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领主- 第1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报到了隆武哪里,也没有什么大事情,隆武现在自身难保,那会管他们。

    但那些南明的官员大都是南方人,和着华夏军的这些浙省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读书人经常串联起来,谈个天,聊聊风月什么的,都能攀上关系。

    张强怕他们把自己手下的那些投靠的读书人给煽动起来,在这个仍然是封建王朝的时代里面,张强的一些做法,肯定不会让这些读书人有好感,说不定那些脑子有问题的人就敢闹腾着让张强交还隆武权利,这么不聪明和看不清楚形势的人还是有的。

    周粥和张强坐在一起,还有朱大典,金声等人在讨论着对于隆武等人的安排。

    周粥道:“大都督,陆续收拢的明军将领和士兵也有两万人了,还有多支义军想要支持隆武皇帝,这些义军虽然战斗力不强,也是见过血的,打过战的,大概有一万多人,都聚集在福建和江西一些地方。

    咱们还没有开始清理福建和江西的地主,乡绅,豪气,这些人的家丁们聚集起来也不下两三万人,这是一股庞大的力量,如果被组织起来,肯定会对咱们的官府的运作和下一步的建设计划有所延误和阻挠。”

    朱大典也对张强道:“是啊,大都督,这才一个多月,他们花销的就很大了,虽然咱们身为汉人,身为大明子民,不能对他们怎么样,也不能让他们这么吃下去,要把他们送走,一定要尽快送走,要不然,咱们赚钱,他们花,还不静心,这是什么情啊?”

    张强转头对金声道:“咱们的官吏培养的怎么样了?”

    金声坐在下首的椅子上,“几年来一直都在培养咱们的官吏,虽然还有前朝的一些影响,比如开头的私塾都是为咱们军中一些想要读书上进的受伤的兵将们开的,所使用的读物还是以前朝廷科考的一些书,比如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等,只是让他们认识一些字,能读懂咱们的命令。

    经过几年的培养,现在咱们一些核心府地的甲长,保长,村长,乡长,以及民兵卫队的教习等人就是这一批人。

    大约有两万人手,前面打下了宝中市以后派去一部分,大约三百人,打下了温州府,福州府,建宁府,衢州府,又派去三千人,虽然不够,但勉强够用,在保留的旧有的旧官吏的帮衬下,基本上能控制下面的局面了,并且能配合咱们实行的新政推行各种法令,稳定地方。

    和鲁王交换了舟山群岛以后,又派去了三百人,和郑成功交换了厦门,金门,等岛屿,又派去了二百人,宁波府,绍兴府一地,又派去了六千人,

    原先胡奎大人在广州府的时候派去了一百多人帮助安定地方,但后来交还给隆武南明的时候这些人有的人辞职了,有的人被重新征召进民兵队伍里面,回来的不过三十多人,如今打下了整个福建,臣已经陆续派出了剩下的七八千人去福建和江西边境一些咱们占领的地方去了。

    而一些刚刚结束战争的地方仍然实行军管,由民兵和随军的书吏管理。”

    张强苦笑,那些人施政经验肯定不足,他们学习到东西相当于识字班,相当于幼儿园的水平,用这些人管理地方,不乱才见鬼呢。

    之所以还稳定,那是因为华夏军除了核心地方使用秀才们,举人们管理,加上半军管的状态,其他的地方实际上还是军管状态,军管第一要素就是不乱,所以才能让华夏军站稳脚跟,但这是一个畸形的状态,要改变就得有更多的施政水平高的优秀的官员去管理。

    但这些人才华夏军很是稀缺,大明投降过来的官员不敢大用,也不敢放心的用,人家也没有信心和你一路走到底,三心二意的,只有一些考科举没有考上,卡在各个关卡的童生,秀才才是张强这支军队文化的主力军,不少,但施政经验也是不足,也就是说相当于是让他们边摸索,边当官。

    但这些人很多人都还是处于私塾教师的职位上,要不就是在各军中担任书吏,在各个部门担任办事员,或者低级职位,高级职位还是武将们把持。

    “金尚书,尽快策反一些对咱们向往的官员过来,暂时安排下去,帮助你们管理地方,处置各种事件,让监察部配合你们搞清楚他们的来历以及以后是不是专心做事情的考核,成绩优异的提拔,三心二意的革除,另外,把更高一级的官员培训班办起来,这边你和尤海波共同办理,他毕竟还是内阁的学政部长,不能光管理福建一省。”

    金声连忙道:“是大都督。”

    转头,张强又对周粥道:“配合金大人搞好这些,另外你们说要是把隆武放到广东去,带着这么多军队和官员,他能不能打开局面站稳脚跟?”

    周粥道:“我尽快去办,放广东去,也好,放远了,他们抵挡不住,又得咱们去救,到时候救援不及,就便宜了清军鞑子,他们被清除,清军就少了一个对手,这对咱们不利。”

    (本章完)

第346章 鲁国立国() 
张强扫了一眼金声和朱大典,对他们道:“这件事,我去谈,肯定会谈不拢,你们两个先去和他们谈,如果不行,咱们也不是他们的保姆,警告他们如果不从,强制驱离,我相信他们会识相一点的,和咱们闹过矛盾,想要背离咱们,他们以为他们是谁?”

    “是,大都督,臣等遵旨。”

    “就这么决定了,快去办吧,我想让他们这个月底就离开我们的地盘,去广东和清军厮杀,去找地盘去,混乱发生在咱们地盘外面,才是混乱,在咱们这里只有安定,或者死人。”张强说完,挥挥手,两个人告退。

    张强又对周粥道:“除了加快培养一些低级官吏,然后任用投靠咱们的童生,秀才,担任低级官员,还要让那些举人功名,或者地方考核上有优异成绩的人成为知府下面的各个科长和处长,等中级官员。

    这三个层级的官员都要在培训班里面培训一段时间,设置三个层次的官员培训班。

    知府和以上的州府官员则要从长久忠心于咱们的地方上的官员和军队中的武将中选拔,放他们在哪个位置上不是让他们管理和办事,是让他们督促和叮嘱下面的人办事情,现在先稳定下来,等以后咱们也设立类似科考或者提官员的制度,再将那些武将撤下来,专心守卫或者打仗,训练士兵。”

    “大都督,我明白了。”周粥郑重的点点头。

    “好,我信任你,相信你能把整个地盘经营好,民政这块我就交给你了。想不通的地方要多和内阁开会商议,这里面还是有一些能人的,钱秉镫,朱大典,金声,这些人都是官场老油条了,他们都知道怎么做。”

    日子犹如流水一般哗哗的过去,转眼间,已经到了53年的六月份,南方已经闷热难耐了。

    五月底,朱大典和金声已经将隆武等人劝离,隆武等一干官员和武将士兵,总共六万多人,在三千民兵,五千守备士兵,两千近卫旅2旅士兵的护卫下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了广州府,贺锦等人再派军队向西推进,护送他们到达了肇庆府,隆武等人在肇庆府停留下来,组建了新的隆武南明政权。

    在广东这个大明的不毛之地上,交杂着永历南明的军队和各种盗匪,海盗,兵匪,还有抵抗清军的自发组织的义军,以及投降了清军并且反正的反正军,以及清军残留下来的各种势力,等待隆武南明的是再一次艰难的创业过程。

    不过相比各种杂七杂八的实力,他们的实力是无比强大的,这里已经没有了清军的主力军队,重新装备了华夏军缴获自清军的武器和铠甲以后,隆武南明的军队在这样的地盘上已经无人能敌了。

    当然如果遇到了马得功的部队,也是不保险的,毕竟人家打战打战行,逃跑还逃的那么优雅,最后还像一个钉子一样钉在了两省交集处,广西还有孔有德的清军,正在恢复实力,所以危险还是有的。

    但这些已经不是张强要关心的事情了,再次把隆武南明放出来,还驱赶到了永历南明的地盘上,就是为了给永历南明增加一个负累,给清军增加一个对手,让清军依然抽调不成这里的军队。

    经过了充足,经过了华夏军地盘上的屈辱,受尽折磨的隆武已经成熟了起来,迅速的重整了军队,到了七月底,金声桓率军经过了江西华夏军的地盘,冲破了孔有德的阻拦,带着两千残兵回到了隆武南明怀抱中。

    不久李成栋再次到来,他带着五千残兵。

    隆武毕竟是南明现在在大陆上唯一的合法的皇帝,很多官员来投效,很快文武百官就齐备了,隆武南明死而复生。

    武将有李成栋,金声桓,王得仁,李有德,等人,文官有苏观生,李光地,还有江西的堵胤锡,经历过战火磨难的巡抚。

    由于华夏军的羞辱,由于面对清军的大败,隆武南明再次励精图治,变得更加强大了起来。

    随着八月底的一次义军投效潮的到来,隆武南明再次拥有了五万正规军明军,五万由义军部队组成的编成卫所部队,负责守备城池,配合正规军作战的部队。

    总兵力达到了十万人。

    不到两个月时间,已经扫清了广东一省的全部盗匪,收纳了一些逃亡的兵匪,这些人都被编成了俘虏军,学习华夏军,使用他们修造府邸,修葺城墙,开山铺路,一时间,广东一省成了隆武朝廷的地盘。

    八月底,隆武南明向全天下发出一份通告,重新登上了历史舞台,这已经是隆武南明第三次重生了。

    看到如此强大的隆武南明,在广西的冯双礼迅速的向隆武南明靠拢,投靠了隆武南明,取得了隆武南明的嘉奖,取得了隆武南明的财力支持,冯双礼站稳了脚跟。

    于是隆武南明的地盘又扩大了,将势力深入了广西一地,成为了孔有德和马得功的对手。

    当然也成为了永历朝廷的对手。

    也成为了华夏军的潜在对手,虽然暂时是华夏军支持他们,给了他们三百万银两的资助,免费给了他们一批武器,甚至还有缴获清军的大炮,火铳等武器。

    冯双礼的加入也让他们获得了更多的强大的士兵和张强卖给冯双礼的武器装备,火炮,火铳。

    华夏军内部有人质疑张强的这一个决定,但张强一笑而过,根本据不担心,因为清军是不会放过隆武南明的,他们肯定啃不动张强的华夏军,但对付隆武明军,还是很有信心的,哪怕他们拿了张强的华夏军那么多武器装备,可清军也在进步,也许下一次,隆武南明明军对上的就是装备了火铳和火炮的清军新军部队。

    何况旁边就有一个清军火器部队的创立者孔有德的部队。

    而就在张强得意的时候,突然郑成功和张煌言向全天下发布通告,郑成功部和鲁监国明军合并成为新的鲁监国明军鲁监国明军放弃了杭州府,鲁王朱以海搬到了宝岛上建立了鲁国。

    (本章完)

第347章 隆武也立国() 
鲁国准确的来说是鲁监国南明,因为人们传递消息的时候总有人省略一些字眼因此鲁监国南明就成了鲁国。

    鲁国朱以海当政,郑成功为摄政王,张煌言为宰相,路振飞为鲁国兵马大将军。

    鲁国分为水师军和陆战军,其取名字的缘由是学习自华夏军的水师里面的协助战船进行冷兵器作战和火器作战的海战队和陆战队,加上水师舰队这一军制。

    实际上鲁国的军队有三支,水师军分为海战队和水手,海战队相当于华夏军的海战队,平时帮助水手进行海上跳帮作战,战时去抢掠别的海盗上的敌人财产,打击敌人的路上军队。

    这些都是郑成功所辖制的,还是他原先的部下。

    而陆战队则是路振飞和张煌言的南明军队,不过现在是在宝岛的路上负责防御作战而已。

    实际上这只是从一支原先大明的军队变成了一个确立的国家的军队。

    他们占据了宝岛大半和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等地盘。

    由于张强的华夏军的压迫,由于清军依然强大,所以实力弱小的鲁国只能在立国以后,派人和张强缔结了友好同盟条约。

    条约规定,鲁国和华夏军是友军,鲁国依仗崇明岛这个前沿阵地,进攻清军,依然战斗在牵制清军的第一一线,不过主要的作战方式已经不是路上战斗了,而是防守崇明岛,以海战为主,骚扰清军水师,同清军水师作战。

    鲁国和华夏军均在对方国度获得贸易权权利,双方可以互相派遣商队进行贸易,并对对方的商队进行保护,不得挑衅对方,不得杀伤对方商队,抢劫等,双方商队在对方允许的法令下进行贸易。

    鲁国的成立彻底让张强的华夏军摆脱了一个大义,法统上的桎梏,不用让他们用大明宗室,这样的大义,法统来压制华夏军了。

    而他们立国,也让张强的华夏军不必再对他们进行援助了颠覆了,这样鲁国也得到了喘息的机会,要不然张强还是会在他们身上吸血和挑动他们,把他们当炮灰送给清军去厮杀。

    也许别人看不出来,但和华夏军交往密切的郑成功几次以后还是看出了张强的用心的,所以他在知道了自己无法对抗华夏军队的时候,主动提议和解,我也不要你的援助,你也别针对我。

    这样虽然华夏军少了一个炮灰盟友,但多了一个贸易方面的盟友,少了一份威胁。

    而张强也知道鲁监国明军被自己已经坑的差不多了,是该让他们休息一下,缓解一下的时候了,他们现在对清军也没有多大威胁和作用了,因此张强才放过他们一马。

    反正现在华夏军已经名震大江南北,已经和清军正面对上了,清军已经视华夏军为最大的对手,甚至把攻击永历南明的主力部队撤回来和张强的华夏军打了一次大的战役,清军大败,按照清军的秉性,肯定会在接下来的时间主要针对华夏军作战了。

    实际上鲁国还是有一定的陆上的战斗能力的,而且他们和清军打仗还是有一定的主动性的,不像永历南明的何腾蛟等。

    被清军一直压着打,虽然何腾蛟其人对大明还是忠诚的,气节也可以。

    这个人胆小怕事,打压,坑害自己人,贪财,那是一等一的好手,打仗可没有一点的骨气,把大明朝官员的那种秉性发挥的淋漓尽致。

    虽然还是在坚持,而且历史上他也没有投降过清军,最后城破自杀,但他的这种无用功,对于大明来说还真不是什么好事情。

    相比来说郑成功主动作战,朱以海等人也是主动作战,杀伤的清军比他们还多,倒是对清朝的建立起来一定的阻碍作用。

    这些一切的一切却不能挽救南明,南明的败亡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最大的因素是不团结,给了清朝各个击破的机会。

    现在东南已经被华夏军占领了,这么小的地盘上,财力,物力,人力有限,就不能再容有另外一个政权体制出现了,这也是张强想要驱逐他们的原因,没有了他们,华夏军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形成一个强大的集体,对清朝予以沉重打击,鲁国的一切都已经对张强不重要了。

    当然他们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就是去别的地方开拓汉人领土,华夏军可以和他们贸易,把自己生产出来的过多的货物卖给他们,把哪里的物产带到大明这片土地上来,帮助华夏军获得自己现在无法去获得的其他的地方的物资。

    华夏军可以专心的去发展和打仗,同清军战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