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领主- 第1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强顺口就说道:“粮食分两百万担给福建州尤海波哪里,哪里还需要支援广州府的驻军,还需要安定乡民,养活十几万的民兵队伍,负担不小。福建的乡民都在战乱中出海了,被郑成功弄到了宝岛去了,很多人都跑到了南洋等地求生了,田地产出太少了,大多是渔民或者土匪,以及海盗,需要从核心区域的地盘调拨粮食,而核心区域的粮食产量也有限,需要养活近一千五百万,甚至更多的新占领地区的几百万人口,负担重啊。”

    米淳望着张强,十分诧异,张强尴尬的笑道:“有这么多东西,当然要平衡调配了,咱们是一个国度,华夏军,而不是过去的大明各地的藩属地方官府,咱们是一个整体,是不是?”

    米淳哭丧着脸,哀嚎道:“大都督啊,小人苦啊。这劳心劳力的,每天不敢多睡,刚做出点成绩来,本想让你表扬,嘉奖一下,没想到,结果是你这样对待小人,小人真是感觉到天旋地转,头顶雷声滚滚,六月下雪,九月暴雨啊。”

    “好好,好了,本都督允许你再编练一个野战旅规模的部队,守备地方,归你指挥;你所查抄出来的银两,古董,字画,珠宝等上交以后,拨出五成的等值银两供你使用,其他的州府,本都督可是只允许他们截留三成在地方上,其余的都得交给中枢重新分配的,允许你保持现在这个状态,以私盐为货币继续维持一段时间的货币政策,好不好?”

    米淳噘着嘴,用无辜的眼神,继续看着张强。

    “你还有什么要求?”张强无奈的问道。

    “下官还需要烟草出售的权利,听说咱们的作坊制作出了更加精美的布匹,下官需要那种机器,为百姓谋福利。”

    米淳可怜的望着张强,委屈的说道。

    “好吧,都答应你,但你哪里的瓷器贸易必须让内阁派出官员专管,利润和中枢五五分成,好吗?”

    张强顺着米淳的意思说道。

    米淳依然想要争取更多,张强板下脸来,“你也是一个副首相,就这么为地方上争夺利益,值得吗?难道你只想但州官,不想担任这个副首相了?既然这样,你像周粥递交副首相的辞呈,我下命令任命你为正式的江西州的州官吧,以后你就在哪个地方终老吧,我答应你,江西州的州官你可以保留终身。”

    “大都督啊——想我米淳自从武义县跟随大都督鞍前马后,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大都督,我对你是忠心的,别看我自从做了金华府知府以后又胖了二百斤,但大都督,我的心里可是为了华夏军整天焦虑不安,每天想着如何能让金华义军更加好,大都督——你不能放弃我啊。”

    米淳肥胖的身体敏捷的就像相扑运动员一样,猛地一下前扑,就来到了张强面前的地面上,抱着张强的大腿,哭的伤心欲绝,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泪水和鼻涕都抹了张强那崭新的军装一身。

    张强感觉到这个场景好熟悉啊,好像在哪里见过,等等,这不是温兆伦和陈小春拍的鹿鼎记里面的皇帝和小桂子的情景吗?

    张强抬抬腿,每天训练的效果显示出来了,虽然是大都督,依然有着武将的力量和敏捷,迅速的抽身离开,转到了右面的椭圆形会议桌的侧面。

    “大都督——嗯,好吧,大都督,我接受你的意见。”

    张强拉开椅子,在原地坐下来,望着米淳刚要说话,会议室外面侍从紧急的敲响了门,张强大喊一声,“进来。”

    一名机要侍从拉开门,快步走了进来,扫了一眼站起来,擦拭眼泪的米淳,意味深长的看了张强一眼,米淳的脸色顿时犹如猪肝色,一种被鄙视的屈辱感迅速的在他脸上表现出来。

    侍从望着张强,正色的说道:“大都督,这是米林部长送来的紧急情报。”

    张强看着仍然站着,面色不善的看着侍从的米淳,沉声说道:“出去洗洗。”

    米淳不甘的走了出去,然后张强打开文件夹,眼睛一扫,顿时紧张了起来。

    “看来大清亡我之心不死啊,我汉人败类是死心塌地的想要为大清效力了。”

    看着仍然站着的侍从,张强挥挥手,马上又叫住他,“那边谈判的怎么样了?”

    侍从胳膊底下还夹着一个文件夹,翻开道:“张亮大人已经同洪承畴派出的使者冯铨议定,先交还谭泰和范绍祖的尸体,清军释放三百我军被俘的官兵,然后交还阿济格的尸体,他们交还剩余的我军被俘的两千官兵,以及一万扬州府的百姓,第三……”

    消息不算太好,不过双方能谈成这样,事情就不是那么紧张了,张强也不想知道具体的事情了。

    看来洪承畴有把握几个月以后,一举战胜华夏军,不想在这些细枝末节上和华夏军斗智斗勇,拖延时间了。

    (本章完)

第359章 鲁国天生残疾() 
“是的,我们不去和金华义军计较这些东西。

    反正,我们损失的已经够多的了,这都三个多月了,根据我的观察,那些愿意为我们效力的金华义军的俘虏们级别不是太高,所掌握的技能不是太好,他们所知道的东西都已经教给了我们的军将。

    现在看看,我们的军将的精气神,还有军队已经和金华义军非常的像了,如果不是服装号服不一样,我们可能和金华义军在别人看来就是同一支军队。”

    洪承畴端着酒樽,对坐在桌子上喝酒的冯铨,以及大马金刀的坐在洪承畴对面的宽大的桃木太师椅上,一手握着一条烤的金黄娇嫩的羊腿,一手提溜一把南方人用来倒茶的短嘴茶壶,隐隐的能闻见一股汾酒的清香,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一副野蛮人的做派的大清第一勇士鳌拜,镶黄旗护旗都统。

    鳌拜是豪格亲信,豪格为皇太极长子,理应继承皇位,但由于多尔衮的强势,使得他只能成为亲王,而不能继承大统,成为皇帝,豪格对多尔衮多有怨言,但他军功卓越,曾经在阿济格账下效力,追击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之后又随着豪格打进了四川,一路勇猛不可挡,在同张献忠的会战中,击败张献忠部,使得大西瓦解,一路从北到南,连破六十三城,不愧为大清满洲第一勇士的称号。

    听到洪承畴说的话,豪格一边嘴里咀嚼着羊肉,一边口齿不清的说道:“洪大人,是华夏军,不是金华义军,我们要正确对待敌人,金华义军那时候的军威和战力不能同如今的华夏军同日而语,所以请你措辞的时候,准确一些,以免误导儿郎们,导致儿郎们骄横自大,对上了华夏军,因为轻敌,而被华夏军击杀,白白误了儿郎们性命啊。”

    洪承畴脸色如肝,冯铨哑然无语,一干文武官员停下了吃饭喝酒的动作,默默看着他们。

    有一些靠后的已经小声附耳交头,议论纷纷了。

    “这文臣和武将不和,看来这次战役又要波折了!”

    “人家是满人,咱们是汉人,看他那样子,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看看洪大人也对他没有办法,要不然早就断喝一声,让家丁们把说笑的人推出去斩首了。”

    “你听说了没有,多尔衮摄政王病重,这豪格一系的武将们又欢天喜地了,虽然多尔衮有事情,他们也不会继承皇位,可他们就是看不得多尔衮专权,看来这满人和咱们汉人一样,也玩宫廷政治啊,互相勾心斗角。”

    鳌拜说完,就不再说话,任由周围的议论从小声到大声,到群情激昂,各个为自己心中支持的一番辩护,甚至争吵。

    洪承畴放下筷子,酒杯,站起来,“鳌拜将军,老臣身子有些乏了,想下去休息,就不陪鳌拜将军了,鳌拜将军清自便。”

    说完也不等鳌拜回答,就起身走进了门庭,鳌拜只是随意挥挥手,也不管是不是被洪承畴看到。

    冯铨也站起来,对鳌拜拱手,不发一言走了。

    接下来,文官,尤其是汉臣们纷纷起身告别,宴会不欢而散。

    剩下的都是一些满洲人和蒙古人武将,也有一些汉军旗武将,巴结鳌拜,院子里面欢声笑语,粗鄙不堪的粗话在为鳌拜接风洗尘的宴会上飞扬,声音远远传开,即便是已经入了后院的洪承畴和冯铨也隐隐能听到他们野蛮粗俗的话语。

    “洪兄,犯不着为他人气坏了自己的身子。”冯铨追在洪承畴后面,劝慰道。

    “哈哈,我怎么会和他一个武人计较,不过是一群土鸡瓦狗之辈,他们已经失败了,还不接受事实,想要在我们这里找回场子,也不看看现在是谁掌权,他们是没有机会的。”

    冯铨听了却面有异色,凝望着星空,悠悠的说道:“洪大人,也许事情并不是你现在以为的样子,你离开中枢时间太长,近日又忙着整编军队,研究华夏军战法,恐怕没有顾及朝中的变化,下面官员的消息都要比你的消息灵通一些,多尔衮摄政王的确已经病重,朝中不稳啊。”

    洪承畴面色变得凝重,“照冯兄看来,怕朝中有所反复,豪格作为皇太极长子,早就应该是他的皇位,由于多尔衮和孝庄的关系,以及一干宗亲逼迫,多尔衮才不得不立六岁的顺治为帝?”

    冯铨点点头,“下官收到消息,豪格已经未曾奉召,撇下军队,带领亲卫队回到了燕京,串联亲信等待变化,而朝中一干人等都在观察局面,如今局势变得微妙了起来,不是多尔衮死去,一系人马被清除,就是多尔衮装病引蛇出洞,准备清除异己,稳固自己的地位。”

    洪承畴摸着下巴上的胡子,望着远处的夜空,久久不语,他也知道,如果多尔衮死了以后,他们这些被多尔衮招安过来的汉臣,将不会被重用,或者说朝中对待汉臣好的人死去,那么汉人官员的命运将会变得不可预测,也许满人将会像蒙元一样重新界定对待汉人官员的态度,把汉人贬低到三四等的非人类的微末之中。

    冯铨望着他,等待着他的决定,洪承畴是能臣,这是所有汉人官员都看到的,虽然有所妒忌,但他们也不希望洪承畴倒掉,否则汉臣将再也没有像这么一位得宠,位高权重的汉人高官,在朝中为汉人官员说话。

    那些几十年,十几年被后金俘虏的汉人不算汉人,他们已经自我放逐为女真人了,女真一统辽东以后,女真人被叫做女真鞑子,后又改为满洲人,满族。

    如今在关外,满洲人也有几百万人了,也是一个极大的民族群体,在大清来说是民族,在汉人来说,他们还是异族。

    就在冯铨等待洪承畴对这件事情发表意见的时候,洪承畴突然问道:“范文程出使鲁国,情况怎么样了?”

    冯铨愕然,现在还有心情问范文程,在汉人眼里,在他们这些近些年来才投降满清的汉人官员来说,范文程已经不算是他们的同族,同类了,那可是确确实实的满洲人了。

    如果要给范文程加个头衔,他们心里也是说:“这个人是大明第一汉奸。”

    (本章完)

第360章 警告() 
冯铨好半晌才适应了洪承畴的突然转变,喃喃的说道:“以范大人的谋略,大能,恐怕鲁国现在已经被闹的鸡犬不宁,上下疑心四起,就如现在的大清国一样的局面,也许更加不堪。”

    “那就好,华夏军前面有咱们三十多万新军,十来万绿营兵和汉军旗,加上几万鳌拜的大军,差不多五十万兵力压迫着,侧面他本来是要用鲁国拖住咱们的,可惜鲁国的张煌言不是那么听话,这个人对于大明是忠心的,但忠心不代表能力,有时候代表愚笨,不转变,不妥协,用在现在的情形来看,对于华夏军就是大大的威胁。”

    冯铨这么一想,还真是,张煌言是对大明忠心,但他不如张名振一样懂得顺应时事,变通,现在华夏军是几支抗清的大明势力中的最强大的那一支,张煌言非要计较他坑害鲁监国明军的事情,非要让他张强奉谁为主,光复大明,要不然就不是好的臣子,决裂以后,把鲁王送到了郑成功的地盘上去,梦想依靠郑成功复国。

    郑成功是谁,他冯铨还是看的准的,这就是一个受东林党影响的读过书的武人,有着东林党人的自私自利的小团体情节,加上他先前侍奉的是唐王朱聿健,虽说实际上他和唐王朱聿健还有着各种小龌龊,像他老子一样独自把握军队,并不是很听从朱聿健的调遣,可谁都知道郑成功是忠心于朱聿健的,是隆武南明的合作伙伴。

    这下关系就复杂了。

    隆武南明没有能力,没有实力,朝堂上大明的文武百官太多,掣肘太多,所以郑成功是有忠心,没有忠实于是啊,只能同张煌言侍奉的鲁国合作,两者都是以水军见长,同时都拥有能征战陆地的士兵,合作起来没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协调,各自做各自的就能达到一定的完美。

    这样下来郑成功就脚踏两支船了,不好调节双方关系,一定会让鲁国群臣怀疑他,合作就不可能太亲密了。

    范文程过去了,这种怀疑就会无限加大,到时候看郑成功如何自处,这样的局面不说是攻打清朝,就说是能不能配合好华夏军,拖住清军都有的商量。

    可以说鲁国的建立虽然在声望上涨了反清志士们的信心,但从实际上来看,让反清大业变得更加扑所迷离了。

    而张强看到的不仅仅是这些,他看到的是在宝岛的郑成功的部队向唐殿风的部队施加的压力。

    根据米林交给他的情报,范文程到了鲁国以后,落脚鸡笼港,先后和张煌言,路振飞接触,游说鲁国,封王拜将,一大堆许诺,还真有明军将领动情的,已经有好多原先就对抗清大业遥遥无期,他们过不上安定的生活,有所怨言的张煌言部明军文官路振飞指挥的武将,转而投靠了范文程,投靠了清军。

    这些人也许不多,武力也不行,但这就像一锅****,会坏了满锅汤的,受影响的不仅仅是鲁国和鲁国的郑成功部,还有华夏军。

    就像洪承畴和冯铨看到的那样,华夏军侧翼和后背将会不稳。

    这将会牵制华夏军大量的兵力,也许鲁国的那些明军将领并不能给华夏军大陆的军队以重创,也许他们登陆都未必能登陆上来,但他们一定会牵制大量的华夏军的精力和兵力,驻守沿海,还有沿海岛屿,防止鲁国前来捣乱,进攻。

    而从情报来看,郑成功的部下们已经明显的疏远了华夏军,就连以前和华夏军好的腻在一起,恨不得成为亲兄弟的得到过华夏军大力帮助的刘国轩,余兴等人也明显减少了同华夏军的接触,双方在边界地带拉开了架势,主动布防,防备对方。

    看着情报,张强怒火中烧,也感到深深的无奈,这利益面前,朋友都不是朋友了,转脸就能变成路人,翻脸比翻书还快。

    张强坐下来,深深的自责,自己是不是做的太不人道,太明显了,有点自私的嫌疑?

    拉拢鲁监国明军,却又坑害和打压他们,最后弄得他们远走宝岛,加入了郑成功的队伍,建立了鲁国。

    这是自己的错吗?

    张强觉得处于这种世道里面,自己不如此做,难道学习其他穿越者,琴棋书画,顶着一副令人讨厌的愚昧嘴脸去讨好那些大明的朱家子孙后代,和那些之夫者也的大明遗官们委曲求全,人家打脸,自己拼命给人家赚钱,一万银两不成,打赏十万银两,去打人家的脸,去陪着笑脸结交那些显然把你当做敌人或者外人的官员们吗?

    那得费多大劲,死多少脑细胞啊,他天生不善于交际,天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