云南大理沐天波府,投降清军,投降孙可望部,逼死了主动去城中做内应的王尚礼。

    张强不知道该不该告诉王尚礼这件事情。

    历史虽然改变了不少,但大体上还是朝着一个方向前进,一个屈辱几百年的历史,一个把中华变成了沉沦懦弱的,没有血性的民族,一个只凭着熬就想要活下去的民族。

    历史惯性是如此的强大。

    清军目前虽然看起来兵力强大,气势如虹,可它面临的局面一点也不必当时的崇祯明朝好,崇祯明朝外有后金女真人作乱,内有李自成这些被天灾和人祸逼的走投无路的农民起义军,海上有郑芝龙这些海盗骚扰,会同大明勋贵,东林党官员们侵吞国家税收,财富。

    现在的清朝外有海上的郑成功作乱,草原上有察哈尔蒙古叛乱,还有准格尔这些边地蒙古人,西域人作乱,内有几百股起义军,反正军骚动不已,东南,西南,西北有明朝的残余势力对其征战不休,为了制止这些动乱,清军派遣了大量的军队,甚至动用了他们老窝的盛京清军平叛,朝中,分为三方势力,顺治一方,为了合法的统治权,多尔衮一方,为了不被清算,豪格一方,为了本来就属于他的帝位。

    就这样的为难之下,清军居然能保持全局的表面的稳定,逐渐收复燕京周围的汉人们,逐渐稳固自己的统治,不得不说历史的惯性相当的大。

    即便有华夏军这一支不属于历史上的实力势力搅局,清军依然能表面上立于不败之地。

    张强虽然对自己的华夏军有信心,可他环顾四周居然没有一支实力强大的实力同自己一起抗衡清军,这一个历史怪物。

    他找了很久,隆武虽然精明,但精明在大义,在朝政上,只能说是一个适合大明的守成之君,不值得侍奉,而且隆武像是山西的商人一样,心底里面比较阴暗,作风比较小气,吝啬,有点商人的市侩,不是一个开拓之君,没有大的规划,显然不是一个睿智的人。

    鲁监国朱以海,生性淡薄,只是被逼到这个地步,他的一切都由朝臣操办,没有一点主动性,也许是一个不错的翰林学士,养养性,做个艺术家或许不错,肯定不是后世的那种砖家叫兽类型的艺术家。

    所以张强才能不断挖他们墙角,坑害他们,因为他们不是队友,他们的一切配合都表明了他们是一个猪队友的角色。

    张强都那么支持隆武南明了,结果,张强一撤掉保护他们的军队,清军就从各个方向将福建打的千仓百孔,几乎再次亡国。

    如今李定国从千里之外派来人接触,张强决定有限度的支持一下他,以后慢慢的培养成一个合作伙伴,左右夹击清军,不能让华夏军一枝独秀,独自承担清军的巨大威胁。

    王尚礼的开头说的话,显然是一句引言,而不是肯定的话语,张强觉得能把这句寒暄的引言弄成一个事实。

    增强了李定国的实力,也许不会让王尚礼最后那样凄惨的死去。

    “本都督还准备送定西王五十门两千斤大炮,千斤佛朗机炮二十门,佛朗机炮三磅炮一百门,以支持定西王的抗清大业。”张强又抛出了一个巨大的蛋糕。

    一下把王尚礼炸的里嫩外焦,感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但张强可不会这么太好心,笑道:“但接下来,如果你们还需要火枪或者火炮的话,得花钱购买了。”

    王尚礼连忙连连躬身道:“那是,那是,大都督的火枪和火炮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这点我明白,这次我带来了金沙两千斤,象牙二百根,缅甸翡翠,玉石一百块,银两二十万,希望大都督能笑纳。”

    张强愣住了,哇,闹了半天人家是大富豪啊,自己还真是多情了,居然把人家当作来请求施舍的穷亲戚,没想到西南的李定国会这么富裕。

    金沙啊,怎么也得是四十万两银子上下的价值,还有二十万两银子,象牙,那可是可遇不可求的,还有那后世无数大神的书里面曾经描述过的玉石,赌玉什么的,这些和他这个贫穷的老百姓注定无缘的东西,他脑子里面只有一夜暴富的梦想,只有那代表奢侈的翡翠和玉石,今天竟然有人给他带来了。

    我也是个有钱人了。

    张强突然发现自己已经不是那个贫穷的一天只知道为了生活奔波忙碌,像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一样的人物那样悲苦了。

    送走了王尚礼,张强叫上周粥,两个人一起把玩送进来的翡翠,玉石,象牙,爱不释手,周粥也是个穷苦的家丁,也没有见过这么奢侈的东西,两个人像一个小财迷一样,久久不愿意放下手里的这些宝贝。

    但生活还要继续,抗清大业还没有完成,华夏军也只是一个军队,一个华夏大地上的比较强大的势力而已,作为华夏军的两大首脑人物,不可能有如此清闲的时间,周粥很快被叫走,去处理内政了,张强还得忙碌的关注着张亮同洪承畴他们的谈判,还得关注派去截杀范文程的刺客的消息。

    (本章完)

第365章 魏无忌的心思() 
和王尚礼一行人谈妥了以后,张强就把具体的事情交给兵部尚书古月笙了,由古月笙负责各种后勤调派,以及武器生意。

    金陵府,张强同魏无忌走在一片宫殿院落之中,看着这个如同大监狱一般的院落,张强既感觉到他的历史沉重性,又感到劳民伤财,把这么多的钱用在民生上不好,非要弄这么大,弄的这么庄严,陈暮,好像一座大坟墓一样。

    魏无忌的亲卫队和张强的亲卫队沿着宫里的道路分列两旁,笔挺的军装,闪着寒光的枪尖,沉重的新式压实了火药,子弹的燧发枪,宽大的对襟战袍,大盖帽。

    有的是军威,有的是一种真正的实力上的威严,这不同于宫殿的那种陈暮的威严,军队的威严是流动的,是坚强的,而宫殿的威严是死的,是冷漠的,是不近人情的。

    两个人一边走着,一边聊着最近的话题,张强穿着的是休闲的长明袍子样式的月白色袍子,头上短发,背着手,亦步亦趋,缓慢的走着,魏无忌是一身戎装,一手捧着自己的大盖帽,跟在张强身边,他腰间一边挂着新弄出来的短火铳,一边挂着华夏军制式的腰刀。

    “听说你在金陵府养一个女人?”张强笑着问道。

    魏无忌不好意思的说道:“大都督,我的年龄也不小了,在我们那里,十七八岁就已经结婚生孩子,到我这个年龄,他的孩子都能下地干活,私塾背五经了。咱们华夏军为了反清大业,已经有好多人到现在还没有尝过女人是啥滋味,这一个是咱们军规严谨,一个是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去接触女人。”

    “哈,看我,忙的都昏头了,这种人伦天理的事情都给忘了,这样,每个星期给士兵们放假两天,不过得轮流请假出去,不当职的部队可以有限度的释放一些长假名额,让他们有个十来八天的回家里和家人团聚,去有时间解决自己的终身大事,特殊情况的,可以放一个月甚至两三个月的假期,不过要你这里特批。

    不能让士兵们为了大业,不顾自己的小家。

    咱们华夏军是一个大家庭,但大家庭是由无数个小家庭组成的,如果咱们忽略了小家庭的合理要求,那么咱们这个大家庭离解散也不远了,没有人会给咱们卖命了。”

    “大都督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